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18图表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解析版)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1.考点出处
2020年中考考纲取消,考试命题方式逐步改革,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用能力的考查,
其中一个侧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工具的使用。图表作为一种直观呈现的工具,也就成为了新的考试命题点。
2.考情分析
传统的图表考查形式以语言运用中或者现代文阅读中的图表信息提取和概括为主要类型,2019年首次
在西湖区的一模试题中,出现了考查图表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的题型。无独有偶,在嘉兴的中考模拟题
中也出现了考查文中插图作用的题型,此后,2020年杭州中考真题考查了插入图表的效果。因此,这一题
型开始作为新式题型进行研究和分析,是近几年中考试题改革的发展趋势。
3.考查形式
文中插入图表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的图表能否删去,为什么?
评价文中插入的图表的效果。
满分技巧
答题思路
图表作用题是用图和数据表格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以图表为载体来考
查,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与非图表题相比,图表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
2.图表之间联系紧密,可比性强。表格之间有联系,图表与材料有联系,图表与注释有联系。分析图
表需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必要条件。
3.图表形式灵活多样。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
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
4.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图表题把时政热点和教材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政
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5.提问巧妙,考查观察理解能力。设问的方法新颖、灵活,具有隐蔽性,问题全部从材料本身引出。
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运用工具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①图表的作用
在一些实用型文章或者论文中常常会涉及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了增强表达力,更直观的反应观点,便于
阅读和理解,作者就会采用图表来描述研究数据,而规范的图表能提高文章的质量与可信度,其与文字一
道共同担负着表达文章内容的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答题角度
图表内容分析+作用分析(题目虽然只问作用,但是必须简要归纳图表呈现内容再分析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图表的作用主要分为:
(1)直观、形象地说明内容
(2)丰富文章的表现形式,提升阅读体验
(3)让人身临其境,真实感受
(4)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幽默轻松
(5)比文字描述更让人容易理解
③解题注意事项
审附注。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
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图表如果有附注,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如果忽
略了附注,则不能全面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必然会影响对图表的分析和理
解,在作答时容易丢失要点,影响得分。
审联系。当考查的是多个图表的共同作用时,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
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比较,
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依据其联系的性质,
大体能把图表间的联系分为四种情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原因与结
果的关系。
限时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接着又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最后
成功返回。采集土壤样本听着很简单,但在日夜温差极大、完全处于真空状态的月球上,操作难度极大。
中国航天科工五院勇于自主创新,研制的超高精度GNC定位技术,精确制导,精准避障,最后实现探测
器安全着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制的两部测量雷达,承担着“嫦娥五号”返回过程中高精
准测量任务。专家们着重针对黑障区内返回器对雷达存在隐身现象这一问题,突破难关,向指控中心实时
提供准确数据,保障返回器顺利回家。
“嫦娥五号”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与欧洲航天局,阿根廷、纳米比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国际组织
开展了测控领域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国家航天局表示,中国愿以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国际同行在
月球样品研究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嫦娥奔月是流传千年的古老神话故事,以“嫦娥”来命名中国探月工程,在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
也为中国航天人追求永无止境的精神添彩。
【材料二】
“祝融”是指三皇之一的祝融氏,他又被认为是炎帝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火神。中国先民很早
就有使用火的历史记载。2020年7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携带着火星车“祝融号”发射
成功,把这一中国文化元素赋予到了航天事业中。
“祝融号”的发射成功,也让欧洲航天局兴奋不已。2021年11月,“祝融号”与欧洲航天局“火星
快车”开展合作。在约定时刻,由“祝融号”向“火星快车”发送测试数据,“火星快车”接收数据后,
由欧洲航天局再转发给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来判断数据的正确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截止到2022年5月5日,“祝融号”已在火星表面工作347个火星日,经受住了火星冬天最低-130
摄氏度的考验。这要得益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的创新科技——两套御寒关键装备:一个是“集热装置”,
另一个是“气凝胶隔热材料”。集热装置内部填充了专家们自主研发的相变保温材料“正十一烷”,利用
它的物质相变吸收太阳能;新型气凝胶材料则起到了隔热又保温的作用。这样,①,让“祝融号”
在稳定的温度范围中安然过冬。
祝融号”与传统火星车太阳能利用率对比表
2021年10月,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本次发射采用长征二号丁一箭十一星“拼
车”发射方式,除“羲和号”主星,还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10颗搭载小卫星发射入轨。在开展国际合
作已成为航天发展重要方向的今天,中国也是积极参与方。“羲和号”的观测数据在经过科学标定后将对
全世界科学用户开放,供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使用。这将进一步开拓我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局面。
本次发射的“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开创了多个“首次”:首次研发出“磁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
传输技术;首次实现能源采集、能源储存、能源控制管理及二次配电的智能化和一体化;首个接入卫星平
台的舱间无缆化激光数传设备;首次提出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的新方法,通过太阳光谱的研究和利用,实现
每秒一米量级的飞行器高精度速度测量。中国航天科工人院在自主研发的光谱扫描成像模式下,用“羲和
号”上Ha成像光谱仪对太阳全日面扫描,历时仅46秒,便②,这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每一
项技术的创新都凝聚着无数中国航天人的汗水。
“羲和”是中国上古神话中太阳女神的名字,以“羲和”命名太阳探测卫星意在取“效法羲和驭天马,
志在长空牧群星”的精神。中国古代先民的这种探索精神,一定会激励中国太空探索不断攀升新的高度。
“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扫描光谱成像获得信息表
扫描时间获得波长点获得日光面光谱点获得光谱
(秒)(个)(万)(条)
4630016004600
注:中国在此方面研究以前所获观测信息很少。
1.阅读材料一内容,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精确制导”仅仅是第一步,“数据准确”
才是最终的胜利。
B.“安全着陆”仅仅是第一步,“顺利回家”才是最终的胜利。
C.“定位技术”仅仅是第一步,“精准测量”才是最终的胜利。
D.“自主创新”仅仅是第一步,“突破难关”才是最终的胜利。
2,分别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图表信息,在横线①②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两段文字语意连贯。
①②
3.结合三则材料内容,概括我国在开展航天探索方面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①、②、③o
【答案】1.B2.示例:“祝融号”的太阳能利用率大大提高获得了丰硕成果3.示例:勇于
自主创新体现中国文化元素开展国际合作(次序不分行后)
【解析】L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接着又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最后成功返回”进行
分析,探月工程的实施应为成功着陆、无人采样、成功返回。所以“安全着陆”是第一步,“顺利回家”是最
后■步。
故选B。
2.本题考查提炼材料信息。应结合图表内容进行分析,着重抓住图表标题。
①材料二图表标题为“,祝融号’与传统火星车太阳能利用率对比表”,传统火星车利用率为30%,而“祝融号”
的利用率为80%,远高于传统火星车,因此第一空内容应突出“祝融号”的太阳能利用率。
示例:“祝融号”的太阳能利用率远高于传统火星车。
②材料二图表标题为,“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扫描光谱成像获得信息表”,太阳探测卫星扫描时间短但或者
波长点和日光面光谱点数量多,结合批注中“中国在此方面研究以前所获观测信息很少”,可概括为,本次
太阳探测卫星获得观测信息较多,取得丰厚成果。
示例:取得丰厚的成果。
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结合材料一“中国航天科工五院勇于自主创新,研制的超高精度GNC定位技术,精确制导,精准避障,最
后实现探测器安全着陆”分析,可概括为实现自主创新。结合“国家航天局表示,中国愿以平等、互利、互
惠的原则,与国际同行在月球样品研究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分析,可概括为积极开展国际间合
作。结合“在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也为中国航天人追求永无止境的精神添彩”分析,可概括为体现中
国文化元素。
结合材料二“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间一号’携带着火星车'祝融号’发射成功,把这一中国文化元素赋予到了航
天事业中,,,可概括为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结合“由欧洲航天局再转发给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来判断数
据的正确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分析,可概括为开展国际合作。结合“这要得益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的创
新科技”分析,可概括出自主创新。
结合材料三,“羲和号,的观测数据在经过科学标定后将对全世界科学用户开放”分析,可概括出开展国际合
作。结合“每一项技术的创新都凝聚着无数中国航天人的汗水”分析,可概括出实现自主创新。结合“以,羲
和‘命名太阳探测卫星意在取'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的精神”分析,可概括为体现中国文化元
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中欧班列(中国一欧洲)是往来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1年3月
19日,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作为陆路运输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在整个“一带一路”建设中,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作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厦门在“一带一路”中被赋予重要的使命。
2015年8月,首列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出发,经成都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横跨亚欧大陆直抵波兰罗
兹,打开了一条国际物流新通道。2017年8月26日,“海丝”与“陆丝”在厦门实现无缝对接,中欧(厦
门)班列货运范围辐射至东南亚。2018年7月,厦门又开通了直达布达佩斯的班列,为货物出口欧洲提供
又一便捷通道。在2020年疫情期间,中欧(厦门)班列运营量逆势上扬。
2020年
271列,同比增长16%
24198标箱,同比增长33%
运载商品:电子产品、鞋帽箱包、小商品及建材等
【材料三】
在2019年厦门国际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上,主办方设置了以下展板,展示“一带一路”建设
以来取得的成绩:
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教育部先后与
试点。国人海淘版图逐年扩
大,足迹日超100个国46个国家和地区
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我国已设立11个“自由广—我国高校在境外已经举
贸易试验区”。进一步侬耳旃笳办了4个机构和98个
办学项目,大部分
推进“一带一路”的投资贸j*SCHOOL
易建设在“一带一路”沿线
wa地区
4.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n年3月,首列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出发,横跨亚欧大陆直抵波兰罗兹。
B.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推进了“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建设。
C.2017年8月26日,中欧(厦门)班列实现了“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
D.从厦门出发的中欧班列,所运货物包含电子产品、鞋帽箱包、小商品及建材等。
5.阅读材料一,简要介绍2011年至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的运行变化情况。
6.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说“一带一路”建设能给厦门市民带来哪些好处。
【答案】4.A5.①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去程班次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②中欧班列从2014
年开始有了回程;③回程班次的占比也逐年提升。6.①中欧班列的开通,带动厦门的经济发展,提高
了老百姓的收入;②市民海淘购物既省钱又便捷;③一带一路为市民出国留学、研学和就业创造了更多更
好的条件。
【分析】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2011年3月”分析错误。原文是“2015年8月,首列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出发,经成都从新疆阿
拉山口出境,横跨亚欧大陆直抵波兰罗兹”。
故选A。
5.本题考查图文转化和信息提取与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介绍2011年至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以来
的运行变化情况,要结合材料一中的图表来回答。图表中涉及到两个柱状图,一个是去程班次的情况,从
图表上的数据来看,从2011年到2019年以来数据分别是:17、42、80、280、550、1130、2399、3696、
4525,可知一直都是呈增长趋势,且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再看回程班次的数据,从2014年才开始
有回程班次,数据分布是:28、265、572、1274、2667、3700,可知也是逐年提升,且每年都有较大幅度
的增加。
6.本题考查文段的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由材料二中“打开了一条国际物流新通道”“中欧(厦门)班列货
运范围辐射至东南亚”“为货物出口欧洲提供又一便捷通道”,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打开了一条国际物流新
的、便捷的通道,从而带动厦门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由材料三中的图表一内容可知,“一
带一路”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有: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国人海淘版图逐年扩大,足迹已超100
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设立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建设,由此可概括
为:市民海淘购物既省钱又便捷。根据材料三中的图表二内容可知,教育部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
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我国高校在境外已经举办4个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由此可概括为:一带一路为市民出国留学、研学和就业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
吉吉吉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
14亿人以上。”宁吉特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二:
年龄构成
15-59岁人口为60岁及以上人口为
8%38万人I26402万人
-16.79个百分点15.44个百分点」
0-14岁人口为
25338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
>■1.35个百分点,
(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年5月18日)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
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
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
况不太一样。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
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
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
能保持增长。
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
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
曲。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
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宁吉特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
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
7.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
持在14亿以上。
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C.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
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D.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8.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
9.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答案】7.C8.①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我国劳动人口数字下降,
劳动人口规模仍占比最大。③(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促使)我国0-14岁人口增加。④我国人口构成比较合
理。9.①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②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充分利用劳动力
资源。
【分析】7.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A.表述正确。由材料一中“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吉吉介绍,2020
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
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等内容可知。
B.表述正确。由材料三中“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
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
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
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等内容可知。
C.表述错误。由材料三中“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
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等内容可知。
D.表述正确。由材料三中“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
新优势将逐步显现”可知。
故选C。
8.本题考查提炼信息。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统计数字。由材料二中可知,(1)60岁以上人口为26402万
人,占人口总数的18.7%,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
19064人,占人口总数的13.50%。可见,从201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明显增多,从而
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2)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35%,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下降了6.79个
百分点,可见,从2010年至2020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有所减少,但占总人口的的比值最大。
(3)0-14人口为25338万人,占总人口的17.95%,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1.35个百分
点。可见,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0-14岁人口增多。
纵观以上整体数据可知,我国人口结构比例相对合理。
9.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内容谈见解。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材料分析。由材料三中“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
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
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可知,每位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应对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由“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
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
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可知,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升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
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由“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
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可知,调整适应经济结构,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
口老龄化现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今普罗大众已经对3D打印技术不再陌生,它采用计算机建模方法,按照设定的过程控制塑料或金
属粉末等黏性材料喷射,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这与我们日常在A4纸上打印图文的过程类似:
电脑将文件转换为打印指令传输给打印机,打印机读懂指令后,控制墨水在“二维”的A4纸上喷射。如
果喷射出来的墨水有一定厚度,且打印头能够在高度方向移动,就可以实现三个维度上的打印。
4D打印比3D打印多了一个D,指的不再是空间维度,而是时间维度。4D打印采用的是可编程物质
(ProgrammableMatter),由这种物质构建的物体可以感知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按照设计者的指令,仅通
过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自发改变物理特性,例如形状、密度、模量、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激活程序的
外界因素可以是湿度、温度,也可以是力场、电磁场等。
换言之,随着触发条件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4D打印出来的物体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组合、拼接或扭转
等,直到形成特定形态的物件。整个过程不需要依靠3D打印机或人工操作,就像材料拥有了生命力。
神奇的4D打印背后有三大奥秘:精准的机器,复合的材料,聪明的程序。科学家所用的4D打印机器
比起一般的3D打印机具有更高的精度,而且能够实现软硬不同材料的组合。4D打印机将它们编织在一起,
赋予它们初始的结构和势能。然而,4D打印机是怎么把它们编制在一起的呢?这就需要科学家预先设计链
条的哪个位置需要变形,哪个位置需要保形。希望变形的位置,就给它软的材料;希望保形的位置,就给
它硬的材料。科学家把这些想法变成控制D打印机的指令,从而“精准的机器”就会根据这个“聪明的程
序”把“复合的材料”编织成物体的初始形态。
【材料二】
目前,4D打印技术在军事领域研究费为深入。美国陆军和海军希望能在战场或军舰上使用4D打印技
术制造零件,以免除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因运输和储存带来的巨大消耗,节约大量的时间、空间和费用。而
且用完后,还可以让它重新分解回智能材料,以备后用。2014年,美国陆军投入了近100万美元,资助一
项使用4D打印制造动态伪装的研究。可以预见,通过形变来绕过或通过障碍物的机器人终将成为现实。
可编程物体还可以在大型建筑领域或者民用领域一显身手。通过4D打印制造那些柔软的、能自我修
复的输水管道;能根据气压或温度变化自动调整形状的飞机机翼;能随路面和天气状况改变抓地面积的轮
胎;当然,还有自组装家具,几乎人人都希望能买到这样的东西;看起来只是一块平板,却能根据命令自
动折叠出不同的家具。
在外层空间等恶劣环境中,这类系统多若具有价值。例如,可以将一个小型压缩包发射到太空中,进
入预定轨道后,就能自动变形为一颗具有特定功能的人造卫星。
小洪拟在班级阅读交流会上介绍关于“4D”打印的知识,请阅读他从网上搜集的交流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10.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图表和文字,概括“3D”和“4D”打印的不同之处。
11.小洪展示过程中,小李做了如下的笔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4D打印需要温度、湿度、力场等外界因素激活作用才能赋予材料以“生命”。
B.精准的机器,复合的材料,聪明的程序是4D打印关键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C.材料二采用分类的方法举例说明4D打印在军事、民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D.材料二中“最为”一词强调4D打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价值远大于其它领域。
12.小洪交流结束后,请你代表主持人对其交流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答案】10.①原材料不同:3D使用黏性材料,4D使用可编程物质;②技术不同:3D打印机程序固定,
4D打印机更精准,程序更聪明;③维度不同:3D打印出静态固定的物质,4D比3D多一个时间维度,打
印出动态智能的结构,性质可控变化。(意对即可)11.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苏教版秋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丨苏教版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76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含答案
-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卷
- 2025年河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辽宁省安全员知识题库
- 医院钢结构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车位租赁合同
- 2025年度股权质押合同工商局备案及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协议
- 潍坊2025年山东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全册(人教版)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分享课件
- 网课智慧树知道《老年医学概论(浙江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 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 ATOS阿托斯叶片泵PFE-31PFE-41PFE-51选型资料样本
-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 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实用模板
- 经典老歌简谱100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