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4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更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断发易服”1.“易服”(1)鸦片斗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清政府改革官服。(2)民国期间: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洋装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1)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俗至此革除。3.不缠足运动:维新人士提倡发起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下面三幅图体现了什么历史变迁?提示:三幅图反映了近代礼仪由跪拜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表现的是一种礼仪的变迁,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同等的变更,体现了时代变迁。(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起先有了“新闻”的观念。(3)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4)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扬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5)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快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消遣活动。(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三)移风易俗1.礼仪的简化: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2.婚姻的变革: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3.丧葬礼仪的变更: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二、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1.地位: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发展历程(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2)1888年,紫光阁宫廷专用铁路落成。(3)甲午斗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资本输出的表现)。(4)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5)民国以后,政潮迭起,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提示: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快速,铁路已延长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发展极不平衡。缘由: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延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二)水运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记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挤压下,境况艰难。3.民国后依旧在艰难中求生。(三)航空1.起步于1918年,马尾造船厂起先研制水上飞机。2.1918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四)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与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发展:20世纪30年头发展状况发生变更。3.影响(1)经济和观念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变更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肯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社会和生活上:大大增加了中外联系,促进了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民国时期的移风易俗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越来越多的人相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俗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1.新思潮冲击下的传统婚姻“父母之命”这句话当然视为天经地义不行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当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日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当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思维激活]20世纪的传统婚姻习俗面临严峻冲击,其根源是经济的发展变更。2.晚清中国通讯近代化的发展逆境郑观应多次向李鸿章等提出:“既各省电线万不能少,必需接连筹办,以便交通,所用水陆电线机器、电气磁碗、纸料日多。应即考选少年一般中西文之学生,分别出洋学习制造机器、水陆电线、电气等法。一俟毕业,仍分赴外国制造厂学习一二年,然后返国,自行设厂制造,不独可塞漏卮,而所用材料价廉,成本自然轻减,犹望精益求精,或有独出心裁之新器胜于外国者也。”这项重要看法格于时势,未克实现,以致始终没有生产电线及电瓶等大量需用的器材。——摘编自徐元基《论晚清通讯业的近代化》[思维激活]晚清中国通讯近代化的发展逆境是近代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一个缩影。►探究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料一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装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斗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探讨》史料二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溢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行。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中国近代史》(1)史料一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随着列强对中国的入侵而影响到中国。(2)史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1)史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缘由。(2)依据史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更。[提示](1)“洋气”指西方生活时尚。缘由: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相识(1)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动从过程看与西方侵略相伴始终,有较强的半殖民地化的色调,在中西、新旧并存中出现中西合璧从水平看断发运动快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更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提倡起到社会示范作用从程度看大城市变更大;农村变更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仍广泛存在(2)相识①社会生活的变更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②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社会生活变更,特殊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更是有限的。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调。►探究2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史料一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固执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振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确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焦有刚《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史料二甲午斗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干脆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探讨》(1)史料一反映洋务运动时期铁路事业的发展,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解决军用工业资金、燃料不足等问题,修筑铁路。(2)史料二反映近代中国兴办铁路的特点,留意史料中有关中外投资兴建的铁路所占的比重。(1)依据史料一,分析修建唐胥铁路的缘由。简要分析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及相识。[提示](1)缘由: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军事工业面临能源运输的困难。因素:传统观念和守旧力气的阻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2)特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兴建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国家限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相识: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定要求,有助于变更落后的局面,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宝,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②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③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④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影响①主动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发展;促进信息沟通,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变更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肯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沟通,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②消极影响:造成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近代交通的发展也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立足家国情怀探究19世纪40年头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材料下表归纳了19世纪40年头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时间流行词汇1840—1912年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1912—1949年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1949—1978年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1978年以后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依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详细主题,并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说明和分析逻辑清楚,总结和归纳精确、完整)[解析]解答本题要留意两点,一是必需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信息词,而不是任选一个阶段进行选取;二是选取之后,要说明该词语信息与当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逻辑关系要明晰而紧密。[答案]示例:主题: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解读:鸦片斗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实业救国思潮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起先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安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对近现代中国大众媒体发展的相识(1)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依次产生,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在科技发展进步带动下的结果。(2)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每种媒体都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没有因某一种新媒介的诞生而在地位上受到减弱、被取代或丢失其作用。(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变更,进而变更人们的工作、学习、消遣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敏捷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2024·江苏高考·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解的是()A.观念变更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旧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知情境:本题选取清末《卖宁波脚带》,还原社会情境,要求客观地相识近代社会习俗变迁。明立意:从清末女人缠脚脚带的角度,考查历史说明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如何脚带竟出名”“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是解题的突破口。理思路:宁波的脚带很出名气,而且还很畅销,说明什么?说明脚带的市场需求大,进而反映出缠足在当时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另外,政府既然下令“禁缠脚”,这也就从侧面说明白这一现象大有存在的事实。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真题体验】1.广告与近代思想解放(2024·全国Ⅱ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胜利,产品一上市就非常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B[材料“先得谋补脑”“产品……非常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这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一种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材料仅提及广告对产品销售的影响,但不能说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D项错误。]2.近代上海婚俗的变更(2024·全国Ⅲ卷·29)20世纪30年头,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化B[由材料可知,婚礼仪式上既有传统的“喜字纱灯”,又有西方的“钢琴曲”“白纱”,这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仪式,并未涉及婚姻自主和新郎新娘的出身信息,解除A、C两项;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化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政府主导,解除D项。]1.(2024·临沂质检)下图是《晚清上海妇女用缝纫机缝制衣服》,这说明()A.工业文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B.机器取代了传统手工业C.妇女是生活西化的主体力气D.缝纫机在上海普遍运用A[依据图片《晚清上海妇女用缝纫机缝制衣服》可知,上海妇女运用缝纫机缝制衣服,变更了过去手工缝制衣服的方法,说明工业文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上海部分妇女运用缝纫机缝制衣服,传统手工业仍占主导,解除B项;材料涉及上海妇女运用缝纫机缝制衣服,未涉及妇女与男性在生活西化中的地位,解除C项;“普遍运用”说法肯定,解除D项。]2.(2024·湘豫名校联考)面对列强对中国电报主权的掠夺和步步进逼,清廷先是百般阻挡。阻挡无效后,1867年总理衙门表示:“将来如有可以兴办之处,中国必当独立经营,即多费重资,亦所不惜。”这反映出当时()A.清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决心B.西方各国创立电报的成本高C.外来文化刺激了晚清电报的引进D.总理衙门开启了中国电报业先河C[“列强对中国电报主权的掠夺和步步进逼,清廷先是百般阻挡。阻挡无效后,1867年总理衙门表示:‘将来如有可以兴办之处,中国必当独立经营,即多费重资,亦所不惜’”说明清政府是被逼启动自己的电报事业,即外来文化刺激了晚清电报的引进,故选C项;“面对列强对中国电报主权的掠夺和步步进逼”说明清政府是被动的,无法体现决心,解除A项;“面对列强对中国电报主权的掠夺和步步进逼,清廷先是百般阻挡”没有涉及成本问题,解除B项;“1867年总理衙门表示:‘将来如有可以兴办之处,中国必当独立经营,即多费重资,亦所不惜’”说明总理衙门提出了建议,不代表总理衙门创办了中国的电报,解除D项。]3.(2024·泰安模拟)维新派主见“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武器和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剪发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上述变更主要说明白()A.时局变动影响社会习俗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断发体现革命色调A[题干提及了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三个时期对“断发”的不同看法,这反映出“断发”习俗受到时局变动的影响,故选A项;“断发”行为仅是社会习俗的变更,不会触动清朝国体,解除B项;依据题干内容可知,“断发”行为的主导者是维新派、清末新政时期的“五大臣”、清政府,不全是政府所主导,解除C项;维新派、清末新政时期的“五大臣”所主见的“断发”不具有革命色调,解除D项。]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4536.12-2024电自动控制器第12部分:能量调节器的特殊要求
- GB/T 14536.7-2024电自动控制器第7部分:压力敏感电自动控制器的特殊要求,包括机械要求
- 《行政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装修月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代理拓客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冲床加工合伙人协议书模板范本
- 保育员与家长沟通技巧培训
- 动脉硬化的预防与治疗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刘桥乡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展会工作总结个人收获
- 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的审判要点授课
- 《现代护士职业素养》课件
- 红帽认证管理员RHCSA(习题卷1)
-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 5.3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课件
- 铭记历史爱我中华课件
- 全自动洗胃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地籍调查表(宅基地)模板
-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课件
- 安全培训:预防滑倒和摔伤
- 水利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