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商丘一中中考历史一模试卷附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下列文物或遗迹共同反映了当时()
陶杳(二里义遗址出h>青铜墩(二里头遗址出土)纺织品痕迹(二里头遗址出土)
A.手工业的发展B.商业贸易繁荣
C.阶级分化明显D.国家权力集中
2.(1分)孔子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受商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提出了
“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口号的提出,又进一步促
进了这一历史趋势的发展。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孔子的实践()
A.丰富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内涵
B.奠定了社会变革的人才基础
C.解决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D.确立了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3.(1分)据史书记载,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基于这一现状的举措是()
A.统一货币B.统一车轨
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
4.(1分)西晋《博物志》称“张骞使大夏,得石榴”,汉武帝饶有兴趣,下令遍种长安。这一史实表明张
骞出使西域促进()
A.商贸往来B.政治互信C.物种交流D.边疆管理
5.(1分)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
茶;唐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岁“以板印历日由此可见当时()
A.造纸术已得以改进B.雕版印刷相当发达
C.活字印刷开始出现D.天文历法已趋完善
6.(1分)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吸取了纪传体的优点,避免编年史的弊病,每遇重大历史
第1页(共26页)
事件,不再分见于多处,因此它赋予编年史体以新的生命力。这反映了司马光注重()
A.传承与创新B.搜集与整理
C.因循与守旧D.续写与改编
7.(1分)在台湾,郑成功规定,每番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将铁犁牛耕等生产
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这样,台湾岛上“烟火相接,开辟芜士,尽为膏腴这些举措()
A.反映了抗击侵略的决心
B.密切了祖国各地的联系
C.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开发
D.强化了清朝政府的管理
8.(1分)1873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印书处,后共出版了十七部有关国际法、政治经济学、化学、物理
和自然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这反映出()
A.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知识传播
B.变法维新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C.晚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开化
D.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变化
9.(1分)如表内容直接表明()
10月22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A.列强侵略逐渐深入B.通商口岸日趋增多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10.(1分)大会创建了一个包括李大钊在内的五人主席团,大会宣言强调反帝反军阀的立场,致力于三民
主义的宗旨,以及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内建立地方自治政府的决心。这次“大会”()
A.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C.确立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方针
D.拉开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序幕
11.(1分)下列照片共同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
第2页(共26页)
毛泽东在抗大做《论持久战》报告里荒1943年
A.突破国民党围剿B.发展农业生产
C.打败日本法西斯D.尽力争取和平
12.(1分)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加快国家政治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服务,成为迫切需要。基于这一需要的举措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B.制定“五年计划”
C.召开人民代表大会D.实行公私合营
13.(1分)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课题: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当时,对此的回答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推行联产承包制
C.打破企业大锅饭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1分)“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这些都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这些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
A.传统文化的深厚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交通技术的革新D.信息技术的进步
15.(1分)在两河流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献中,各种各样的契约合同占据绝大多数,如土地买卖、房屋租
赁、耕牛租借等。这表明当时()
A.法律制度比较规范B.社会等级特别森严
C.商品经济较为活跃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6.(1分)公元前450年,罗马平民的代表和贵族一道制订、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
前4世纪晚期,债务奴役制被禁止。这些都有利于()
第3页(共26页)
A.阶级矛盾的缓和B.奴隶制度的终结
C.罗马帝国的建立D.帝国统治的瓦解
17.(1分)某学者认为,没有拿破仑的军事天赋,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可能只会变成法国本土束之高阁的珍
品,失去了战无不胜的军队和富有魅力的领袖,它将力量全无。该观点强调的是()
A.启蒙思想为革命做了动员
B.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C.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作用
D.拿破仑战争传播了革命成果
18.(1分)从水力驱动到蒸汽驱动的改进,要求纺线发生过程由私人农舍转移到更大的工作地点,许多工
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同一地点,利用机器而不是用手工的方式生产货物。这一转变预示着()
A.工业革命的兴起B.近代工厂的形成
C.工人运动的高涨D.城市环境的改善
19.(1分)据学者研究发现,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必须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废除关税壁垒,放宽外汇限
制,保障美国投资和开发的权利。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控制西欧B.发动冷战
C.缔结军事同盟D.密切经贸往来
20.(1分)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数字的变化
从侧面反映了()
A.安理会权力的增大B.殖民体系的崩溃
C.经济全球化的凸显D.地区矛盾的消除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记叙北方民族入侵.王记囊目食内容的甲骨记教下支表的甲骨
命诸候等内界的甲皆文文(商代•安阳出土)文(商代•安阳出土)
第4页(共26页)
材料二甲骨文首先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其相关内容基本能够与《史记口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相印证,
同时又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地方。
——《甲骨文:殷商王朝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指出这些甲骨文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为什么“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地方”?
(3)综上,谈谈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人仪式背年奈志,界面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新文
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
统的仁礼禁忌,民主和科学成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2)据材料二、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突出贡献?
(3)综上,你从新文化的倡导者们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0年代我还在上高中,骑一辆自行车就能把郑州转个遍。”一位1959年出生的老人这样回忆
改革开放初期的郑州。1981年郑州市区面积65平方公里,市区城市人口约78万人,只相当于如今一
个大县城的规模。郑州在发展中不断的汇聚着外来人口,规划面积和人口规模不断增长,2017正式批
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被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
合交通枢纽。郑州正是在一个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积累上,逐步成长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摘编自《这里是美丽的郑州》
第5页(共26页)
材料二郑州大事记(部分)
古代曾五次为都
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
1948年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
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1956年先后建成郑州纺织机械厂,国棉一、二、三、四厂等,确立纺织工业基地的地位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郑州市为内陆开放城市
2015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会议在郑州召开
2022年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型高铁建成
(1)据材料一、指出郑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郑州发生巨大的变化的有利因素。
(3)从郑州的发展之路中,你获取了关于城市发展的什么智慧?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只有西欧和美国同期的1/7,由于很大程度上农民与土
地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很少会住进城市成为工人阶级,而俄国的工业革命也几乎没有开始,其结果便是
俄国政府囊中羞涩,俄国的国力也弱于工业化程度更高的邻国。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之前,政府多次组建委员会,讨论农奴问题,最终得出了统一结论:改革势
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进行过多次小型改革,但每一次都无法贯彻实施,最终又回到了原点。然
而,从1858年到1866年,通过几次大规模改革,俄国成功解放了所有农奴,并在避免大型流血事件的
情况下,给大多数农奴提供了土地。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俄国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改革过程中采取的正确策略。
25.(6分)观察下面年代尺,凝练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
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你获取的历史智慧或启迪)
第6页(共26页)
法%黑人
国英所
宣•
国家
强行割让巍台
1942年
年
1939
年
19招
年
1943
战役
格勒
以林
页)
(共26
第7页
2024年河南省商丘一中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下列文物或遗迹共同反映了当时()
陶施(二里义遗址出土)青铜境(二里头遗址出土)纺织品痕迹(二里头遗址出土)
A.手工业的发展B.商业贸易繁荣
C.阶级分化明显D.国家权力集中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题干中二里
头遗址出土的陶盍、青铜器、纺织品痕迹,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题干文物主要反映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繁荣未体现,排除B;陶秀、青铜器、纺织品痕迹反映手工业发展,不能说明
阶级分化明显,排除C;陶秀、青铜器、纺织品痕迹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发展,与国家权力集中无关,排
除D。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文物或遗迹共同反映了
当时手工业的发展。
2.(1分)孔子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受商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提出了
“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口号的提出,又进一步促
进了这一历史趋势的发展。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孔子的实践()
A.丰富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内涵
B.奠定了社会变革的人才基础
C.解决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8页(共26页)
D.确立了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他推广私人讲学,对打破“学在官府”、
贵族垄断教育是有贡献的。而这一口号的提出,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历史趋势的发展,其意义是不能低
估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孔子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并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B项正确;
丰富儒家学派的思想内涵与题意不符,题干所强调的是“有教无类”带来的社会影响,排除A项;孔
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无法解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排除C项;确立了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与
题意孔子实践推动学术下移和庶人议政趋势不符,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孔子的相关
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分)据史书记载,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基于这一现状的举措是()
A.统一货币B.统一车轨
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下令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等。材料反映了因文字不同而不认
识诏书,因此秦朝的措施是统一文字,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文字,与货币无关,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文字,与车轨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文字,与度量衡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
4.(1分)西晋《博物志》称“张骞使大夏,得石榴”,汉武帝饶有兴趣,下令遍种长安。这一史实表明张
骞出使西域促进()
A.商贸往来B.政治互信C.物种交流D.边疆管理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一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石榴是张骞出
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回来的。因此,材料反映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物种交流,C项正确;商贸往来主要是
第9页(共26页)
双方之间的贸易交往,材料仅是提到张骞带回来石榴,与商贸往来无关,排除A项;政治互信是政治
层面的内容,而张骞得石榴仅是物种层面,排除B项;边疆管理主要是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与张
骞带回来石榴无关,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
义等知识。
5.(1分)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
茶;唐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岁“以板印历日由此可见当时()
A.造纸术已得以改进B.雕版印刷相当发达
C.活字印刷开始出现D.天文历法已趋完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唐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
带民间已经每岁'以板印历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板印历日”就是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历书,
这说明唐代雕版印刷已经相当发达。故B正确;造纸术在东汉得以改进,与题干所述“印本”无关,
排除A;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时间上不符,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天文历法趋于完善,
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唐代雕版印刷
已经相当发达。
6.(1分)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吸取了纪传体的优点,避免编年史的弊病,每遇重大历史
事件,不再分见于多处,因此它赋予编年史体以新的生命力。这反映了司马光注重()
A.传承与创新B.搜集与整理
C.因循与守旧D.续写与改编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吸取了纪传体的优点”“不再分见于多处,
因此它赋予编年史体以新的生命力”可知,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是继承了纪传体的优点,同时也避
免了编年体的弊病,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优化和创新。故司马光注重传承与创新,A符合题意;搜集与
整理是简单的传承工作,与题干中赋予编年体以新的生命力不符,排除B;材料中体现的是传承中有所
第10页(共26页)
优化和创新,因循守旧不符合题意,排除C;《资治通鉴》不是对《史记》等编年体的续写和改编,记
载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排除D。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7.(1分)在台湾,郑成功规定,每番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将铁犁牛耕等生产
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这样,台湾岛上“烟火相接,开辟芜土,尽为膏腴工这些举措()
A.反映了抗击侵略的决心
B.密切了祖国各地的联系
C.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开发
D.强化了清朝政府的管理
【答案】C
【分析】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解答】A.材料反映郑成功的举措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抗击侵略无关,排除A项。
B.材料反映郑成功的举措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台湾与祖国各地的关系,排除B项。
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把军队分派到各地屯田,开辟出大量荒地;并派汉族农
民携带耕牛、农具,去高山族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推动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
的发展,C项正确。
D.郑成功是明朝将领,多次拒绝清廷的招降,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8.(1分)1873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印书处,后共出版了十七部有关国际法、政治经济学、化学、物理
和自然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这反映出()
A.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知识传播
B.变法维新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C.晚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开化
D.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变化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的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873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印书处,后共出版了十七部有关国际法、政治经济学、
化学、物理和自然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期间开办的,开
第11页(共26页)
设印书处宣传西方思想。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文化;有助于新式教育的发
展。故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知识传播,A符合题意;1873年维新变法尚未开始,变法维新推动教育体
制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B;晚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开化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出来,晚清政府被迫打开国
门,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如何转化的问题,仅是强调学习西方化学、物理和自然
哲学等不同领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变化无法体现,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对当时中国
产生的影响的知识。
9.(1分)如表内容直接表明()
10月22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A.列强侵略逐渐深入B.通商口岸日趋增多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民主革命彻底胜利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记辛亥革命的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0月22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11月3日,上
海宣告脱离清廷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的时间及地点范围
可得出短时间内各省纷纷响应;根据所涉及的范围省份可得出省份多,范围广,说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
解,C项正确;材料中长沙、云南等地宣告脱离清廷,与列强侵略逐渐深入无关,排除A项;通商口
岸日趋增多与材料信息不匹配,排除B项;民主革命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革命形势发展的特
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1分)大会创建了一个包括李大钊在内的五人主席团,大会宣言强调反帝反军阀的立场,致力于三民
主义的宗旨,以及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内建立地方自治政府的决心。这次“大会”()
A.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12页(共26页)
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C.确立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方针
D.拉开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序幕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
可得出答案。
【解答】A.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上,与题干上的国民党一大不符,排除。
B.根据题干中“大会创建了一个包括李大钊在内的五人主席团,大会宣言强调反帝反军阀的立场,致
力于三民主义的宗旨,以及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内建立地方自治政府的决心。”和所学可知,192
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
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符合题意。
C.确立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方针是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与题干上的国民党一大不符,排除。
D.拉开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序幕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排除。
故选:Bo
【点评】记忆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1.(1分)下列照片共同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
毛泽东在抗大做《论持久战》报告以荒1943昨
A.突破国民党围剿B.发展农业生产
C.打败日本法西斯D.尽力争取和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第13页(共26页)
【解答】A.突破国民党围剿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发展农业生产不是题干主旨,排除。
C.根据材料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毛泽东提出了《论持久战》,提出坚持走的抗战路线是依
靠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的
大生产运动,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支持战争的顺利进行及至取得辉煌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符合题意。
D.尽力争取和平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排除。
故选:Co
【点评】记忆敌后战场的抗战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1分)随着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加快国家政治建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服务,成为迫切需要。基于这一需要的举措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B.制定“五年计划”
C.召开人民代表大会D.实行公私合营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
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
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
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C正确;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不属于政治建设方面,排
除A;制定“五年计划”,属于经济方面,不属于政治方面,排除B;实行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属于经济方面,不属于政治方面,排除D。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
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13.(1分)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课题: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当时,对此的回答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推行联产承包制
C.打破企业大锅饭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4页(共26页)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十四大上明确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的重点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排除A项;推行联产承包制是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进行的改革,
排除B项;打破企业大锅饭是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1分)“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这些都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这些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
A.传统文化的深厚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交通技术的革新D.信息技术的进步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意在强调当下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其根源在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消费
结构的变化。故B正确;据材料“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
可辜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可知,这些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交通技术的革新,
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消费理念的变化,而不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的
消费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5.(1分)在两河流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献中,各种各样的契约合同占据绝大多数,如土地买卖、房屋租
赁、耕牛租借等。这表明当时()
A.法律制度比较规范B.社会等级特别森严
C.商品经济较为活跃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
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题干中两河流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献没有涉及法律制度比较规范的信息,排除。
B.题干中两河流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献中没有出现社会等级特别森严的信息,排除。
第15页(共26页)
C.根据材料“在两河流域地区考古发现的文献中,各种各样的契约合同占据绝大多数,如土地买卖、房
屋租赁、耕牛租借等“,说明当时古巴比伦王国的商品经济较为活跃,契约合同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符合题意。
D.材料体现的是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未涉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o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6.(1分)公元前450年,罗马平民的代表和贵族一道制订、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
前4世纪晚期,债务奴役制被禁止。这些都有利于()
A.阶级矛盾的缓和B.奴隶制度的终结
C.罗马帝国的建立D.帝国统治的瓦解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罗马通过平民和贵族协商颁布法律,禁止债务奴役制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A项正确;通过《十二铜表法》颁布和禁止债务奴隶制无法终结奴隶制度,排除B项;罗马帝国于公
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开始,此时还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此时是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还没有建立,因此不存在瓦解,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二铜表法》的相关
史实。
17.(1分)某学者认为,没有拿破仑的军事天赋,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可能只会变成法国本土束之高阁的珍
品,失去了战无不胜的军队和富有魅力的领袖,它将力量全无。该观点强调的是()
A.启蒙思想为革命做了动员
B.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C.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作用
D.拿破仑战争传播了革命成果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反法同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冲击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D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拿破仑的功绩,
启蒙思想为革命做了动员与题干无关,排除A;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发生在拿破仑战争前,排除
第16页(共26页)
B;题干观点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传播了革命成果,不是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作用,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观点强调拿破仑战争传播
了革命成果。
18.(1分)从水力驱动到蒸汽驱动的改进,要求纺线发生过程由私人农舍转移到更大的工作地点,许多工
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同一地点,利用机器而不是用手工的方式生产货物。这一转变预示着()
A.工业革命的兴起B.近代工厂的形成
C.工人运动的高涨D.城市环境的改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排除。
B.根据题干材料“从水力驱动到蒸汽驱动的改进”“许多工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同一地点,利用机器而
不是用手工的方式生产货物”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
更快的向纵深发展,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符合题意。
C.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两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高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D.题干材料说的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引起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与城市环境的改善无关,排除。
故选:Bo
【点评】记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9.(1分)据学者研究发现,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必须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废除关税壁垒,放宽外汇限
制,保障美国投资和开发的权利。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控制西欧B.发动冷战
C.缔结军事同盟D.密切经贸往来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
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
要步骤。根据题干“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必须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废除关税壁垒,放宽外汇限制,保
障美国投资和开发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主要援助西欧国家,而这一系列条件说
明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在经济上已经基本上完全受到美国的控制,所以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
划加强对西欧的干预和控制,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与题干主旨“马歇尔
第17页(共26页)
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不符,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援助,与缔结军事同盟无关,排除C
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正常的经贸往来,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
目的的相关史实。
20.(1分)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数字的变化
从侧面反映了()
A.安理会权力的增大B.殖民体系的崩溃
C.经济全球化的凸显D.地区矛盾的消除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联合国的创立以及殖民体系的崩溃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主旨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没有提及安理会权力的增大,
排除A项;
根据题干中“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结合
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的独立国
家,并纷纷加入联合国,B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题干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排除C项;
地区矛盾的消除,说法错误,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之一有地区矛盾,且和题意联合国的
扩大无关,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二战后联合国的创立以及殖
民体系的崩溃等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8页(共26页)
记我北方民族入侵.王记毂目食内容的甲骨记囊干支衰的甲骨
命诸候等内容的甲骨文文(商代•安阳出土)文(商代•安阳出土)
材料二甲骨文首先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其相关内容基本能够与《史记口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相印证,
同时又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地方。
——《甲骨文:殷商王朝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指出这些甲骨文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为什么“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地方”?
(3)综上,谈谈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答案】(1)战争、天文、历法。
(2)甲骨文是第一手史料。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
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它记录了当时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
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研究甲骨文,人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政
治制度等重要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析】考查甲骨文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甲骨文记载的“北方民族入侵”“日食的内容”“干支表”可知,这些甲骨文
记载了的内容是:战争、天文、历法。
(2)根据所学可知,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
(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鱼甲和牛、羊
等兽骨上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甲骨文属于第一手史料,所以“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
地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甲骨文的地位、内容、史料价值等角度进行即可,甲骨文的历
史价值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
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它记录了当时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
第19页(共26页)
经济、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研究甲骨文,人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
以及政治制度等重要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故答案为:
(1)战争、天文、历法。
(2)甲骨文是第一手史料。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
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它记录了当时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
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研究甲骨文,人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政
治制度等重要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大仪式《青年杂志》封面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新文
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
统的仁礼禁忌,民主和科学成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2)据材料二、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突出贡献?
(3)综上,你从新文化的倡导者们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
【答案】(1)联系:袁世凯为独裁复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
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启发国民。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2)贡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煤炭开采权转让及安全生产保障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制作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版餐饮业店长任期管理与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地铁停车场车位租赁及公共交通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法院判决引导下的债务偿还与追加借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地下室出租合同(含仓储物流)3篇
- 二零二五版深基坑降水井施工劳务分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果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2篇
- 设备租赁公司2025年度租赁施工塔吊合同2篇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综合实践》示范课教学设计
- (正式版)QC∕T 1206.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通 用要求
- 《煤矿地质工作细则》矿安﹝2024﹞192号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
- 消防控制室值班服务人员培训方案
- 《贵州旅游介绍》课件2
- 2024年中职单招(护理)专业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无人机应用平台实施方案
- 挪用公款还款协议书范本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医生个人总结)
- 盾构隧道施工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集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