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苏教版(2020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重点实验+活动探究+知识点第1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通常将物体本身能发出可见光的发光者称作光源,又称发光体。如太阳及其他恒星、开启的灯、燃烧着的物质等。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物体只有依靠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光物体不能称为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还有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等。3、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判断的依据是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4、“观察蜡烛燃烧”实验中,蜡烛燃烧时主要消耗的是蜡油,蜡油为发光发热提供了原料。“观察钢丝发光”实验中,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细钢丝在发光发热时电池为其提供了能量。两个实验表明: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光是一种能量。第2课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特点: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4.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A和底端B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我的解释: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蜡烛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蜡烛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5.“利用烟雾对光的散射作用显现光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两个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6.站队时判断队列排整齐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2、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3、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4、潜望镜工作原理: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5、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6.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射到的半个月面。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3、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4、我们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认识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5.从内圈至外圈按顺序写出彩虹的颜色:紫、靛、蓝、绿、黄、橙、红。6.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第2单元《热传递》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2.“让身体暖和”,是因为有热源。热源把热传递到身体上,身体就暖和了。“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3.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你能说说它们的传热过程吗?①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②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熟了。4.观察加热涂有凡士林的金属片时凡士林的熔化过程实验方案:主题: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问题: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1)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3)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观察到的现象:在一侧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熔化。在中间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熔化。实验结论:无论是在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固体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5.“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很慢,最后二者温度达到一致。实验结论: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6.生活事例中热传递的过程。①烙饼: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②量体温: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③冷敷或热敷: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的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以加快血液循环。④吹头发: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空气流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⑤电烙铁作画: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第6课热对流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2.“观察把一小瓶热水放入冷水中的现象”: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3.“探究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案:主题: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1)把木屑放入水中。(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3)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观察到的现象: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4.“探究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案:主题: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问题: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1)固定一支线香,点燃。(线香不宜过长,3厘米左右即可)(2)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3)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观察到的现象: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5.走马灯转动的原因是:热对流。第7课热辐射1.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2.说说以下产品运用了哪种热传递方式?①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②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③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④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传热。3.做饭场景的热传递方式: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4.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5.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第8课物体的传热本领1.像铜、铝、钢那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那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2.冬季,为什么要用塑料布把树干包起来?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为什么要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塑料、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用塑料布把树干包起来,外界中的低温不容易传递给树干,从而给树干起到保温作用;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能起到室内保温作用。3.对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进行排序。由最慢到最快:木勺→塑料勺→钢勺→铝勺→铜勺4.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给下面物体分类。铜、铁、铝、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锡纸①热的良导体:铜、铁、铝、锡纸②热的不良导体: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板5.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蓬松棉被或者双层窗户中都有空气做隔层,有助于保温。6.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7.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伤。8.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9.“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实验方案:问题: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哪种传热最快,哪种传热最慢?实验设计:①用凡士林分别在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一致。②把5种材料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③观察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观察到的现象:铜上的珠子最先脱落,然后分别是铝、钢、塑料和木头。实验结论: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第3单元《地表的变迁》第9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2.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陆地的五种基本形态。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沟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样平整。3.我国陆地上地势最高的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地势最低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部的艾丁湖。4.中国地形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5.常见陆地地形的名称,概括它们的主要特点。A.平原:地势低,地表起伏小B.高原:地势高,地表起伏小C.山地: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D.丘陵:地势中,地表起伏较大E.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第10课火山和地震1.无论是陆地上和海洋里都会有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火山喷发场景: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会有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岩浆有的浓稠,有的稀薄,流速也不同;被抛到空中的岩浆落地时会形成火山弹;岩浆会向下流动,会覆盖周边的物体;....3.火山喷发后场景:红色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灰尘、有毒气体和熔岩会严重影响火山周围居民的生活,如飞机停航、庄稼死.....当然火山物质也为人类提供了有益资源。4.“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番茄酱模拟岩浆,土豆泥模拟火山,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预示“火山喷发”的现象:土豆泥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上面的土豆泥被顶起来;番茄酱开始冒出大泡泡;周边土豆泥松动。5.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地震也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6.地震逃生口诀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厨房有危险,厕所把身藏。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7.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是采取逃生措施的宝贵时间。第11课地球的内部1.人类非常想对地球内部一探究竟,但到目前为止,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12千米。地球内部结构像个鸡蛋。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3.地球的板块运动有:板块碰撞、板块分离、板块交错。4.科学家认为,地球板块漂浮在炽热、呈半熔融状态的地幔软流层上,地幔软流层的对流为板块运动提供了动力。由于板块沿着不同方向移动,其中一个板块的移动必将影响毗邻的其他板块。有些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有些板块被分裂拉开,还有一些则彼此交错。这些情况都会改变地形,引起火山喷发或地震。板块的运动非常缓慢,一年也只移动几厘米,因此我们根本察觉不到。4.根据发现的化石,能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是海洋,后来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板块碰撞造成了喜马拉雅山。5.查阅资料,整理地球圈层信息,填写下表。圈层名称平均厚度已知特点A.地壳有厚有薄平均厚度仅17千米,均为坚硬的岩石B.地幔厚约2900千米为不同形态的岩浆C.地核厚约3400千米高温高压6.根据“火山、地震、地热”地球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结构:①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热的岩浆。②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不稳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所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③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能,可能比地表温度高。7.①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②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的水平运动。板块碰撞是指两个同类型板块发生会合、相互挤压,形成造山带的作用和过程。板块分离指两个同类型板块在持续外推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的过程。板块交错反映了板块的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海陆变迁,下沉形成海沟,抬升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8.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山系。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早在4000万~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第12课地表雕刻师1.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2.改变地表形态的外部力量有太阳、冰川、风、海浪、水、温度等。3.当岩石受热不均时,有的地方膨胀,有的地方收缩,反复如此,岩石就会破碎。4.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起来。5.流水会冲刷土地,搬运沙石、土壤,磨蚀地表,改变河道,也会将携带的物质堆积到其他地方。6.导致地表变迁的内部力量有火山爆发、地震、造山;导致地表变迁的外部力量有风、流水、冰川、温度变化、海浪等。7.“破碎的岩石”: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岩石女王头像”: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海边沙丘”:海风搬运沙子堆积成沙丘;“亚马孙河”: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同,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弯曲的河道;“海蚀拱桥”: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成海蚀石;“溶洞”: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8.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9.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10.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11.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第4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13课云和雾1.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2.对于山脚下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山腰上有云,而对于已爬到半山腰的人来说,他们身处其中,看到的是则是雾。3.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4.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5.做人造雾的实验: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飘浮的固体微粒。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第14课露和霜1.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C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2.比较露和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相同之处:①都是在夜晚形成的;②都是由水蒸气在遇到冷的情况下形成;③一般都附着在地表的花草树木或是建筑物上;……(2)不同之处:①露是液体,无色,小水珠,多形成于春夏以及初秋的夜晚;②霜是固体,白色,冰晶,多形成于深秋及冬天的夜晚。3.造露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杯子的外壁有细密的小水珠,即露珠。4.造霜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杯子的外壁有白色的霜花出现。形成“霜”后,将杯子提起来,发现:湿布与杯子的底部粘在一起。加盐前后杯子外壁不同:加盐后杯子外面形成了霜花,而不是液态的小水珠。将杯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回升,杯壁的霜花会慢慢融化成小水珠。这说明霜也是水的一种。5.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与“露、霜”有关。第15课雨和雪1.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2.比较雨和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不同之处:①雨是液体,四季都有降雨,形成时的温度不一定低于0℃;②雪是固体,一般降雪发生在冬季,形成时的气温要低于0℃。(2)相同之处: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下来。3.“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水燕气在上升过程中碰到冷的培养皿,会在培养皿底部凝结成小水珠。在培养皿上放冰块使培养皿温度更低,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快。4.冰雹、雨夹雪、冻雨的形成:①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②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③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这种天气现象的发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第16课水滴的“旅行”1.水在自然界是循环过程:海洋或陆地的水分蒸发后,水蒸气凝结成云,又变成降水,又复归原来的海洋或陆地。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气则是水循环的关键。2.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3.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4.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5.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循环往复地运动着,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位置不断变化,总体保证了大海晒不干,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6.根据示意图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7.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第5单元《人体“司令部”》第17课刺激与反应1.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2.人的起跑反应时间有快有慢,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而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0.11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3.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4.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飞向眼睛的物体时,人会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做出保护动作。人的意志很难控制此反应。5.①人被闹钟叫醒时的情景:闹钟发出声响。闹钟声是刺激,起床动作是反应。②人因便急赶往洗手间排便的情景:感受到体内的腹涨感或腹痛感,而又憋不住。体内的腹涨感或腹痛感是刺激,赶往洗手间的行为是反应。③学生在绿灯亮时过马路的情景:绿灯亮是刺激,过马路的行为是反应。④老师宣布明天大家秋游时的情景:教师宣布了“明天大家秋游”的消息。教师的话语是刺激,学生欢呼的行为是反应。第18课从刺激到反应1.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周围神经。2.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类似“司令部”的结构——脑。3.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脑和脊髓是身体的控制中心。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还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师出租合同范例
- 关于电力器材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海绵密封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模压板橱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承接山林砍伐合同范例
- 氮气供货合同范例
-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机械系统动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楼体标识制作采购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亚光PVC透明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代售票券合同范例
- 篮球裁判手势图解汇总
-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表
- cmmi3过程域直接证据
- 初三数学中考模拟试卷共八套
- 经典绘本推荐--《果果的花朵》
-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 弹簧设计公差标准
- 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
- 常用普通螺纹加工的中径和顶径极限偏差快速查询表
- 质量认证基础知识(共218页).ppt
- ACOG指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专家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