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十二散文的思路和结构一突破高考第6-9题(解析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性与浪漫
张炜
后人常常追述那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的
时代。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和学术思想都深受这三百年的影响。它具有真正的划时代的意义。这
就是从春秋后期到战国。
这片土地上何时出现过这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学者?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阶
级、各个社会集团。“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到处游说讲学,弘扬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相互论战,
派别林立,即所谓“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他们是一个时期人类才华的全面凸显,是人类所具有的巨大
关怀能力的全面展现。他们留下的深邃的思想、灿烂的辞章,像山河日月一祥永恒。这些辞章有的雍容和
顺、纤徐含蓄;有的灵活善譬、气势充沛;有的奇气袭人、想象丰富;有的层次清晰、论断缜密;有的锋
利峭刻、说理透辟,阅其文如闻其声,如观其貌。
我们相信那种巨大的激情,不可淹没的理性,正为朴实而开阔的一个时代所独有。他们更为自信,更
拥有抱负和畅想力。为了实现这抱负,他们可以跋山涉水,宣示自己的主张。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茫茫大地上往复奔走的诸子,忍让、屈辱、思念、离异,都不能使其志向有一丝改
变。当时,无论是出身卑微者还是高贵者,都可以在同一场合辩论,都可以展放自己的一腔豪迈。他们试
图使自己洪亮的声音直达耳郭与心灵,进而化作日常具体,恩泽于民众。他们可以同时是一个时期一个民
族的智慧之星、才学、学人,又是武士、重臣和旅人;今日直言于高堂,明日浪迹于天涯。只有那些从不
苟且偷安者才有这样的潇洒、气魄。一个充分掌握了自己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如此的坦然和果断。
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不倦地寻找、说服、宣示、辩论,目标和信念
不可更移。这样的人生充满理性,这样的行迹又浸透了浪漫。诸子的足迹经纬罗织了丰饶的大地,绚烂的
言辞写就了纸帛和历史。从历史上看,只有在一个民族处于竞争和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时代,才会窥见这一
类身影。
应该研究滋生这些奇特生命的土地。土地与土地之间尚存在着差异。当时严酷竞争的现实是,无理性
则丧失,则毁灭。正是这样一种规定性的力量在左右和驱使,诸子百家也就各言一家之理,各展一技之长。
没有统一的理法,没有不变的规范。各种约束都消失了,远退了。在共同的机缘面前,它们生长、交替和
更迭。
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记录很可能只是当时繁华绚烂当中的短短数页,还远不能再现那个盛况空前的时
代。可即便如此,也让我们得以窥见盛大的历史舞台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艺术的精
彩演示。
一个时代逝去了,再不复见那汪洋恣肆、风谙云诡;也不见了辩难的哲理、朴素的辞章、透彻的思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像一朵鲜花一样灿烂地开放过,然后凋落了。旷阔苍茫的大地,再也没有了他们
的身影——诸子的身影。而且他们的气质、才情、行为,都无法效仿。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对他们的模仿会落下不可思议的笑柄。但当年也就是这样一些“不合时宜”的人
物,创造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就人性、政治和生活的本质意义而言,都选到了难以言喻的高度。大概今
天再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们那样,将一己的生命、情趣和利益与宏伟的抱负、开阔的山河融为一体;既不能
像他们那样潇洒练达,也不能像他们一样真实勇敢。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结识这样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把“人”字写在了山川大地上。当代人的浪漫,
比起他们来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个火箭和电子集成块的时代已经使诸多事物改变了质地和颜色。从严格意
义上讲,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诗。我们生活在一个丧失了诗情的世界上。因此我们也将逐渐丧失理性和浪
漫。这种估价是非常悲哀的,可是这种悲哀由于并非夺张,而显得愈加沉重和不幸。
我们于是开始怀念那些行色匆匆、口沫飞溅的辩士们,未敢嘲笑。我们将好好倾听几千年前的声音,
窥视那些陌生的身影。
为什么真正的诗意和浪漫常常是凝聚在青铜和生铁时代?为什么当我们人类具有了更大的发射力、倾
听力,即拥有更为现代的科学技能的今天,反而丧失了那种率直、真切和伟大的力量了呢?
我们正在遗失和忘记。尽管我们有着更为详尽的、了不起的记载能力,但我们正在遗失和忘记。这种
不幸将不仅属于一代或两代,而是属于未来。这种不幸属于整个的人类。
8.这篇散文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答案】(1)标题“理性和浪漫”是线索。(2)思路是:①从回忆春秋后期到战国三百年间的诸子百家的各种
风采写起,引出话题“理性和浪漫”。②然后分析研究产生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③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与古
人进行比较,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概括主题的能力。
文章第一段交代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时代;结合原文第二段“这片土地上何
时出现过这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学者?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
他们留下的深邃的思想、灿烂的辞章……”等可知,二至四段交代这一时代产生的诸子百家出身、风采、以
及理性与浪漫的特点;结合原文“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这样的人生充满理性,这样的行迹又浸透
了浪漫。……从历史上看,只有在一个民族处于竞争和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时代,才会窥见这一类身影”可知,
第五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引出的话题“理性和浪漫”,照应题目,引起下文对产生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的研
究。以上为文章第一部分。
据原文第六段“应该研究滋生这些奇特生命的土地”、第七段“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记录很可能只是当时繁华
绚烂当中的短短数页,还远不能再现那个盛况空前的时代”,六、七两段两段是对产生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
的分析研究;据原文第八段“一个时代逝去了,再不复见那……而且他们的气质、才情、行为,都无法效仿”,
第八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诸子百家产生背景的研究,引起下文与当今人物的对比。以上为文章第二部
分。
据原文第九段“但当年也就是这样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创造了一个时代。……大概今天再没有一个人能
像他们那样……”等,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和古人进行比较,后文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此为文章第三部分。
综上分析,结合文章结构和散文标题可知,文章是围绕“理性和浪漫”展开的,标题“理性和浪漫”是线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
阿来
①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我们一路都在用汽车追赶试运行的火车,借此反
复感受青藏高原上从未有过的机械与钢铁巨大力量的冲击。
②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等待火车蜿蜒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
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较轻震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③然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
④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
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时,去一个一百来公里的地方,只能牵着马,驮
着行李与书籍,翻越两座雪山,徒步行走三天时间。后来,我坐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去过很多地方。
记得在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地方,在美国的高原上,有一天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
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裸露着岩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
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有一次,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处,我们停下车来,看长长的铁路线上,长
长的一列火车在草原和积雪的山脉之间蜿蜒而过。那时,我就想,要是也有这样一条铁路穿过青藏高原,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当即,我就要求朋友帮忙退掉机票,要坐这条线上的火车,穿过落基山脉,直到
美国的西部海岸。
⑤这是一种情感的代入法,这样,几乎就有了在青藏高原上乘坐火车的感觉。没有想到的是,才过了
几年,就在青藏高原真切地看到火车奔跑了。
⑥此次青藏之行前,我正在我的小说中写到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马车,马车在一个藏族村庄的出
现。
⑦此前村子里有马,也有马上英雄的传奇,但是没有车,没有马车。其实,不只是这个村子,方圆好
几百里,上下两三千年,这个地区都没有这个东西。
⑧但是,有一天,突然就有马车出现了。
⑨我怀着欣喜的心情,用天真的笔调在小说中描述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而且,也正是在文字展开的时
候,的确真切地体味到这些事物一出现,生活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我在另一篇小说中这样描述一座小
水电站的出现:“一双从来没有写下过一个字母的手合上了电闸,并将整个村落的黑夜点亮时,大家都有一
种如在梦境的感觉。可这真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光亮。”
⑩这种光亮出现了,世界的面貌与人的内心都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是的,“变化”,生活在这个时代的
人,是多么热爱这个字眼,而又深受着它的驱迫啊!
⑪不同的交通工具带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速度带来完全不同的时间感与空间感。从唐古拉山下来,
离开藏北重镇那曲,我们暂时离开了铁路线,去到纳木措。坐在湖边,听水波拍击湖岸,非常有重量的火
车所带来的速度感与因此而起的兴奋感就消失了。望着湛蓝的湖水,湖对岸念青唐古拉山那些亘古如此的
雪峰就渡到心中来了。晚上宿在帐篷中,听风声呼呼地从半空中掠过,忧然看见传说中的巨灵披着宽大的
黑色大笔在星空下飞翔。于是,身心又重新沉浸在古老的西藏了。
⑫醒来之后,似梦非梦的感觉消失了。穿上衣服来到曙色一点点降临的湖边,白天那些喧哗的游人消
失了,湖岸深处,那些深浅不一的岩洞有修行者的灯火在闪烁,身体处于这亘古的寂静之中,脑子里却轰
轰然有火车隆隆地奔驰。几天来高度的兴奋过后,这时,身体的内部突然有一种撕裂感。这在我,是一种
熟悉的感觉。从理性上讲,我们应该为每一件新事物的出现而欢呼,而深受鼓舞。与此同时,在身体的深
处,血液中有种古老的东西会起作用,会拉响警报,提醒我们出现了某种危机。这种感觉的出现是因为一
些具体事情吗?是的,就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就在纳木措,看到的种种情形,有理由让我们感到处理不
好,好的变化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关于这一切,大家都说得够多了。我真正想说的是,对于本人这
样的青藏高原的土著来说,选择的理性与本能的感性不需要理由也会在身体中冲突起来,让人体会到一种
清晰的撕裂的隐痛。因为血液深处,会对即将消失的东西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整个青藏高原已经不可逆转
地与现代文明遭逢到一起,而在身体内部,那些遗世独立的古老文化的基因总要顽强地显示自己的存在。
⑬天一亮,当我们重新回到青藏线上,心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情绪就消失了。虽然我知道,某一天置身
于某一种特别的情境中,这种情绪或者又会重新涌上心头。但一路往南,拉萨在望,看到铁路在渐深渐低
的峡谷中穿过一个个正在播种的村庄,我们的心情又像汽车得到越来越多氧气的引擎,欢快而高亢了。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文章的?试简要分析。
3.请分析这篇散文的行文思路。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5.第⑫⑬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6.文章在叙述追赶火车的过程中穿插了过去的经历和自己的小说等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1.①兴奋欣喜。在青藏路上追赶火车,感受力量和速度的冲击,因新事物的出现而激动。
②眷恋忧虑。停宿纳木措湖边,选择的理性与本能的感性带来撕裂的隐痛,为遭逢现代文明的古老文化担
忧。
③欢快高亢。回到青藏线上,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不可逆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变化。2.本
文是以双线交织的形式组织文章的。从叙事上讲,以“我”的旅途为线索;从抒情上讲,穿插着“我”的心理活
动变化。从格尔木到唐古拉山,“我”的心情是兴奋喜悦的;到纳木措湖,“我”又眷恋和担忧;回到青藏线上
眼望拉萨,“我”的情绪欢快而高亢。3.全文以“我”的旅途为线索,先交代“我”驾车从格尔木到唐古拉
山追赶火车,获取高原路途飞奔的确切感受(①〜③段);再由眼前景回忆起以前在青藏高原翻山,在美国
坐火车穿越及想到西藏村落的变化(④〜⑩段);接着叙写前往纳木措湖宿夜并引发思考,表达现代文明与
古老文化交融时作者的担忧(第⑪⑫段);最后叙写前往拉萨,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事物的到来(第3段)。
4.双线交织。叙事上以“我”的旅途为线索,抒情上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双线交织,表现内容集中而
丰富。巧妙穿插一些回忆材料,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文章先叙后议。借助“变化”和“不同的交通工具”带来的不同感受,由叙述自己的经历自然地过渡到理性的审
视和思考。5.(1)结构上承上。远承前文的喜悦,近承上一段关键内容“非常有重量的火车所带来的
速度感与因此而起的兴奋感就消失了”“身心又重新沉浸在古老的西藏了”等而来。
(2)情感上表达出眷恋、释怀。作者借此强调“选择的理性与本能的感性不需要理由也会在身体中冲突起
来”“会对即将消失的东西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但很快就情绪模糊,直到后来亢奋。
(3)内容上突出主旨。作者要表达的是为遭逢现代文明的古老文化担忧,但一回到青藏线上,作者又清醒
地认识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不可逆转,新事物的出现不可阻挡,便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变化。6.①写徒步
翻山,用过去的落后与现在的发达对比,表达对现代文明的期盼和赞美。
②写美国的经历,为青藏高原通火车做铺垫,表达变化之快令人惊喜。
③写小说的内容,虚实结合,突出新事物给现实世界与人的内心带来的深刻变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细读文章内容,在文中圈画出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结合心理变化前后文的内容提炼
并归纳要点。
本题中,从文中“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
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欣喜的心情”知兴奋欣喜,在青藏路上追赶火车,感受力量和速
度的冲击,因新事物出现而激动;
“去到纳木措。坐在湖边,听水波拍击湖岸,非常有重量的火车所带来的速度感与因此而起的兴奋感就消失
了”“让人体会到一种清晰的撕裂的隐痛。因为血液深处,会对即将消失的东西有一种深深的眷恋”知眷恋忧
虑,停宿纳木措湖边,选择的理性与本能的感性带来撕裂的隐痛,为遭逢现代文明的古老文化担忧;
“当我们重新回到青藏线上,我们的心情又像汽车得到越来越多氧气的引擎,欢快而高亢了”知欢快高亢,回
到青藏线上,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不可逆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变化。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线索的能力。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空间线索,以“我”的旅途为线索;一条是情感线索,以“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线
索,两条线索交织。
空间线索(叙述线索),以“我”的旅途为线索。
作者交代了自己的行踪——“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
米以上的唐古拉山”“从唐古拉山下来,离开藏北重镇那曲,我们暂时离开了铁路线,去到纳木措”“天一亮,
当我们重新回到青藏线上“,从玉珠峰——唐古拉山——纳木措——青藏线上,以旅途为线索。
情感线索(从抒情上看)-一“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
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我们暂时离开了铁路线,去到纳木措。坐在湖边,
听水波拍击湖岸,非常有重量的火车所带来的速度感与因此而起的兴奋感就消失了”“看到的种种情形,有理
由让我们感到处理不好,好的变化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看到铁路在渐深渐低的峡谷中穿过一个个正在
播种的村庄,我们的心情又像汽车得到越来越多氧气的引擎,欢快而高亢了“,作者的心情也随着行踪起伏,
由兴奋喜悦——眷恋和担忧——欢快而高亢。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行文思路的能力。
本文共有⑬段,以“我”的旅途为线索。
第①〜③段,由“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然
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可知,交代“我”驾车从
格尔木到唐古拉山追赶火车,获取高原路途飞奔的确切感受。
第④〜⑩段,由“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时……这景
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可知,由眼前景回忆起以前在青藏高
原翻山,在美国坐火车穿越及想到西藏村落的变化。
第⑪⑫段,由“从唐古拉山下来,离开藏北重镇那曲,我们暂时离开了铁路线,去到纳木措”“就在短短的半
天时间里,就在纳木措,看到的种种情形,有理由让我们感到处理不好,好的变化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
果”“因为血液深处,会对即将消失的东西有一种深深的卷恋。整个青藏高原已经不可逆转地与现代文明遭逢
到一起,而在身体内部,那些遗世独立的古老文化的基因总要顽强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可知,叙写前往纳木
措湖宿夜并引发思考,表达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交融时作者的担忧。
第⑬段,由“天一亮,当我们重新回到青藏线上,心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情绪就消失了……一路往南,拉萨在
望,……我们的心情又像汽车得到越来越多氧气的引擎,欢快而高亢了”可知,最后叙写前往拉萨,以积极
的心态迎接新事物的到来。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构思特色的能力。
首先从情节线索上看,本文采用上线索结构,一是以“我”的旅途为线索,作者交代了自己的行踪——“离开
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从唐古拉山
下来,离开藏北重镇那曲,我们暂时离开了铁路线,去到纳木措”“天一亮,当我们重新回到青藏线上”,从
玉珠峰——唐古拉山——纳木措——青藏线上,以旅途为线索。二是以“我”情感变化为线索——“当我看到
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
的字眼可以形容”“我们暂时离开了铁路线,去到纳木措。坐在湖边,听水波拍击湖岸,非常有重量的火车所
带来的速度感与因此而起的兴奋感就消失了”“看到的种种情形,有理由让我们感到处理不好,好的变化也可
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看到铁路在渐深渐低的峡谷中穿过一个个正在播种的村庄,我们的心情又像汽车得到
越来越多氧气的引擎,欢快而高亢了”,作者的心情也随着行踪起伏,由兴奋喜悦——眷恋和担忧——欢快
而高亢。双线交织,表现内容集中而丰富。巧妙穿插一些回忆材料,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然后从文章的叙述方式上看,文章先叙后议。“这种光亮出现了,世界的面貌与人的内心都因此发生深刻的
变化”“不同的交通工具带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速度带来完全不同的时间感与空间感”,作者借助“变化''和
“不同的交通工具”带来的不同感受,由叙述自己的经历自然地过渡到理性的审视和思考。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承接上文。“醒来之后,似梦非梦的感觉消失了”承接上文“坐在湖边,听水波拍击湖岸,非常
有重量的火车所带来的速度感与因此而起的兴奋感就消失了”;“心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情绪就消失了”承接上
文“身心又重新沉浸在古老的西藏了“;“欢快而高亢了”承接上文“我怀着欣喜的心情,用天真的笔调在小说
中描述这些新事物的出现”。
从情感上看,由“我真正想说的是,对于本人这样的青藏高原的土著来说,选择的理性与本能的感性不需要
理由也会在身体中冲突起来,让人体会到一种清晰的撕裂的隐痛”“因为血液深处,会对即将消失的东西有一
种深深的眷恋”“当我们重新回到青藏线上,心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情绪就消失了”可知,作者在情感上表达了
眷恋、释怀。
从主旨上看,由“身体处于这亘古的寂静之中,脑子里却轰轰然有火车隆隆地奔驰”“会对即将消失的东西有
一种深深的眷恋”“整个青藏高原已经不可逆转地与现代文明遭逢到一起,而在身体内部,那些遗世独立的古
老文化的基因总要顽强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可知,现代文明对古老文化的冲击,让作者充满了担忧,但是“当
我们重新回到青藏线上,心中那些模糊不清的情绪就消失了”,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不可逆转,
或者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这种情绪或者又会重新涌上心头”,但新事物的出现不可阻挡,要积极迎接变化。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先通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从结构上把握作者的思路,圈画文章关键信息,领悟作者的
情感。
本题中,文中“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时,去一个一百来公里的地方,只能牵着马,驮着行李与书籍,翻
越两座雪山,徒步行走三天时间”写徒步翻山,用过去的落后与现在的发达对比,表达对现代文明的期盼和
赞美;
“美国的高原上,有一天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
裸露着岩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写
美国的经历,为青藏高原通火车做铺垫,表达变化之快令人惊喜;
“我正在我的小说中写到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一马车在一个藏族村庄的出现:此前村子里有马,也有马上
英雄的传奇,但是没有车,没有马车。其实,不只是这个村子,方圆好几百里,上下两三千年,这个地区
都没有这个东西。但是,有一天,突然就有马车出现了“,都是为写青藏高原通火车做铺垫,写小说的内容,
虚实结合,突出新事物给现实世界与人的内心带来的深刻变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理性与浪漫
张炜
后人常常追述那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的
时代。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和学术思想都深受这三百年的影响。它具有真正的划时代的意义。这
就是从春秋后期到战国。
这片土地上何时出现过这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学者?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阶
级、各个社会集团。“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到处游说讲学,弘扬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相互论战,
派别林立,即所谓“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他们是一个时期人类才华的全面凸显,是人类所具有的巨大
关怀能力的全面展现。他们留下的深邃的思想、灿烂的辞章,像山河日月一样永恒。这些辞章有的雍容和
顺、纤徐含蓄;有的灵活善譬、气势充沛;有的奇气袭人、想象丰富;有的层次清晰、论断缜密;有的锋
利峭刻、说理透辟,阅其文如闻其声,如观其貌。
我们相信那种巨大的激情,不可淹没的理性,正为朴实而开阔的一个时代所独有。他们更为自信,更
拥有抱负和畅想力。为了实现这抱负,他们可以跋山涉水,宣示自己的主张。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茫茫大地上往复奔走的诸子,忍让、屈辱、思念、离异,都不能使其志向有一丝改
变。当时,无论是出身卑微者还是高贵者,都可以在同一场合辩论,都可以展放自己的一腔豪迈。他们试
图使自己洪亮的声音直达耳郭与心灵,进而化作日常具体,恩泽于民众。他们可以同时是一个时期一个民
族的智慧之星、才子、学人,又是武士、重臣和旅人;今日直言于庙堂,明日浪迹于天涯。只有那些从不
苟且偷安者才有这样的潇洒、气魄。一个充分掌握了自己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如此的坦然和果断。
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不倦地寻找、说服、宣示、辩论,目标和信念
不可更移。这样的人生充满理性,这样的行迹又浸透了浪漫。诸子的足迹经纬罗织了丰饶的大地,绚烂的
言辞写就了纸帛和历史。从历史上看,只有在一个民族处于竞争和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时代,才会窥见这一
类身影。
应该研究滋生这些奇特生命的土地。土地与土地之间尚存在着差异。当时严酷竞争的现实是,无理性
则丧失,则毁灭。正是这样一种规定性的力量在左右和驱使,诸子百家也就各言一家之理,各展一技之长。
没有统一的理法,没有不变的规范。各种约束都消失了,远退了。在共同的机缘面前,它们生长、交替和
更迭。
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记录很可能只是当时繁华绚烂当中的短短数页,还远不能再现那个盛况空前的时
代。可即便如此,也让我们得以窥见盛大的历史舞台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艺术的精
彩演示。
一个时代逝去了,再不复见那汪洋恣肆、风谪云诡;也不见了辩难的哲理、朴素的辞章、透彻的思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像一朵鲜花一样灿烂地开放过,然后凋落了。旷阔苍茫的大地,再也没有了他们
的身影——诸子的身影。而且他们的气质、才情、行为,都无法效仿。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对他们的模仿会落下不可思议的笑柄。但当年也就是这样一些“不合时宜”的人
物,创造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就人性、政治和生活的本质意义而言,都达到了难以言喻的高度。大概今
天再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们那样,将一己的生命、情趣和利益与宏伟的抱负、开阔的山河融为一体;既不能
像他们那样潇洒练达,也不能像他们一样真实勇敢。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结识这样一批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把“人”字写在了山川大地上。当代人的浪漫,
比起他们来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个火箭和电子集成块的时代已经使诸多事物改变了质地和颜色。从严格意
义上讲,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诗。我们生活在一个丧失了诗情的世界上。因此我们也将逐渐丧失理性和浪
漫。这种估价是非常悲哀的,可是这种悲哀由于并非夸张,而显得愈加沉重和不幸。
我们于是开始怀念那些行色匆匆、口沫飞溅的辩士们,未敢嘲笑。我们将好好倾听几千年前的声音,
窥视那些陌生的身影。
为什么真正的诗意和浪漫常常是凝聚在青铜和生铁时代?为什么当我们人类具有了更大的发射力、倾
听力,即拥有更为现代的科学技能的今天,反而丧失了那种率直、真切和伟大的力量了呢?
我们正在遗失和忘记。尽管我们有着更为详尽的、了不起的记载能力,但我们正在遗失和忘记。
这种不幸将不仅属于一代或两代,而是属于未来。这种不幸属于整个的人类。
7.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答案】(1)线索是理性和浪漫。(2)思路是:①从回忆春秋后期到战国三百年间的诸子百家的各种风采
写起引出话题“理性和浪漫”。②然后分析研究产生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③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和古人进行
比较,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概括主题的能力。
分析文章的线索和思路,首先要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注意文章标题、重点句段的作用
(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等)。
文章第一段交代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时代;结合原文第二段“这片土地上何
时出现过这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学者?他们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
他们留下的深邃的思想、灿烂的辞章……”等可知,二至四段交代这一时代产生的诸子百家出身、风采、以
及理性与浪漫的特点;结合原文“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这样的人生充满理性,这样的行迹又浸透
了浪漫。……从历史上看,只有在一个民族处于竞争和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时代,才会窥见这一类身影”可知,
第五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引出的话题“理性和浪漫”,照应题目,引起下文对产生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的研
究。以上为文章第一部分。
据原文第六段“应该研究滋生这些奇特生命的土地”、第七段“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记录很可能只是当时繁华
绚烂当中的短短数页,还远不能再现那个盛况空前的时代”,六、七两段两段是对产生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
的分析研究;据原文第八段“一个时代逝去了,再不复见那……而且他们的气质、才情、行为,都无法效仿”,
第八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诸子百家产生背景的研究,引起下文与当今人物的对比。以上为文章第二部
分。
据原文第九段“但当年也就是这样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创造了一个时代。……大概今天再没有一个人能
像他们那样……”等,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和古人进行比较,后文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此为文章第三部分。
综上分析,结合文章结构和散文标题可知,文章是围绕“理性和浪漫”展开的。分析文章写作思路时,抓住第
五段、第八段两个过渡段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想北平
老舍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
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
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
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
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
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
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
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
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
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
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
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
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
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
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
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洒是必要的,以
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
乎是什么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检验鉴定报告-文书模板
- 《保险公司主持技巧》课件
- 银行合规管理制度推广
- 酒店餐饮服务管理制度
-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课件详细
- 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力和机械复习课件
- 建筑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 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GF
- 泰勒公式课件修正
- 金融理论与政策(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节能改造合同协议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理学》(第三版教材)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劳动教育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电大高级财务会计形考任务答案~全1~4
- JJF(吉)69-2014 工业内窥镜校准规范
- 保税仓库建设方案保税仓库建设标准与平面规划设计
- 防腐涂层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完整版)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