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7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7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7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7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17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分层作业十七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选D。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年”“1964年”即可解除推行于20世纪20年头的A。题目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选D。2.赫鲁晓夫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轮换制度,并从1957年起先降低了高级干部工资,规定了政府部长、司长等人的最高工资,并废除了每月发给高级干部的特地津贴。据此可知,赫鲁晓夫的此项改革()A.减弱了其执政时的社会基础B.确保了其他改革的顺当推行C.有利于缓和不同阶层的冲突D.致力于订正斯大林模式弊端【解析】选D。据材料“赫鲁晓夫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轮换制度,并从1957年起先降低了高级干部工资”,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对斯大林模式有所改革,故赫鲁晓夫的此项改革致力于订正斯大林模式弊端,故D正确。3.(2024·盐城高一检测)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改革废弃了安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C.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解析】选A。赫鲁晓夫改革的两面性表现在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是对原有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真正的突破,所以最终失败,故A正确。【深化点拨】在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的状况下,赫鲁晓夫首先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局部的调整,虽然在确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制度。4.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确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调动职工的劳动主动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再现和补充B.是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究C.使苏联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是苏联借鉴中国建设阅历的尝试【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是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究,故B正确。5.视察以下两幅漫画,依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推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可能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选C。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解体,而苏联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故C正确;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没有干脆导致苏联解体,故A、B错误;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上台的,故D解除。【补偿训练】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运用,泛指全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运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的历史,并且写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消退了与西方国家的冲突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冲突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B。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戈尔巴乔夫提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实质上要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社会主义社会,变更了苏联的社会性质。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挽救面临危机的苏联经济,都进行了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缘由是()A.对工业结构未能合理调整B.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斯大林模式C.没有变更农夫被掠夺的局面D.企业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扩大【解析】选B。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为此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进行了改革,但都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本缘由是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答案为B。【拓展延长】苏联解体的缘由(1)历史缘由: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苏联的健康发展,积弊日益严峻,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缘由。(2)内部缘由: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这是干脆缘由,也是重要缘由。(3)外部缘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化”战略等。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济建设70多年,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由于苏联实行限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应不足,常常须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急,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头的居世界第88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为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 ——《全球通史》(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缘由是什么?(6分)(2)为解决上述问题,苏联进行了什么改革?结果如何?(4分)(3)改革失败的缘由是什么?有何启示?(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主要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归纳;其次问根本缘由要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来考虑。第(2)题留意材料的时间是在1985年,因此只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要结合所学学问总结。第(3)题要留意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缘由以及启示,而不能回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缘由及启示。答案:(1)问题: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缘由: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失败,导致苏联解体。(3)缘由: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详细可行的配套措施,阻力重重,经济失控。启示:改革要有全面的、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图中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B。图中场景反映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规模垦荒的情景,故B与题意相符。2.有人说:“从确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选C。从题意中可以干脆解除A、D,而B不能说明掘墓人和守墓人。故选C。【补偿训练】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缘由是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确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选B。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推行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因此农业成就显著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赫鲁晓夫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确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故C错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D错误。3.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深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概汹汹。”这种状况出现在()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概汹汹”的信息,说明这一时期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4.(2024·南昌高一检测)阅读下列示意图,从图片可以推断出苏联()A.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有所扩大B.因社会冲突滋生积聚而陷入逆境C.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下降趋势D.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模式被打破【解析】选A。依据图片中文字信息“1955—1960年苏联各种预算支出所占比例变更示意图”,可以看出1960年与1955年相比,联盟预算支出下降,而加盟共和国和地方预算却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推断苏联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有所扩大,故A正确;B与题意不符,C材料没有反映,D与史实不符,故解除。5.赵楚在《停滞的时代》中写道:持续18年的“×”式庸人政治,因其停滞的时代特点,被称为“20年核冬天(认为运用大量的核武器)”。“×”式庸人政治时期出现的现象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B.合并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自留地C.苏联与美国力均力敌D.大肆批判社会主义制度是“官僚专制”【解析】选C。依据“因其停滞的时代特点”“20年核冬天(认为运用大量的核武器)”可推断出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他任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故选C。A是列宁时期,B是赫鲁晓夫时期,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6.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头,苏联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吩咐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控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激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选A。C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D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无关;A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措施,实质上是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政府宏观调控,故解除B,选A。7.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常常要站上几天。”这反映了()A.快餐业起先变更苏联人的饮食习惯B.苏联政府起先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C.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D.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变更【解析】选D。依据“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常常要站上几天”说明买麦当劳、茶叶、糖等生活用品仍旧很困难,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变更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滞后的局面,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说苏联人的饮食习惯,故A错误;不能仅仅凭借第一家麦当劳的开业就说“苏联政府起先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故B错误;排8小时的队对苏联人民来说不是簇新事,说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故C错误。8.戈尔巴乔夫于20世纪80年头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如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Over”(重新起先)。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C.借用媒体宣扬图谋思想渗透D.旨在消退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选C。20世纪80年头苏联还未解体,战后美苏争霸还没有结束,故A错误;“StartingOver”(重新起先)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确定、赞许,故B错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得苏联的改革走上歧途,但有助于西方思想的渗透,推行和平演化,因此在媒体舆论宣扬上确定赞许它,故C正确;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确定了其意识形态的冲突无法消退,故D错误。【补偿训练】《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逝。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全部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许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缘由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接着采纳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选B。苏联解体的根本缘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订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与事实不符,解除A、C、D,由材料可知选B。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