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班级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宋;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文气概。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文的风格特点。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4.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5.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答案】1.C2.B3.D4.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5.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②第二至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解析】【1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强加因果。从材料一第四段“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的描述中,可知,这才是其世代流传的原因。毛泽东诗词风格与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2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说法错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浪漫主义手法。C.“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说法错误。毛泽东并没有否认“焚书坑儒”的真实性,只是强调对其认识和评价可能有误解。D.“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的指挥才能”说法错误。通过材料二第二段“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可知,毛泽东推崇的是唐太宗的指挥才能。故选B。【3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事件的客观描述,是写实。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描写了寒冷夜里的行军情景,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是写实。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对事实的描述,是写实。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是作者的想象,里面运用夸张的修辞,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故选D。【4题】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①依据文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式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可以概括总结,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但同时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对他们评说;②依据文句“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可以概括,毛泽东认为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③依据文句“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元太祖成吉思汗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概括得出,毛泽东认为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5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首先给出了革命诗词的定义,“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然后提出“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从而提出问题。第二、三段主要是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第四段主要是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第五段主要是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毛泽东诗词的特点。第六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指出了毛泽东诗词的巨大作用。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有力,层次清晰。(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给我一枝枪茹志鹃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囤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道:“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圆型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大嫂,你家大哥呢?”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儿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突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1962年1月5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的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多年后我仍然不能忘怀。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当小义问起时,他的脸“慢慢红了”,说明还是有些委屈的。C.小义开始叫小鲁“大哥哥”,后来又改称“叔叔”,这种称呼的改变,表现出解放军战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D.“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鲁西南地区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气息。B.本文采用现在的生活与回忆、梦境交织穿插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强调了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可谓匠心独具。C.本文淡化情节,用简笔勾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鲜明、性格各异的普通人形象。D.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描写温馨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笔触细腻,凸显了回忆战争年代峥嵘岁月这一小说主题。8.本文结尾处写到的花,与《百合花》中写“我”看见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有什么不同?9.小说中的“枪”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内涵,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答案】6.B7.D8.本文结尾小义送给小鲁纸花,小鲁小心地把花放进内衣口袋,包含着和平年代对解放军身份的珍视,预示了小鲁美好的前途。《百合花》中通讯员枪筒里插了一支野菊花,表现出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求。9.①我拿着枪朝敌机开枪,枪是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是抵抗敌人、保家卫国的武器。②小鲁因为没有枪而脸红,这时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③在我接过营长的枪时,枪是斗争精神的传承。【解析】【导语】茹志鹃的《给我一枝枪》通过“我”和小鲁的经历,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与武器的关系。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穿插梦境与现实,深入探讨了“枪”作为自卫与抵抗象征的重要性。“枪”在不同场景中,象征抗争的权利、自卫的希望,以及战争带来的悲剧。此外,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平静生活下隐含的战争记忆,表现了对和平的珍视。小说主题鲜明,情感真挚。【6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错误,原文“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可见小鲁拘束是性格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枪。故选B。【7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凸显了回忆战争年代峥嵘岁月这一小说主题”错,小说以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保家卫国才是小说的主题。故选D。【8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本文结尾“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写小义送给小鲁纸花,代表了和平年代小义对解放军的敬意,小鲁小心地把花放进内衣口袋,包含着对自己解放军身份的珍视,“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代表了美好的希望,预示了小鲁美好的前途。《百合花》中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这一细节使小通讯员形象更饱满鲜活,枪筒里插了一支野菊花,代表了通讯员对美的追求,虽然是战争年代,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求。【9题】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①“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这里的枪是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是抵抗敌人、保家卫国的武器。②“‘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儿子认为军人都应该有枪,小鲁虽然是一名军人了,可他还没有枪,因而脸红,这里的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当“我”接过营长的那只枪,也就意味着革命斗争精神的一种传承,这里的枪是斗争精神的传承。③“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这里的枪是虚指,不是指真实的枪,而是象征着小鲁在军旅生涯中磨练的坚强意志和保家卫国的本领。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列出来率其徒A持畚锸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顾”词义并不相同。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诫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12.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父母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答案】10.CEG11.D12.C13.(1)(苏轼)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2)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解析】【10题】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开始筑起长堤,起于戏马台,末尾与城墙相连。“其徒持畚锸以出”中,“其徒”作兼语,后面不能断开;“以”是连词,表修饰,前面不能断开,在“其徒持畚锸以出”后C处断开;“东南长堤”作“筑”的宾语,意思完整,在其后E处断开;“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结构一致,两个独立的意思,在中间G处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开。【11题】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一词多义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词义不同。难道;回头看。句意: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B.正确。C.正确。词义相同。句意:适逢苏洵去世。/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D.错误。用法不同。名词用作动词,搭建简陋的房屋住下;名词,简陋的房屋、破舍。句意:苏轼在那上面搭建简陋的房屋住下。/等到悲凉地守着简陋的房屋时。故选D。【12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错误,由原文“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可知,苏轼没有到韩琦那里报知遇之恩,而且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而是要求赠予父亲一个官职,于是朝廷追赠“光禄丞”一职给苏轼父亲。故选C。【13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而”,不久;“见”,见解;“是”,这。(2)“诣”,到;“急”,紧迫;“且”,暂且。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依照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轼(到徐州赴任),河决堤快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开始筑起长堤,起于戏马台,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地下,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住在那上面搭建简陋的房屋住下,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制木堤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照应第二句的“万方多难”,警告吐蕃莫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的典故,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15.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答案】14.A15.①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②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④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解析】【14题】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以哀景写哀情”和“正衬”的说法错误,本诗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衬手法。故选A。【15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分析诗中“伤客心”的原因。答题前要先反复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每一句写了什么内容,诗歌抒了什么情感。然后抓住诗中能表现词中能使客伤心的词句分析。“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之感。“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看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考生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判断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具体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12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短歌行》中,作者在结尾用典来表达自己对人才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听觉描写来表现田园生活的朴素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诗人傲岸秉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5)《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琵琶女演奏结束后极强感染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6)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答案】①.指点江山②.激扬文字③.周公吐哺④.天下归心⑤.狗吠深巷中⑥.鸡鸣桑树颠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⑧.使我不得开心颜⑨.东船西舫悄无言⑩.唯见江心秋月白⑪.无边落木萧萧下⑫.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激、哺、吠、颠、摧、事、舫、唯、萧。三、课内知识考察(15分)17.下列诗句所用到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借代手法,用“眉”代“头”;B.借代手法,用“管弦”代“音乐”;C.比喻手法,把浪花比成“雪”;D.借代手法,用“丝竹”代“音乐”。故选C。18.下列属于陶渊明诗句是()A.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归。 B.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C.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D.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出自李白的《春日独酌二首》,意为“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B.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为“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C.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意为“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D.出自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意为“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故选C。19.以下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词按照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B.《哦,香雪》是一篇优美的诗化小说,里面既有诗化的语言,诗化的人物,还有一些诗化的环境。C.李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极力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D.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虽一生屡遭贬谪,但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却有极高的造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李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错,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屈原。故选C。20.下列属于近体诗的是()A.《短歌行》 B.《登高》 C.《红烛》 D.《琵琶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A.《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古体诗。B.《登高》是近体诗中的律诗。C.《红烛》是闻一多创作的现代诗。D.《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乐府诗,属于古体诗。故选B。2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虎鼓瑟兮鸾回车弹奏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遮蔽C.栗深林兮惊层巅战栗 D.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交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B.正确。句意:榆柳树遮蔽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C.错误。栗:使……战栗。句意:使深林战栗,使高耸的重叠的山峰震惊。D.正确。句意:从梦中哭醒,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故选C。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含义是指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得过且过、不太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他们的日常用语: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遇事淡定,内心无甚波澜,云淡风轻,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超然境界;有人认为,这是堕落颓丧的表现。你是如何看待“佛系青年”的?请以中学生的身份,自拟文题,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年级举办的“我是青年”的主题活动中发表演说。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珍爱生命,远离佛系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最近互联网上“佛风劲吹”,“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学生”,“佛系恋爱”……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而来。佛系并非新鲜事物,它所推崇的“无可不可,随遇而安,不争不抢,不输不赢”的信条也是可圈可点的,但万物皆有度,若过度“消费”,此“佛”非比“佛”,好的也变成坏的了。而我认为,现在的这些佛系,完全背离了初衷,有些人正是被这股坏风吹起,入了佛系的“坑”,面临这种态势,我们一定要坚守原则,远离佛系。远离佛系,我们才会拥有理想与信念。罗阳到601工作之初,恰好赶上“国家大裁军”及随后的“军用转民用”浪潮,航空系统发展不容乐观。然而,罗阳并没有选择佛系,他不为从商的经济利益和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