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的无性生殖单元、章、节21.1生物的无性生殖第1课时课型新授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及探究精神。1、通过研究酵母菌,说出出芽生殖的概念。2、举例说出营养生殖的方法。重点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单细胞生物进行的无性生殖,在认识多细胞生物水螅的出芽生殖,推导出无性生殖的概念。教学方法讲述、演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方法讲述、演示【导入】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包含着生物【新授】一、生物的无性生殖1、观察水螅的出芽生殖的视频2、介绍:什么是无性生殖及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①学生二人一组进行观察;②复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③用酵母培养液制作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尝试酵母菌染酵母菌、水螅的“出芽”生殖和植物枝条上的芽有什么本质在大自然中,植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产生后代?请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师生概括:有性生殖、营养生殖。6、教师介绍什么是营养生殖。简介营养生殖的类型:嫁接、扦插、压条等。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一、生物的无性生殖(2)常见的方式: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生物的无性生殖第2课时课型新授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1、说出植物嫁接的主要步骤2、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1、举例说出营养生殖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2、举例说出植物体的嫁接过程、原理和意义。尝试植物的嫁接,了解植物嫁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方法【复习提问】2、营养生殖的优势是什么?【新授】一、生物的无性生殖1、图片展示:多色的月季花。教师介绍:嫁接的诱人应用(西瓜的芽接)2、学生自主学习并小组交流:(屏幕显示)3、学生分组尝试模拟嫁接(包括枝接与芽接)①嫁接的概念师生归纳:都是由营养器官来繁殖的。教师介绍:什么是营养生殖。学生进一步举例常见的营养生殖。讲述:除了嫁接之外,营养生殖还有哪些方式?联系身边一些现象,举例?(菊花、葡萄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包含着生物学的二、植物组织培养1、提问:我们可以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培育新植株,那么可展示图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从在生产上应用这一方面,植物组织培养和营养生殖各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一、营养生殖1、嫁接:关键:形成层的精密结合二、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的有性生殖内容植物的有性生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识图理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识图,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欣赏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珍贵。重点: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重点难点难点:1.描述植物的受精过程。2.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教学辅助手段【导入】播放鲜花盛开、硕果累累的视频。提出问题:鲜花盛开与硕果累累之间存在着什么内在的联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新授】一、植物的传粉与受精问题一:请结合无性生殖的概念说出什么是有性生殖?有问题二:植物开花后要进行传粉,请说出什么是传粉?并且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区别。的结构以及雌蕊的内部结构”,描述传粉后,雌蕊发生的一些变化,描述受精的过程。3、观看动画:植物的开花和传粉;植物的受精过程演示。讲解问题的实质。并及时进行点评和补充,设问,组织其他小组反问等,引发深入思考。6、讨论:在玉米开花期间,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过渡:植物的受精作用完成之后,花的各部分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果实和种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2、设计问题,可投影或导学案。问题一:说出花中子房的结构组成,以桃子为例,再说出和胚珠结构的关系。可解剖桃花和桃子的结构,并进行分问题三:下图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及传粉后的变化问题四:为什么桃的果实只有一颗种子,而西瓜却有那么3、播放视频:桃树雌花发育成果实的视频。小结果实和种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子房壁子房壁种皮种皮受精卵胚植物的有性生殖教学需课时:2课时内容教学需课时:2课时内容植物的有性生殖第2课时课型新授举例说出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训练学生观察、探究、逻辑推理等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小组合作、分工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乐趣。(2)通过认识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规律,感受生命延续的唯美与神奇。重点难点认识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特点,领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举例、观察【复习提问】2、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区别;【导入】植物经过了开花、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那么果实和种子是如何传播以扩大其生活范围的呢?本节课【新授】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1、播放视频: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视频。(1)、探究目的: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2)、器材:豌豆、油菜、苍耳、蒲公英、莲蓬、大豆、凤仙花等果实和种子;刀片;解剖剪等。①学生六人一组,观察以上器材中不同的果实,提出有关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结构适应传播的问题。②小组讨论,针对两种果实或种子的结构,提③解剖和观察,寻找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④各小组设计表格记录。⑤撰写《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传播的奥秘》的报告。①果实和种子的适应传播结构一般对自身的繁衍是有利的;②植物的结构与其功能是适应的。1、将下列植物果实和种子与其传播方式连线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1、果实和种子的适应传播结构一般对自身的繁衍是有利的;3、苍耳附着在动物身体上传播蒲公英风力传播石榴动物取食后传播虞美人风力传播单元、章、节教学内容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祖国“缫丝养蚕”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通过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讨论,找出蝗虫繁殖的关键环节,提高对蝗虫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1、说出家蚕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和特点2、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重点难点1、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真正含义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辅助手段标本展板【导入】:展示几种常见的昆虫图片,将学生带入昆虫的世引导学生共同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新授】:家蚕的发育史展示图片:丝绸之路上的驼队。质疑: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发育时期?每个发育时期有哪些主要特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家蚕的一生》:家蚕从卵中孵化出来、蚕经过四次蜕皮逐渐长大、家蚕作茧自缚、茧里蚕的模样、家蚕破茧而出、雌雄蚕蛾交配出示家蚕幼虫和成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家蚕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列表比较,形态特点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归纳: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出示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请学生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能否通过改变其中的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家蚕吐丝仅仅是在幼虫时期,蛹时期就没有吐丝了,但这个时期并没有死亡,所以可以将诗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出示雌雄蚕蛾交配产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蚕是通过哪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昆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而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根据日常的观察,说说还有哪些昆虫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播放视频资料:蚊子的繁殖、蝴蝶的一生。判断:蚊子、指导学生认真观看,与家蚕进行比较,作出判断:蚊子、蝴蝶的生殖与发育方式和家蚕一样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交流:苍蝇、蛾子、蜜蜂等总结:引导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反馈练习:1、冬季几乎看不到苍蝇、蚊子,为什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蚊蝇就多了起来?第三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一、家蚕的生殖与发育板1、家蚕的受精方式:体内受精书设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计3、家蚕的发育方式:完全变态发育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单元、章、节教学内容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第2课时课型新授昆虫的生殖与发育3、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4、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祖国“缫丝养蚕”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通过蝗虫的生殖与发育的讨论,找出蝗虫繁殖的关键环节,提高对蝗虫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重点难点1、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教学难点: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展示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展示二、蝗虫的发育历程展示家蚕和蝗虫的图片,质疑: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讨论: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1、说出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说出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所了解的有关蝗虫的危害及其生殖和发育的知识。2.观察图,说出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时期?有什么特3.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几次蜕皮?家蚕呢?如何区分蝗虫的幼虫和成虫的?4.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否相似?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呢?6.举几个你身边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7.蝗虫与家蚕在生殖和发育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结果,推荐一个同学发言。学生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每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其他(1)蝗虫的幼虫和成虫翅上有什么不同?表现在运动方(2)蝗虫的成虫在足上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表现在运动(3)从俗语“大旱之后必有蝗灾”,来分析为什么消灭受精卵是不可行的,最后得出灭蝗的最佳时期是在幼虫1、播放Flash动画: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第三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二、蝗虫的生殖与发育1、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2、蝗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3、其它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蟋蟀、蟑螂、蝼蛄教学反思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需课时:1课时节节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内容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内容授1、通过对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2、举例说出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的能力。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总结、交流、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通过认识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重点难点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正确理解两栖类动物的特点。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展示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展示从学生的回答来指出其中的错误,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什1.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研究性学习论文片段《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学习,共同探究(2)春末夏初,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雌(4)玻璃缸放置在向阳温暖的地方,说明蛙的受精卵发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蛙的受精特点。归纳得出: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像蛙这样,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强调蛙的体外受精特点,以及抱对的意义。2.蛙的发育历程由前题引入,在受精卵后了解接下来进入到蝌蚪阶段,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课本文字部分,比较蝌蚪和成蛙的区别。蝌蚪成蛙尾生活环境通过对表格的填写,来了解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蝌蚪是逐渐变化成为成蛙的。3.蛙的变态发育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再对重点知识做回顾;理解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为变态发育。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对蛙的整体发育做回顾。从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来了解蝌蚪类似于水生的鱼类,而成蛙则类似与陆生的爬行动物,从而总结出两栖类动物4.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对蝌蚪和成蛙的生活环境和呼吸器官做对比,来体会两栖类动物在生活环境上的变化,指导学生讨论:(2)两栖类动物的哪些生活过程是不能脱离水的束缚总结:了解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那么,什么样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呢?引导学生根据蛙的生殖与发育特点,共同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可。根据前面总结的特点,师生共同2、成体生活在湿润的陆地上或浅水中,用肺呼吸。3、体外受精,变态发育。4、生存环境受水的束缚。认识到蛇、海龟和鳄鱼不是两栖动物,而是爬行动物。5.两栖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一些资料的出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两栖类动物和人类请学生对照本节目标,谈一谈对于本节课的收获。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生活中为什么要爱护,保护两栖类动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蛙的生殖与发育1、蛙的生殖方式:体外受精2、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二、蛙的变态发育1、变态发育的概念: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2、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3、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反思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元、章、节教学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目标:1.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生物学的兴趣。3.让学生在认识生命现象的基础上关爱生命、珍惜生命。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2.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1.观察细胞核移植实验,分析细胞核在遗传中的作用。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导入:从一些常见的俗语来引入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又是说的什么现象?从学生的回答来导入生物学中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中心1、在信息化时代中人们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传递各种信息。生命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呢?投影:细胞核移植实验示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2-33的实验,讨论以下问题:(2)实验二的移接体的两部分分别来源于什么,实验结果通过学生的读图和对文字部分的理解,来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从而得出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其中几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理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分析:在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一般是一定的,而且一般是成对出现的。(1)“种”,个体可以不同,种相同(2)“体细胞”,给学生分析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区别(3)“成对”,以人为例,了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指导学生了解,如果染色体的数量多了一条或是少了一条,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展示DNA结构图,请学生据图说出它的结构特点。理解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第一节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板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书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设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人体细胞中23对)计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双螺旋结构)组成教学反思人的性状和遗传教学内容人的性状和遗传教学内容人的性状和遗传授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教学目标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1.通过调查人体常见的性状,学习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2.在学习遗传图解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使学生乐于运用生物科学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重点难点3.基因的遗传图解。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练习复习提问:1.请学生说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新授:一、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1.在DNA上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生物在生殖后代的过程中基因就会通过生死细胞传给后代,因此子女总有一些和父教师指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夫妇之间的相同点,理解遗传性2.调查相对性状利用课本上的表格,调查几种性状的学生表现数据请学生汇报课调查结果。教师汇总学生的数据。并指导学生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老师的指导找出同学间的一些相对性状。(如:卷发和直发、拇指能否向后弯曲、食指和无名指的长短等)二、基因控制性状1.基因位于DNA上,DNA在染色体上,体细胞中引导学生分析基因一般也是成对的。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有2.分析子女的受精卵中的基因来源父母的每一对染色体中只有一条会遗传给子女,而子女的每一对染色体中均一条来自于父亲,另一条来自于母亲。分析:受精卵中的基因一个来源于父方,一个来源于母方。3.在成对的基因中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有耳垂为显性(D表示)无耳垂为隐性(d表示)分析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生殖细胞Dd子女Dd请学生写出DD×Dd这一组合的遗传图解。第二节人的性状和遗传一、体的常见遗传性状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牲和生理特征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耳垂:D无耳垂:d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有耳垂:D无耳垂:d教学反思人的性别决定教学内容单元、章、节教学内容授3.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大胆思考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合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重点难点教学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新授导入:教师展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指导学生分析,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接近1:1,为何会接近于1:1呢?生男生女的奥秘在哪里呢?新授:一、人的染色体的组成出示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图,并给出讨论的问题:①在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中哪一对有差别?这一对染色体与③图中哪条是X染色体?哪条是Y染色体?两者在形态上有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人体体细胞中,22对为体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其中男性为XY,女性为XX。男性的染色体为:22对+XY女性的染色体为:22对+XX2.指导学生分析生殖细胞染色体的变化女性卵细胞:22条+X;男性精子:22条+X或22条+Y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而精子能产生两种精子二、人的性别决定的方式提问:什么情况下会生出女孩或男孩?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探究:生男生女的奥秘游戏的规则:蓝色的卡片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二种精子的数量是相等在一起,看看是哪种情况,并进行记录,然后再放封中,重新摸取。每组至少摸取10次。3.最后汇总小组内产生的男、女数量。4.小组内先对游戏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男性产生两种数量相同的精子,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中则含有XX染色体,它就能发育为女性;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中则含有XY染色体,它就能发育为男性。在动物界中有许多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基本一样,有: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于受精时,精子中携带的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板第三节人的性别决定设1分类:常染色体、性染色体计2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2对+X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2对+XX卵子中的染色体:22条+X教学反思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第4节容遗传病和优生优育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3.说出优生优育的措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近亲结婚的危害讨论,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2.学生尝试用柱形统计图来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1.使学生认同优生优育措施,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和优生教育;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常见遗传病的危害;近亲结婚的危害;教学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师展示先天性唇裂患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回忆导致先这样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修复,请你根据患病原因推测,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入遗传病的概念。新授:一、常见的遗传病1.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收集资料,了解常见的几种遗传病的症2.常见的遗传病有:色盲、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等,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患者都有哪些病状呢?对其生活造成了哪些危害?(教师出示这些患者的图片。)比较上述遗传病、非典、普通发烧三种病症的主要区别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答案。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遗传病目前一般还不能得到根治。二、近亲结婚的危害1.请学生观看关于英国皇室血友病报道的录像片段:维多利亚女王的子女都在欧洲皇室中通婚,虽然这样可以门当户对,保持了王室血统的纯洁,但也给遗传病创造了“搭车上路”的条件。例如,她的外孙女亚历山德拉与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结婚后,结果把血友病遗传给了她的儿子。资料展示:达尔文的事例;摩尔根的事例。这些事例说明了2.指导学生完成书中的讨论:近亲结婚的危害。学生4~6人一组,阅读教材表15-2。比较近亲结婚的后代和正常结婚的后代,患病率高出多少倍?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尝试用柱形统计图比较正常结婚与近亲结婚时的3种遗传病通过数据的比较和柱形图,来分析出:近亲结婚时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比正常结婚高很多。分析原因:因为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结婚之后,后代带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近亲结婚给人类带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教师给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直系血亲,什么是三代以内的二、优生优育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患有先天性缺陷的新生儿中,约有7%—8%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1.禁止近亲结婚,2.遗传咨询,3.产前诊断第四节遗传病和优生优育板一、遗传病和近亲结婚设2近亲结婚的危害计二、优生优育1优生优育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教学反思生物的变异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授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3举例说出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现象;重点难点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教学难点: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导入:通过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回顾遗传的概念,通过“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引入变异的概念。新授:一:常见的变异现象1.展示丰富的变异图片,归纳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变异的概念: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2.课堂调查:人体的变异现象事先选好的一名学生担任调查员,全班同学起立,通过不同性状的对比,直至剩下最后一个同学站立为止。师生归纳: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二:变异的分类1.教师提供资料:父母直发,生了一个卷发的孩子;父母直发,生了一个直发的孩子长大后,把头发烫成卷发了。这两种性状的变异类型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表现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变异不可遗传给下一代,只表现在当代遗传物质发生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仅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学生通过阅读来比较,来了解其表现和原因。2.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①父母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②大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长出了小花生;③普通辣椒种子带到太空一趟,就能结出很大的太空辣椒。教师适时进行指导:有些特殊的环境会改变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例如太空、射线等等。三、变异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展示有关小麦的几对相对性状的图片:抗倒伏与不抗倒伏;抗锈病与不抗锈病;正常苗与白化苗。说一说哪些变异是有利的,哪生存的变异就是不利变异。四、变异对生物发展的意义生物能遗传和变异,才使得生物界有简单到复杂、有低等到高等不断地进化发展,才使得生物界呈现出现在的多姿多彩。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变异的概念变异具有普遍性二、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计1.变异的种类: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2.对生物生存的意义:有的有利,有的不利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辅助手段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实验导入:通过面包、馒头、醋、酱油等常见的食品来说起,这些新授: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我国人民在距今8000年至4500年间就已经发明了制曲酿酒工艺,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制酱和醋。在2.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3.了解现代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发酵食品1)酵母菌:制作馒头或面包(2)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3)醋酸菌:制作醋(4)霉菌:制作酱、甜酒4.演示实验:准备面粉和水活成面团,把面团平分成两份,一份加入适量的鲜酵母,一份不加。将面团装入烧杯中,并用记号笔在外做记号,过一段时间,观察面团高度的变化。二、酿制酒酿实验目的: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教师准备:蒸熟的糯米饭并把温度冷却到室温左右,酒曲学生准备:清洁的容器(带有盖的杯子)一个,清洁的筷子和勺子,毛巾一条,课前洗净双手,指导:1.学生6人一组,讨论有关实验的装置和步骤2.去适量糯米,并迅速均匀地搅拌酒曲和微热的糯米,然后压实糯米饭,中间挖一下凹坑,并加入适量矿泉水。3.盖实容器,并用毛巾包裹容器,放置在温暖的地方。注意:1.学生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清洁。2.酒曲与糯米的调配比例要适当。3.2周内,不能随意打开容器,以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指导学生完成酿制酒酿的过程,并注意在实验各步骤中的注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了解发酵技术的其他应用。2.发酵并不只能用在食品上,通过阅读来了解发酵的其他应用食品、医药、化工产品、饲料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概念——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板书设二、发酵技术计教学反教学反思食品保存食品保存时食品保存时教学内容单元、章、节教学内容2.说出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1.尝试使用适当的方法来保存食品。1.理解食品保存中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复习:1.发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果酒的变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果放久了产生酒味是导入:炎热的夏天,煮了一锅肉汤,可是放到晚上,肉汤就发出了如果家里做的食物太多,一次吃不完,一般会怎么将剩余的新授:一、e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要求1)学生4人一组(2)举例时举出不同食物的不同保存方法2.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猜测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二、食品腐败的原因1.了解巴斯德的肉汤实验:原料:澄清的肉汤(1)敞口放置的肉汤很快就会腐败(2)另三瓶在瓶口塞上棉塞,第一瓶只煮沸灭菌10分钟一次,第二瓶第二天再灭菌一次,第三瓶连续3天灭菌3次。(3)结果发现有肉汤腐败,产生难闻的气味2.你能猜测哪些会腐败,哪些不腐败吗?相应的腐败程度呢?总结:食品腐败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只要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就能避免食品的腐败变质。三、常见的食品保持方法1.阅读第69页的图:“保存食品的几种方法”,分别讨论各种2.讨论:除上诉方法外,还有哪些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了解食品保存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的方法3.了解现在食品保存方法:真空保存、冷冻、广泛使用酶等方法利用溶菌酶对鱼、虾来对水产品来进行保存,不仅能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总结:因此,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就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目前广泛利用酶对食物来进四、讨论及反馈:防腐剂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四、讨论及反馈:防腐剂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进去的防止食第二节、食品保存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板书设二、食品保存的方法计教学反思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应1.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教学目标3.关注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1.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1.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重点难点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1.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导入:上一章我们了解了传统的生物技术,但是在现今时代,一些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发展有更深远的影响。新授:一、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1.克隆:克隆羊多利的诞生(2)读图讨论:了解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在学生的表达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注意:①多利羊的繁殖过程属于无性生殖。②多利羊的体内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细胞核的遗传。③多利羊的研究还是基于在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属细胞工程。(3)阅读课本,了解克隆的研究历程。②克隆技术有什么发展前景,会不会产生一些不利之处?2.细胞工程的含义: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二、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1.学生阅读:阅读课本第11——12页的文字材料回顾1)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2.学生讨论:巨型小鼠的成因。(1)科学家从大鼠体内分离的是什么(2)将分离出的物质注入到什么的体内(3)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4)实验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大鼠体内分离出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并注入到小鼠的受精卵内,最终产生了个体比其他个体大的巨型小鼠。说明了基因控制性状。3.外源基因——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动植物——接受了外源基因的动植物4.教师补充介绍:基因重组工程5.读图: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示意图(1)了解转基因的过程(2)了解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外源基因是什么(3)了解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4)预估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前景(1)克隆:克隆羊的诞生过程克隆的原理(2)细胞工程二、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2)转基因动植物教学反思关注生物技术教学内容关注生物技术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医药等领域的作用。2.举例说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通过辩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1.通过对生物技术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和探讨形成正确的伦理观。认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重点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医药等领域的作用。重点难点2.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方法新授【导入】过渡:同学们,生物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种种利益,但如果人类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话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呢?如果生物技术应用于武器开发方面,又可能给【新授】一、生物技术引发新的革命①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主要经过了几次技术革命?分别是由什么引起的?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师生归纳: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第二次技术革命: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和信息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信息流传的广度和速度新的技术革命:正由生物技术引发。3、小组调查: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①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确定从某一方面调查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②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4、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归纳:①净化污水、废气、废渣等,保护环境。②开发生物能源③生产出各e种医药产品④克隆组织和器官可用于解决医学器官移植的难题。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你认为生物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威胁呢?举例说2、举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生物技术用于武器开发的危险性克隆人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3、总结:生物技术是把双刃剑。第二节、关注生物技术一、生物技术引发新的技术革命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教学反思传染病授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特点。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1.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2.懂得热爱生命,预防传染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1.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重点难点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1.如何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进行有效预防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导入:学生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疾病名称,一人一个,通过新授:一、常见的传染病2.病原体的种类: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多种传染病的名称来找出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体例子。教师给学生补充真菌的例子。3.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和流行性通过黑死病曾经引起的结果来给学生说明传染病的特点。4.传染病的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通过对重点传染病的解说来强化。后,第二天,他的同桌小李也得了流感,没过几天,班上好6.讲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⑴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强化只有人和动物,植物或者物体都不可以⑵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还未感染该病)即便是最严重的传染病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是易⑶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补充介绍传染病的类型:分类依据、传播途径、常见的传染病小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预防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⑴控制传染源: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⑵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⑶保护易感人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接种、避免接触传2.关注艾滋病提供给学生一些艾滋病的资料(最新报道)。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恶性传染病。⑵分析数据,全球艾滋病患者的情况和我国有关艾滋病的数据艾滋病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全世界流行(包括我国)⑶观看视频资料,思考下列问题: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婴传播区分能够传染艾滋病和不能传染艾滋病的行为。关爱艾滋病病人,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第一节传染病1.定义: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的种类: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3.种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板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二、传染病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三、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思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单元、章、节教学内容第2节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第1课时课型新授1.举例说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2.举例说出我国发病率高的癌症和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2.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价值,增强互救互助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举例说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重点难点2.举例说出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1.举例说明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新授导入:从新闻来引入: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来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新授:一、心血管疾病1.概念:从阅读下手,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概念。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都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首先学生从课本来了解冠状动脉的位置和作用。(2)了解病变的冠状动脉:思考病变的动脉管腔变窄的出示正常冠状血管与病变冠状血管的图片,让学生比较(1)了解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冠心病会导致心脏肌肉缺血,如果心脏暂时性缺血,会引起胸闷、心前区疼痛;如果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就会引起心肌梗死。(2)导致冠心病的原因,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冠心病?讲述:冠心病不是一天两天导致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归纳:中学生从现在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知道吗患心绞痛的人是如何自救呢?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强调心绞痛一旦发作,要立即进行含服于舌下。二、癌症1.通过一些明星患癌症而死亡的消息来引入:癌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率人数约260万,死亡约180万。癌症的发病部位很多:除了头发和指甲(趾甲),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发生癌变。3.按照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我国常见的5.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含有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外科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基7.由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癌症治疗方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在青少年儿童中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白血病是如何治疗的?了解白血病的治疗是要依靠造血干细胞的配对。总结:无论是心血管疾病还是癌症,我们都应该正确去面对、去解决,共同携手,共同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第二节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板一、心血管疾病书二、癌症设计教学反思节节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能力目标:1.通过“免疫接种率”调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提高增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举例说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重点难点3.说明计划免疫的特点。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e讨论导入:我们生活在细菌和病毒的包围中,但一般人大多数时间能健康地生活,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入免疫的概念。新授:一、人的免疫功能免疫从狭义上讲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在阅读中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1)第一条免疫防线由皮肤和呼吸道的纤毛来组成。学生皮肤在人体的位置来了解皮肤的保护功能。当人体的皮肤出这就需要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的抵御了。学生总结: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了第二道防线学生总结: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了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主要是指白细胞。通过课本图片,指导学生描述白细(2)指导学生看图:人体的免疫器官描述:描述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名称抗体和抗原:抗体: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关注抗体和抗原的针对性和唯一性。关注抗体和抗原的针对性和唯一性。4.引导学生讨论:患过麻疹的人一般都不会再患麻疹,而患过在学生的讨论中理解:由于流感病毒是常常发生变异的,所以体内产生的抗体就不同,所以会再患流感。5.分析三条免疫防线之间的不同:人体的第一、二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叫做,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第三节免疫第三节免疫一、人体免疫功能二、计划免疫1.从预防接种证来说: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的计划免疫的特点,了解四苗免e疫的种类,以及目前我国新加入的疫苗种类。2.我国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3.计算:疫苗接种率1.人体的免疫防线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分泌杀菌物质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识别和吞噬病原体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二、计划免疫教学反思远离烟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远离烟酒授1.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说明吸烟是如何影响人的健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对禁烟、禁酒的一些积极行动和有力措施。2.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重点难点重点难点2.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讨论导入:学生说说看有没有见过醉酒的人做过的一些傻事?从中来新授:一、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讲述:逢年过节,朋友聚会,人们总喜欢喝点酒来调节气氛,酒对于人体来说并非一点好处也没有。讲述:大家都觉得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很大危害。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后大家再讨论这个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等。2.通过教师展示的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很大影响。浓度越大,水蚤的心率越慢。3.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只是影响健康的一个方面,而还有诸多其他表现。总结:酗酒对人体其他系统的危害神经系统:对大脑和小脑的危害循环系统:对心血管的危害消化系统:对胃、肝等器官的危害生殖系统:对后代胎儿的影响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吸烟可以说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香烟中含有许多有展示空的香烟盒:“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展示香烟中所含的其他有害物质。长期大量吸烟能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烟对肺的危害最大。除此之外,吸烟还会对人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4.给学生展示一组禁烟广告:5.作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更不应吸烟,还诸多特别危害)教学反思拒绝毒品教学内容单元、章、节教学内容拒绝毒品拒绝毒品教学目标1.通过参观、查资料,学会利用多方资源,收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方法。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能力1.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意识。2.培养学生自觉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进行斗争法制意识。重点难点教学e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万,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吸毒者约53万。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说,这也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问题。1.大家通过各种渠道的调查探究,对于毒品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来开始新课:引导学生讨论“虎门销烟”是怎么回事?通过来自于历史上的学习,来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让学生谈谈:(1)简介这段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毒品是从罂粟2.进一步了解鸦片的提炼可以形成的毒品种类:吗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签定朝鲜停战协议书模板
- 测绘业务分包协议书范本
- 燃气安全合同协议书模板
- 深圳农民房交易协议合同
- 活动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汽柴油沥青销售合同范本
- 村委秸秆清运协议书范本
- 稠州银行资金托管协议书
- 第三方委托装修协议合同
- 江苏商标申请代理协议书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2023年立项项目
- YS/T 320-2014锌精矿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酸雾抑制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
- 解三角形专题 - (解析版)
-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 桩基施工安全检查表
- 水玻璃有机酯自硬砂工艺简介
- 2022年公司管理制度发布流程
- XXX医院管道护理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