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FORMTEXT91.020FORMTEXTP50FORMTEXT备案号:DBFORMTEXT DBFORMTEXTXX/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FORMTEXT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建设规范FORMTEXTStandardfortheConstructionofBeautifulandLeisureVillageinJiangxiProvinceFORMTEXT FORMDROPDOWNFORMTEXT(本稿完成日期:2019/09/01)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DBXX/XXXXX—XXXXI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建设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休闲乡村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文化传承、休闲功能、智慧乡村、组织管理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行政村和自然村为主体单位,包括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古镇村落型、休闲度假型、农家乐集聚型等类型的美丽休闲乡村建设,集中连片发展较好的、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的特色小镇可以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981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50039农村防火规范GB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201防洪标准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T156标准电压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27770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27774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T14308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5566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7963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CECS285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JJ123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JJ124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DL/T
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YD5102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2857-2015休闲农业术语、符号规范LY∕T2645-2016乡村绿化技术规程HJ588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DB36/T458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DB36/T601
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江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术语和定义NY/T
2857-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美丽休闲乡村beautifulandleisurevillage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乡村为单元、文化为核心,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依托村落建筑、民居风貌、农耕文明、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环境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色怡人且休闲氛围浓郁、休闲功能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自然村。3.2休闲农业leisureagriculture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家生活、乡村文化为基础,开发农业与农村多种功能,提供休闲观光、农事参与和农家体验等服务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基本要求4.1优美的生态环境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理念,制定具体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制度。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田园风貌得到良好保护,山、水、田、林、路布局合理、景观优美,形成资源节约型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4.2完备的产业体系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具有特色突出的农业主导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农业功能得到充分拓展,农耕文明、田园风貌、民俗文化得到传承,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休闲农业发展充分,就地吸纳农民创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4.3独特的村容景致乡土风情独特,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村落民居原生状态保持完整;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乡村各要素统一协调,村容村貌整体形象良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统生活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农业景观与休闲体验融为一体。4.4良好的精神风貌基层组织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治安良好;村民尊老爱幼,文明礼貌,邻里相互关爱;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爱岗敬业。4.5完善的休闲功能休闲功能发展完善,具有能够满足需求的休闲设施和休闲业态,整体休闲环境优美、乡村休闲文化浓郁,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休闲旅游服务,具备良好的休闲旅游形象。4.6和谐的主客共享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优化美化村庄景观环境,既为本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空间,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休闲旅游体验,让村庄成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规划设计5.1规划要求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应在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美丽休闲乡村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多规融合,村庄的规划必须体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生态规划、文保规划等多种规划的衔接协调,符合GB/T32000及《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要求。并应有效保障村民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5.2规划内容美丽休闲乡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科学分析村庄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基础,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乡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统筹区域发展,确定美丽休闲乡村差异化发展定位(参见附录A)和发展重点,提出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村庄治理的总体要求。b)结合村庄地形地貌、山体、水系、农业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和生产条件,合理划分农业生产、乡村景观、休闲活动、生活居住、村社服务等基本功能区,对村庄要素进行科学布局。c)确定村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明确休闲农业发展路径,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构建村庄产业支撑体系。d)确定农业及其他生产经营设施用地,确定村民活动、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的用地布局和建设要求。e)提出村庄建筑风格、色彩与形式的管控要求,统筹村民建房、村庄整治改造,保护乡村传统格局与历史空间,促进村庄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f)依据基础设施应考虑与产业、园区、休闲农业等实行一体化开发和建设的原则确定村域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包括布局、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等。g)根据美丽休闲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性、共享性和服务性的特点确定养老、医疗、咨询、娱乐、商业等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包括总量、结构和布局等。h)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措施,确定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公厕等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要求。i)确定村庄传统民居、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属于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要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保护和利用。j)对村庄的消防、防洪、抗震防灾、防风、防疫和防地质灾害等按要求进行统一部署。村庄建设6.1土地利用6.1.1统筹规划村庄用地,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总量,严格保护耕地,依法使用土地,合理布局、优化整合村庄发展空间。6.1.2在保护耕地、依法使用土地的前提下,通过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及整治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措施,盘活村庄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重点支持村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6.2房屋建筑6.2.1鼓励引进社会资源参与村庄房屋建筑设计与建造,提升村庄房屋建筑的美学和科学水平。在外部智力资源的指导下引导村民以自己的方式设计与建造房屋建筑。6.2.2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面积应在350平方米以内,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且应符合GB9981住宅卫生标准。用于经营性的农家乐(民宿)建筑应符合《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对建筑的相关规定。6.2.3村庄房屋建筑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民居和古迹古建等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元素,应符合GB50445的要求。属于历史文化、特色景观旅游和传统村落保护范围的村庄,建筑风格应与既有建筑保持一致,建筑高度应符合保护要求。6.2.4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利用好能反映地域特征的建筑材料。结合先进技术的运用,继承并发扬当地传统的适宜建造技术,保持地方特色。6.2.5倡导绿色建筑,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保原则,满足防洪、防火、防灾、抗震等标准要求,质量安全技术应符合GB/T50378要求。6.2.6提倡因地制宜营造村庄建筑院落空间,院落空间应组织合理,格局协调。6.3道路建设6.3.1村庄对外交通应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便捷性、畅通性。村庄内的道路路网要有明确的分级。村庄道路等级不低于《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要求。6.3.2道路系统应便于生产建设、居民生活和观光游览。生产型主干道路路面硬化率应达100%,满足生产交通以及村庄内部的人流、车流通行的需求;生活型道路主要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出行和游客旅游活动的需要,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保留原始形态走向,就地取材。6.3.3在主要出行道路方向选择合适位置设置村庄出入口及门景,以体现地方特色和标志性,并设标识标牌及村名标识。主干公路应设立规范的交通指示标牌。6.3.4道路两侧应进行美化绿化。宜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景观休憩、运动健身、文化体验等复合功能的乡村风景道,推行自行车道、徒步道、自驾车道等多种交通方式。6.3.5应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农户庭院等,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需求,规划布设适用的生态停车场(位)。6.3.6完善农村公路安保、防护建设,路侧有临水临崖、高边坡、高挡墙等路段,应加设波形护栏或钢筋混凝土等护栏;急弯、陡坡及事故多发路段,加设警告、视线诱导标志和路面标线;视距不良的回头弯、急弯等危险路段,加设凸面反光镜;在长下坡危险路段和支路口,加设减速设施。6.3.7道路桥梁安全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风格,提倡使用本地天然材料,保护古桥。维护、改造可采用加固基础、新铺桥面、增加护栏等措施,并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6.4电力电信设施建设6.4.1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5118的要求,电压等级应符合GB/T156的要求,供电应能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6.4.2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合理配置照明路灯,路灯设置应与村庄整体环境相协调,鼓励突出地域文化特色。6.4.2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通畅,线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6.5给排水系统建设6.5.1给排水系统应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排水管网应采取雨污分流方式,工程技术要求按照CJJ123、CJJ124执行。6.5.2应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应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饮水安全,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6.6农业生产设施6.6.1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按GB/T30600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6.6.2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和建设。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达到GB50201和GB50288的要求。注重抗旱、防风等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备。6.6.3积极采用\t"/item/%E5%86%9C%E4%B8%9A%E5%9F%BA%E7%A1%80%E8%AE%BE%E6%96%BD%E5%BB%BA%E8%AE%BE/_blank"节水设备和技术,发展节水灌溉。6.6.4结合产业发展和三产融合的需求,配备先进、适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生态环境7.1生态环境保护7.1.1环境质量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应达到GB383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GB3095、GB3096、GB1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2污染控制应实行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按照GB4285、GB/T8321的要求合理用药。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3.2。鼓励科学施肥,肥料施用符合NY/T496的要求。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280。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可按HJ588的要求进行。农药瓶、废弃塑料薄膜、育秧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及时处理。农膜回收率≥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的要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域内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100%。7.1.3生活污染防治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按照村庄规划布局、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垃圾房、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垃圾应日清日运,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7.1.4生活污水处理应根据村落和农户的分布,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分类实施污水治理。城镇近郊的村庄,宜采用延伸城镇管网的方式,实行统一处理;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宜运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曝气生物滤池、淹没式生物膜等技术集中处理;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宜采用化粪池、生态氧化塘、净化槽等技术分散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实施污水管控,建立村庄水环境治理的河长制、湖长制。治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排水沟,形成网络化的雨水排放体系。7.1.5清洁能源使用应科学使用并逐步减少木、草、秸秆、竹等传统燃料的直接使用,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90%。7.2环境卫生整治7.2.1村庄整洁村庄范围内基本做到“四无、四净”(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残墙断壁,大街小巷净、房前屋后净、河塘沟渠净、村庄田头净)。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规范、整合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志、宣传牌。及时清除有碍景观、违法的广告。不应乱搭乱建、违章占道、出店经营。建设专业化农业农村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实现畜禽养殖粪污、厕所粪污等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7.2.2水体清洁按GB50445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清淤,河道、沟渠、水塘保持清洁,不应有动物尸体、漂浮物、垃圾等杂物,不应有异味。居民集中地周边危险河段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采用护栏、植物隔离等进行安全防护。7.2.3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普及农户用水冲厕。根据村庄实际和农户意愿,重点推广三格式水冲厕,每户农户至少建一个室内水冲厕。合理布局公共厕所。在300户以上的村庄,要因地制宜在公共场所至少新建或改造开放1座三类以上公厕。加强公厕管理,确保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村庄,按照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标准建设相应的旅游厕所,并达到GB/T18973的要求。应加强厕所粪污治理。鼓励村庄结合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专业化企业或个人进行改厕后的检查检修、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7.2.4病媒生物防治按照GB/T27770、GB/T27774的要求进行鼠、蝇、蚊、蟑螂等病媒生物综合防治。7.3村庄亮化、绿化和美化7.3.1村庄亮化应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照明亮化覆盖率不低于95%。7.3.2村庄绿化应采用乡土树种和花草品种,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和乡村风格的绿化,节约用地,见缝插绿。可参照LY/T2645进行村庄绿化模式的选择、设施小品的设计、村庄绿化地形设计、植物的选择及配置。村庄周边应有绿化林带,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实施村庄周围闲置地块、裸露山体、溪流岸线植被恢复。村庄整体绿化覆盖率山区≥75%,丘陵区≥45%;平原区≥30%;村庄内宜林道路和沟渠、河岸、坑塘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设“美丽庭院”,提倡农户庭院、屋顶和围墙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宜将院内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古树名木实现调查、建档和保护,应设有护绿(林)标志牌。7.3.3村庄美化按CECS285、GB50445的要求,结合村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点和乡土文化,规划建设村庄景观环境工程。宜根据村庄风貌及地方文化特色,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主题文化墙。经济发展8.1农业8.1.1结合实际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和治理修复,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8.1.2应以绿色为导向,突出本地农业特色,发展“一村一品”,围绕“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实施本地绿色生态品牌建设。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绿色生态农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50%。8.1.3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应全部纳入监测和可追溯范围。8.1.4因地制宜发展草腐类食用菌、“农渔二用田”、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微喷灌、绿色植保防控等节水、节肥、节药技术。8.1.5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现代经营主体的作用,鼓励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业生产,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8.2加工业8.2.1鼓励依托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宜完善初加工各环节设施的优化配套。8.2.2鼓励基础条件较好村庄,结合三产融合发展需求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制生产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传统面米、马铃薯及薯类、杂粮、预制菜肴等多元化主食产品,宜与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对接,开发功能性及特殊人群膳食相关产品。8.2.3鼓励突出乡村民艺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手工艺品、民俗纪念品加工业,挖掘与传承乡村“匠人技艺”。8.3服务业8.3.1依托乡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多样化的本地特色休闲服务业。8.3.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应组织有力,发展有序,服务优良,经济效益明显,是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或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8.3.3鼓励发展农业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8.3.4按照主客共享的要求,创新发展乡村养老、市集、餐饮、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既能更好地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能满足游客的在地化体验需求。8.3.5服务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一定的业务能力与技能。应遵守服务规范,做到热情、礼貌、周到,能够体现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服务礼仪。8.3.6应构建以农业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为主要力量,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公共服务9.1社会保障9.1.1医疗卫生根据相关规划布局设置村卫生室,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应因地制宜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1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实施“首诊在基层”的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2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少于千人的村,按1名乡村医生配置。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1.2养老应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应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平台,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应建有老年学习点,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等设施,为留守、孤寡、独居、贫困、残疾等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关爱服务。9.2教育9.2.1鼓励村级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9.2.2按照教育部门学前教育布点规划设有学前教育机构的村庄,幼儿园设置应符合《江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要求。9.2.3应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监测和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形式。9.2.4利用乡村资源建设农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向本地居民、学生及游客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普及自然科学、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知识。9.3公共安全9.3.1有完善的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根据不同自然类型建立相应防灾设施和避灾场所,预案响应机制健全,按GB50445的要求开展防洪及内涝整治、气象防灾减灾整治。9.3.2消防管理制度健全,有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改造、消防安全管理按照GB50039的要求执行。9.3.3农村用电安全事项应符合DL493的要求。路灯应定期检查和维护。9.3.4有条件的可在人口集中居住地和道路交通要道边等地安装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9.3.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及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完善。9.4其它公共服务9.4.1按照生产生活需求,建设比较完善的商贸服务网点。便民超市(电商服务网点、村邮站)可提供网上代购、农副产品网销、快递代收代发、费用代缴、农业气象信息定制等服务项目。9.4.2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的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等基本公共服务,综治警务、司法调解、人口管理等社会治理服务,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其他服务。9.4.3在人群密集区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建设公交站台,站台应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风貌,设置顶棚、休息椅,挂贴站牌、乘车起止时间表等。9.4.5村组织能够良好地对贫困人群实施扶贫救助,在政策和资源上对贫困群众大力帮扶,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文化传承10.1文体基础设施与活动10.1.1建设村级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应设有1间多功能文化活动室、1个文体广场、1套全民健身路径器材、1套简易音响设备、1套应急广播系统(含山洪等灾害预警功能)。10.1.2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结合乡土文化特色,应定期组织开展以村民为主体的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讲座展览、阅读工程、放映电影、体育比赛等全村范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10.1.3每个行政村应至少建立一支人员比较稳定、经常开展活动的群众文艺团队。10.2乡村文明及保护制度10.2.1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崇善向上,勤劳和睦,关爱困难家庭和“三留守”人员。10.2.2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户”、“美丽家庭”、“教育子女模范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10.2.3挖掘古建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化,登记造册,依据年代与价值进行分类整理,建立遗产档案。10.2.4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祖训家规、传统技艺、农耕文明等等乡村非物质文化,能够有效进行保护和传承。10.2.5建设独具特色的乡村记忆馆等展示场所,作为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各种乡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休闲功能11.1整体休闲环境11.1.1生活较富裕,村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高于或等于同等级乡村的平均水平。11.1.2乡村气候应较舒适,达到且发布根据中国气象局统一规定的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50)、旅游旺季气候舒适度指数(CCI≥7)、全年气候舒适度指数(CCI≥5)。11.1.3宜拥有优美的休闲环境,专门的休闲区域和数量充足的休闲空间,且休闲设施配备合理,休闲氛围良好。11.1.4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有充足宽敞的活动空间,有较大的游客聚集场所,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游览、体验等活动能有机结合,协调统一。11.1.5应具有休闲内涵的主题宣传口号及形象标志。11.2休闲设施与服务11.2.1应设立符合DB36/T601要求的休闲旅游服务中心或咨询点,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服务,并及时向外公布休闲旅游服务的相关信息。11.2.2村庄内应分布合理的全景地图、道路导向指示、景点及服务设施介绍等标识标牌,标识标牌设置应符合GB/T10001.1、GB/T10001.2和GB/T15566的要求。11.2.3住宿服务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农家旅馆、家庭旅馆等性质的住宿设施应达到DB36/T458所规定的质量等级要求,旅游星级饭店、乡村酒店等性质的住宿设施应达到GB/T14308所规定的质量等级要求。11.2.4餐饮服务能力应与游客接待总体规模相适应,档次构成多元化且合理,设施与服务经营应符合DB36/T601的要求。应使用自产或周边农户生产的无公害农副产品,开发有突出当地生态、文化、民俗的特色菜、农家菜、山野菜等菜品。11.2.5拥有能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民俗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购物场所。11.3休闲产品11.3.1宜有结合当地自然风光、乡村文化、民俗风情和乡村生活特色的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农事体验、户外运动、健康养老等休闲产品。11.3.2宜有周期性举办的节事节庆活动,并成为当地乡村休闲旅游宣传营销和休闲体验的内容。智慧乡村12.1智慧能力建设12.1.1信息化水平适应村庄生产生活需要。通信机房、基站、管线等通信基础设施符合GB50373、GB50846、YD5102等。村庄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宽带入户率高于当年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12.1.2应设立村级信息员,负责信息网络维护与村民信息能力培育。12.2智慧服务提供12.2.1应建立实用的便民服务终端,为村民提供网络化服务,实现智慧医疗、交通、文化体育、劳保就业、弱势群体帮扶、教育培训功能。12.2.2应建立便捷的政务管理平台,使用率达到80%。实际工作人员,办公电脑配置达1台/人以上。12.2.3应建有美丽休闲乡村官方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信息查询、网络营销、获取服务和便捷生活等服务功能。12.2.4结合村庄自身的资源特点开设智慧旅游、直播观看、农特产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特色化项目。组织管理13.1民主管理13.1.1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并能有效发挥作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有完善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13.1.2村务公开制度和档案管理规范,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并定期公开。按照每季度公开1次以上的标准,所有行政村对党务、村务和财务实行网上全面公开公示。13.1.3治保、调解组织体系完善,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发挥作用。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上访事件,无失学儿童以及无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的成功率不低于本乡镇的平均水平。13.1.4拥有不少于3个社区志愿组织、老年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参与制定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的社会管理作用明显。13.2常态化管理13.2.1建立政府、社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分担机制,村庄设施维护、人员待遇、活动经费等有保障,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等能有效开展。13.2.2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专业运营组织,定期组织当地村民参加农业生产技术、旅游服务、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技能培训。13.2.3有稳定的、数量合理的保洁、清运、公共设施维护等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对村庄环境实行日常化、常态化管理。13.2.4制定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常态化工作督查考评办法,通过检查、跟进、通报、整改等工作环节,使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保持常态化。13.3社区参与13.3.1建立村民、企业、社会组织、新乡贤等多元主体参与村庄管理、建设利益联结机制,能够构建乡村社区共同体,提升乡村社区凝聚力。13.3.2实施城乡社区共建、村企结对共建等模式,能够将城市、企业的资本、人才、信息、管理优势与村庄的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持久、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附录A(资料性附录)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参考类型一、农业观光型具有秀美的乡村田园景观、特色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产品的村庄,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集聚、农业规模经营,可以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等不同特色的农业观光活动或者能够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等,开展农业历史、农业技术、农业知识科普教育活动。典型代表为莲花县莲花村,是“中国莲花之乡”莲花县的荷花种植基地,发展荷花观光休闲旅游。二、民俗文化型民俗文化突出,蕴含独特的江西区域民族民俗、饮食习惯、服饰特色、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等传统的村庄。民俗文化传承潜力较大且保存较好,并能够合理利用开发或创意展示,形成文化体验场所。典型代表为新余昌坊村,昌坊村自古有种植苎麻和制作夏布的传统,夏布制作手工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昌坊村依托夏布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体验旅游。三、古镇村落型古村镇宅院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或美丽乡村风貌建设突出的乡村。可以利用古民居、古宅院或新村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旅游观光活动。古村镇典型代表有景德镇瑶里古镇、乐安县流坑古村等,现代新村典型代表有上饶县三联村、永丰县满塘村等。四、休闲度假型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配备休闲、娱乐、养生设施,能够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的村庄。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修身养性、康体疗养等需求。典型代表为大余县丫山A哆乡村和铜鼓县隘口村。五、农家乐集聚型区位交通较好,或景区附近的村庄,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开展吃、住、采摘等旅游活动,或为景区提供服务配套。典型代表为宜春市水口村,全村155户人家已有35家办起了农家乐,并引进了5家民宿。六、综合功能型兼具农业观光、民俗文化、古镇村落、休闲度假等几种功能的村庄,能够提供农业景观欣赏、古村落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者群体的需求。典型代表为婺源县篁岭。附录B(规范性附录)量化指标本标准中的主要量化指标见表B.1表B.1量化指标序号量化指标项量化标准值1主干道路路面硬化率(%)1002饮水安全覆盖率(%)1003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2804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3.25农膜回收率(%)≥80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7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8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9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11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12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9013农村户用水冲厕率(%)10014300户以上的村庄公共场所三类以上公厕数(座)≥115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16村庄绿化覆盖率(%)山区≥75丘陵区≥45平原区≥3017村庄内宜林道路和沟渠、河岸、坑塘绿化覆盖率(%)≥9518照明亮化覆盖率(%)≥9519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5020行政村应当设置村卫生室数量(个)121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1.122每千服务人口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数量(名)≥1.223少于千人的村庄乡村医生配置数量(名)124每所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执业数量(名)≥125村级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包括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数(间)、文体广场数(个)、全民健身路径器材数(套)、简易音响设备数(套)、应急广播系统(含山洪等灾害预警功能)数(套)126每个行政村建立人员比较稳定、经常开展活动的群众文艺团队数量(支)≥127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5028旅游旺季气候舒适度指数(CCI)≥729全年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光纤熔接工程外包劳务合同
- 定向培养预就业协议书案例
- 2024年汽修厂转让简单合同
- 电视广告制作与播放合同
- 2024关于合作协议书模板
- 中原地产策划及销售代理服务合同2024年
- 参股住宅建设合同书模板
- 电力工程维修分包合同模板
- 股票买卖代持协议
- 国内离婚登记告知单2024年
-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参考计算表(XLS12)
- 岗位价值评估方法(共15页)
- 现有或拟新增加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明细表
- 经济犯罪案件中的查账技巧
- 三菱QD75定位模块用户手册
- UT2级焊缝作业指导书
- GB_T 3810.1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4部分_耐污染性的测定
- MBA财务管理作业答案汇总
- 关于成立治安巡逻队的实施方案
- 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完整版)
- 脑病科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