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练习)(解析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练习)(解析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练习)(解析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练习)(解析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练习)(解析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9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

目录

1【考点过关练】

考点01封建时代的欧洲

愣点02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重难创新练】

【专题检测卷】

・考点过

考点01封建时代的欧洲

1.新约圣经中说,耶稣复活后第40天升天,第50天“差遣”圣神降临。当时,圣母和门徒们在晚餐中祈祷,

天主圣神借“猛风的声、火舌的形”降临。宗徒们领受了圣神,开始传教,标志着教会时代拉开帷幕。与此相

关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答案】C

【解析】由材料“40耶稣复活后第天升天”“宗徒们领受了圣神,开始传教,标志着教会时代拉开帷幕。”并

结合所学可知,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C项正确;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A

项;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排除B项;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安拉,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D项。故选

C项。

2.“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

背。”材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之间是()

A.契约关系B.对立关系C.平等关系D.雇佣关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

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君主与

封臣间的关系,是以土地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A项正确;对立关系、平等关系不是中世纪欧洲

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君主与封臣间的关系,排除BC项;雇佣关系是中世纪后期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出现,

出现雇佣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

庭进行审理。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庄园领主利益B.维护庄园公共秩序C.维护庄园佃户权益D.限制庄园领主特权

【答案】B

【解析】根据“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

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B项正确;题意中未提及庄园法庭

维护领主的权益,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排除C项;题意中未提及庄园

法庭对领主特权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自然兴起的。城市的商品经济从

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从这段

话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②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③城市通过斗争拥有了自治权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说明了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说明市民阶

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层分化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

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题干

未提及城市自治权的问题,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5.观察下图,我们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克技科夫大学

中性纪欧3H的大学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促进西欧教育的发展B.欧洲大学的兴起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欧洲大学有教育自主权和司法特权D.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并迅速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标志和大学的数量可知,图片展示的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D项正

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与西欧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大学与东西方

文化的交流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展示欧洲大学的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

6.《查士丁尼法典》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

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带有理想主义色彩B.注重证据的收集留存

C.已经具有契约思想D.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答案】C

【解析】依据“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

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照顾好这匹马。”分析可知,其意思是如果租来的马被偷走了,就必须赔这匹

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反映了租马的人与马的主人已经有了责任感,契约思想,c项正确;这一措施是能够

得到实行的,不能说明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排除A项;“注重证据”和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说法无从体

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考点02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7.“大化改新中,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

明日本学习了唐朝的()

A.科举制度B.中央集权制C.租庸调制D.均田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推行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

家,B项正确;日本虽然有学习中国的科举,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CD项与“加强对地方的控

制”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8.(2021上.河南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日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在

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日本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巨大作用”是指()

A.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B.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D.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隋唐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题干材料“当日

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其革

新发挥了巨大作用”可知,。这一“巨大作用”是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A项正确;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日

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D项;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设幕府于镰

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时间与题干不

符,排除C项。故选A项。

9.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

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A.阿拉伯帝国繁荣富庶B.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

C.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帝国扩张D.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最长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结合所学可知,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

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显示出兼容并蓄的特点,B项正确;题干材料显示的是阿

拉伯文化特点,并没有呈现经济上的繁荣富庶,排除A项;题干材料显示的是阿拉伯文化特点,并没有涉

及“扩张”,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存在于632年-1258年,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95年-1453年,阿拉伯帝国

持续时间不如东罗马帝国长,排除D项。故选B项。

10.该古代帝国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宗教本位、承上启下、连贯东西的特点。以下成果与其有关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荷马史诗》C.阿拉伯数字D.种姓制度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具有宗教本位、承上启下、连贯东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帝国是阿拉伯帝

国,阿拉伯帝国是以伊斯兰教立国,在东西方之间起了桥梁的作用,与阿拉伯有关的成果是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计数法,并

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被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所创造

的,因此称之为“阿拉伯数字”,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排除A项;《荷马

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排除B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重难创新练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考法一:背景、原因)|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

材料一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是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它的建立与齐国统治集团图霸争雄的政

治目的密切相联。不同学派聚集在此讲学,众多著名学者思想交流、碰撞,促进了各家学说相互吸收与融

合。

西汉初期,诸子百家学说流行。汉武帝继位后,在国都长安设立太学。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余人。太

学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学为教学内容,太学生通过严格的考试方可毕业,

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

——摘编自樊克政《学校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稷下学宫与太学创办的背景。概括太学的办学特点。

材料二中世纪时期,德国大学教育权掌握在教会手中,大学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目标。14、15世纪,

教会的地位受到动摇之后,大学教育的掌控权逐步向国家转移,服务于世俗政权。同时,培养社会需要的

实用性人才成为这一时期德国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迎合不断壮大的工商业阶层,德国大学还开设了

商贸、造船等学科讲座。

——摘编自高雪梅《德国现代大学发展研究》

(2)依据材料二,比较14、15世纪前后德国大学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经济建设即将进入高潮,大力发展基础工业是首要的任

务和最大的难,点。教育部于1952年提出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方面年代高等学校总数(所)高等学校在校生(人)高等学校开设专业数(种)工科学生所占比例

1949年209约117000约10726%

1957年229约350000约32337%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说明高等学校在当时发挥的

作用。

【答案】(1)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百家争鸣等。(写出一项即可)西汉初期思想不统一;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等。(写出一项即可)国家主导;办学规模大;以儒学为主要学习内容;与官吏选拔相关等。

(写出两项即可)

(2)大学的掌握权由教会向国家转移;教育目标由培养神职人员转向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文艺复兴

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等。(写出一项即可)

(3)高等学校总数增加;学生人数增多;专业数量增加;工科学生比例增长等。(写出两项即可)培养了

大批建设人才;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等。(写出一项即可)

【解析】(1)背景:据材料“它的建立与齐国统治集团图霸争雄的政治目的密切相联。”并结合所学可知,

战国时期统治集团图霸争雄的兼并战争不断;据材料“不同学派聚集在此讲学,众多著名学者思想交流、碰

撞,促进了各家学说相互吸收与融合”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了百家争鸣等。(写出一项即可)

特点:据材料“西汉初期,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可知,西汉初期思想不统一;据材料“汉武帝继位后,在国都

长安设立太学”可知,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巩固的大一统王朝等。(写出一项即可)国家主导;

办学规模大;据材料“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学为教学内容,太学生通过

严格的考试方可毕业,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可知,以儒学为主要学习内容;与官吏选拔相关等。

(写出两项即可)

(2)据材料“中世纪时期,德国大学教育权掌握在教会手中,大学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目标。14、15世

纪,教会的地位受到动摇之后,大学教育的掌控权逐步向国家转移,服务于世俗政权”可知,中世纪的大学

的掌握权在教会,14/15世纪大学教育的掌控权逐步向国家转移;据材料“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成为

这一时期德国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迎合不断壮大的工商业阶层,德国大学还开设了商贸、造船等学

科讲座”可知,教育目标由培养神职人员转向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原因:据所学可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等角度回答。(写出

一项即可)

(3)据材料可知,1949—1957年我国高等学校总数增加,由209所增加到229所;学生人数增多,增长一

倍多;专业数量增加,增加三倍多;工科学生比例增长由26%,到37%等。(写出两项即可)

作用:据所学可从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等方面回答。(写

出一项即可)

2.(考法二:变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保存最

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法典中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

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法典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但存在阶

级歧视。“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货币单

位)o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伤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太阳神赐予王权杖”浮雕

材料二该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

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对贵族滥用权力做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这部

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一一徐玲、刘秀瑛主编《世界通史指引•古代卷》

材料三从前的万民法把人分为三种:自由人、奴隶和被释自由人。……罗马法典则认为,“一切人生

而自由“。这就是说,不自由的奴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因此,查士丁尼在法典中赞成"释奴的善

举”,并且取消了被释自由人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而且奴隶获释的条件也大大

放宽了。

——孙学义、王永本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

材料四“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

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

(1)材料一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属于古代哪个文明地区的代表性文明成果?图中浮雕有何象征意义?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与材料一法典相比,材料三中的法典对待奴隶制的态度有何变化?

(3)依据材料,比较并分析三部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并简要说明人类法制文明的发展趋势。

【答案】(1)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地区:古代两河流域;象征意义:象征着君权神授,即汉谟拉比

的权力是太阳神授予的。

(2)文献:《十二铜表法》;变化:赞成“释奴的善举”,奴隶获释的条件也大大放宽了。虽然仍然承认奴

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3)共同之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发展趋势: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由人治走向法治。

【解析】(1)法典:由材料“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保存最完整和最

早的成文法典。”可知,材料一法典的名称是《汉谟拉比法典》;地区:它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代表性文明

成果;意义:“太阳神赐予王权杖”浮雕的象征意义是象征着君权神授,即汉谟拉比的权力是太阳神授予的。

(2)文献:根据“对贵族溢用权力做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这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的

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罗马共和国的《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变化:根据“查士丁尼在

法典中赞成‘释奴的善举',并且取消了被释自由人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而且奴隶

获释的条件也大大放宽了。”可知,与材料一法典相比,材料三中的法典对待奴隶制的态度的变化是赞成“释

奴的善举”,奴隶获释的条件也大大放宽了。虽然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

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3)趋势: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三部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人类法制文明的发展趋势是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由人治走向法治。

3.(考法三:概况、归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七世纪中叶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创办学馆,积极传播儒家

文化,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上)世界历史(2002年审定)

材料二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

的源泉。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是保守的。命运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它一出生就已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

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一直试图维持和恢复这种权势和荣耀。他们中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却为

数极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第7版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人对待先进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改革”对日本社会发

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廷帝国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所持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罗马对日耳

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的理解。

(3)对待先进的文化的态度决定了以上国家不同的历史命运,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态度: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典章制度;影响: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

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态度:保守缺少创造;理解:罗马是日耳曼人宗教和文明的源泉。

(3)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

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解析】(1)态度:由材料“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创办学馆,积极传播儒家

文化,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可知日本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

和典章制度;影响:依据材料一中“自7世纪初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可知是大化改新,结合

所学知识,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态度:由材料“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是保守的。命运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他们中真正有创造力的人

却为数极少。”可知保守缺少创造;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

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说明罗马是日耳曼人宗教和文明的源泉。

(3)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专题19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0小题30分)

1.(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日耳曼人克洛维要求他的臣民都成为天主教徒,他和他的三千名士兵

一同皈依了基督教。尽管他在征服过程中的残暴和背信弃义暴露无遗,但主教仍对他大加赞赏。凭借教会

的支持,克洛维()

A.巩固了法兰克王国B.建立了查理曼帝国C.征服了拜占庭帝国D.强化了幕府的统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

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

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这样就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因此,克洛维利用基督教巩固了法兰

克王国的统治,A项正确;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者是查理,排除B项;征服了拜占庭帝国是奥斯曼,排除C

项;幕府统治是日本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

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A.庄园经济制度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自治制度D.宗教文化制度

【答案】B

【解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

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

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封君封臣制形成。“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

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的是中世纪的欧洲的封君封

臣制,B项正确;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材料中没有涉及庄园经济制度,排除A项;城市自治

制度与“效忠我的主人”不符,排除C项;宗教文化制度与“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

赐我以应得”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

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

庄园法庭()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表明庄园法庭

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

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审判不会扩大城市的自主权,排除B项;

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

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这种组织是()

A.西欧庄园B.自治城市C.租地农场D.手工工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

单位,且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A项正确;自治城市的经济支柱不是农业,而是手工业和商业,与“农

业经济组织形式”不符,排除B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采用雇佣的方式进行生产,产品面向市场,已经出

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自给自足”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5.(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

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

英国早期大学()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

神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在14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金钱

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权,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

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A.古代亚非文明B.欧洲封建时代C.近代文明的曙光D.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可知,封君和封臣是西欧封建

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

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欧洲封建时代,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亚非文明,排

除A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开始被称为近代文明的曙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

家开始早期殖民掠夺,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

的条例,编成法典。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

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

典。”可知,这部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结合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

年,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汇编《法学汇纂》、编成《法理概要》和编辑《新法典》,C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颁布的法律汇编,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罗

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第

一部民法典,它对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确立,有着深刻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

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其前身是波斯帝国B.版图一直在扩大C.长期进行防御战争D.被阿拉伯人灭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

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以收复失土为主,拜占庭帝国辖域广阔,敌

人众多,作为一个千年帝国,不可能长期维持大量军队,所以他们采取的精兵战略和弹性防御策略,C项正

确;拜占庭帝国的前身是罗马帝国,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以收复失土为主,版图一直在扩大的说法存在

歧义,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由此

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C.哈里发统治时期D.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

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D项正确;孔雀王朝是古印度

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斯图亚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的王朝,排除B项;哈里发是指穆罕

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谓,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和政治体系以及一种普遍

的生活方式,它是阿拉伯文明独特的印记。”材料中的“它”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