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监测与应对策略TOC\o"1-2"\h\u17713第一章网络舆论监测概述 3135171.1网络舆论的定义与特点 3101061.1.1网络舆论的定义 395051.1.2网络舆论的特点 373161.2网络舆论监测的意义与任务 3206611.2.1网络舆论监测的意义 3250421.2.2网络舆论监测的任务 4284591.3网络舆论监测的发展历程 427011第二章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特点与挑战 497242.1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 4302062.1.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476532.1.2互动性强 496952.1.3舆论主体多样化 4308692.1.4舆论引导难度增加 5172712.2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挑战 5207242.2.1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 5308482.2.2网络暴力问题突出 56392.2.3舆论引导能力不足 5206182.2.4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562742.3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 519862.3.1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531352.3.2对政治生态的影响 5207352.3.3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5290002.3.4对文化领域的影响 521824第三章网络舆论监测技术与方法 6270213.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6327613.1.1数据采集 6181563.1.2数据处理 617593.2舆情分析技术与算法 6118543.2.1文本挖掘技术 6207653.2.2情感分析算法 7288143.2.3主题模型算法 7166553.3舆情监测平台与工具 7122263.3.1舆情监测平台 7156063.3.2舆情监测工具 723454第四章网络舆论应对策略概述 7302854.1网络舆论应对的基本原则 797274.2网络舆论应对的策略分类 8114164.3网络舆论应对的流程与方法 822768第五章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策略 9204605.1信息发布的策略与方法 94145.1.1精准定位信息发布的目标群体 9185645.1.2制定合理的信息发布计划 9164025.1.3注重信息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951425.1.4创新信息发布形式 9188685.2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方法 9119805.2.1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9237735.2.2强化正面宣传,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9115345.2.3加强舆论引导队伍建设 956365.2.4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舆论引导 10216245.3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的案例分析 1023370第六章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策略 10137516.1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与类型 10310906.1.1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 1056716.1.2网络舆论危机的类型 1096076.2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的原则与方法 11121226.2.1应对原则 11288596.2.2应对方法 11153546.3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的案例分析 1126698第七章舆论监测与品牌形象保护 12175727.1品牌形象与网络舆论的关系 12105967.1.1品牌形象的网络传播特点 12298697.1.2网络舆论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12126467.2舆论监测在品牌形象保护中的作用 12158547.2.1提前预警 12135527.2.2了解舆论走势 1230797.2.3提高应对能力 13237087.3品牌形象保护策略与实践 1327547.3.1建立完善的舆论监测体系 13318307.3.2制定品牌形象保护策略 13246937.3.3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13170757.3.4提升品牌形象修复能力 1311787.3.5培养品牌忠诚度 131970第八章网络舆论监测与政策法规 13235388.1网络舆论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13242668.2网络舆论监测与法律责任的界定 14202028.3网络舆论监测与政策法规的实践 1428219第九章网络舆论监测与媒体素养 15297379.1媒体素养的定义与内涵 15240469.2网络舆论监测与媒体素养的关系 15308179.3提高媒体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15629第十章网络舆论监测与未来发展 163017410.1网络舆论监测的发展趋势 161968810.2网络舆论监测的技术创新 161674810.3网络舆论监测与未来社会治理 16第一章网络舆论监测概述1.1网络舆论的定义与特点1.1.1网络舆论的定义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广大网民针对特定事件、话题或现象所表达的观点、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它是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以互联网为载体,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深远的影响力。1.1.2网络舆论的特点(1)广泛性:网络舆论的主体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网民,使得舆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实时性: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极快,网络舆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并传播。(3)互动性: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网民可以实时互动,形成观点的交锋和碰撞。(4)多样性:网络舆论涵盖的话题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5)非理性:部分网络舆论可能受到情绪化、极端化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非理性特征。1.2网络舆论监测的意义与任务1.2.1网络舆论监测的意义(1)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对网络舆论的监测,及时发觉和预警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事件,为决策提供依据。(2)引导舆论方向:网络舆论监测有助于发觉和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保障信息安全:网络舆论监测可以及时发觉和处理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有害内容,维护网络信息安全。(4)促进社会进步:网络舆论监测有助于了解社会民意,为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1.2.2网络舆论监测的任务(1)实时监测: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跟踪,掌握舆论动态。(2)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网络舆论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揭示舆论背后的规律和趋势。(3)预警预报:发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网络舆论,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4)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引导网络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1.3网络舆论监测的发展历程网络舆论监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生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逐渐普及,网络舆论监测开始出现。(2)发展阶段:21世纪初,网络舆论监测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在企业等领域得到应用。(3)拓展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监测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4)深化阶段:未来,网络舆论监测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第二章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特点与挑战2.1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2.1.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信息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并迅速传播至更广泛的范围。这一特点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影响力。2.1.2互动性强新媒体平台具有强烈的互动性,用户不仅可以浏览信息,还可以参与评论、转发等互动行为。这种互动性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更加激烈。2.1.3舆论主体多样化在新媒体时代,舆论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和专业评论人士,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观点,参与舆论讨论。这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声音,舆论场更加丰富。2.1.4舆论引导难度增加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呈现出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特点,舆论引导难度加大。传统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逐渐减弱,新媒体平台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场所。2.2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挑战2.2.1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虚假信息和谣言容易滋生。这些不实信息可能导致舆论误导,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2.2.2网络暴力问题突出在新媒体平台上,部分网民恶意攻击、侮辱他人,导致网络暴力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现象对网络舆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社会和谐。2.2.3舆论引导能力不足面对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部分新媒体平台在舆论引导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应对网络舆论风险。2.2.4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事件频发,给网络舆论监测和应对带来极大挑战。2.3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2.3.1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使得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不实信息和谣言可能导致社会恐慌,甚至引发社会动荡。2.3.2对政治生态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政治生态产生深刻影响。舆论监督和民意表达渠道的拓宽,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但同时也给政治稳定带来一定压力。2.3.3对经济领域的影响网络舆论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新媒体平台上,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评价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业绩。2.3.4对文化领域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文化领域的影响愈发明显。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新兴文化产品迅速崛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现象。第三章网络舆论监测技术与方法3.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是网络舆论监测的基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3.1.1数据采集(1)网络爬虫技术:通过编写程序,自动化地从互联网上抓取目标网页内容,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采集。(2)API调用:利用各大社交平台、新闻网站等提供的API接口,实时获取平台上的舆论数据。(3)数据抓包:通过抓取HTTP请求和响应,获取网络上的实时数据。3.1.2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无关信息,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转换等操作,使其适用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3)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3.2舆情分析技术与算法舆情分析技术是网络舆论监测的核心,以下几种技术与算法在舆情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3.2.1文本挖掘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包括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等,用于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1)分词:将长文本切割成有意义的词语,便于后续处理。(2)词性标注:对文本中的词语进行词性分类,有助于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3)命名实体识别:识别文本中的专有名词、地名、人名等,以便于分析舆论中的关键信息。3.2.2情感分析算法情感分析算法用于判断文本的情感倾向,包括正面、负面、中性等。(1)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通过构建情感词典,对文本中的情感词汇进行统计,判断整体情感倾向。(2)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已标注的情感数据进行训练,实现对未知数据的情感分类。3.2.3主题模型算法主题模型算法用于挖掘文本中的潜在主题,有助于分析舆论的热点话题。(1)隐狄利克雷分布(LDA):一种概率主题模型,通过无监督学习从文本中提取主题。(2)非负矩阵分解(NMF):一种线性代数方法,将文本数据分解为多个主题的线性组合。3.3舆情监测平台与工具为满足网络舆论监测的需求,许多舆情监测平台与工具应运而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舆情监测平台与工具:3.3.1舆情监测平台(1)百度舆情:提供实时舆情监测、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功能。(2)新浪舆情:基于新浪微博的数据,提供舆情分析、话题追踪等服务。(3)腾讯舆情:利用腾讯大数据,提供舆情监控、情感分析等功能。3.3.2舆情监测工具(1)八爪鱼采集器:一款强大的网络爬虫工具,可快速抓取目标网站的数据。(2)结巴分词:一款中文分词工具,支持多种分词算法。(3)SnowNLP:一款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库,提供情感分析、文本分类等功能。第四章网络舆论应对策略概述4.1网络舆论应对的基本原则网络舆论的应对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网络舆论应对的基本原则:(1)及时性原则:在网络舆论爆发时,及时采取行动是的。迅速回应,才能有效控制舆论的蔓延和负面影响。(2)主动性原则:网络舆论应对应主动出击,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化解负面影响,而不是被动应对。(3)客观性原则:在网络舆论应对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呈现事件的真相。(4)灵活性原则:网络舆论形势多变,应对策略也要因时制宜,灵活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5)协同性原则:网络舆论应对需要企业、媒体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同作战,形成合力。4.2网络舆论应对的策略分类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应对需求,可以将网络舆论应对策略分为以下几类:(1)信息发布策略:通过及时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引导网络舆论,降低负面影响。(2)舆论引导策略:通过发布正面的舆论内容,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化解负面影响。(3)舆论监督策略: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控,对负面舆论进行及时处理,防止其扩散。(4)舆论互动策略:与网民进行积极互动,回应关切,解答疑问,增强舆论引导力。(5)舆论公关策略:通过舆论公关活动,提升形象,化解危机,为网络舆论应对创造有利条件。4.3网络舆论应对的流程与方法网络舆论应对的流程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舆论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网络舆论动态,发觉负面舆论,及时预警。(2)舆论分析:对监测到的网络舆论进行分析,了解舆论的来源、传播途径、涉及主体等。(3)应对策略制定:根据舆论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信息发布、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4)应对措施实施:将应对策略付诸实践,对负面舆论进行有效处理。(5)效果评估与反馈:对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应对策略。(6)持续优化:在应对网络舆论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应对方法,提高应对能力。第五章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策略5.1信息发布的策略与方法5.1.1精准定位信息发布的目标群体在信息发布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群体,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信息发布策略。通过对目标群体的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等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信息发布的方向和内容。5.1.2制定合理的信息发布计划信息发布计划应包括发布时间、发布平台、发布内容等。合理规划信息发布计划,保证信息发布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布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5.1.3注重信息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在信息发布过程中,要注重信息质量,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权威。还需关注用户体验,优化信息呈现方式,提高用户阅读和互动的愉悦度。5.1.4创新信息发布形式结合新媒体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发布信息,如图文、视频、直播等。创新信息发布形式,提高信息传播效果。5.2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方法5.2.1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信息来源可靠、信息内容真实、信息发布及时。5.2.2强化正面宣传,树立正确舆论导向通过强化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国家政策、报道社会进步成果等。5.2.3加强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的舆论引导队伍,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队伍应具备以下能力:敏锐捕捉舆论动态、准确判断舆论走向、有效引导舆论走向。5.2.4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舆论引导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测和分析,发觉不良信息和有害言论,及时进行处理,引导舆论走向健康方向。5.3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疫情信息发布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某地通过官方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疫情相关信息。在信息发布过程中,注重信息质量,保证真实、准确、权威。同时采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在舆论引导方面,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案例二:某企业危机舆论引导某企业在面临产品质量危机时,通过及时发布道歉声明,主动承担责任,赢得了消费者的谅解。在信息发布方面,企业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发布权威信息,回应消费者关切。在舆论引导方面,企业通过正面宣传,展示整改措施和进步成果,逐步挽回声誉。第六章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策略6.1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与类型6.1.1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网络舆论危机是指在互联网上,由于信息传播迅速、范围广泛,某些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或言论迅速扩散,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对特定对象造成声誉、形象损害或实际损失的一种紧急状态。6.1.2网络舆论危机的类型(1)突发性危机:如自然灾害、灾难等突发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2)舆论引导失误:如官方信息发布不及时、不透明,导致公众误解和恐慌。(3)虚假信息传播:如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等导致的舆论危机。(4)企业负面舆论:如产品质量问题、企业丑闻等引发的舆论危机。(5)个人隐私泄露:如明星八卦、网络暴力等导致的个人隐私泄露危机。6.2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的原则与方法6.2.1应对原则(1)及时性原则:在危机发生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态扩大。(2)真实性原则: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误导公众。(3)公开性原则:保持信息发布的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4)协调性原则:与相关部门、媒体、公众等保持沟通协调,形成合力。6.2.2应对方法(1)建立预警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危机迹象及时预警。(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舆论危机,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3)强化信息发布: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引导舆论走向。(4)舆论引导与疏导:通过官方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和疏导。(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对网络舆论进行规范管理。6.3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的案例分析以下以某知名企业产品质量危机为例,分析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策略。案例背景:某知名企业生产的某款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大量用户投诉。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负面舆论,对企业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应对策略:(1)及时回应:企业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回应,承认问题,表示将积极整改。(2)发布权威信息:企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详细介绍问题原因及整改措施。(3)加强舆论引导:企业邀请行业专家、媒体等进行舆论引导,强调产品质量问题并非普遍现象。(4)积极解决问题:企业成立专门团队,积极处理用户投诉,为受影响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企业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对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整改。通过以上应对策略,企业成功化解了网络舆论危机,恢复了市场信心。第七章舆论监测与品牌形象保护7.1品牌形象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中形成的独特标识,是企业价值观念、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舆论对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网络舆论可以传递品牌信息,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另,负面舆论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甚至引发危机。因此,研究品牌形象与网络舆论的关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网络舆论环境。7.1.1品牌形象的网络传播特点(1)速度快:网络舆论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品牌形象信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2)互动性强: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互动交流的空间,品牌形象信息在互动中得以传播和强化。(3)多样化:网络舆论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了品牌形象的传播方式。7.1.2网络舆论对品牌形象的影响(1)正面影响:网络舆论可以传递品牌价值观念,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2)负面影响:负面舆论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甚至引发危机。(3)影响力差异:不同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同,企业需要关注重点舆论场,制定针对性策略。7.2舆论监测在品牌形象保护中的作用舆论监测是指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跟踪、分析、评估的过程。在品牌形象保护中,舆论监测具有重要作用。7.2.1提前预警通过舆论监测,企业可以及时发觉负面舆论,提前预警,采取措施化解风险。7.2.2了解舆论走势舆论监测有助于企业了解品牌形象的舆论走势,为品牌策略调整提供依据。7.2.3提高应对能力舆论监测可以提高企业对网络舆论的应对能力,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7.3品牌形象保护策略与实践为保证品牌形象在互联网环境中的稳定,企业需采取以下策略与实践:7.3.1建立完善的舆论监测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舆论监测体系,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工具、监测人员等,保证对品牌形象的实时关注。7.3.2制定品牌形象保护策略根据舆论监测结果,企业应制定针对性的品牌形象保护策略,包括正面舆论的传播、负面舆论的应对等。7.3.3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企业应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对负面舆论进行及时处理,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7.3.4提升品牌形象修复能力当品牌形象受到损害时,企业应具备较强的品牌形象修复能力,通过有效的公关手段,重塑品牌形象。7.3.5培养品牌忠诚度企业应注重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通过以上策略与实践,企业可以在新媒体时代有效保护品牌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网络舆论监测与政策法规8.1网络舆论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概述网络舆论监测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环节,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维护网络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近年来逐步建立健全了网络舆论监测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规定。我国宪法明确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同时要求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2)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网络安全保护责任,要求网络运营者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护制度,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测,防止网络传播违法信息。(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发布、信息审核、信息删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要求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测,保证信息传播的合法性。(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侵权责任法》、《广告法》、《反恐怖主义法》等,对网络舆论监测的相关行为进行了规定。8.2网络舆论监测与法律责任的界定网络舆论监测涉及多方面的法律责任,以下对其中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1)网络运营者的法律责任。网络运营者作为网络舆论监测的主体,有责任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测,防止违法信息的传播。若网络运营者未履行监测责任,导致违法信息传播,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信息发布者在发布信息时,应保证信息的合法性。若发布违法信息,应根据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信息审核者的法律责任。信息审核者对网络舆论进行审核,若未能及时发觉并处理违法信息,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监管部门负责对网络舆论监测工作进行监督,若监管不力,导致网络舆论环境恶化,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3网络舆论监测与政策法规的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网络舆论监测与政策法规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网络舆论监测技术手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网络舆论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2)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制度,对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防止违法信息的传播。(3)加大执法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4)加强政策法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网络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5)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网络舆论监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舆论监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九章网络舆论监测与媒体素养9.1媒体素养的定义与内涵媒体素养,指的是个体在接触、理解、评价和运用媒体信息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具体而言,它包括对媒体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估、批判以及创造和传播等方面。媒体素养的内涵丰富,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媒体知识:了解媒体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及其发展历程。(2)媒体意识:对媒体信息持有批判性思维,具备独立判断和辨别能力。(3)媒体技能:掌握运用媒体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处理、传播和创造的基本技巧。(4)媒体伦理:遵循媒体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9.2网络舆论监测与媒体素养的关系网络舆论监测与媒体素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网络舆论监测是媒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个体具备较高的媒体素养,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准确判断舆论导向,把握舆论动态。另,媒体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网络舆论监测的实效性,促进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9.3提高媒体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为了提高媒体素养,以下途径与方法值得探讨:(1)加强媒体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先进教师心得体会
- 创业初期10万元以下贷款协议样本
- 2024年度碎砖购销协议
- 2024个性化解除婚姻关系协议
- 2024年个人间购车借款协议样本
- 2024招生季合作伙伴代理协议模板
- 2024年中医医院工会福利实施协议
- 2024年水渠项目承建协议规范
- 2024年兼职工作劳务协议范例
- 2024年电商产业园商户加盟协议
- 智能电网-课件
- 慢阻肺健康知识宣教完整版课件
- 闲鱼玩法实战班课件
- 人教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7 妈妈睡了》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拟题(共23张PPT)
-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
- 键盘的使用教案课件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2 百分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共24张PPT)
- 工程项目软硬件平台和集成服务采购技术投标文件
- 形位公差检验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