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与鉴赏研练两年高考真题学案55——吃透精髓,把握方向复习任务精做2022、2023两年新高考卷古诗鉴赏题,吃透试题精髓,把握复习方向。课标要求①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②能对诗词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③能比较两个以上的诗词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④能对同一首诗词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⑤在鉴赏作品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说明:上述内容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整合而成。]考情表览年份卷别篇名作者体裁题材试题构成主观题选择题2023新高考Ⅰ卷《答友人论学》林希逸(宋)七言律诗说理诗(酬和诗)诗评题对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理解和赏析新高考Ⅱ卷《湖上晚归》林逋(宋)七言律诗山水诗(田园诗)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宋)宋词节令诗(即事抒怀诗)主旨概括题新高考Ⅱ卷《送别》李白(唐)古风送别诗抒情手法2021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唐)七言律诗寄赠诗观点理解(诗评题)新高考Ⅱ卷《示儿子》陆游(宋)七言律诗教子诗诗句理解题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唐)五言律诗送别诗意象作用题新高考Ⅱ卷《赠赵伯鱼(节选)》韩驹(宋)七言排律寄赠诗观点分析题考情表览年份卷别篇名作者体裁题材试题构成主观题选择题命题特点:(1)选材:①从时间看,近几年考查的全是唐宋诗歌,以宋为主。②从体裁看,几乎全是近体诗,以七律为主,偶尔涉及词。③从题材看,既有传统题材,如送别诗、山水诗等,又有非传统的有交际属性的寄赠诗、酬和诗等。题材内容广泛而多变。④从内容看,力避消极萎靡,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重视立德树人。(2)考点:①淡化术语技巧,侧重诗意理解,极个别涉及艺术技巧和语言风格。②注重关联教材,学考一体。(3)题型:一选择一主观,前者稳,后者变。分值9分。
研练2023年新高考卷试题活动一(一)(2023·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答友人论学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鉴赏这是林希逸对友人关于治学论述的答复。首联主要写诗人对治学方法的态度和认识。首句中,“逐字笺”是研读经典的方法,“学转难”道出了诗人认为用“逐字笺”这种学习方法难以领悟经典真谛的观点。次句写生活中的治学现象,由于经典年代久远,研读起来当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当时的学者纷纷选择了一条相对简单的路,那就是从孔门后学的学说入手,也就是诗中所说的“说曾颜”。颔联说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话语中。颈联以“参禅”“修仙”为例,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点。诗人认为,求学需要“自参”“亲炼”,亲身治学方可获得学问真谛。尾联引用魏了翁的名言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桃李在卖花担上活力不再,只有亲自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它们的活泼精神,即研读经典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约5分钟)(说明:本诗也可看作酬和诗。)
正面阐述
类比阐明主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约10分钟)√首联主要是概述当时学风,指出这种学风本质上是一种趋易避难的表现。“笺”在这里解释为“注释”。作为一种注释体例,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是郑玄为《毛诗》所作的“郑氏笺”,因此“笺”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经学意味。在本诗中,所谓“逐字笺来”指的正是逐字逐句地研读儒家经典。由于经典年代久远,研读起来当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当时的学者纷纷选择了一条相对简单的路,那就是从孔门后学的学说入手,也就是诗中所说的“说曾颜”。首联的上下两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时学风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学转难”造成的,两句中都不包含“不畏艰难”的意思,故A项为错误项。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其次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意思是,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唯有回归本原,亲力亲为,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可以说,林希逸的诗就是魏了翁理论主张的另一种表达。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卖花担上看桃李”似乎是宋人习用之语,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就引用当时人的两句诗:“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意思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到了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则从治学的角度再次引用这种说法,加深了其内涵。魏了翁的话保存在一封他与友人论学的书信中:“向来多看先儒解说,近思之,不如一一自圣经看来。盖不到地头亲自涉历一番,终是见得不真。又非一一精体实践,则徒为谈辨文采之资耳。来书乃谓只须祖述朱文公诸书,文公诸书,读之久矣,政缘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官方解析】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明确指出,“先儒”,包括身负“当代圣人”评价的朱熹,他们对孔子思想的阐发不是不值得肯定,但从接受者角度来说,并非根本所在,就好像是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唯有回归本原,亲力亲为,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这样的主张与诗人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林希逸的诗就是魏了翁理论主张的另一种表达。理解了“卖花担上”的桃李与“树头枝底”的桃李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象征意味,就理解了诗歌尾联中提到的魏了翁的话。林希逸以此作为诗的结尾,也表达出他对前辈学者的认同与仰慕。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追加练习]1.本诗颈联与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意味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②本诗颈联连续举出两个例证,正如禅理要亲自参悟、仙道要亲自修炼方能有所成就一样,孔门之学也要亲自钻研思考,方有结果。③陆游的诗指出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指出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须亲身实践。两诗哲理意味相同。2.作为说理诗,本诗是如何说理的?答案①先破后立。前两联为破,批判当下不良学风;后两联为立,指出做学问的正确态度和方法。②采用类比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将治学与参禅、炼丹修仙类比;用桃花、李花、枝头、担头这几个事物来比喻治学与治学的不同态度方法等。(二)(2023·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鉴赏首联写诗人在湖上游赏一天,傍晚归来,神思清爽,随意地枕靠在船舷上,十分惬意;水上烟雾迷蒙,穿行水上,就如同来到了蓬莱仙境一般。颔联写小桥、流水、泛黄的秋叶,高高矗立的山寺、云峰,都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傍晚西湖一派祥和、静谧和悠然的景象。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归来的水鸟,其翠绿色的羽毛还是湿湿的,似乎怕见人,见到诗人便匆忙地飞远躲避;水中红莲婀娜柔美,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乎在热情欢迎诗人的归来。尾联写诗人欣赏着一路的美景,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居住之地,林中栖息的鸡、狗发出隐隐的叫声,让人感觉到生活的安然。这首诗在写景上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翠”“红”等表示颜色的词语的使用,给画面增添了生机。整首诗描绘出一幅祥和、悠然、绚丽多姿的画面,营造出清远宁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愉悦闲适的心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所写景色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是诗人喜恬淡、慕自然性情的体现。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约5分钟)(说明:本诗也可看作田园诗。)心情清爽,如在仙境
归途所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
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
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
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
细腻。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约7分钟)√C项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境界的体悟。诗歌进入尾声,诗人短暂的旅程也接近结束,暮色中已隐约看到湖岸边的人居之地。虽说是人居之地,但这里不同于长街闹市,没有广厦华屋,望中只是错落杂生的林木与纵横缠绕的藤萝,唯有依稀入耳的鸡犬之声提醒这里有人烟存在,几声鸡鸣犬吠不仅不让人觉得喧闹,反倒强化了此地的静谧清幽之感。这里仍然是诗人眼中“蓬瀛”的一部分,诗人的感觉没有被破坏,心情也没有变化。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著名的“境界”论时指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论虽然是针对词这种特殊文体而发,却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可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本试题的阅读材料所呈现出的,就是典型的“有我之境”。要分析诗歌如何印证了王国维的理论,必须明确“我之色彩”为何,“物”又如何“著我之色彩”。诗歌开头交代写作背景,直接展现出诗人“归思清”的心境,这便是诗歌中的“我之色彩”;诗人在这样的心境引领下,所观照的各种景物无一不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日常习见的景物在诗人眼中幻化成了蓬瀛仙境,带上了“我之色彩”。颔联以下的描写均围绕首联确定的这个基调展开,逐次出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客观实在的景物,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部投射。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如何做到情景交融:以情感为轴心选择与之契合度较高的景物进行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关联教材]
[追加练习]全诗写景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答案①远近结合。远望桥横水面、山寺云峰,近看翠鸟躲避、红荷相迎,层次丰富,更具画面感。②动静结合。桥、寺和红蕖是静景,翠鸟是动景,动静结合,使诗歌生动形象。③多觉结合。“桥横水木”“寺倚云峰”“翠羽湿飞”是从视觉写,“红蕖香袅”是从嗅觉写,“鸡犬林萝隐隐声”是从听觉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④色彩绚丽。泛黄的秋叶、翠鸟红蕖,给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
活动二研练2022年新高考卷试题(一)(2022·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鉴赏上阕开头以“无边春色”反衬人们热衷到南山庆祝人日——人们对无边无际的春色视而不见,反而来到南山竭力寻觅,所为何事?原来这里节日气氛是如此浓厚:人们趁着人日佳节,吹起箫笛,敲起大鼓,祈求麦子丰收,春蚕健壮。用“箫鼓”“笛”写节日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之大,仅此一句就将人日的风俗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情绪描绘出来。下阕中“翁前子后孙扶掖”描绘出一幅祖孙三代长幼有序、其乐融融的场景;“商行贾坐农耕织”是对人们各司其职、辛苦劳作、追求幸福的场景的描绘,为下面的议论做了铺垫。最后三句以议论作结,阐述了一个道理: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追求幸福与美好的,如果人们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那就“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在人日这一天去祈祷了。词作意在勉励人们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美好生活。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约5分钟)(说明:本词也可看作即事抒怀诗。)箫鼓祈丰农商乐业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约7分钟)√“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无中生有。词中没有提到,也无法根据所写内容推断出来。词中“苦(竭力、极力)”“扶掖”等词语只是干扰,如果断章取义只会误判。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题干中“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意味着主要的道理应在下阕找;而“此意”一句从词的行文结构(主要指上下阕各自的职能与联系)来讲,也是针对下阕前两句而引发的。道理的表述方式是“要怎样,不要怎样”,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可得出,这是讲关于家庭的道理,即“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由“商行贾坐农耕织”可得出,这是关于社会的道理,即“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共两个要点。具体作答时,找到或者正确翻译句子视为“结合内容”,第①点答要重视“亲情”“家庭伦理”“天伦之乐”“家庭关爱”,或“家庭和睦”“家庭和谐”“孝顺”“孝道”“尊老”“家庭融洽”“家庭快乐”等都可以,只回答“开心”“祥和”“亲厚”等词语,看不出有“家庭”这个要素的则不能得满分;第②点要扣紧各个行业“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努力工作”“爱劳动”“敬业”“乐业”等,未突出“各个行业的”则不能得满分。[追加练习]有人评价:“魏了翁善于以议论入词,却又不流于空泛,而是情由景出,论随情至,颇得自然之理。”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特色。答案①最后三句议论,人们祈求丰收、百业兴旺、长幼和睦、生活安乐的愿望,古今相同,只要人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天天都是“人日”。这样的议论并不空泛。②词人先勾勒出“人日”的欢乐平和与百业的繁盛景象,再引出词人寻觅到心中桃花源般“春色”的喜悦之情和“正人心化风俗”的良好愿望,在景与情的蓄势与铺垫下,论随情至,水到渠成。从题干看,“情由景出,论随情至,颇得自然之理”是赏析诗中的情景关系,首先注意对景物进行描绘,然后概括意境,最后明确情感。诗歌先通过“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商行贾坐农耕织”勾勒出“人日”的欢乐和平与百业的繁盛景象,再通过“苦向南山觅”引出词人寻觅到心中桃花源般的“春色”的喜悦之情和“正人心化风俗”的良好愿望,在景与情的蓄势与铺垫下,论随情至,水到渠成。(二)(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鉴赏首联,“寻阳五溪水”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寻阳;“直入巫山里”点出了将要前往的地方——巫山方向。你从寻阳五溪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巫山。一寻阳,一巫山,空间的距离感在短短的句子中被拉开,被扩展。颔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南中的美丽,那是一个人们口中传颂的令人向往的佳地,你到了那里,也一定会称赞其风景的优美。这样一来,旅途上或许会少了伤感,少了寂寥。诗人在这里用一种特殊的手法对即将分别之人予以慰藉。颈联回到眼前风景,“送君别有八月秋”点出送别的季节是“秋天八月”,“飒飒”写出芦花在秋风吹拂下发出的声响,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诗人更觉忧愁。“飒飒芦花复益愁”,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离情。尾联写诗人远眺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诗人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者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诗人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感情,而是借助于渐行渐远的船帆、默默东流的长江,营造了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含蓄蕴藉,余韵悠悠,言有尽而意无穷。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约5分钟)(说明:本诗也可看作田园诗。)
从对方着笔日暮长江独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约7分钟)√“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无中生有。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可知,诗人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选项C直接关联小学课本。“孤帆远影碧空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磷酸盐结合刚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四色印刷分切压痕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胎儿脐血流检测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金丝柚实木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汽车门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产200万套五金机械配件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2024年空气净化装置:尾气处理装置项目申请报告
- 2024年高品质溴氨酸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4年高纯氧化铝绝缘材料项目申请报告范稿
- 缪含离婚后2024年度涉及的财务报告准备合同
- 2024年度品牌方与带货主播合作推广特定商品的合同范本
- 《精装修成品保护》课件
- 小学合唱团活动评估与改进方案
- 妇产科课件-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解读
- 专利实施独占合同范例
- 2024光伏发电项目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 2024护理个人年终总结
- 人文与历史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版抗菌药物DDD值速查表
- 猜想04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易错必刷30题10种题型专项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