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探索生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探索生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探索生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探索生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探索生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探索生命

单元测试卷

(满分3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视野较暗一改用平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一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一调节粗准焦螺旋

D.物像太小一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3^O

【答案】D0及丫

【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详解】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

节,A错误。

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

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B错误。

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C

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

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因此,若物像太小,更换高倍物镜或高倍目镜,增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

像自然变大,D正确。

故选D。

2."爱上生物学”实验小组用同一种植物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A.叶片的面积B.光线的强弱

C,环境的温度D.环境的湿度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

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从图中看出,不同组别之间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的多少,因此他

们探究的可能是叶片的多少与蒸腾作用强弱的关系,该实验的实验的变量是叶片的面积,光线的强弱、环

境的温度、环境的湿度都是相同的,A正确。

故选A。

3.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①到视野②时,正确的操作

是()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②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向左移动玻片八二^/广、

A.①②③④B.③②①17lj

C.④③②D.④③①®®

【答案】C

【分析】观图可知:视野①物像位于视野的左方,物像不清晰;而到视野②物像位于视野中央,物像清晰。

【详解】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

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

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所以,以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①到视野②时正确的操

作是④向左移动玻片移至视野中央(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因此要将甲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需要将载

玻片向左移动),③转动转换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②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因此ABD错误,C

正确。

故选Co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A.移动装片

B.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C

【分析】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甲细胞的位置是在视野的左边,且图乙中的物像比图甲中的物像大。

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可。

【详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一:

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

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甲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

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二: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三、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四、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

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不需要的是转动粗准焦螺旋。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o

5.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侧移动玻片

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答案】C

【分析】图一中各结构为:①转换器,②载物台,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详解】A.③反光镜能反射光线,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之分,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A正确。

B.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避免撞上玻片,B正确。

C.图二中物像偏在视野左侧,应该向左侧移动装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不正确。

D.从图三到图四,换了高倍物镜,细胞放大倍数变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高倍镜镜头直径变小,通

过的光线更少,视野变暗,D正确。

故选C。

6.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x,物镜10xB.目镜10x,物镜10xC.目镜10x,物镜40xD.目镜5x,物镜40x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

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

数量少。选项中:A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x10,是50倍;B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x10,是100倍;C

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x40,是400倍;D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x40,是200倍。可见,50倍是放大

倍数最小的,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7.小明观察载玻片的英文字母〃d〃,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A.qB.dC.pD.B

【答案】C

【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倒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小明观

察载玻片的英文字母“d〃,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p〃,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8.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

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结果

组别小鼠数量(只)饲喂方式

小肠绒毛体重增长值(克/只)

每天饲喂不含微塑料的普通

一组甲正常7.34

饲料8克/只,连续27天

每天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

二组乙基本消失-0.12

饲料8克/只,连续27天

A.实验用的小鼠身体和生长状况应基本相同B.第二组为实验组,实验变量为有无微塑料

C.甲、乙处小鼠的数量可以都设计为一只D.实验说明微塑料会破坏小鼠的消化系统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包括: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详解】A.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所以实验用的小鼠身体和生长状况应基本相同,故A正确。

B.一组和二组的区别在于给小鼠每天饲喂是否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故变量是有无微塑料。第二组是人为

控制添加了3%微塑料,即进行了变量的处理,所以第一组是对照组,第二组是实验组,故B正确。

C.实验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甲、乙处小鼠的数量都设计为一只,使实验具有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故C错误。

D.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每天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的小鼠小肠绒毛基本消失,并且体重降低,而没

有饲喂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的小鼠生长状况良好,说明微塑料会破坏小鼠的消化系统,故D正确。

故选Co

9.如图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物像,可能的原因是()

A.涂抹不均B.盖盖玻片操作不当

C.染色不均D.放大倍数过大

【答案】B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①擦、②滴(生理盐水)、③刮、④涂、⑤盖、⑥

染、⑦吸。

【详解】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意,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

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中的气泡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的。

故选Bo

10.让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A.镜筒B.目镜C.物镜D.反光镜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

【详解】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眼睛观察的部位有这样几种:对光时,眼睛看着目镜内,手转反光镜,

直到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了避免

损坏玻片,眼睛要看着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反方向转到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时,左眼看着目镜内寻

找物像,找到物像并调至清晰后,左眼观察,右眼绘图,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当转动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避免损坏玻片,眼睛一定要看物镜。

故选C。

11.实验课时窗外乌云密布,以下可以使观察的视野变亮的是()

A.转动粗准焦螺旋B.将反光镜由平面换为凹面

C.转动细准焦螺旋D.把显微镜的光圈调小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

【详解】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幅度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

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

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可以使观察的视野变亮的是将反光镜由平面换为

凹面,把显微镜的光圈调大,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物像更加清晰,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2.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不正题的是()

A.镜头污染一一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B.对光成功的标志一一目镜内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更换物镜一一用转换器D.视野中有污点一一擦拭反光镜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详解】A.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是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能进行清洁,所以应用擦镜

纸擦拭,A正确。

B.在目镜内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代表对光完成,B正确。

C.要更换物镜时可以旋转转换器,C正确。

D.显微镜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上

的污点只会多少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D错误。

故选D。

13.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思卿的是()

A.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B.探究实验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C.有时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交流反思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

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A.提出问题是生物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故A正确。

BD.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

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

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B错误,D正确。

C.有时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再次进行实验探究,客观公正地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

故C正确。

故选Bo

14.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的部分图片,甲是显微镜构造图,乙、丙是观察到的视

野。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转动甲中④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甲中①

B.要使乙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e

甲乙丙

C.视野中有一污点,污点一定位于①或③上

D.转动甲中②,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变暗

【答案】D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舌心涂;盖;染;吸。图中①②③④

分别是目镜、转换器、物镜、粗准焦螺旋。

【详解】A.转动甲中④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甲中③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

标本,A错误。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将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

移动玻片,B错误。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①目镜、③物镜或玻片标本,C

错误。

D.转动甲中②转换器,视野由乙变成丙后,即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的亮度变暗,D正确。

故选D。

15.小天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物。他先移动装片,发现污物没有移动,然后他继续转动

目镜,发现污物依然没动,请你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出现在_____上()

A.目镜B.物镜C.装片D.镜座

【答案】B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物,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

就不在载玻片;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

【详解】A.小天继续转动目镜,发现污物依然没动,说明不在目镜上,A错误。

B.移动装片、转动目镜,污物都没动,说明污物一定在物镜上,B正确。

C.先移动装片,发现污物没有移动,说明不在装片上,C错误。

D.镜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其上即使有污物,也不可能出现在显微镜的视野中,D错误。

故选Bo

16.小亮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他看见视野中的草履虫正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游动,那么它实际的运动方向

是()

A.顺时针B.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

C.逆时针D.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答案】A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详解】在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所以,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草履

虫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旋转180度后还是顺时针方向,因此草履虫的实际运动方向是顺时针,因此BCD错

误,A正确。

故选Ao

17.某同学用"目镜10x、物镜10x”的镜头组合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A.10倍B.20倍C.100倍D.1010倍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目镜和物镜)和

反光镜组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题中显微镜的目镜是10x,物镜是10x。可见,

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x10=100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18.某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

组别项目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

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

B组蒸储水500毫升10℃30个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没有对照实验B.水量过多C.水温不一致D.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

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

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

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

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0℃和80℃B.有光与无光C.温度与湿度D.有空气与无空气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

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20C与80℃,唯一变量是温度,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A不符合题意。

B.有光与无光,唯一变量是光,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B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与湿度,有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C符合题意。

D.有空气与无空气,唯一变量是空气,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A.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

B.视野光线太强时,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大光圈

C.物像在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当物镜为10x,目镜为16x时,实物被放大了160倍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回放。

【详解】A.物像不清晰,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故A错误。

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

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

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视野光线太强时,使用平面镜或较小的光圈,故B错

误。

C.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

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物像在左上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故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所以当物镜为10x,目镜为16x时,实物被放大了160倍,故D

正确。

故选D。

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表是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请据图回答:

编号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第1组5x10x

第2组5x40x

第3组10x40x

⑴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在表中应选择目镜、物

镜的组合是(填编号)。

(2)若在视野内看到了"P",则玻片标本上的原图是。

⑶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凹面镜)来对光。

⑷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

[1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答案】⑴第1组

(2)d

⑶凹面镜

⑷④转换器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目镜、④转换器、⑤是物镜、⑥是遮光

器、⑦是反光镜,解答即可。

【详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在第1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x10

—50倍;第2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x40—200倍;第3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x40—400倍。

只有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才最多。第1组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最多。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d"字旋转180

度后看到的是"P"。所以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P"字,玻片上实际写的字是d〃。

(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

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所以当光线较暗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4)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应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应转动④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22.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如下表)

实验编号ABCD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