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13 植树的牧羊人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13 植树的牧羊人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13 植树的牧羊人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13 植树的牧羊人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提升练习02-全练版:13 植树的牧羊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植树的牧羊人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戳穿(chuō)坍塌(tā)慷概(kǎi)挑头(tiǎo)B.琢磨(zuó)遛达(liū)缝隙(fèng)流淌(tǎng)C.白桦(huá)薄荷(bò)水渠(qú)干涸(hé)D.酬劳(chóu)薰衣草(xūn)废墟(xū)呼啸(xiào)2.【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尽管西方国家口头上宣称要“分享”多余的疫苗,实际上根本没有做到,真可谓不毛之地。B.《时间的螺旋:贝壳里的人类史》一书的作者用刨根问底的方式,把地球生命的神奇之处呈现在读者面前。C.在围棋擂台赛上,这位选手面对对手滴水不漏的防范,始终没有找到反击的机会。D.数学老师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滔滔不绝。3.【新独家原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标题点明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同时让人产生了一系列的联想。B.课文开篇写“我”首次来到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所看到的景象,烘托出环境的恶劣。C.课文按照空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叙事清晰。D.课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前后对比凸显了主题。4.阅读课文第4—8段,完成(1)—(5)题。(1)从第5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答:(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寓示着什么?答:(3)赏析下面的句子。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答:(4)阅读选文,分析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答:(5)结合全文分析“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这句话的作用。答:5.【新考法·微写作】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植了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了绿洲。这让人非常敬佩。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给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答:能力提升全练6.(2023河北邯郸三十二中期末改编,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只要多阅读经典作品,才能拓宽视野。B.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了书中的道理。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思考。D.司机师傅一定要控制车速,防止追尾事故不再发生。7.【新素材·生态环境】(2022湖北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3,★★☆)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建设低碳城市,不仅要答好“技术题”,更要答好“治理题”。②城市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③未来,支柱产业不同的城市,要因地制宜设计减碳方案,细化激励机制与约束办法。④家庭排放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构成,需要疏堵结合,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⑤自2010年开始,我国先后开展多批次低碳城市试点,各地探索出不少创新举措。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②①④ C.②①⑤③④D.①②④③⑤8.(2021江苏无锡中考,17—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5分)当代愚公杨学义①如今,一条蜿蜒8公里的公路悬挂在巨石嶙峋的山崖边,从高空俯瞰,竟似一条缠绕在群山之中的卧龙。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路途最险处的“私钱洞”观景台眺望,人们不禁会慨叹:有谁能想到,这竟是下庄村村民用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天路”!带领村民凿出这条“天路”的,就是在2021年2月25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②有着五百年历史的下庄村,从自然条件来看,农业种植堪称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下庄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这里来。1997年,一组修路前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下庄村96户397人中,有100多人没去过县城,也没见过公路、汽车和高楼;有300多人没见过电视;有100多人从没看过电影。③再高的山,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化。毛相林深刻地意识到:下庄村的闭塞与时代的巨变越来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见世面,下庄村就难生存下去了。④1997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与驻村干部一拍即合,铁了心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毛相林对村民们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动容了,短短5天,就筹集了3960元,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毛相林的母亲是位老党员。毛相林找到母亲,母亲将省吃俭用攒下的700块养老钱借给他。毛相林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修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不带头,老百姓怎么会服?”⑤村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但最终村民们被说服了,纷纷签订生死状。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体奔赴悬崖之上,去开凿他们的希望之路!⑥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有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从1997年开工到2004年贯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牺牲了六位村民。⑦二十多年过去了,毛相林对黄会元至今心存愧疚。黄会元本来已经举家迁往湖北荆门,他在当地采石场学会了凿岩机技术。毛相林说服他回来。但是,在一次施工中,黄会元不幸被石头砸中,坠崖身亡。毛相林做好了被黄会元父亲打骂的准备。但没有想到,黄父将原本为自己准备的那口棺材给了儿子用,并且在儿子葬礼上说:“我儿牺牲了,我还要动员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添一把火,把这条路修通。只有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才可以摆脱贫困!”后来又有四位村民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有动摇过。⑧2004年4月,这条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凿通了。可是,毛相林清醒地意识到,修路只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开始。不久,他开始规划村中产业,种植利润最高的漆树,失败了;养蚕、养羊,又失败了。经历了这些教训,他又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于是,他遍访县里的农业专家,还到周边各地请教能人。2013年,毛相林经过深思熟虑,重新出发,推广种植“纽荷尔”脐橙。他还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县农委的专项资金保障。现在的下庄村,种植了650亩脐橙,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们迎来第一个丰收年。⑨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注定和那条“天路”一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⑩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但这种“愚”是一种“大智若愚”。毛相林说:“我想,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脱贫攻坚上有用,在各行各业,也能让人终身受用!”

(1)(★★☆)简要分析第①段与第②段不能调换的理由。(4分)答:

(2)(★★☆)第⑦段介绍黄会元父子的事迹有何作用?(4分)答: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两个“竟”字,突出表达了对村民改造自然精神的赞叹。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字,突出了下庄村的封闭和落后。C.第④段画线句对毛相林语言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他修路的坚定决心。D.第⑧段两个“失败”,可看出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4)(★★★)结合主旨,联系上下文,在最后一段中的横线上,用比较整齐的句式,具体诠释当代“愚公精神”,注意衔接自然,语句通畅。(4分)答:素养探究全练9.【新素材·生态环境】[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1(6)—(7)],班级开展了主题为“品绿水青山,抒豪情壮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小明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你为其补出下联。上联:陌上杏花暖下联:

(2)请你为保护绿水青山写一条标语。答: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DA.坍tān,概→慨。B.遛→溜。C.桦huà。2.A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用在此处,不合语境。3.C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4.答案(1)牧羊人是一个勤劳、细心、爱干净、热爱生活的人。(2)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示着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绿色、生机和美丽、活力。(3)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牧羊人挑选橡子时的仔细、认真、专注,流露出“我”的好奇,为后文牧羊人种橡树作铺垫。(4)这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5)与前文“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形成对比,表现出“我”对牧羊人的好奇和好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解析(1)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言行举止来分析。(2)“我”第一次见牧羊人,就觉得他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不毛之地”“泉水”这样的形象一定寓示着牧羊人会给这块土地带来神奇的变化。(3)“挑”“数”“拣”的动作,写出了牧羊人的专注、认真,也为后文他种橡树作了铺垫。(4)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我们一起喝了热汤”承接上文“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同时引出下文选树种的内容。(5)分析语句的作用,一般要从它与前后文的关系角度思考。5.答案(示例)你孤身一人,数十年如一日,将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将余生全部倾注在阿尔卑斯山荒原上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非凡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洲。你是人类精神的导向标,你是地球的保护神——牧羊人。解析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植了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了绿洲”的事迹,运用第二人称来写。语言要简洁、生动。能力提升全练6.CA.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否定失当,可删去“不再”。7.C该语段围绕“低碳”展开。②句起总领作用,引出“低碳”话题;①句承接②句,阐述“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强调“治理”的重要性;⑤③两句按照从“2010年”到“未来”的顺序,讲城市如何“治理”,实现“低碳”;④句补充说明“家庭”方面如何做到“低碳”。据此,排序为②①⑤③④,选C。8.答案(1)①先说修路后的壮观,再回顾修路前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说明这条路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及现代发扬“愚公精神”之必要;②先展示发扬“愚公精神”的成果,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2)在内容上,这一事迹体现了“愚公精神”的深刻内涵:在阵痛中拥抱变化,有义无反顾的牺牲,但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绝不动摇。在结构上,为下文“天路”终于凿通作铺垫。(3)D(4)(示例)只有主动迎击人生的难、世间的险、岁月的苦,在阵痛中拥抱变化,甚至在必要时义无反顾地牺牲,才能真的迎来美好的人生。解析(1)先抓住关键句,把握这两段的主要内容,再从手法、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由第⑦段“我儿牺牲了……只有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才可以摆脱贫困!”“后来又有四位村民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有动摇过”可知,这一事迹体现了“愚公精神”的深刻内涵:即使有牺牲,为了达到目标也绝不动摇。结构上,由第⑧段“2004年4月,这条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凿通了”可知,这一事迹为下文“天路”的成功凿通作了铺垫。(3)这两次失败,不能说明“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