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1.1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两幅图片是良渚文化古城建筑遗址以及出土的精美玉器。据此推知良渚文化A.仍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B.私有制已经产生C.奴隶制国家已经产生 D.已进入阶级社会2.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禹并没有遵循禅让制传统传位于益B.启最终成为禹的继承者,开启“家天下”C.益因为血缘关系失去继承王位资格D.《战国策》成书更早,所以记载更可信3.美国学者认为商鞅建立了以个人能力而不是贵族身份选拔官僚的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政府制度,比西欧早两千年。据此可知,商鞅变法中“选拔官僚的制度”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目的在于维护平民利益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4.“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该言论出自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5.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 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 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6.“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二者的主张A.都使传统文化遭遇灭顶之灾 B.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C.都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实质都是加强中央集权7.汉初皇帝有“六尚”,分别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而宰相的秘书处有“十三曹”,如“户曹、尉曹、兵曹、仓曹”等。由汉初皇帝和丞相的秘书机构设置可知A.宰相位高权重 B.宰相是实际最高统治者C.皇权依附相权 D.相权过重导致皇权不稳8.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无立锥之地”;王莽改制,加重掠夺,致使农民倾家荡产,绿林赤眉应时而起;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毒害、敲诈百姓,“民不堪命,纷纷起义”。据此可知A.两汉农民起义原因完全相同 B.两汉农民阶级民主意识开始觉醒C.统治阶级激进改革激起民变 D.农民起义根源在于阶级矛盾激化9.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A.人才选拔更加开放 B.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10.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A.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B.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D.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11.下列诗句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一致评价是
A.唐李益《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B.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D.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A.耗费国力 B.激化矛盾 C.加速隋亡 D.促进交流12.钱穆《国史新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表明,唐代中枢决策A.杜绝了皇帝主观臆断 B.一定程度减少了失误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13.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 B.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14.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幅《三教图》。此图绘佛、儒、道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这体现了思想领域A.三教合一 B.贵儒尊道 C.儒学繁盛 D.理学产生15.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督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据此可知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地方割据彻底解决16.“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据此可推知青苗法A.使农民摆脱了高利贷的繁重盘剥 B.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C.使政府实现了对经济的有效调控 D.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材料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占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上升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重纳租移点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因此,全面的社会变革导致了新的国家形态产生,童书业先生指出:“春秋之末,'宗法’'封建’之制开始解体,新国家已在形成过程中。”——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国家”的内涵并概括其各方面的表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漏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司马迁《史记》材料二武帝的大臣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从公元前119年起,对市场的交易、车辆和财产开征新税,以补充从产品征收的实物税和人口税的不足……一种重五铢的新铜钱被定为法定货币。六年后私铸被禁止,也许禁止令很有效;国家完全控制了铸造新铜钱的资源……政府采取措施,把当时仍由私人经营的采矿权收归国家直接单独控制。结果,在产区设48名专使,以监督铁制品的制造和分配;另外34名专使管理盐的生产和销售……为了缓和局部的或暂时的短缺和防止投机倒把,它还设置官署来稳定物价和协调运输。——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描述的盛世景象名称,并分析其出现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概括其表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材料二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目12345678910答案BBACDBADCD题目111213141516答案DBAA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时代背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产生并快速发展;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士阶层的崛起;百家争鸣的推动。(2)新国家”指国家走向君主集权。表现:国家编户齐民成为主要财政租税来源;乡里行政制度使国家控制加强;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制,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18.(1)盛世景象:文景之治。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变化:由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转向积极有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表现: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重税;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19.示例观点: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扩大,民族交融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随着诸侯争霸,局部统一加快,最终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我国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发展趋势,民族矛盾不断缓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统一后,隋唐统治者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而文成公主入藏,更是成为汉藏民族交往历史上的佳话。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民族之间思想感情日益加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画漫画》教案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
- 安川机器人2024校园招聘培训会安排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油漆与装饰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童趣》课件的制作与使用
- 2024年20加减法课件:创新与实践的结合
- 2024版《工程制图》教案: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 探索2024:敕勒歌教学课程规划
- 黑龙江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与信息服务》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 2024年巴西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 大沥废旧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 GB/T 27917.3-2023快递服务第3部分:服务环节
- 火灾逃生与自救技能培训
- 新高中历史课标思路15.5课件
- 煤气发生炉拆除方案
- 债权人自愿放弃债权承诺书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xxxx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总结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2023征文10篇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
- 《雅思考试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