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舆情监测预案TOC\o"1-2"\h\u10905第一章:舆情监测概述 4128521.1舆情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424151.1.1舆情监测的定义 4183741.1.2舆情监测的目的 4220461.1.3舆情监测的范围 4201431.1.4舆情监测的对象 415130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5288491.1.5组织架构总体设计 5101981.1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5249231.2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小组 591881.2.1组织架构具体设置 5110532.1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551402.1.1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5232372.1.2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组长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5188042.1.3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决策和实施。 582762.2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小组 5126362.2.1工作小组组长: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55052.2.2工作小组成员: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等工作。 530454第三章:舆情监测流程 6198882.2.3收集范围 6107172.2.4收集方式 6122772.2.5收集要求 6232332.2.6分析内容 7154402.2.7分析方法 7261722.2.8分析要求 7244142.2.9报告类型 7100392.2.10报告内容 7118032.2.11报告要求 821907第四章:舆情预警与应对 8257142.2.12监测指标设定 8150851.1确定监测关键词:根据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选取与舆情事件相关的高频词汇、关键词作为监测指标。 8136681.2设定阈值: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为各个监测指标设定合理的阈值,以便在舆情爆发时及时发觉。 8303941.2.1数据采集与分析 8248942.1数据采集:利用爬虫技术,实时采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据,包括用户发布的内容、评论、转发等。 851332.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判断舆情发展趋势。 8273262.2.1预警级别划分 817333.1根据监测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将舆情预警分为四级: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三级(较重)、四级(一般)。 8189613.2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848563.2.1一级预警应对措施 8135851.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对工作。 8309251.2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实时掌握舆情动态。 836321.3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事件进展,保证信息畅通。 8205271.4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减轻负面影响。 8225091.4.1二级预警应对措施 869002.1增加监测力度,密切关注舆情动态。 9145392.2及时回应热点问题,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 924192.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舆情事件。 9153912.4适时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缓解舆论压力。 932352.4.1三级预警应对措施 977283.1加强监测,关注舆情变化。 9271793.2发布正面信息,引导舆论。 998583.3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共同应对舆情。 9271583.3.1四级预警应对措施 9269434.1关注舆情动态,适时发布正面信息。 9130634.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9207604.3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920763第五章:舆情监测技术手段 974544.3.1大数据分析工具 912514.3.2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967454.3.3社交媒体平台接口 1089824.3.4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0243664.3.5舆情分析与挖掘 10212304.3.6舆情监测与预警 10160754.3.7舆情报告与可视化展示 1110313第六章:舆情信息管理 1174854.3.8信息分类 11163954.3.9信息归档 11206914.3.10信息安全原则 12308024.3.11信息安全措施 1225597第七章:舆情监测培训与考核 12275114.3.12培训目的 12252914.3.13培训内容 13194454.3.14培训方法 13311564.3.15考核标准 13288444.3.16考核流程 135972第八章:舆情监测合作与协调 1471964.3.17内部协作原则 1444061.1明确分工:根据各部门职责,合理分配舆情监测任务,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1478141.2信息共享:建立内部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各部门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形成合力。 1430541.3协同处理:针对重大舆情事件,各部门协同处理,保证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 14128281.3.1内部协作流程 14105132.1舆情收集:各部门按照分工,及时收集涉及本部门职责的舆情信息。 14106612.2舆情分析: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初步判断。 14209342.3舆情报告:各部门将分析结果报告给上级领导,为决策提供依据。 1433862.4舆情应对:根据领导指示,各部门协同应对舆情,采取相应措施。 14273992.5舆情反馈:对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及时调整策略。 14240822.5.1外部合作原则 14268301.1优势互补: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舆情监测能力。 14167501.2互惠互利:在合作过程中,保证双方利益平衡,实现共同发展。 1481291.3严格保密:在合作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证信息安全。 1451571.3.1外部合作方式 14289472.1与部门合作: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为舆情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14131592.2与专业机构合作:与专业舆情监测机构、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升舆情分析能力。 1427532.3与媒体合作:与各类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提高舆情监测效率。 14278142.4与企业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涉及企业形象的舆情事件。 1516122.5与社会组织合作:与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 15219662.5.1外部合作流程 15170493.1合作洽谈: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洽谈,了解合作意向和需求。 1561943.2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责,签订合作协议。 15311503.3实施合作:按照协议内容,开展合作工作。 15194073.4合作评估: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合作策略。 15228743.5合作延续:在合作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性。 1511744第九章舆情监测效果评估 15240723.5.1引言 1553343.5.2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15269603.5.3评估方法 16217973.5.4评估流程 166667第十章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1696223.5.5修订原则 16230203.5.6修订周期 16181653.5.7完善措施 17299293.5.8实施方法 17第一章:舆情监测概述1.1舆情监测的定义与目的1.1.1舆情监测的定义舆情监测,指的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社交媒体平台等网络载体中的信息进行实时抓取、分析、处理和跟踪,从而实现对网络舆论动态的全面监测。舆情监测旨在掌握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决策参考,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1.1.2舆情监测的目的(1)及时了解网络舆论动态:通过舆情监测,可以实时了解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传播趋势,为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2)评估舆论风险:舆情监测有助于发觉潜在的舆论风险,为决策者提供预警,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引导网络舆论:通过对网络舆论的监测,可以及时发觉负面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4)提升公关能力:舆情监测有助于企业、社会组织等了解公众对自身品牌、产品或事件的看法,从而提升公关能力,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5)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舆情监测有助于发觉社会矛盾和问题,为和社会组织提供解决思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节舆情监测的范围与对象1.1.3舆情监测的范围(1)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微博、抖音、快手等在内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2)新闻网站:包括门户网站、行业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等。(3)论坛、博客:各类论坛、博客等网络社区。(4)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5)其他网络载体:包括但不限于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1.1.4舆情监测的对象(1)关键词:通过设定关键词,筛选出与监测主题相关的信息。(2)人物:包括官员、企业负责人、公众人物等。(3)事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事件。(4)话题:针对某一具体话题或现象进行的舆情监测。(5)舆论领袖:在网络空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舆论领袖,如意见领袖、自媒体等。(6)热点区域:针对特定地区或领域的舆情监测。通过以上范围的舆情监测,可以全面掌握网络舆论动态,为各类主体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一节组织架构设置1.1.5组织架构总体设计1.1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舆情监测工作的决策层,负责制定舆情监测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规划,以及重大舆情事件的决策和处理。1.2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小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小组作为执行层,具体负责实施舆情监测工作,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保证舆情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行。1.2.1组织架构具体设置2.1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2.1.1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2.1.2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组长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2.1.3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决策和实施。2.2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小组2.2.1工作小组组长: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2.2.2工作小组成员:由公司/单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等工作。第二节职责分工一、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规划。(2)审议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报告,对重大舆情事件进行决策和处理。(3)协调公司/单位内部资源,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提供支持。(4)定期评估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效果,对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二、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小组职责(1)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舆情收集、分析、报告等环节。(2)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制度,保证舆情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3)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舆情监测工作情况,及时汇报重大舆情事件。(4)对网络舆情监测技术进行研究,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5)加强与公司/单位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第三章:舆情监测流程第一节舆情收集2.2.3收集范围(1)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微博、抖音、快手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2)新闻媒体:包括网络新闻、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等。(3)论坛、贴吧、问答社区等网络互动平台。(4)部门、企事业单位官方网站及公告。(5)其他相关信息源。2.2.4收集方式(1)人工监测: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查看上述信息源,收集涉及关键词的舆情信息。(2)技术手段:运用爬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自动抓取相关舆情信息。(3)合作共享:与其他舆情监测机构、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舆情信息。2.2.5收集要求(1)实时性:保证收集到的舆情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及时发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全面性:尽量涵盖各个信息源,保证舆情信息的全面性。(3)精准性: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去重,保证信息的精准性。第二节舆情分析2.2.6分析内容(1)舆情趋势分析:分析舆情信息的时间、地域、平台分布,了解舆情发展趋势。(2)舆情情感分析:判断舆情信息的情感倾向,如正面、中性、负面等。(3)舆情主题分析:提取舆情信息中的关键主题,梳理出主要议题。(4)舆情传播分析:分析舆情信息的传播途径、速度、范围等。2.2.7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通过人工阅读、分析舆情信息,得出初步判断。(2)定量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舆情数据进行量化分析。(3)模型分析:构建舆情分析模型,对舆情信息进行智能分析。2.2.8分析要求(1)客观公正:保证分析结果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2)及时准确:提高分析速度,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持续优化: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分析方法和模型。第三节舆情报告2.2.9报告类型(1)日常报告:定期汇总舆情监测情况,形成日常报告。(2)专题报告:针对特定议题或事件,开展专题分析,形成专题报告。(3)突发事件报告:针对突发事件,实时分析舆情动态,形成突发事件报告。2.2.10报告内容(1)舆情概述:简要介绍舆情背景、发展情况等。(2)舆情分析:详细分析舆情趋势、情感倾向、主题分布等。(3)舆情应对建议:根据舆情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应对建议。(4)下一步工作计划:明确下一阶段舆情监测的重点和方向。2.2.11报告要求(1)结构清晰:保证报告结构合理,层次分明。(2)语言简洁:使用简练、明确的语言,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3)及时发布:在舆情监测过程中,及时发布相关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第四章:舆情预警与应对第一节预警机制2.2.12监测指标设定1.1确定监测关键词:根据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选取与舆情事件相关的高频词汇、关键词作为监测指标。1.2设定阈值: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为各个监测指标设定合理的阈值,以便在舆情爆发时及时发觉。1.2.1数据采集与分析2.1数据采集:利用爬虫技术,实时采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据,包括用户发布的内容、评论、转发等。2.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判断舆情发展趋势。2.2.1预警级别划分3.1根据监测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将舆情预警分为四级: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三级(较重)、四级(一般)。3.2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二节应对措施3.2.1一级预警应对措施1.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对工作。1.2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实时掌握舆情动态。1.3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事件进展,保证信息畅通。1.4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减轻负面影响。1.4.1二级预警应对措施2.1增加监测力度,密切关注舆情动态。2.2及时回应热点问题,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2.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舆情事件。2.4适时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缓解舆论压力。2.4.1三级预警应对措施3.1加强监测,关注舆情变化。3.2发布正面信息,引导舆论。3.3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共同应对舆情。3.3.1四级预警应对措施4.1关注舆情动态,适时发布正面信息。4.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维护网络秩序。4.3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第五章:舆情监测技术手段第一节技术工具选择4.3.1大数据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是舆情监测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企业或机构快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网络数据。在选择大数据分析工具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数据采集能力:工具应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实时抓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各类信息。(2)数据处理能力:工具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清洗、去重和分类。(3)数据分析能力:工具应具备深入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舆情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情感分析等处理。(4)可视化展示:工具应具备良好的可视化展示功能,便于用户直观地了解舆情动态。4.3.2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自然语言处理(NLP)工具是舆情监测的关键技术,能够对文本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和挖掘。在选择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时,应关注以下方面:(1)语言支持:工具应支持多种语言处理,包括中文、英文等。(2)语法分析:工具应具备较强的语法分析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句子成分和句法结构。(3)情感分析:工具应具备情感分析功能,能够对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倾向判断。(4)实体识别:工具应具备实体识别能力,能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4.3.3社交媒体平台接口社交媒体平台接口是获取舆情数据的重要途径。在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接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接口稳定性:接口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数据采集的顺利进行。(2)数据丰富度:接口应提供丰富的数据类型,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3)接口调用限制:了解接口调用次数、频率等限制,避免因超限导致数据采集失败。(4)接口文档:接口应提供详细的文档说明,便于开发者快速了解和使用。第二节技术应用4.3.4数据采集与预处理(1)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社交媒体平台接口,实时抓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舆情数据。(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和分类,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4.3.5舆情分析与挖掘(1)关键词提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提取文本数据中的关键词,分析舆情热点。(2)情感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文本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判断舆情倾向。(3)实体识别: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如人物、地点、事件等。(4)聚类分析:对舆情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觉不同类型的舆情主题。4.3.6舆情监测与预警(1)实时监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接口实时获取舆情数据,了解舆情动态。(2)预警系统:根据舆情分析结果,设置预警阈值,发觉潜在风险。(3)突发事件应对:针对突发事件,及时调整监测策略,保证舆情应对及时有效。4.3.7舆情报告与可视化展示(1)舆情报告:整理舆情分析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为决策提供参考。(2)可视化展示: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可视化功能,将舆情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用户快速了解舆情状况。第六章:舆情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分类与归档4.3.8信息分类(1)分类原则舆情信息分类应遵循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保证信息分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分类方法根据信息来源、内容性质、涉及领域等不同维度,对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如下:(1)信息来源:包括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媒体、论坛、博客、微博、等。(2)内容性质:包括正面信息、负面信息、中性信息等。(3)涉及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4.3.9信息归档(1)归档原则舆情信息归档应遵循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原则,保证信息归档的高效、准确和安全。(2)归档方法(1)建立舆情信息数据库:对已分类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存储,形成舆情信息数据库。(2)建立归档制度:明确归档流程、归档周期、归档责任人等。(3)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归档和查询。第二节信息安全4.3.10信息安全原则(1)保密原则:对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采取严格保密措施。(2)可靠性原则:保证舆情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信息丢失、泄露等风险。(3)可用性原则:保证舆情信息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提供。4.3.11信息安全措施(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2)建立信息安全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信息安全政策、信息安全措施等。(3)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加强信息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增强信息安全意识。(5)保障信息传输安全: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手段,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6)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事件的及时处理。(7)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评估: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评估,发觉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舆情信息的安全管理,为我国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舆情监测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舆情监测培训与考核第一节培训内容与方法4.3.12培训目的舆情监测培训旨在提升监测人员对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舆情的认识、分析及应对能力,保证舆情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3.13培训内容(1)社交媒体平台概述:介绍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舆情监测基本概念:阐述舆情监测的定义、范围、重要性及监测方法。(3)舆情分析技巧:分析舆情发展规律、识别关键信息、挖掘潜在风险。(4)舆情应对策略: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化解网络舆情危机。(5)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舆情监测及应对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4.3.14培训方法(1)理论授课:以课堂讲授为主,系统讲解舆情监测相关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舆情监测操作演练,提高学员动手能力。(3)互动交流: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促进相互学习,提高整体素质。(4)考核评价:对学员培训成果进行评价,保证培训效果。第二节考核标准与流程4.3.15考核标准(1)理论知识:学员需掌握舆情监测相关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2)实践操作:学员需熟练掌握舆情监测工具,能够独立完成舆情监测任务。(3)应对策略:学员需能够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化解网络舆情危机。(4)案例分析:学员需能够对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4.3.16考核流程(1)考核准备:制定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内容、方式、时间等。(2)考核实施:按照考核方案,组织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对策略等方面的考核。(3)考核评价:根据学员考核结果,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4)考核反馈:向学员反馈考核结果,对不合格学员提出改进措施,对优秀学员给予表彰。第八章:舆情监测合作与协调第一节内部协作4.3.17内部协作原则1.1明确分工:根据各部门职责,合理分配舆情监测任务,保证工作有序开展。1.2信息共享:建立内部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各部门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形成合力。1.3协同处理:针对重大舆情事件,各部门协同处理,保证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1.3.1内部协作流程2.1舆情收集:各部门按照分工,及时收集涉及本部门职责的舆情信息。2.2舆情分析: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初步判断。2.3舆情报告:各部门将分析结果报告给上级领导,为决策提供依据。2.4舆情应对:根据领导指示,各部门协同应对舆情,采取相应措施。2.5舆情反馈:对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及时调整策略。第二节外部合作2.5.1外部合作原则1.1优势互补: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舆情监测能力。1.2互惠互利:在合作过程中,保证双方利益平衡,实现共同发展。1.3严格保密:在合作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证信息安全。1.3.1外部合作方式2.1与部门合作: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为舆情监测提供有力支持。2.2与专业机构合作:与专业舆情监测机构、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升舆情分析能力。2.3与媒体合作:与各类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提高舆情监测效率。2.4与企业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涉及企业形象的舆情事件。2.5与社会组织合作:与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2.5.1外部合作流程3.1合作洽谈: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洽谈,了解合作意向和需求。3.2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责,签订合作协议。3.3实施合作:按照协议内容,开展合作工作。3.4合作评估: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合作策略。3.5合作延续:在合作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性。第九章舆情监测效果评估第一节评估指标体系3.5.1引言舆情监测效果评估是保证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监测工作的成效,为监测策略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3.5.2评估指标体系构成(1)覆盖率指标:反映监测范围内社交媒体平台舆情信息的覆盖率,包括平台数量、话题数量、信息数量等。(2)准确率指标:衡量监测结果与实际舆情状况的吻合程度,包括事件识别准确率、情感分析准确率等。(3)及时性指标:评价监测结果的时间敏感性,包括监测周期、信息处理速度等。(4)影响力指标:评估监测结果对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舆情的影响,包括话题热度、用户参与度等。(5)可靠性指标:衡量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信度,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质量等。(6)效率指标:评价监测工作的效率,包括人力成本、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点措施目标对专业的认知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的认知
- 商场商户管理培训
- 2024年陕西省中考化学真题(A卷)【附答案】
- 宠物打扫培训课件
- 中风的自我治疗方案
- 《纹绣分为哪几种》课件
- 《全文获取途径》课件
- 办公室软件培训活动
- 保安管理规定
- 华为AI盘古大模型研究报告:研究框架
-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
- GB/T 44291-2024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补充(北京)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研发项目审核管理制度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
- 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工作方案
- 《抖音运营》课件-1.短视频与抖音认知基础
- 第一课我的服饰巧搭配(课件)鄂教版劳动六年级上册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动物疫病检疫检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DB11 1025-2013 自然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仰卧起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