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课时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课时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课时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课时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课时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课时1人的相识从何而来学业要求核心素养1.理解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辩证关系2.理解实践的含义与特点3.理解实践是相识的基础1.政治认同:通过实践与相识的理解,自觉树立实践观点。2.科学精神:在把握实践与相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人类相识的发展。初学教材深度预习——驾驭本课必备学问很久以前,在西红柿的原产地,人们都叫它“狼果”,红果绿叶非常醒目,人们依据“艳丽的蘑菇”有毒这一常识,推断它也有毒,所以都不敢吃它,只是拿它当作一种欣赏植物,摆着好看。后来人们始终把它当盆景,在十六世纪的欧洲,英国有位公爵,就把它随身带回了家,并把它当作爱情的信物,送给了自己心爱的女神。从今,西红柿成为爱情的象征。人们纷纷效仿,给它起了“爱情果”的名号。到了十七世纪,一名法国画家很喜爱画西红柿,感觉这“爱情果”有魔力。于是他不顾生命危急,吃了一口,发觉西红柿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吃完一个后,他觉得自己要死了,就躺着等死,然而并没有事,躺在床上等死的他安稳无恙,于是“西红柿无毒可以吃”的消息快速传遍了世界。请在学习新学问之前,思索以下问题:西红柿称为“狼果”是一种感性相识还是理性相识?提示:是一种感性相识,是由感觉器官干脆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现象的相识。有人认为感性相识不行靠,理性相识才是正确的。你如何评价?提示: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如何理解实践是相识的基础?提示: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实践是相识的来源,是相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一、相识与实践1.相识(1)含义:相识是eq\x(\s\up1(01))主体对eq\x(\s\up1(02))客体的能动反映。(2)形式:eq\x(\s\up1(03))感性相识和eq\x(\s\up1(04))理性相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相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相识理性相识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干脆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eq\x(\s\up1(05))现象、事物的eq\x(\s\up1(06))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相识是人们借助eq\x(\s\up1(07))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eq\x(\s\up1(08))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eq\x(\s\up1(09))规律性的相识表现感觉、eq\x(\s\up1(10))直觉和表象概念、eq\x(\s\up1(11))推断和推理级别相识的eq\x(\s\up1(12))初级阶段相识的eq\x(\s\up1(13))高级阶段关系感性相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eq\x(\s\up1(14))理性相识,理性相识依靠于感性相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2.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eq\x(\s\up1(15))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性质:是以人为主体、以eq\x(\s\up1(16))客观事物为对象的eq\x(\s\up1(17))物质性活动。(3)形式:改造自然的eq\x(\s\up1(18))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究eq\x(\s\up1(19))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等。(4)特点: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eq\x(\s\up1(20))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学习新发展理念,提高思想相识是不是一种实践活动?提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学习新发展理念以提高思想相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表现,不是实践活动。二、实践是相识的基础1.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肯定的手段同eq\x(\s\up1(01))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相识。2.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1)相识产生于eq\x(\s\up1(02))实践的须要:实践不断产生eq\x(\s\up1(03))新问题、提出eq\x(\s\up1(04))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究和探讨。(2)实践促进人类相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为人们供应日益完备的eq\x(\s\up1(05))相识工具,相识工具延长了人类的eq\x(\s\up1(06))相识器官,促进人类相识的发展。(3)实践熬炼和提高了人的eq\x(\s\up1(07))相识实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eq\x(\s\up1(08))主观世界,提高自己推断和推理的实力,从而推动相识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检验要求:只有把eq\x(\s\up1(09))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比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相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2)检验标准:实践处于eq\x(\s\up1(10))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eq\x(\s\up1(11))现实的存在。(3)检验措施: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eq\x(\s\up1(12))相识和实践所产生的eq\x(\s\up1(13))结果加以比照,从而检验相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相识的目的相识从eq\x(\s\up1(14))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eq\x(\s\up1(15))实践中去。相识本身不是目的,eq\x(\s\up1(16))改造世界才是相识的目的。实践是人们获得相识的唯一途径吗?提示: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无论是干脆相识,还是间接相识,其根原来源都是实践。但是人们获得相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唯一的。重点探究合作突破——形成本课关键实力探究活动一: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的辩证关系以往在扶贫过程中,只局限于贫困的表象:生活条件差。于是国家通过干脆给钱给物(输血式扶贫)的方式,支持摆脱贫困。部分困难户习惯于依靠国家政策支持,这让一些贫困群众有了“输血期盼”,搞生产不主动,争当贫困户最主动。现如今,在总结致贫缘由的基础上,把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作为帮长远、助根本的重要途径,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主动投放资金支持培育富民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增加。依据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材料中哪些属于感性相识,哪些属于理性相识?提示:输血扶贫属于感性相识,造血扶贫体现了对致贫缘由的深刻分析,属于理性相识。(2)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说明白什么?提示:人们的相识须要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1.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的区分感性相识理性相识过程借助实践客观事物干脆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相识内容事物的详细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推断和推理特点干脆性、生动性和详细性(与反映对象干脆接触)间接的、抽象的、概括的(对反映对象间接认知)程度相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干脆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相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相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2.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的联系(1)理性相识依靠于感性相识。感性相识是相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相识的基础。离开了感性相识,理性相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承认理性相识依靠于感性相识,是相识论中的唯物论。(2)感性相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相识。感性相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相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相识去指导实践。使感性相识发展到理性相识,是相识论中的辩证法。(3)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是相互渗透的,在现实的相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相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相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4)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是感性相识还是理性相识,归根究竟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来源于实践的。感性相识向理性相识的过渡,最终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3.对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几个误区(1)不能认为“感性相识是客观的,理性相识是主观的”。无论是感性相识还是理性相识都属于主观世界范围,客观世界本身并不存在感性相识或理性相识。但无论是感性相识还是理性相识,它们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它们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2)不能认为“理性相识始终比感性相识更正确、更牢靠”。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在错误的感性相识的基础上,只能产生错误的理性相识;在正确的感性相识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正确的理性相识(也可能产生错误的理性相识)。只有在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相识才比感性相识更正确、更牢靠。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瞒”。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认为“理性相识是靠不住的”。这两个对立派别的共同错误是()A.混淆了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区分和界限B.否认了感性相识必需上升到理性相识C.否认了理性相识依靠于感性相识D.割裂了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材料中两个派别的观点是什么?(2)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的关系是什么?提示:(1)一派否认感性相识,一派否认理性相识。他们都割裂了感性相识与理性相识的关系。(2)感性相识是理性相识的基础,感性相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相识。[答案]D探究活动二:实践的内涵与特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是国际机场建设的新突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4年12月起先动工,经过技术团队的合作与创新,于2019年9月25日,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形如展翅的凤凰,是五指廊的造型,造型以旅客为中心,整个航站楼有79个登机口,但是旅客从航站楼中心步行到达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依据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大兴国际机场的修建是否是实践活动?提示:是实践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大兴机场的修建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哪些特点?提示:客观物质性:建设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物质条件和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机场修建有其目的,有其设计理念;社会历史性:大兴机场的建设,是国际机场建设的新突破。1.精确理解实践的概念(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不是整个世界。(2)实践是一种干脆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所谓“改造”,即必需使客观对象发生变更。(4)“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等。(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索、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相识活动。(3)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是相识活动。2.区分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相识活动的区分所在①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分所在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建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建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分所在①任何实践都是在肯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从相识论角度看这是因为()A.实践具有干脆现实性B.实践具有能动性C.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实践是干脆现实性的活动吗?(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特征吗?(3)实践是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吗?(4)材料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吗?提示:(1)是的。(2)没有。(3)不是。(4)没有。[答案]A探究活动三:实践是相识的基础地图反映了人们相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更记录了人们相识世界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明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确,更好地满意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须要。依据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地图的绘制与运用是如何体现实践是相识基础的?提示: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确。③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更好地满意人们的实践须要。(2)离开了实践活动,人类相识就无法前进。请你评价这一观点。提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实践是相识的基础,是相识的来源,相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人类一切相识都源自实践,是实践推动相识发展,离开了实践,人类无法推动相识的发展。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正确理解相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相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把间接阅历作为相识的来源。把相识的来源与获得相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相识产生于实践的须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供应日益完备的相识工具;实践熬炼和提高了人的相识实力把相识肯定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比照,能够检验主观相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相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相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相识的目的脱离实践、纸上谈兵,相识不为实践服务相识的来源≠获得相识的途径。相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个人获得相识的途径有两个,即干脆阅历和间接阅历。2.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实践确定相识。实践是相识的来源,是相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相识的目的。②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相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相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主动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蕴含的哲理一样的是()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材料强调的是什么哲学原理?(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什么?(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体现了什么?提示:(1)强调实践是相识的来源。(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3)体现的是用实践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答案]C时政热点学以致用——联系本课生活实际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仔细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妙社会的志向,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建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2001年,党中心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供应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更、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道德领域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旧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必需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实行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思索]运用“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的学问,分析说明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缘由。[提示](1)实践是相识的来源。我国的道德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2)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殊是国内国外环境的变更,社会道德问题凸显,须要加强道德建设。(3)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原有的道德实践纲要,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须要。(4)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目的在于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课堂演练即时反馈——积累形成学科素养1.漫画《差别》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感性相识是一种错误的相识③相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④理性相识比感性相识更牢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漫画中人物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可见相识的概念,故①正确;漫画中人物的相识,受到自身和客观对象的影响,故③正确;感性相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解除②;理性相识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解除④。2.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说明()①感性相识是肤浅的、不行靠的②感性相识是理性相识的基础③感性相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相识④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是辩证统一的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不能说感性相识是肤浅的、不行靠的,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理性相识,而不是感性相识,②不符合题意。“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说明感性相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相识、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是辩证统一的,③④符合题意。3.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行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缺憾。如今“天宫”飞船的多次胜利放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实力。从哲学上看,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④实践是验证相识真理性的标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登月不能胜利,到逐步接近实现,可见实践活动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故①正确;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太空探究实力和水平不同,可见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解除③;④材料没有涉及,解除。4.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由“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气”。这个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识上的变更说明()A.实践是相识的来源B.实践推动着相识不断向前发展C.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B解析相识的变更表明白实践推动着相识不断向前发展,B正确入选。A、C、D与题意不符。5.下边漫画中的做法错误在于()①忽视了实践是相识的基础②夸大了实践的重要作用③夸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