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新题型(讲义)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新题型(讲义)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新题型(讲义)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新题型(讲义)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新题型(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文言文断句新题型一突破高考第10题

断句怎么考

句读:语意完足的称为「句」,语意未完而可稍停顿的称为「读」。

断句故事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解读:凡事没弄清原委,没有理解,就会笑话百出。

考题变化:

自2023年开始,文言文断句变选择题为主观题,题干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

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断句无法单纯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一一0

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

取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以静制动,以道驭术

对新题型不必恐慌与畏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

们就可以以道驭术,以不变应万变。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无外乎下面几点: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

(2)翻译理解,结合关键字词揣度句意。

(3)多读多背,形成文言的阅读习惯和语感。

年份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及

卷别2020〜2022年新高考I、II卷

题干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表述(3分)

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传主生平和命

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

命题

②设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

特点6〜8

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

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年份

2004〜2022年浙江卷

卷别

题干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表述

①一般设6处停顿,偶尔也有5〜7处。

命题

特点②断对两处得一分,多断、漏段、错断两处扣1

分,扣完为止。

2023年高考全国四套卷,均将断句题由单选题改为了多选题。

设问方式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解读:看似难度加大了,实则难度变小,因为断句只有三处,句子相对较短,字数在30字左右,需要断句

位置用字母标识,考生只需在相应字母处涂黑;而以前的单选题是7处以上的停顿,浙江卷的主观题也要

断6处左右。句子很长,而且变化也复杂,现在变成多选题,三处停顿,实际上降低了难度。

文言断句方法归纳

(一)断句原则及方法

1.遵循三原则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

(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

(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名代断句

字句必须能讲通虚词断句

—~‘-------------

内容必须符合情理,原则文言方法、句趟句

断句

颗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雎识腓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话断句

2.方法

(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据此可把语句断开。文言

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

(2)语序、句式断句法

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

乃…乎”“得无…乎”

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

(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

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

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

句尾:也、矣、耳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

句中:以、而、于、贝!I、者、也(句中不断)

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

(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二)断句方法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标志解说

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

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

名词

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和代

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

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断句。

动词这类词在句中常用来作谓语,还要特别关注活用为动词的词语。

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词来判断人物的

对话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

词用"曰”“道”等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词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

者、答者,明辨句读。

①常在句首的“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时间词,其

前一般要断开;②引出议论的“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等

词语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

③“也、矣、焉、耳”等语气词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

虚词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

要断开;

④复句中的“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

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关联词,其前一般要断开;

⑤“以、于、为、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23新高考卷1

【试题材料】

陈人有武臣,谓子酎①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

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附日:“今

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

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日:

“诺。”子舶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②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

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

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坦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作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

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直寸指以测渊,朦大道而不悟,

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子舶:即孔刷,孔子八世孙。②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

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注释较原题有调整)

【真题呈现】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

有H不似哉?

【参考答案】

CEG

【参考译文】

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鲍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

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

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酎说:“如

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

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

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

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酎说:“从前赵、韩一起吞

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

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

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

呢?我家的先君孔子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公元前476去世),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

魏伐郑,遇陈恒(帅齐国军队救郑)而返,这时孔子去世11年,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

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

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

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

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

是我所希望的。”

【命题立意】

该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

【试题分析】

断句题是高考文言文设题的传统保留项目。但今年的试题改变了以往的选择题模式,为什么发

生这样的变化?

可见,由选择题改变主动断句题是为了增强这道题的区分度,更切实地考查考生实际的断句能

力。

【解题思路】

不过,从解题角度看,我们仍然要找到不变应对万变的思路,形成这种思路的基础就是:确保

“不读破句,保持局部句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可以遵循这几步来解题。

依据上述思路具体答题过程为:

01找出动词

先找出句中动词“云”“善”“引”“难”。

02建立句意与关系

第二步依据动词建立句子大意和人物关系:“韩非子评价孔子。评价孔子什么?孔子肯定这件

事的行为,然后韩非子书中引述这件事,然后对这件事做出非难。”这句话的句意的确定需要结合

前后文内容来澄清“引”的动作是韩非子发出的,“难”的动作是韩非子对孔子。这就涉及对前后

文“小语境”中的人物关系的认识。这是考生需要着重训练的基本功。将人物关系确定下来,就可

以依据动词把需要断句的句子“意译”成一段直白的语句(如上文所述)。

03确认断句

最后,基于这段直白而准确的认识选择必须断句的位。现在动词附近找,又要确保不能“破句

〉〉〉因此:

A处之前只是一个独立名词,此处不可断。

B处若断句,整个句意不完整,也不可断。

C处断句则保持了韩非子书中对孔子的描述,确保了一个独立的意思,该处是正确点断处。

D处在动词“引”之后,若要在动词后断句则要确认动词对象(宾语)省略且表达完整意思,

但该处的“弓I”显然没有讲清楚“引述什么”,意思不完整,不可断。E处之前形成一个连贯语句:

“引以为张本”,有动词,有宾语,说韩非子在书中将孔子的称善这件事引述为一个材料。该处需

要断。

F处“然”与“后”若分开,表述转折,如果不分开表示顺承,根据接下去的动词“难”可以

推断,韩非子书中是先引述孔子的言论接着再提出非难,所以这里是顺承关系,因此不应当断。

G处之前已经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然后难之”,接着指出其错误加以责难。依据保持句子

完整性的原则,此处应当断句,确保分句的独立性。最后是H处,“岂有”的“有”应当接上具体

内容,否则句子不完整,因此该处不应断句,要与最后形成衔接,传递完整意思:“哪有不成立”

的。

因此,正确答案应是:CEG三处断句。

2023新高考卷2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

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

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

[解析]第一步,根据文言文词、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可确定三处:DEF

①从固定结构上看,“不亦……乎”是固定句式,D、E处要断。

②“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的F处要断。

第二步,联系文本语境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答案。

③根据前一句“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确定“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都不用断,语

境是“被(自己)人陷害却想要战胜敌人”

2023全国高考甲卷

3.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

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

超过三处不给分。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解析]第一步,根据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可确定二处:BDG

①“谓……曰"可解释“告诉……说””对……说”。"日”是“说”的意思,表对话,因此D处断开;

②母异之:“母”是名词;“之”是代词,指代前句“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的

内容;据文意,“母异之”主谓宾齐全,因此B处断,

③“多”是副词,修饰“知”,表程度。“如止匕”在古文中通常表示程度之深,不需要用“多”来补充。

从语意上看,周母对儿子这样地关心自己感到很诧异,所以“如此”后即G处应断开。

2023全国卷乙

4.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祸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

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

超过三处不给分。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

[解析]根据文言文用词用句的语法规则,可确定三处:BFG

①“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重耳”,

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

②“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和下一句“即”

构成“如果……就会……”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

③“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

(真题演练2022《说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

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

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

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

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特点:①选题突破二十四史;②重视理解③积累实词。

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着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义的

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说:“看得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尊重

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真题演练2021《本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

/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

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

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

/据法应流/

特点:积累专有名词

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

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

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真题演练2020苏轼)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

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

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

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

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特点:①抓主语、谓语

元佑三年,(传主)暂代掌管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

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

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士坐庭中”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噤未能言”是颤抖地不能说话,

不能从中间断开,排除BC,“使得尽技”和“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两句的主语不一致,排除D项。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萧韩家奴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拉之孙。少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

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縻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

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可

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句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己。乃者选富民防

边,自备粮模。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敕,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

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

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潦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

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

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

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

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

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B.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C.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D.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2)给下面句子断句,请用"/"加以标出。

i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縻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

者慢为民者惰欤?

ii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

iii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答案】

(1)D

(2)i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縻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

ii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成卒之食多不能给。

iii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解析】

(1)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大多集中

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暴虐"一个词语不要断开,可以排除A和C,"赋〃"今日”做前句的宾语所以选D项。

【易错点】忽视结构、语境断句出错

文言文断句,需要关注专有名词、文言虚词、话语标志词等标志性的停顿点,对于客观型断句题而言,

这些带有明显标志的停顿点,往往已经被命题人断开,一般还是正确的。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如果只盯着

词语、句子本身,忽视语境(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就可能造成对词语、句子的理解错误。

【对策】看清结构,正确断句

1.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指由“主语+谓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谓语用于陈述主语的行为、性

质、状态等,二者是一个整体,其间不能断开。

2.连动结构。连动结构由“主语”发出的两个动态性词语构成,表示前后相承的两个动作行为,有的其

后紧接表示动作行为目的的短句。连动句的两个谓语之间,一般不可断开。

3.动宾结构。指由“动词+宾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人,

也可能是物,它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断开。

4.动补结构。指由“动词+补语”构成的句式,这样的句式,补语对动作产生的时间、处所、原因、结

果等进行补充说明。

5.介词结构。指由“介词+宾语”构成的句式,它一般被置于句末充当句子的状

语,称为状语后置。一是由“以”领起的介词结构。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以孝

悌之义”是介词结构,也是后置状语。二是以“于”领起的介词结构,如“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

纳谏》),“于市朝”是介词结构,也是后置状语。在断句时,不能把介词结构与前面的动词断开。

6.关注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从语法功能的角度理解词义。理解一个词语,应从句子结构入手,在句中求

其义。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对一词多义、兼类词、词类活用的理解。

7.关注其上句、下句,从句间关系的角度理解词义。考生可以从叙事类句群里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

从论述类句群里把握论证的逻辑顺序,由此推断词语的语境意义。

一题型特训-命题福涮

L选文:周望宣抚浙西,将屯军平江,奏言“非东野莫可为守者”。东野知望不足与立功,辞至七八,

不得已而行。望束手无策,东野所言,悉弃不用。即以蜡书具所与望议论本末,驰奏,乞别自将,不然只

与俱死。奏凡十余上。上手敕报曰:“朕仗卿甚重宜与望协心共力以捍一方勿轻相同异。”于是不敢复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朕A仗B卿C甚D重E宜F与G望H协I心J共K力L以M捍N—0方P勿Q轻R相S同T异

【答案】ELP

【解析】句意:我对你很是倚仗,你应和周望同心协力,来捍卫一方,不要轻易地发表相同或不同的

意见。

2.选文: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

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曹参自谓A不及B萧何C一D遵其法E无所变更F汉业以成

【答案】CEF

译文:司马光评论说: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

之上,(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

赞美了这种作法。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

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

【解析】“不及萧何”是一个动宾结构,“一”是“全部、都”的意思,修饰“遵”,所以“萧何”与

“一”之间应该断开,“无所变更”是个完整的意思,作为整体断开。(选对1处得1分,选4处及以上不

给分)

3.选文: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

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公孙枝A得B而C说D之E献F诸G缪公H三日I请J属K事L焉

【答案】E、H、I

【解析】翻译: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虢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

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之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

穆公说:“只用五张羊皮买下他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

4.选文: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与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四A年B晋C饥D乞E汆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

【答案】BDH

【解析】原句标点为: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缪公问百里奚。

此题的难点在“秦”和“缪公”那里要不要断。如果不断开,那么“问百里奚”的主语就变成了“晋”,

显然不对。且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下文明确有“缪公曰",可见此处“缪公”前该断开。

5.选文: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

氐道漾山,因名漾;西源出陇西西县蟠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西A源B出C陇D西E西县冢I山J会K白水M经N葭。萌P入Q汉

【答案】J、M、P

【解析】译文:汉中郡,本来为附庸国,依附于蜀国。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设立汉中郡。这样取名,

是因为境内有一条河叫汉水。汉水这条河有两个源头:东边这个源头出自武都氐道的漾山,于是称为漾河。

西边的源头出于陇西西县幡冢山,和白水河会合后,再经葭萌汇入汉水。

6.选文: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日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

知之。于是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日:“季子贤使围及季子则果可以兴及兄弟

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季A子B贤C使D围E及F季G子H则I果J可K以L兴M及N兄0弟P相Q继

【答案】CHM

【解析】翻译: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

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

季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

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

7.选文:使彘恭子将新军……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图败晋魏颗却退秦师于辅氏亲

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