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2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2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2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2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2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题综合集训(二十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新高考百万联考)战国时期,周、郑、曹、许等地的共同语渐渐发展成为黄河乃至长江流域的大区域共同语;西汉初期,各地方言在语法方面更趋于接近,汉族的共同语言逐步形成。这一现象的出现()A.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B.说明地域差别已经消逝C.表明语言风格已相同 D.反映出政治秩序的稳定A[战国时期,因周、郑、曹、许等地作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他们的共同语言渐渐影响到周边地区,而到了西汉初期,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渐渐出现了共同语言,因此战国时期的文化认同与西汉初期汉族共同语言的形成,主要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故选A项。]2.(2024·汕头联考)汉画像石中保存了大量关于体育活动的资料,包括骑马、射箭、角抵、武术、蹴鞠等。这些画像石反映了当时()A.体育是人们主要的消遣方式B.体育与军事训练紧密结合C.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D.儒家思想尚未影响民众生活C[依据“骑马、射箭、角抵、武术、蹴鞠等”可知,汉代体育项目多样,体现了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汉代有大量的体育活动,但并未体现其是主要消遣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体育与军事训练紧密结合的问题,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儒家思想对民众生活是否产生影响,D项错误。]3.(2024·泉州质检)下图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人物,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体现了()A.域外风情与华夏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西方写实与传统写意的结合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A[由材料“各国人物,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可知当时中外文化的沟通状况,体现出异域风情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汇融合,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市井生活,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绘画的史料价值,而非创作手法,解除C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近现代绘画特点,解除D项。]4.(2024·襄阳五校模拟)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言中写道:“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盗版印刷风气猖狂C.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D.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C[材料“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体现的是雕版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无关,解除。]5.(2024·重庆二模)依据以下考古发觉,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陀罗尼经咒》残片标注“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印制时间应为757年之后印本历年残本标注“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印制时间为882年《金刚经》写本残卷标注抄自“西川过家真印本”字样抄写时间当为907年之前A.雕版印刷术独创于8世纪B.佛教在唐代起先传入四川C.唐代四川地区印刷业发达D.刻印书籍取代了手工抄写C[由材料中残本或残片的标注可知,几件印刷品都和四川有关,这说明唐代四川的印刷业比较发达,故选C项;材料不能证明印刷术是否独创于8世纪,解除A项;B项中“起先”这个程度词的运用欠妥,解除;不能仅凭三本书籍就断定手工抄写已经被完全取代,解除D项。]6.(2024·南平一模)据统计,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春游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很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C.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C[依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唐宋时期,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并且出现了很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说明在唐宋时期,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放,体育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涉及人群范围比较广,这体现出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故选C项;题干内容中仅是涉及唐诗宋词中有“体育活动的内容”,并且其作品中有很多内容“描写女子体育活动”,并没有涉及体育活动的参加者仅是城市居民,解除A项;题干中仅是提及了“唐诗宋词”,并没有涉及文学作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解除B项;题干中述及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作品涉及体育活动,但并没有述及其活动主体是士人阶层,解除D项。]7.(2024·南通测试)1991年宁夏出土了佛经《祥瑞遍至口和本续》九册,经专家鉴定为木活字印本,这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品,这个发觉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把木活字的独创时间大大地推前了。材料说明()A.一切历史必需以考古为前提B.考古探讨可以考证历史事实C.元代木活字记载为前人杜撰D.活字印刷术的产生不能确定B[“这个发觉改写了关于木活字产生于元代的传统记载”表明考古探讨对历史事实的验证供应证据,故选B项;考古为历史事实供应佐证,但不是一切历史必需以考古为前提,解除A项;元代木活字记载者不了解之前就有木活字,不能说是杜撰,解除C项;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独创的,已经有了定论,解除D项。]8.(2024·宜昌调研)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见“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照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旺盛 B.科举制度的完善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儒家思想的发展D[材料“主见‘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说明文人画突出的是文人的品德修养,而品德修养源于儒家的思想,故选D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文人画不属于世俗的艺术,解除A项;文人画表达的是文人内心的不阿世俗的品质,与科举制的程序无关,解除B项;“鄙弃对事务的照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说明文人画对科技发展不依靠,解除C项。]9.(2024·惠州调研)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开章明义,认为画家作画应“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强调山之大小尊卑之别。这反映了当时山水画创作()A.折射经济旺盛景象 B.受主流思想的影响C.呈现世俗化的倾向 D.追求风格上的写实B[“强调山之大小尊卑之别”说明宋代山水画创作受到了理学的影响,强调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旺盛景象,解除A项;世俗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C项;山水画是写意的,解除D项。]10.(2024·广州质检)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50种1种5种11种2种12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学问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沟通日趋频繁A[结合所学学问,明末清初属于西方早期殖民侵略时期,当时出现第一次西学东渐现象,西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包括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等,故选A项;依据表格内容,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主要是自然科学而非人文科学,解除B项;明末清初,因为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并未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同时中西文化沟通也受到严峻影响,解除C、D两项。]11.明代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题量比《九章算术》增加了4.4倍。其中一部分是从古算书中抄录来的,新增题目中如“就物抽分”“合伙经营”等,多属于商业内容。关于该书的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白古代筹算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B.体现了古代数学重视应用的思想C.仍旧仅仅局限于小农经济发展的范畴D.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算学学问B[《九章算术》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算学学问,表明白古代筹算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A、D两项错误;由材料“按方田、粟米等九项分作九卷,每卷由若干应用题组成”可知古代数学留意解决实际问题,与农耕生产亲密相关,故B项正确;C项与“就物抽分”“合伙经营”等商业内容不符,解除。]12.(2024·新乡一模)李时珍踪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宝贵资料和很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打算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古代医药学留意分析与实证精神B.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C.经济重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探讨D.古代科技凝合着劳动人民的才智D[由材料“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宝贵资料和很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可知,《本草纲目》是对古代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凝集着劳动人民的才智,故选D项;古代医学留意阅历的总结,分析与实证是西方自然科学的精神,解除A项;市场机制是近现代的经济学概念,材料并没有体现,解除B项;宋代时已经完成经济重心的转移,李时珍生活于明代,解除C项。]13.(2024·泰安模拟)冯梦龙声称自己的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是告诫“愚民小子”“把色欲警戒”,《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是训诲“率土之民”要“夫妇和柔,琴瑟谐协,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这可以用来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男女同等B.小说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C.文化专制抑制了文学的发展D.市民文学具有肯定教化功能D[依据材料中的“告诫‘愚民小子’‘把色欲警戒’”和“训诲‘率土之民’”等信息可以看出,明代的市民文学具有肯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没有男女同等的信息,也与明代的时代特征不符,解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出小说弘扬和维护传统的社会观念,解除B项;明代小说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文化专制并没有能阻挡文学的发展,解除C项。]14.(2024·广东名校联盟联考)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更如下表所示。这说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出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西游记》小说(明)形象特点“妖精”,取经过程中的护法,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身上残留妖性较浓,但起先向着平民化倾斜。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抽离妖性,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B.因作者学问层次不同而不同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更D.因史料驾驭程度不同而不同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所以当时的孙悟空的形象是“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白衣秀才猴行者’”;元代市民阶层壮大,其形象又“向着平民化倾斜”;明代封建专制强化,程朱理学盛行,孙悟空的形象“从桀骛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这表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更,故选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阶级立场和作者学问层次的影响,解除A、B两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都是文学作品,与史料驾驭程度无关,解除D项。]15.(2024·湛江调研)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的两百个故事中,超过三分之一取材于商人,《喻世明言》中引用了“一品官,二品贾”的新谚语,《二刻拍案惊异》中有“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A.科举选官制度僵化 B.重义轻利思想盛行C.小说成为主流文化 D.社会崇富氛围深厚D[明代小说的内容题材和相关记载共同表明当时社会对商人的看法及财宝的追求发生了变更,社会中充斥着崇富的氛围,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对科举制度的介绍及评价,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反;小说是市民文学的体现,始终未能成为主流文化,C项错误。]16.(2024·蚌埠质检)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变更绘画的技法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D[通过题干可知,唐寅、文征明等书画家“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甚至出现了有钱人向他们定制书画作品的现象,充分体现出在明代艺术出现了商业化趋势,即市场化倾向凸显,故选D项;题干主要反映明代的书画出现了市场化倾向,没有涉及绘画技巧的变更,解除A项;题干仅是提及了有钱人向唐寅等书画家定制作品,这不等于市民阶层对绘画的要求提高,解除B项;通过所学学问可知,古代中国的文人画始终追求神韵意趣,而不是淡化对神韵意趣的追求,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17.(2024·南通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出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天下闻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南宋书院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江南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最多。特殊是朱熹、陆九渊等一批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弟子都在江南地区讲学,遂使这些地区成为书院最发达之地。——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材料二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从道光年间到清末,传教士在中国创办90余所教会书院,分布在30多个城市。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中学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旧固守传统教化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育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须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起先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书院的性质,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其兴盛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代书院与南宋书院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清代书院变革的历史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性质”,依据材料一“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回答即可;其次小问“缘由”,依据材料一“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出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弟子都在江南地区讲学”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学问,可以从官学的不足、政府的支持、书院的复兴、江南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兴起、科举制的改革等角度思索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新特点”,依据材料二“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假西学为中学之助”“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等信息概括;其次小问“历史影响”,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和所学学问,可以从对中国人才的培育、西方文明的传播、近代化等角度思索。[答案](1)性质:民办私学。(1分)缘由: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朝廷对民办书院的支持;闻名书院复兴的推动;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理学兴盛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发展。(任答三点得5分)(2)新特点:形式多样,官办为主;中学为主,兼习西学。(2分)历史影响:培育了一批新式人才;传播了西方科技和工业文明;推动中国教化由传统教化模式向近代教化模式的转变;肯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变更。(任答三点得6分)18.(2024·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时期,中国的医药学获得长足发展。唐初,政府下令天下郡县将各地所产药材按实物绘描成图,并制定统一的收录删节标准,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完成药典《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此书完成后颁行全国,作为医学用药通用标准,并被列为唐中心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太医署的教科书。日本、朝鲜也以此书为医药学教化教材。唐太医署除设太医令等行政、教学管理人员外,下设医科、针科、按摩科等科,医科之下又分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理疗科等临床治疗学科。老师依据不同水平分为博士、助教、医师、医工等。太医署在学制和晋升考核方面有严格规定,课程设置和分科教学制度也比较严谨。地方也多办有医学校,“掌州境巡疗”,“医药博士以百药救民疾病”。另外,唐朝医者敢于当皇帝面揭穿长生不老的骗局,对因服食丹药中毒引发病症甚至死亡的现象予以批判。——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西医之间不断发生论争。1929年,有人向政府提出废止中医的提案,引起中医从业者和部分民众的反对。国民政府相关部门虽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意图,但仍坚持卑视中医的作法,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心提出“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以变更民国以来中西医对立和卑视中医的局面。1954年,党中心“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激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学问的西医,实行适当的看法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的医学遗产;订正对待中医的武断看法和宗派主义心情,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相互敬重和团结的关系,使我国固有的医药学问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摘编自郑谦、庞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朝医药学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团结中西医”方针实施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表现,依据“政府下令天下郡县将各地所产药材按实物绘描成图,并制定统一的收录删节标准,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完成药典《新修本草》”得出政府主导修撰医学著作;依据“唐太医署除设太医令等行政、教学管理人员外,下设医科、针科、按摩科等科,医科之下又分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理疗科等临床治疗学科”得出医学机构门类划分丰富;依据“老师依据不同水平分为博士、助教、医师、医工等。太医署在学制和晋升考核方面有严格规定,课程设置和分科教学制度也比较严谨”得出制定了医学老师分级制度;医学教化、考核制度严谨;依据“地方也多办有医学校”得出医学教化机构齐全;依据“唐朝医者敢于当皇帝面揭穿长生不老的骗局,对因服食丹药中毒引发病症甚至死亡的现象予以批判”得出普及医学常识。缘由,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中外沟通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依据“变更民国以来中西医对立和卑视中医的局面”得出变更了中西医对立和卑视中医的局面;依据“实行适当的看法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的医学遗产;订正对待中医的武断看法和宗派主义心情,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相互敬重和团结的关系”得出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弘扬了祖国传统医学文化,订正了对中医的不合理的看法,巩固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依据“使我国固有的医药学问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得出将我国传统中医学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答案](1)表现:政府主导修撰医学著作;医学机构门类划分丰富;制定了医学老师分级制度;医学教化、考核制度严谨;医学教化机构齐全;普及医学常识。缘由: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社会秩序稳定;农耕经济发达;社会思想开放,中外文化沟通频繁。(8分)(2)变更了中西医对立和卑视中医的局面,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弘扬了祖国传统医学文化,订正了对中医的不合理的看法,巩固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将我国传统中医学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6分)19.(2024·山东省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表《天工开物》引用书目部类序号书名被引用次数被引用篇名经部1周易11坤卦、大畜卦、既济卦、系辞传上下2书经9皋陶谟、益稷、说命、甘誓、洪范、禹贡3诗经5秦风、幽风、大雅、周颂4周礼3地官泉府、秋官职金、冬官考工记5仪礼1丧服6礼记4利器、王制、中庸、高校7左传3宣公三年、昭公七年8论语1乡党9孟子1告子下史部1史记3孝武本纪、平准书2汉书5律历志、食货志、申屠嘉传、杨雄传、韩安国传3后汉书2吴祐传、孟尝传4山海经1中山经子部1老子2第31章2庄子3逍遥游、在宥3荀子1性恶4韩非子1外储说上5孔子百家1致思6岭表录异1卷上7于阗国行程记18糖霜谱19墨谱110墨经111本草纲目20卷8,9,10,11,15,22,25,37,39,45从《天工开物》引用书目中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解析]依据题目要求,通过阅读《天工开物》引用书目表,对其引用书目进行整理归类,可以得出其中《经部》即儒家经典最多,如《周易》、《诗经》等,可得出其引用书目以儒家经典为主,将这一信息明确以后,依据要求从时代、经济或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和说明,在论证的过程中,留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信息:引用书目中以儒家经典为主。(2分)说明:《天工开物》作为一本科技著作,深受儒学影响。一方面说明儒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说明明清时期儒学的地位制约了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发展。(10分)示例二:信息:引用书目中有部分中国传统科技著作。(2分)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是对中国传统科技的继承;同时也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滞后,没有诞生近代科技。(10分)20.(2024·长治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小说的演化及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先秦两汉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