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预案_第1页
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预案_第2页
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预案_第3页
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预案_第4页
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预案TOC\o"1-2"\h\u7956第一章电梯困人事件概述 363691.1事件定义 3256921.1.1按原因分类 3143851.1.2按影响程度分类 314098第二章电梯困人现场风险识别 4132501.1.3电梯设备因素 4226351.1.4人为因素 4179701.1.5环境因素 496711.1.6心理因素 460681.1.7根据风险程度,将电梯困人现场风险分为四个等级: 4116751.1.8风险等级划分依据: 54047第三章电梯困人现场预警机制 522151.1.9预警系统概述 5241131.1.10预警系统建立流程 55291.1.11预警信息传递原则 6150841.1.12预警信息传递渠道 6115401.1.13预警信息传递流程 68672第四章电梯困人现场应急响应 6157151.1.14发觉电梯困人事件 6107751.1.15现场救援人员组织 7244361.1.16现场救援流程 7249261.1.17信息报告与协调 7307961.1.18被困人员救援 754831.1.19电梯设备检查与维修 8124221.1.20现场清理与恢复 8325751.1.21后续工作 83237第五章电梯困人现场救援操作 8109321.1.22培训目的 894621.1.23培训内容 88481.1.24培训方式 8249761.1.25培训效果评估 8309321.1.26救援设备清单 98151.1.27设备检查与维护 92871.1.28现场评估 9184231.1.29救援方案制定 9108531.1.30实施救援 9131681.1.31被困者转移 9183661.1.32现场清理与总结 1031541第六章电梯困人现场安全防护 10214071.1.33目的 10261461.1.34措施 10160671.1.35目的 1066741.1.36措施 1022396第七章电梯困人现场信息沟通 11298011.1.37内部沟通渠道 1152671.1现场指挥中心:电梯困人事件发生后,现场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救援小组、安全管理部门、设备维护部门等进行实时沟通,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11112531.2救援小组:救援小组在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应迅速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了解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并保持沟通,安抚其情绪。 11102671.3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 11120251.4设备维护部门:设备维护部门在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应立即赶到现场,与救援小组、安全管理部门沟通,了解电梯故障原因,并提供技术支持。 1186731.4.1外部沟通渠道 1116212.1电梯使用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应与现场指挥中心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救援进展情况,并协助做好被困人员的安抚工作。 11262102.2电梯制造厂家:在必要时,电梯制造厂家应提供技术支持,与现场救援人员沟通,协助解决问题。 1138832.3相关部门:根据救援需要,现场指挥中心应与相关部门沟通,请求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1198412.3.1救援进展情况 1194483.1救援小组:应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救援进展情况,包括被困人员的状况、救援设备的使用情况、救援人员的配备等。 12323353.2安全管理部门:应实时报告现场安全状况,包括现场秩序、人员疏散情况等。 12171863.3设备维护部门:应及时报告电梯故障原因、维修进度及预计修复时间。 12213133.3.1被困人员信息 12210104.1救援小组:应向指挥中心报告被困人员的数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 12100524.2电梯使用单位:应协助了解被困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救援人员与其沟通。 12218034.2.1其他相关信息 1270845.1现场指挥中心:应收集并报告现场救援所需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情况。 1234525.2电梯使用单位:应报告电梯使用情况,包括电梯的品牌、型号、使用年限等。 1216075.3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协助解决救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25797第八章电梯困人现场善后处理 1212755.3.1事件调查 12278025.3.2事件分析 12110175.3.3责任追究 13103145.3.4赔偿 1332142第九章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培训 13293435.3.5培训对象 14248365.3.6培训内容 14267485.3.7培训方式 14265735.3.8培训周期 1416285第十章电梯困人现场预案评估与改进 15128145.3.9概述 15152415.3.10现场观察 15208345.3.11问卷调查 15150865.3.12访谈 15305115.3.13桌面推演 15105415.3.14优化预案内容 16109185.3.15加强应急设备配置 16155725.3.16提高人员素质 16275685.3.17完善预案评估机制 16第一章电梯困人事件概述1.1事件定义电梯困人事件,指的是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梯停止运行,使乘客被困在电梯内部,无法自行安全逃离的情况。此类事件可能会对乘客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节事件分类根据电梯困人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程度,可以将事件分为以下几类:1.1.1按原因分类(1)电梯设备故障:包括电梯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导轨系统等关键部件发生故障,导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2)电梯使用不当:包括乘客误操作、超载使用、携带危险物品等,导致电梯运行异常。(3)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火灾、电力故障等,影响电梯正常运行。1.1.2按影响程度分类(1)轻度困人事件:指电梯困人事件中,被困乘客未受到严重身体伤害,电梯恢复正常运行后,乘客可自行安全离开。(2)中度困人事件:指电梯困人事件中,被困乘客受到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需要救援人员协助才能安全离开。(3)重度困人事件:指电梯困人事件中,被困乘客受到严重身体伤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救援。(4)群体性困人事件:指一次性困人事件中,涉及多名乘客的电梯困人情况,可能引发较大社会影响。根据以上分类,相关部门和单位可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以提高电梯困人事件的应对能力。第二章电梯困人现场风险识别第一节风险因素分析1.1.3电梯设备因素(1)电梯运行故障:包括电梯启动、运行、停止过程中的异常现象。(2)电梯部件老化:长期使用导致的电梯部件磨损、松动、断裂等。(3)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定期维护保养工作未按规范执行,导致设备功能下降。1.1.4人为因素(1)乘客违规操作:乘客在电梯内进行不当行为,如超载、蹦跳、撞击电梯等。(2)电梯操作人员失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电梯困人。(3)应急处理不当:现场人员对电梯困人的应急处理不力,导致事态扩大。1.1.5环境因素(1)电梯使用环境恶劣:如高温、高湿、腐蚀性气体等,对电梯设备造成损害。(2)外部灾害:如地震、火灾等灾害,可能导致电梯设备损坏。1.1.6心理因素(1)乘客恐慌:电梯困人发生时,乘客可能产生恐慌情绪,导致现场混乱。(2)乘客心理承受力:部分乘客心理承受力较低,可能导致扩大。第二节风险等级划分1.1.7根据风险程度,将电梯困人现场风险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风险: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的电梯困人。(2)二级风险:可能导致人员轻伤、财产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的电梯困人。(3)三级风险:可能导致人员轻微伤、财产损失或较小社会影响的电梯困人。(4)四级风险:可能导致财产损失或轻微社会影响的电梯困人。1.1.8风险等级划分依据:(1)电梯困人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等方面。(2)电梯困人的紧急程度:发生的突然性、紧迫性等。(3)电梯困人的处理难度:现场救援、调查、善后处理等。通过以上风险因素分析和风险等级划分,可以为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电梯困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第三章电梯困人现场预警机制第一节预警系统建立1.1.9预警系统概述预警系统是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预警机制,提前发觉和识别潜在风险,保证电梯使用安全。本预案所建立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梯运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包括速度、楼层、开关门等关键参数,以及电梯内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2)电梯故障诊断系统: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判断电梯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3)电梯安全预警系统:结合电梯运行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1.1.10预警系统建立流程(1)收集电梯运行数据: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收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识别电梯运行中的潜在风险。(3)预警规则制定:根据电梯运行数据和故障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规则,保证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预警信息发布:当预警系统检测到潜在风险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第二节预警信息传递1.1.11预警信息传递原则(1)及时性:预警信息应在第一时间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保证风险得到及时控制。(2)准确性:预警信息应准确反映电梯运行状态和潜在风险,避免因信息不准确导致误判。(3)高效性:预警信息传递应采用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丢失、不延误。1.1.12预警信息传递渠道(1)电梯内部通讯系统:通过电梯内部通讯设备,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电梯内的乘客,提醒乘客注意安全。(2)电梯外部通讯系统:通过电梯外部通讯设备,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电梯维护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等相关部门和人员。(3)移动通讯系统:利用移动通讯设备,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广泛性。(4)电子显示屏:在电梯入口处设置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预警信息,提醒乘客注意安全。1.1.13预警信息传递流程(1)预警信息:预警系统检测到潜在风险后,预警信息。(2)预警信息审核:相关管理人员对预警信息进行审核,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预警信息发布:通过预警信息传递渠道,将预警信息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4)预警信息反馈:接收预警信息的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反馈预警信息处理情况,以便预警系统不断优化和完善。第四章电梯困人现场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流程1.1.14发觉电梯困人事件(1)电梯使用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在接到电梯困人报警信息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维修保养单位。(2)指挥调度中心接到报警信息后,应立即确认事件性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通知相关救援部门。1.1.15现场救援人员组织(1)救援人员应迅速集合,明确救援任务、责任分工和救援步骤。(2)救援人员应穿戴整齐,携带必要的救援工具和设备,如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救援绳索等。1.1.16现场救援流程(1)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首先了解电梯困人情况,包括被困人数、所在楼层、电梯运行状态等。(2)救援人员应立即设置现场警戒区域,保证救援通道畅通,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3)救援人员应使用对讲机与被困人员保持沟通,安抚情绪,保证被困人员配合救援。(4)救援人员应按照电梯救援操作规程,采取以下措施:a.断开电梯电源,保证电梯停止运行。b.使用救援工具,打开电梯门,保证救援通道畅通。c.指导被困人员沿救援通道有序撤离。d.对电梯进行检查,保证电梯安全后,恢复电梯运行。1.1.17信息报告与协调(1)救援人员应实时向指挥调度中心报告救援进展情况。(2)指挥调度中心应根据救援进展,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援。第二节应急处置措施1.1.18被困人员救援(1)救援人员应优先考虑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采取最快、最安全的救援方式。(2)在救援过程中,应保证被困人员不受到二次伤害。(3)救援人员应密切关注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救助措施。1.1.19电梯设备检查与维修(1)救援人员应在救援完成后,对电梯进行详细检查,找出故障原因。(2)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对电梯进行维修,保证电梯正常运行。(3)对电梯进行定期保养,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1.20现场清理与恢复(1)救援人员应将救援现场清理干净,恢复电梯正常运行。(2)对现场警戒区域进行解除,恢复正常秩序。(3)对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1.1.21后续工作(1)救援人员应向指挥调度中心提交救援报告,总结救援经验教训。(2)救援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应对电梯困人事件的救援能力。(3)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梯的日常巡查,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第五章电梯困人现场救援操作第一节救援人员培训1.1.22培训目的为保证电梯困人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提高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安全意识,特开展救援人员培训。1.1.23培训内容(1)电梯基本知识:包括电梯的结构、原理、运行方式等。(2)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救援设备的功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3)救援操作流程:包括现场评估、救援方案制定、实施救援等。(4)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抚、心理疏导、伤员处理等。1.1.24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使救援人员掌握电梯基本知识和救援设备使用方法。(2)实操培训:通过模拟电梯困人现场,让救援人员实际操作救援设备,熟悉救援操作流程。1.1.25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测试,评估救援人员对电梯基本知识和救援设备的掌握程度。(2)进行实操演练,评估救援人员在实际救援操作中的表现。第二节救援设备准备1.1.26救援设备清单(1)电梯专用救援工具:包括三角钥匙、手动盘车器、应急电源切换器等。(2)通讯设备:包括对讲机、手机等,保证救援人员与现场指挥员、被困者保持沟通。(3)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安全帽、防滑鞋、手套等,保证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4)救生器材:包括救生衣、救生绳、救生垫等,用于被困者的安全转移。(5)医疗设备:包括急救包、担架等,用于处理被困者受伤情况。1.1.27设备检查与维护(1)定期检查救援设备,保证设备功能良好、安全可靠。(2)对救援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第三节救援操作流程1.1.28现场评估(1)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电梯运行状态、被困者状况、现场环境进行评估。(2)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1.1.29救援方案制定(1)根据电梯运行状态,确定救援方法,如手动盘车、应急电源切换等。(2)根据被困者状况,确定救援顺序和救援方式。1.1.30实施救援(1)救援人员按照救援方案,有序开展救援工作。(2)在救援过程中,保持与被困者的沟通,保证被困者情绪稳定。(3)救援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1.1.31被困者转移(1)救援成功后,将被困者安全转移至安全区域。(2)对被困者进行初步检查,如有受伤情况,及时处理。1.1.32现场清理与总结(1)救援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环境整洁。(2)对救援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救援工作提供经验。第六章电梯困人现场安全防护第一节现场安全隔离1.1.33目的现场安全隔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梯困人事件现场的安全,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1.1.34措施(1)确定隔离区域:根据电梯困人事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现场隔离区域,一般包括电梯井、电梯厅及相邻楼层。(2)设置隔离带:在隔离区域设置明显的隔离带,隔离带宽度和长度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保证隔离效果。(3)实施隔离:现场工作人员应佩戴醒目的安全标识,对隔离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4)配备专职人员:在电梯困人事件处理期间,应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现场隔离区域的监管,保证隔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及时调整隔离区域:根据救援进展,及时调整隔离区域,保证救援通道的畅通。第二节现场安全警示1.1.35目的现场安全警示的目的是提醒现场人员注意安全,预防的发生,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1.1.36措施(1)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电梯困人现场显眼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等。(2)张贴安全提示:在电梯厅、电梯井及相邻楼层张贴安全提示,提醒现场人员注意安全事项。(3)利用广播宣传:通过现场广播,循环播放安全提示和注意事项,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4)培训现场人员: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电梯困人事件的处理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5)定期检查安全警示设施:对现场安全警示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其完整、有效,发觉问题及时整改。(6)及时更新安全信息:根据救援进展,及时更新安全信息,保证现场人员了解最新的安全动态。第七章电梯困人现场信息沟通第一节信息沟通渠道1.1.37内部沟通渠道1.1现场指挥中心:电梯困人事件发生后,现场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救援小组、安全管理部门、设备维护部门等进行实时沟通,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1.2救援小组:救援小组在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应迅速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了解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并保持沟通,安抚其情绪。1.3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1.4设备维护部门:设备维护部门在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应立即赶到现场,与救援小组、安全管理部门沟通,了解电梯故障原因,并提供技术支持。1.4.1外部沟通渠道2.1电梯使用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应与现场指挥中心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救援进展情况,并协助做好被困人员的安抚工作。2.2电梯制造厂家:在必要时,电梯制造厂家应提供技术支持,与现场救援人员沟通,协助解决问题。2.3相关部门:根据救援需要,现场指挥中心应与相关部门沟通,请求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第二节信息沟通内容2.3.1救援进展情况3.1救援小组:应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救援进展情况,包括被困人员的状况、救援设备的使用情况、救援人员的配备等。3.2安全管理部门:应实时报告现场安全状况,包括现场秩序、人员疏散情况等。3.3设备维护部门:应及时报告电梯故障原因、维修进度及预计修复时间。3.3.1被困人员信息4.1救援小组:应向指挥中心报告被困人员的数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4.2电梯使用单位:应协助了解被困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救援人员与其沟通。4.2.1其他相关信息5.1现场指挥中心:应收集并报告现场救援所需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情况。5.2电梯使用单位:应报告电梯使用情况,包括电梯的品牌、型号、使用年限等。5.3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协助解决救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八章电梯困人现场善后处理第一节事件调查与分析5.3.1事件调查(1)调查启动:电梯困人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事件调查程序,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2)调查内容:事发时间、地点、电梯型号、使用年限等信息;事发时电梯内乘客数量、人员伤亡情况;事发前电梯运行状况、维修保养情况;事发时电梯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在岗情况;事发时电梯内监控录像、现场目击者证言等证据收集。5.3.2事件分析(1)分析目的:通过对事件的调查,分析电梯困人事件的原因,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2)分析内容:电梯设备原因:分析电梯是否存在故障、缺陷等导致困人的原因;人员操作原因:分析电梯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疏忽大意等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维修保养原因:分析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是否存在不到位、不合规等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其他原因:分析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导致电梯困人事件发生。第二节责任追究与赔偿5.3.3责任追究(1)追究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电梯困人事件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2)追究对象:电梯设备制造单位:如因设备存在缺陷导致事件发生,应追究其责任;维修保养单位:如因维修保养不到位导致事件发生,应追究其责任;电梯操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如因操作不当、疏忽大意导致事件发生,应追究其责任;其他相关责任人:如存在其他导致事件发生的责任,应追究其责任。5.3.4赔偿(1)赔偿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电梯困人事件中受到损害的乘客给予合理赔偿。(2)赔偿范围: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财产损失赔偿:包括乘客被困期间产生的通讯费、交通费等;精神损害赔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精神损害赔偿。(3)赔偿程序:由责任单位与受损乘客协商赔偿事宜,达成赔偿协议后,按照协议履行赔偿义务。如协商不成,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九章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培训第一节培训对象与内容5.3.5培训对象本培训面向以下对象:(1)电梯使用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2)电梯维护保养人员;(3)电梯使用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4)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5)其他与电梯安全相关的人员。5.3.6培训内容(1)电梯困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2)电梯困人现场风险识别与评估;(3)电梯困人现场紧急救援流程;(4)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措施;(5)电梯困人现场安全防护与疏散;(6)电梯困人现场沟通协调与信息传递;(7)电梯困人的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8)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第二节培训方式与周期5.3.7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培训对象掌握电梯困人现场风险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实操培训:组织培训对象进行电梯困人现场模拟演练,提高其应对实际的能力。(3)视频教学:播放电梯困人案例视频,使培训对象更加直观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