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01先秦: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与起源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典型文化遗存私有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文明的诞生早期国家的特征(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课程标准知识分解【课程标准与知识分解】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Ⅰ】24·西周分封制
与文化认同37.北京·礼乐制度31.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2.上海·二里头文化1.江苏·青铜器2018【Ⅱ】24·商汤政权的合法性4.浙江·宗族制的特点28.浙江·土地制度2019【Ⅰ】24·王位继承制度【Ⅲ】24·宗法制1.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4.江苏·二里头文化1.天津·青铜冶炼业1.江苏·土地制度2020【Ⅲ】41.西周的政治制度1.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江苏·手工业(冶金业)1.天津·土地制度1.海南·分封制2021【Ⅱ】24·西周采邑制度1.广东·西周文化传播1.湖南·《诗经》【五年高频考点】【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总体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商鞅变法更侧重于破旧立新,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生产力发展,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实用性科学兴起。政治:经济:思想:先
秦【时空定位·阶段特征】经济文化政治国家的出现;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家国一体”;血缘纽带;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商周变革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井田制;“青铜时代”;“工商食官”;“刀耕火种”;人工育蚕、养蚕缫丝;“妇功”;商人、商业产生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夏小正”、夏历;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分封制宗法制的思想文化及民族意识观念影响;华夏起源等夏商、西周【宏观把握·知识概览】经济文化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宗法制破坏;各国变法,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开始出现郡县制);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初税亩”“废井田,开阡陌”,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铁犁牛耕推广;“垄作法”;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水利:都江堰、郑国渠白渠六辅渠(关中);重农政策到重农抑商;官营手工业主导的三大手工业并存;货币流通广泛;工商食官局面打破,富足的巨商和商业中心华夷观念;华夏认同;中华民族同宗同源观念;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儒、墨、法、道;科技:司南、《石氏星表》等;文学:诗经、离骚等;彩陶画,帛画【宏观把握·知识概览】春秋战国【微观细化·知识梳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表现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妇女地位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1.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旧石器时代)(选择性必修2)2.农业出现。大约1万年前,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掌握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3.农业出现的意义(选择性必修2)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③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劳动的人,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天文、历法和数学等。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微观细化·知识梳理】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物。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源头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微观细化·知识梳理】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统治(一)万邦时代(1)早期国家: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而体现为地缘与血缘特征相结合国家形态的初始国家。(2)万邦时代:龙山文化晚期,出现了众多相对独立的部族,已具有早期国家雏形,进入万邦时代。【微观细化·知识梳理】(二)夏朝的统治(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国家管理夏王 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 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 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4)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大道即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三)商朝的统治1.权力世袭:沿用王位世袭制
2.王权特点: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3.商朝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商王地位
是至高无上的,设立相、卿士等内服官。“外服”:指王畿外臣服(被征服)商王方国,册封方国的首领为侯、伯为外服官,有
很大的自主权,义务是定期纳贡和奉命征伐。(四)周朝的统治(四)周朝的统治1.分封制①背景:无法控制全国的广阔区域,所以需要诸侯来镇守。
需要通过分封的形式来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②内容:周王①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②分封内容:授土(封地均称国)、授民诸侯①权利:享有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在领地再分封;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族统治色彩;(以同姓亲族为主)周王乃天下共主,诸侯有独立性。③特点:(四)周朝的统治1.分封制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周朝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①含义:同祖曰宗,“法”即行为规范,“宗法”意为宗族之法、宗族法规。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四)周朝的统治②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其领地内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③形式:家谱,宗祠,族规④宗法与分封2.宗法制3.礼乐制:“礼”的部分主要从形式上规范什么是正确的外向社会举止,包括每个身份的人应当履行何种礼仪和义务,最终形成等级制度。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乐”指服务于“礼”的音乐、舞蹈等,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器物也不一样。⑤影响:2.宗法制对当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家国同构,家国一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家族家谱的修订及宗祠家庙的建立;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和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忠”“孝”观念深入民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五)夏商周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农业生产工具:多为木、石、骨、蚌质,主要有矩形有孔石刀、有孔石斧、长条形石、石铲,青铜农具极少。(2)土地制度:夏朝时土地定期分配给各个家族使用,统治者在向氏族成员收取一定的贡纳,。商周时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土地名义上是周王的且不能随便卖卖,集体劳作。2.手工业的发展(3)通过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夏人制作“夏历”辅助农业生产。青铜冶铸业: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商周青铜制造技术高超。玉器:制作工艺精致,种类较多。纺织:考古出土大量用于纺织的陶、石纺轮。3.商业的发展(五)夏商周经济的发展商朝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人工货币。4.城市的发展村落集镇原始社会时期城市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工记》(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选择性必修3)【问题探究·角度】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1早期国家的形成袁建平在《中国早期国家时期的邦国与方国》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国家经历了“邦国—方国—王国—帝国”四阶段。邦国是以古城为中心的小国寡民式的地方性国家,是中国早期国家第一阶段——初始的早期国家阶段,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500年~前2500年间。方国是一个大邦国与其他众邦国的统一体,是早期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方国孕育于邦国阶段晚期,时间大致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王国是方国的进一步发展,到夏代进入方国联盟的王国阶段。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标志着王国的产生。史料实证: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1早期国家的形成袁建平在《中国早期国家时期的邦国与方国》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国家经历了“邦国—方国—王国—帝国”四阶段。邦国是以古城为中心的小国寡民式的地方性国家,是中国早期国家第一阶段——初始的早期国家阶段,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500年~前2500年间。方国是一个大邦国与其他众邦国的统一体,是早期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方国孕育于邦国阶段晚期,时间大致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王国是方国的进一步发展,到夏代进入方国联盟的王国阶段。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标志着王国的产生。史料实证: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之王位世袭制【典例1】(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商周王位继承制度(1)对周代:商代确立了以“父传子”替代“兄终弟及”传统。而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宗法制度的核心。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使得王位继承有了更为稳定的标准,维护了王权统治,为周代几百年的国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对后世:嫡长子继承制成为中国古代王位继承的根本制度,为了避免因王位继承而引起王室冲突,随后被历朝历代所承袭。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之分封制历史解释:“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夏商维系中央和地方方国和部族联盟的政治体制。通常以天子国都为中心,每外延五百里为一服,有“五服”之说:“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之分封制【典例2】(2020·全国卷Ⅰ)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分封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1)等级观念:分封制对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所造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而且贯穿于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之中。即便经历了春秋战国的激烈冲击,贵族等级秩序及其意识仍然存在。(2)民族融合:打破了殷商时期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3)文化交流:在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下,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之分封制【典例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变式练】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交融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之家族生活政治化的宗法制【典例1】(2020·天津高考)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宗法制的政治特征和政治影响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建立世袭统治的制度,宗族组织与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相一致。“宗法(族)观念”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基因有着深远的影响:宗法血缘关系将政治体系与伦理秩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伦常纲纪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地方政治体系中,血缘关系始终是民间基层管理的一条坚韧的纽带,以尊宗敬祖为原则凝聚的地方宗族势力是皇权在地方上的补充。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之商周政治文明的传承和变革【典例1】(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商周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商周“德政”与周“天命观”对儒家思想影响)商周早期的“仁德”治国及“敬德保民”理念;与分封制相关联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意识;与宗法制相关联的“家国一体”理念,“认祖归宗”观念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想文化渊源,是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周代的天命观,从理论上为“武王伐纣,以周代商”作出合理解释,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之商周政治文明的传承和变革[学术前沿]“商周之变”“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殷文化与周文化的差别(1)商朝时女性地位高,女性贵族可以参与国事管理,甚至可以拥有封地。周朝时禁止女性参与政治,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2)殷朝用人不重视家庭身份,而重视人的能力,即“尚贤”;王族成员并没有太多被委以特权,而许多出身卑微的人却能被提拔为大官。周朝时用人唯亲,实行绝对的世官制。(3)殷人重视工商业,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制造业技术,崇尚经商谋利。商朝是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混合体,周朝是单一的农业文明(4)商朝时很注重法治和契约,把严刑法治放在德治之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化。周朝建国,减轻了殷人残酷的刑杀,倡导人治德治,留下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等级特权礼制。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何尊①及铭文中的“中国”②从“内外服”到“何尊”,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其反映夏商早期国家怎样的特征?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架构,但血缘、部族色彩明显,中央集权程度不高。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角度6青铜时代的农耕经济——井田制与“工商食官”【典例】(2020·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注: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不允许自由买卖;井田制下,诸侯国的收获物由自己支配,每年诸侯按照规定向周王纳贡,因此不是全部上缴国家。井田制是商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探究主题一早期中华文明的构建专家视点:中国文明的多源与多元的特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幅员广阔的文明国家,自司马迁以来的学者,几乎都相信中国文明一元发生论,即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形成的。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文物考古事业迅速发展,这种局面有了彻底地扭转。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知道商周王朝统治区域是很辽阔的,在王畿外有诸侯,其周围还有附属的大小方国,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来的想象。苏秉琦先生从考古学的角度认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模式可概括为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一体结构。费孝通提出关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从民族形成的角度为中国文明的多源与多元说,提供了佐证。“多元一体”奠基于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形成。①中原核心,华夏认同②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典例1】(2019·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1)传统王权体制面临挑战,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2)各国通过变法改革,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进而完成由古代文明向中世纪文明的历史性转变。(链接选修:商鞅变法)(3)官僚制取代世官制,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4)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与民族融合思考从图中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看,对该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有何认识?提示华夏族以文化政治的领先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民族融合、各族同源同族的观念得到发展。史料实证“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夫如是,则四方之民(夷狄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战国时期,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史论要点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领先,自称“华夏”,称居住在其四周的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2.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召与之斗争,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3.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与民族融合【典例】(2018·全国Ⅲ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和经济模式的变化(1)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等逐步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2)农耕方式:从奴隶制的集体耕作到小农个体经营为主。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农耕工具的发展,特别是春秋战国的赋税制度变革,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的演变历史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变革。
货币流通广泛,工商业发达。各诸侯国纷纷自行铸造货币,也反映出列国各自为政,经济自成体系的局面,经济发展孕育着统一要求。史料实证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菑的经济繁荣景象: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途,车毂(gǔ)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的演变【典例1】(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早期儒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繁荣政治方面政治和伦理相结合;主张德治,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重教化,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伦理方面强调“仁”和“礼”经济方面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教育方面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典例2】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早期儒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繁荣知识小练: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从唯物史观看,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规律?提示: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原理。史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摘编自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史料二如果说道家智谋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最聪明的一页,法家智谋是其中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谋是其中最冷峻的一页,纵横家智谋是其中最无耻的一页,阴阳家智谋是其中最神秘的一页,那么,儒家智谋就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至为深刻的一页,是真正的大智谋。——冷成金《读史有智慧》提示:诸子思想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探究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角度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繁荣之百家争鸣的意义史料实证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田氏取齐,六卿①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shè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②,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tāo)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③,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提示激烈的战争不仅促成列国政权的改组,还使传统政治秩序根本性变迁。民族融合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总部消防给排水工程承包协议
- 商业广场联合投资协议规定
- 网球场馆压路机租赁协议样本
- 跨国家庭保姆聘用合同范本
- 郑州二手房家电配置合同模板
- 旅游景点塔吊司机招聘合同
- 2024家庭装饰装修施工合同范文
- 咨询公司文化墙施工合同
- 消防工程合作合同
- 医院病房吊顶安装合同
- 【教学课件】少年正是读书时示范课件
- 我是节电小能手课件
- Module 5 Unit 1教案 初中英语 外研版 八年级上册 (2022学年)
- 2022年泰安技师学院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
- 道路运输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台帐(全版通用)参考模板范本
- 大马大马告诉我
- TSG 81-2022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课件:牙源性肿瘤
- 通用模板-封条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