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的概括、作用及补充(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F/0E/wKhkGWcwB9eAIjD1AAG6KBToxpc601.jpg)
![论据的概括、作用及补充(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F/0E/wKhkGWcwB9eAIjD1AAG6KBToxpc6012.jpg)
![论据的概括、作用及补充(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F/0E/wKhkGWcwB9eAIjD1AAG6KBToxpc6013.jpg)
![论据的概括、作用及补充(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F/0E/wKhkGWcwB9eAIjD1AAG6KBToxpc6014.jpg)
![论据的概括、作用及补充(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3F/0E/wKhkGWcwB9eAIjD1AAG6KBToxpc6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16论据的概括、作用及补充(解析版)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主要考查从文章中归纳论点。综合性、拓展性、开放性试题增多,从论点出发,
能谈出自己的启发,深化主旨。
满分技巧
・常见题型
1.下面的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2.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3.模仿第x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4.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论据。
・答题指导
◎审清题,明确答题角度。
有关论据的考查角度常见的有:
①判断属于哪种论据并分析其作用。
②判断材料是否能作为本文论据并说明理由。
③为论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针对答题角度,在把握文章论点(材料观点)的前提下,分析(补充)论据及其作用(理由)。
辨别论据分析作用:
事实论据:包含典型事例、历史事实、数据统计等
作用:用……事实(数据)作论据具体、真实、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了可信度
和说服力。
道理论据:包含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原理定律等
作用: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判断材料能否作为文章(段落)论据并说明理由
①明确文章(段落)论点
②分析材料,明确材料表达的观点
③将材料观点与文章论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补充论据
①审清题,明确补写论据的要求,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论据补充
②明确文章论点,选取与论点一致的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模式补写,选取人物或事
例要真实可信
道理论据:引用的名言、格言、谚语等,要权威可信,符合论点
③整合语言作答
限时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
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
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
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锄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锄草我都是按4/4拍
锄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
“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
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
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
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
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
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
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
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
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
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
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豉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
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答案】L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
己)。2.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
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3.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举例。4.因为学会
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解析】1.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第一问,阅读全文可知,文章在论证的基础上,在结尾处照应题目,总结出中心论点“学会爱自己,才会
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文章的题目“另一种珍爱”是论题;
第二问,实际上是问提出论点的缘由,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第①段中“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
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的内容可知,“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
般人的“渴望别人的关爱”想法提出的。
2.考查对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的掌握。解答时,要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学会结合语
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
茏的树”明显使用了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段落首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
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句,使论证浅显易懂。
3.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根据第⑤段论证的内容,需要找出爱自己让自己更加坚韧的事例,用“人+事”
的格式解答。
联系第⑥段中“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
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
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一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
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的
内容可知,本段观点是“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围绕此观点选择事例叙述即可。
示例: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曾一度没有珍惜自己,自暴自弃。但最后他战胜了自己,明白了珍爱自己的
意义,开始珍爱生命,用手中的笔写就了无数的华章,让生命充满灿烂的光彩。
4.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含意的把握。解答时,应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
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对“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要弄清楚这句话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为条件
关系,“学会爱自己”是“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的条件。后句是前句的结果。也就是说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
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所以才产生了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结果。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最缺底线
文/易中天
①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
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
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
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②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
怎么会这样?
③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
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④可见,底线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
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院就会草菅人命。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⑤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
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
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
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
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
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是“行业底线”和“职业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
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
盘崩溃。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
夺民财,不伤无辜;o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
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⑦要想守住底线,必须不唱高调。因为那些“道德高标”,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非所
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须做,就只好做假。道德做假一开头,其他的
造假就挡不住。假烟、假酒、假合同、假学历,就都来了。当下中国缺底线,这是重要原因。或者说,
重要原因之一。
⑧所以,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选自《杂文选刊》有改动)
请参照文中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充一个事例。
【答案】做人,不卖朋友,不丧良心
【详解】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写。补写时要注意上下文主题一致,即“做事要守底线”,结构与修辞与参照句
“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一样,简短
有效。
示例:做老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阅读《为人当豁达》完成下面小题。
为人当豁达
①有人询问杨绛高寿的原因,她呵呵一笑回答道:“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
钟”。正是这份豁达,成就了她的高寿,也成就了她辉煌的一生。由此观之,为人当豁达。
②为人豁达,才能快乐地生活。人生中,快乐好比引诱小孩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
的电兔子,一切快乐享受都是精神的。苏东坡诗里曾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一个
懂得快乐生活的人,甚至苦中作乐,从病痛中滤出快乐来。如史铁生、海伦•凯勒。病痛像魔鬼一样昼
夜不停地疯狂折磨他们,然而残疾之躯,却有着完美的灵魂、审美的灵感,以难于常人百倍的毅力,
“写”出一篇接一篇极富本真的命运之歌。
③为人豁达,方可平淡隽永。作家舒乙在《真人一一冰心辞世十年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冰
心老人最大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真。她不仅写文章力求简明,越短越好,说明白即可,几乎不
用形容词,不说废话,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清清爽爽,通俗易懂,而且在人生的逆境中也风度不
减……处乱不惊,能够洞察入微,能够包容万变,有一种安详”。平淡而又如此的真实,才显其隽永。
④为人豁达,则可以超然物外。自训“好读史书,略通古今之变”的范曾,是一代书画名家,他千
金散尽,独享平淡生活。2003年支持母校南开大学抗击“非典”捐款50万元,2004年“六一”为贫困
地区孩子捐建“育才图书室”100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捐出1000万元赈灾,2010年4月20日募捐活
动又捐款1000万元。他深情地说:“我分担你的痛苦和灾难,我分亭你的光荣与尊严,因为你的名字叫
中国。”
⑤“淡泊名利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气在胸威自生”,为人豁达,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填写一种)
(1)人生中,快乐好比引诱小孩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一切快乐享受都是精
神的。()
(2)一个懂得快乐生活的人,甚至苦中作乐,从病痛中滤出快乐来。如史铁生、海伦・凯勒。()
8.第③段中“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其中的减法指什么?
9.为人豁达有怎样的益处?
【答案】6.为人当豁达7.比喻论证举例论证8.写文章力求简明,越短越好,说明白即可,
几乎不用形容词,不说废话。9.能快乐地生活可平淡隽永可以超然物外
【解析】6.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中心论点是集中、概括地表明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的判断语
句,通常位于文章首尾,有时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没有明确语句,需要自己概括。本文第①段
由杨绛的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得出结论“由此观之,为人当豁达”,因此中
心论点是:为人当豁达。
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解答此题时
要根据句子分析其论证方法。
(1)句把快乐比作方糖和电兔子,这是运用了比喻论证;
(2)句举了史铁生、海伦・凯勒的例子说明“懂得快乐生活的人,甚至苦中作乐,从病痛中滤出快乐”,这
是运用了举例论证。
8.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得出答案。由“她不仅写文章力求简明,越短越
好,说明白即可,几乎不用形容词,不说废话”可知,冰心写文章“只做减法”的意思是写文章力求简明,
越短越好,说明白即可,几乎不用形容词,不说废话。
9.本题考查对分论点的掌握。文中分论点即具体阐述了为人豁达的益处,可提取作答。
由第②段“为人豁达,才能快乐地生活”、第③段“为人豁达,方可平淡隽永”、第④段"为人豁达,则可以
超然物外”可得出为人豁达能快乐地生活、可平淡隽永、可以超然物外。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
“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
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
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
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
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
“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调“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
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
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
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
停。
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
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
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
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
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
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不一定有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
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
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
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
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
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
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10.为什么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燃点”?
H.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举电影《燃点》的例子有何作用?
12.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13.文中说“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请你联系你初中
阶段所学过的课文,列举一个让自己生命“燃”起来的人物,讲一讲他“燃起来”的具体表现并加以简要的评
说。
【答案】10.“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神,能使自己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状
态“燃”起来,锐气才不会散,才能不断向前发展。11.举例论证法,举了影片中创业者们尽管在生活中
充满痛苦、迷茫,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迸发,为梦想不懈打拼的例子,具体
有力地证明“燃状态”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的观点。12.首先,在论述“燃”
的内涵与意义后,提出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
断的力量。其次,在论述“燃”的条件、“燃”的普遍性、“燃”状态下需要的付出三个内容的前提下,论证本
文的中心论点。最后,引用哲人的话,强调“燃”不负生命并发出号召。13.艾力泽布菲在失去独子、妻
子之后,为了不让荒原上失去生命,数十年如一日凭借一己之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
园。他的慷慨无私、坚韧不拔、他对植树的热爱,已让他的生命燃起来。
【分析】1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先关内容分析。由第②段“人们欣赏‘燃'、
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一个人只
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第③段'有理想的人,生活总
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等内容可知,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
“燃点”的原因是“燃”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这种状态恒
久持续,自身便能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锐气才不会散,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11.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解答此题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第⑤段的中心句是:“燃状态”,也不一定
有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本段列举电影《燃点》中
的创业者们创业中也充满痛苦、迷茫,但无论面临何种境遇,他们保持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的事例,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燃状态”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
服力。
1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
决问题(结论),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清层次结构,并且能够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再将这些内容用
标志性词语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连缀即可。本文第①②段引出论题“燃”并解读“燃”的意义,进
而引出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第③段论证能够“燃”起来的条件“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第④段列举了论证了
村支书黄大发带领农民历时36年修成万米水渠和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坚守开山岛32年的事例,论证
了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第五段为补充论证,论证了“燃状态”还可能伴随着苦、
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末段总结全文,引用哲人的话,再次强调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向
读者发出了号召。
1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对“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
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的理解列举相关人物的事例。示例:闻一多先生因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
化史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足不下楼,废寝忘食,完成《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结出累累硕果。闻一多
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使他的生命燃起来(人教版七下
第2课《说和做》)
14.阅读《多读多写》,回答问题。
多读多写
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
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止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
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
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
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
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
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既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写的内容。这
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
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还有一种是学“思路”。思想,知识,其出
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
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
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
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
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
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
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
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
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
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就这样,他们有
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炀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
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第⑤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目的是证明“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既要多读,又要多写,才能真正会
写)
【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
以归纳概括。
引用诗句的目的是说明该段中心句阐述的内容,第⑤段论述的内容是在多读的基础上,还需要多写。作
者先从反面落笔,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事实是,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
的事是没有的。所以,引用“熟读唐诗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用来证明
上述观点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新生事物”一起成长
①“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只有勇于创新,和新生事物一起成长,本能跟上时代前进的
步伐。
②所谓新生事物,就是那些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新生事物
从旧事物内部产生,因为克服了旧事物中腐朽落后的东西,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所以具有远大
前途和未来。
③个人的成长需要创新。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年逾古稀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
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齐白石先生经常告诫
弟子的一句话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
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
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
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
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④国家的发展更是如此。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这70年,何尝不是一部与新生事物同行、和新生事物一
起成长的历史?社会主义中国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发展迸发出活力。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场“第二次革命”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
征、最壮丽的气象,让中国焕发青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实行“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开创出
一条光明大道。
⑤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一桩桩一件件,体现出发展不止、变革常新的社会发
展规律,刻印下国家与新生事物一起成长的深深足迹。
⑥实践证明,什么时候积极地拥抱新生事物,与新生事物同行,什么时候就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并
且大踏步地向前。如今,中国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长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
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生事物,接纳新生事物,与新生事物同生共长。
⑦“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历史只会眷顾坚
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既保持定力和自信,又注重锐意改革、
激励创新,我们一定能不断创造新成就、开辟新境界,为中国赢得璀璨未来。
(摘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做好辅导员工课件
- 第1节 透镜(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运筹学最大流问题》课件
- 《勒诺特式园林》课件
- 《高效团队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项目融资担保服务合同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目标市场营销》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小兔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现代教育》课件
- 2024年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字化智能化园区建设水平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 外研版(三起点)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幼儿园 《十个人快乐大搬家》绘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极糊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产业前景规划报告
- 2025年中考英语热点时文阅读-发明创造附解析
- 湖南株洲二中2022自主招生考试英语试卷试题(精校打印)
- 血透室护理质控
- 粤语课程设计
-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 10S505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