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法国启蒙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十八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整个十八世纪就是这场革命从蕴酿、爆发到结束的世纪。以哲学为核心,十八世纪的法国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十八世纪法国哲学采取两种途径来进行自己的启蒙,这就是“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法国自然神论者1、伏尔泰2、孟德斯鸠3、卢梭法国唯物主义者1、狄德罗2、拉美特利3、爱尔维修4、霍尔巴赫一、法国自然神论者1、伏尔泰伏尔泰,出身于巴黎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他以对封建等级制度嘻笑怒骂、无所顾忌而惊世骇俗,以语言风趣、思想锐利而闻名。他的主要著作除《哲学通信》(又名《英国通信》)外,还有《形而上学论》、《哲学辞典》、《牛顿哲学原理》等,还写了大量小说、诗歌、戏剧和历史著作。合理的上帝
伏尔泰的哲学观带有典型的自然神论的特点并体现出自然和人的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的一个具有广延性和不可入性的物体世界,但另一方面,他认为自然规律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上帝的合理的设计。上帝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最精密的理性,他把这种理性作为规律放进了自然之中。自由学说
在伏尔泰看来,人的理性、包括“正义”的观念,都是由上帝所赐予的,是基本的人性,在这方面每一个健全的人都是平等的。所谓自由,他称之为“试着去做你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力”。自由不是机械物理的必然性,而是意志的必然性,它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等等,更重要的则是拥有财产的自由。这些自由并不是基于人的认识,而是基于“自然法”的原则。自由不仅应从消极的意义上理解为不受束缚,而且应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为对某种权利的保护。“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你的观点的权利。”
2、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在伏尔泰那里以自然神论为基础对自然作“人化”解释的倾向在孟德斯鸠这里得到了进一步规定,即把自然规律看作一种广义的“法”,直接以自然规律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制度作论证,使“法”(或“法律”)凭借上帝的权威而带上了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和无所不在的普遍性。这可以看作孟德斯鸠的“泛法论”,或者说“法的世界观”。自然法
孟德斯鸠把自然界的合规律性观点推广到人类社会中去,认为人类也有自己固有的法(规律),这就是“自然法”。这种自然法可以归结为四条:1)和平;2)自保;3)爱他人;4)趋向社会生活(合群)。他又认为自然法从根本上说来其实就是人类的理性,自然界的合规律性则是“根本的理性”的体现。但是,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两种“法”(或理性)并不是一致的。三种政体
孟德斯鸠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无法立法,没有规律可遁,下属官吏无法可依,便也变成了一批大大小小的暴君,成为了君王的化身。相比之下,共和政体当然要好得多。不过,这种政体并不能导致长治久安,因为人民选出的执政者握有全权,很容易被一个野心家篡夺而一下子变成专制君王,将共和制改为专制政体。孟德斯鸠认为,最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是按照洛克所阐述的“三权分立”学说建立的,这就是立法、行政和外交三种权力的分割。但孟德斯鸠把洛克的三权分立作了改进,变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制衡君主的权力和实现公民的政治自由。他对自由的理解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所谓“最好的政体”也是相对而言的,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由此所形成的民族心理。在这些自然环境中,他说得最多的是地理环境,所以人们一般认为他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3、卢梭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关于人的知识
他认为人的身体和其他动物的机体一样,都是一部“机器”,但人比其他动物多出来一点,这就是他的“自由主动者资格”,这种自由主动性才是他的自然本性。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逐渐把自己的这种天性丢失了。卢梭在其第一篇成名作《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中,提出了一种极其大胆的见解,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就道德来说完全是一种退化和堕落。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他说道:“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就此产生了。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对文明的拒斥
因此,卢梭对现代文明有一种强烈的拒斥感。他认为,自我完善化能力首先植根于人的情感。“由于情感的活动,我们的理性才能够趋于完善”,而情感本身则“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但是由情感发展出来的理性能力在建立国家、发展文明的过程中造成了反人性的力量,使有理性的人类失去了原始朴素的感性,产生了大量无益的需要,科学和艺术(技术)助长着奢侈浪费,自由变成了专制。社会契约:公意和众意
不平等发展到极端必将导致新的平等,问题只在于要找到一种社会形式来保障每一个人天赋的自由权利(不只是保护多数人的权利,更不是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于是卢梭提出“公意”来作为新的社会契约的基础。“公意”不同于“众意”,它是一个社会的一切人(公民)的共同意志,“众意”则只是个别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它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通常认为民主制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其实这在卢梭看来只是“众意”的原则,这条原则的基础和前提应当是“公意”,即必须事先有过一次大家一致同意将“少数服从多数”作为投票原则的协议。所以新的社会契约就是每个人把自己的自由交给了一切人(既不是转给了某一个人,也不是交给了某个政府机构),因此他交出去的自由又从每个别人那里收回了。所以卢梭主张主权在民,不可分割,也不可由别人代表;因而他反对君主立宪制,鼓吹民主共和制,认为执政者只是公仆而不是主人,应当可以随时撤换。人性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卢梭的人性论有两个特点:(1)感性的、个人主义的倾向。他吸收了英国感觉论的传统,非常看重人的感受和直接经验,并把这种感觉经验更多地转向人心内部。(2)历史辩证法的因素。他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历史地发展出来的。二、法国唯物主义者1、狄德罗狄德罗出身于手工业家庭。他最崇拜的人是培根,后来果然实现了培根的遗愿(即将所有的人类知识编成一部大书),主编并出版了《科学—艺术与工艺百科全书》共35卷。为此他呕心沥血,前后历时25年,冲破了教会、国王和形形色色的反对者的干扰,完成了这一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壮举。自然系统
首先,他排除了牛顿和自然神论者的“第一推动力”,把运动看作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从而为无神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为了论证这一点,他吸收了莱布尼茨单子论关于万物的多样性、单子的能动性和相互联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牛顿物理学的机械性。上帝在这个世界中毫无存身之地,也不可能在另外的世界中有什么居所。唯物论的认识论
狄德罗把人的认识活动本身也看作一个系统:感觉(观察)、思考和实验三者缺一不可。感觉是认识资料的来源,思考则把这些资料整理为知识,实验的作用在于检验这些知识。他最终坚持的还是感觉论和反映论的唯物主义,由此而排除了一切非物质的神秘实体。他力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解释一切,甚至包括人的感觉和精神活动2、拉美特利拉美特利作为一个医生,完全是从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的角度来建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他最纯粹地体现了法国哲学中“人的自然化”这一倾向。拉美特利(1709—1751)出身于商人家庭。1745年写了《心灵的自然史》,后来又写了《人是机器》、《人是植物》等等,受到宗教势力的迫害和追究,被迫到处逃亡。他的世界观完全是机械决定论的。人是机器
这显然是对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一书中的观点的进一步推进。拉美特利首先像狄德罗一样论证物质本身包含有思维能力,。其次,他认为物质在进行运动、分解和组合时,经过数不清的配合,终于产生出了一种有生命、有感觉的物种,并由此而发展出能思维的人来。人整个地是由如同自然物一样的“面粉团子”捏出来的,只是发酵剂不同而已。利己主义
既然人不过是自然物,人的肉体就是人的根本,所以在他看来,利己主义就是人的本性。宗教要求人们牺牲自己的肉体需求,用自己的心灵去侍奉上帝,这本身就是反人性、不道德的。人应该顺应自己的自然冲动,追求人生的各种乐趣,这才是道德的。但他也反对纵欲。
3、爱尔维修法国启蒙思想家,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出生在巴黎一个宫廷医生的家庭。毕业于耶稣会办的专科学校,曾任总包税官。他考察了第三等级的贫困和封建贵族的糜烂生活,因而痛恨封建制度。后来,辞去官职,专心著述,并和思想家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对封建制度及教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肉体感受性
认识起源于感觉,认识的过程即“判断”无非是比较各种感觉,认识的结果仍然是靠人的感觉—记忆而保存下来的。错误则是由于感觉不够,或是人的情感局限、干扰了感觉的活动,感觉本身从不骗人。既然如此,一切感官健全的人就是生来平等的,这就导入了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利益和自爱
这种肉体感受性在社会伦理的角度看来,就是“利益”。“自然界遵循运动规律,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则遵守利益原则。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这就是“自爱”。因此,为了追求更大的个人利益,必须争取公共利益,这才产生了美德,即追求共同幸福的欲望。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的道德观点。教育万能
所以爱尔维修主张,要是政府保持每个公民处在小康状态,就会使每个人都尽可能幸福了。由于公共利益其实就是每个个人的利益,所以要将公共福利当作最高的法律,它是一切美德和一切法律的基础。为了使人们都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对人们进行教育。为此他提出了“教育万能”的口号。在他看来,从人的本质即“肉体感受性”出发,必然会得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他把教育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认为有了好的教育,就连政治革命也都不必要了。爱尔维修认为,要使广大并非天才的人民接受教育,单凭科学理性就是不够的了,还必须建立一种“新宗教”,让人们凭借信仰而承认“每个人拥有财产、生命和自由”是神圣的道德原则。
4、霍尔巴赫霍尔巴赫是法籍德国人,由于继承了他伯父的遗产和爵位,他成为启蒙学者中最有钱和最有地位的人。但是他用这笔钱来从事启蒙活动,利用自己的沙龙聚会各界启蒙思想家,支持《百科全书》的编纂,自费出版进步书籍。但他本人十分谨慎,他的最大成就在于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系统化了,所著《自然的体系》被誉为“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物质定义
首先,他对“自然”进行了精确的定义:“自然,从它最广泛的意义来讲,就是由不同的物质、不同的配合、以及我们在宇宙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运动的综合而产生的一个大的整体”,狭义地说则是每一事物的特殊本质。在这里,他强调了物质的质的多样性、万物的联系性和运动性。显然,这里的自然是由物质来定义的,而物质则由对象和主体(存在和思维)的关系来定义:“物质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从本质上看,这是唯物主义者唯一可能的物质定义。除了这种本质定义外,他还对物质进行了描述性的定义:“一切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广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状、可动性,或为某个物质的运动所引动的性质”。机械唯物论论
由这种观点来考察人的本性,霍尔巴赫就把人看作一种自然物,是由自然中发展出来、受自然物支配的必然性的产物。在他看来,灵魂是肉体的作用,思维是物质(大脑)的分子运动,因此,他否认自由意志既然人的本质被归结为肉体,那么在认识论上,霍尔巴赫也就把人的思维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认为一切感受都是外物给予感官的震动,它是第一种认识。感觉把这个震动传达到脑,造成了观念(影象),思维则是将这些影象分、合、比较、扩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
- 济南“PEP”2024年小学英语第3单元真题试卷
- 电力行业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
- 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制度
- 医疗行业易耗品管理方案
- 园林绿化设计劳务合同说明
- 公司周年庆运动会活动实施方案
- 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与培训制度
- 总公司签合同、分公司收款的税会处理-记账实操
- 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策划方案
- 占比分析类PPT模板
- GB/T 21633-2020掺混肥料(BB肥)
- GB/T 21435-2008相变加热炉
- 河南省洛阳市《综合能力测试》事业单位国考真题
- 智慧消防整体解决方案消防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课件
- 《推窗风来》中考语文作文优秀6篇
- 腹部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整理
- 《客源国概论》期末考试题
- 公司吸烟管理规定范文
- 《江苏省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1)》
- 建立高效护理团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