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是“物”,即有生命力的自然物。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存在于气聚。“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前者指神,后者指形。荀子完全吸收了传统的生命观,他举例说,古代有个叫做涓蜀梁的人,不仅胆小,而且愚昧无知,“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失气即断气,断气便没有了生命力。气是人生的生命力。有气便是生物,无气便不是生物。荀子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如果能够治气便可以养生,从而能够长寿。生命在于气。这种气不仅仅是生命力,而且蕴含着形体气质。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金木水火土等属于构成生命的材质,但是其本身并非生命物。草木有气,故而有生命。万物生生不息。万物不仅因天地之和而出生,而且也会顺自然之和而成长。其中,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即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最原始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状态。荀子称之为“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木皮即材质。性即原始之材,是物的原始的、自然的禀赋。在荀子看来,人性是人类作为生物的自然禀赋,并无本质属性之义。人性即是物性,人欲即是物欲,或者说,荀子以物性言人性、以物欲言人欲:“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这段经典文献,多数学者按照现代观念予以解读,如李晨阳教授认为“说先王制作礼的目的是让人的欲望不受现有物资的限制,同时欲望的满足不应耗尽物资供应,物欲两者互相扶持,双双增长。”其实不然,他讨论的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他探讨的是物之欲,而非欲之物。“欲必不穷于物”的意思是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物必不屈于欲”的意思是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物欲或人欲要适可而止。物或人天生有欲。这些欲求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用现代人的话说,人要做自己的欲求的主宰,而不能颠倒。事实上,在先秦时期,不仅荀子以物性解释人性,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作为自然物,属于一种“生物”。这种“生物”的最初形态便是性。牛山之性,在孟子看来,未尝不美。它之所以变成荒芜的样子,原因在于后天的砍伐。生物有自己的本性。这些本性便是其天生的自然禀赋。《庄子》也有曰:“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席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数人将此文本中的“物”理解为无生命的物体,如王博先生把物理解为事物,从而无法解释“物之所同是”的内涵。物乃是能够认知之生物,属于行为主体,而非行为对象。荀子曰:“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性能知。这种知的能力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荀子曰:“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血气之类的生物都有知的能力,这是其自然禀赋,是性。当荀子从性的角度来思考人时,他仅仅将人视为一种生物。荀子曰:“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责也。”从性知能力来看,荀子对人与禽兽不加区别,认为人和禽兽天生具备一样禀赋或能力,这种禀赋便是性。因此,从初生之性的角度来看,人与禽兽等物没有本质区别,人之性即物之性。这便是荀子性概念的核心内涵:性仅仅指称物性,即生物的自然禀赋,它不分人禽。这种物性,既可以称之为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也可以视为物的规定性,但绝不是人的规定性。因此,对于人来说,此性是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是生物的初生形态。(摘编自沈顺福
乔建宇《人性即物性:荀子性论新说》,《中国哲学》2023年第3期)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这可谓是对荀子“自然的禀赋”的形象化解说。B.李晨阳认为先王制定礼是因为厌恶祸乱,目的是调养人的欲望,满足人的要求。C.孟子认为牛山有自己的本性,这本性便是其天生的自然禀赋,此观点与荀子相同。D.有血气的生物都有“知”的自然禀赋,荀子认为生物的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不分人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在于气,调理血气可达到养生的目的;要想名声与古圣贤齐名,还得修养品性。B.世间万物因天地之和而生,顺乎自然而长,其生生不息的本原是性,性是生之初。C.啮缺问王倪说“你知道万物有共同的标准吗”,这里的“万物”并非生命之物。D.荀子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知,动物有知无义,而人兼有气形知义,世上最可贵。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玉篇》曰:“凡生天地之间皆谓物也。”B.《性恶》曰:“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C.荀子曰:“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D.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4.结合文本,试以庄子的“气聚说”来简析涓蜀梁身亡的原因。5.根据文本,简要分析荀子“物与欲”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雨中的猫海明威旅馆里只住有两个美国人。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朝大海,也正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高大的棕榈树和绿色长椅。雨在下着。雨水从棕榈树上滴落下来。石子路上积了一汪汪的水。在雨中,海水呈一条长长的线,猛冲上来,又顺着海滩退回去,一会儿又在雨中滚滚而来,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停在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那位美国太太站在窗口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猫极力缩起身子,好不让雨淋着。“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我来吧。”丈夫在床上自告奋勇说。“不,还是我去吧。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下面避雨呢。”丈夫于是继续看书,身子靠在床脚的两个枕头上。“别淋湿了。”他说。太太下了楼,她经过办公室的时候,旅馆老板站起来向她鞠了个躬。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下雨啦。”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老板颇有好感。“是啊,是啊,太太,真是坏天气。天气真糟糕。”他站在昏暗的房间那头的写字台后面。①这位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抱怨的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郑重其事的态度。她喜欢他那种尊贵的气度。她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姿态。她喜欢他作为旅馆老板的自我感觉。她也喜欢他那上了年纪、沉沉下垂的脸和一双大手。她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大概在右边。也许她可以顺着屋檐底下走过去。她正站在门口时,身后张开了一把伞。那是给他们收拾房间的女侍。“您可不能淋湿了。”她面带微笑,用意大利语说。当然,这是旅馆老板吩咐她来的。女侍撑着伞为她遮雨,她沿着石子路一直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下面。那张桌子就在那儿,被雨水冲刷成鲜亮的绿色,可猫却不见了。她一下子感到大失所望。女侍抬头看着她。“您丢了什么东西吗,太太?”“刚才这儿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猫?”“是的,有只猫。”“猫?”女侍扑哧一笑,“雨里有只猫?”“是呀,”她说,“在桌子底下。”她接着又说:“噢,我真想要那只猫。我想要只小猫。”她用英语说这几句话时,女侍者紧绷着脸。“走吧,太太,”她说,“我们得回到里面去了。你会淋湿的。”“我看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留在外面把伞收拢起来。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的时候,老板在写字台后面朝她欠欠身子。太太心里感到有些闷闷不乐。这个老板让她感觉自己非常渺小,同时又很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是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她上了楼梯,打开房门,乔治正在床上看书。“捉到那只猫了吗?”他放下书,问道。“它跑了。”“天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他把眼睛从书本上移开,说道。她在床上坐了下来。“我太想要那只猫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真想要那只可怜的小猫。做一只可怜的小猫待在雨里,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乔治又看起书来。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拿起手镜来照照自己。她仔细端详着自己的侧影,先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接着又仔细打量自己的头颈后面。“要是我把头发留长,你觉得好吗?”她问道,又瞧了瞧自己的侧影。乔治抬眼看了看她的后脖子,头发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我喜欢你这样子。”“我已经厌烦了,”她说,“看上去像个男孩子,我厌烦极了。”“你看起来漂亮极了。”他说。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边,向外张望。天渐渐黑了。“我想把头发往后梳得又紧又光滑,在后面挽个大髻,可以让自己感觉得到。”她说。“是吗?”乔治在床上说。“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坐在桌边吃饭,我还想点上蜡烛。我希望现在是春天,我想对着镜子梳头。我想有只小猫,还想有几件新衣服。”“哦,别说了,找点儿东西看吧。”乔治说着,又开始看书了。他的妻子朝窗外张望着。此时天已经很黑了,雨还在敲打着棕榈树。“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只猫。”她说,②“我想要只猫。现在就想要。要是我不能留长发,不能有什么开心的事儿,总可以有只猫吧。”乔治根本没听她说话。他在读自己那本书。妻子朝窗外望去,广场上已经亮灯了。有人敲门。“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上抬起眼睛。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打搅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来。”(有删节)【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雨景的描写,营造了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反映了女主人公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B.文中画线句子②是女主人公不甘寂寞、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写出了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C.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D.与《老人与海》中在困境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硬汉”相比,男主人公则显得冷漠疏离;文中的女主人公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一样,都是家庭关系中觉醒的女性代表。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雨中的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即雨中,猫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有着多重意蕴。B.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C.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风格。D.文中画线句子①连用6个“喜欢”,增强了女主人公得到旅馆老板善待的喜悦感,也塑造了旅馆老板待人诚恳热情又不失尊严的形象,与待她冷如冰霜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8.文中“猫”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借助“猫”反映了“美国太太”怎样的心理状态。9.契诃夫说,一个人写得越冷静,越不露声色,作品产生的感情可能越深刻、越动人。请分析本文是如何实现冷静客观叙述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①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②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节选自《墨子·鲁问》)材料二: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节选自《墨子·兼爱》)[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然A吾以子之B言C观之D则天下之E所谓可者F未必G然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举兵将以攻郑”的“举”,与《五十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的“举”含义不同。B.“笞”是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杖、徒、流、死”五大刑中,“笞”相对较轻。C.中国语言十分丰富,“豕”本意是猪,在古代还用“豚”来表示小猪,“彘”来表示大猪。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治”与《兼爱》中“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的“治含义相同。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阳文君认为攻打郑国是顺应天意,而墨子则否认天意,用“父亲鞭打不肖儿子,邻居却不能击打”类比说明鲁阳文君的想法是荒谬的。B.文中墨子将诸侯互相攻伐的行为和平民互相争斗的行为进行类比,主要是为了说服鲁阳文君不要像平民一样目光短浅,施行不义的战争。C.墨子将“窃物者”与“窃国者”对比,证明“窃小物为不仁,窃一国一都为义”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D.材料一主要通过对话,材料二则直接说理,都表明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理想。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1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墨子为何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孟子【北宋】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①,故有斯人慰寂寥。孟子好辩【南宋】陈普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②竟若何。【注】①迂阔:指思想行为不切实际。②民彝:人伦。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第二句直抒胸臆,表达读孟子遗书对其人品格顿生钦慕之情。B.王诗第三句用设问句歌颂孟子思想虽脱离现实却不改初衷的坚定。C.陈诗前两句指出孟子生活的时代特点,为孟子好辩提供背景原因。D.陈诗后两句假想孟子面对社会小人当道的现实若选择沉默的后果。16.两首诗都包含了对孟子的评述,但评述内容和写作目的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2)有道是“欲速则不达”,这正如《老子》所言“,”,这告诉我们: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3)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流行周期,像固定电话,当年也是流行事物,很多人会为家里装上一部电话而自豪;到了“大哥大”时代,固话的重要性就下降了;再到现在,手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商家无论发布何种新品,人们都不会再把它当作新奇的工具了。技术在变,A,所以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化的眼光看待技术,B。那么,回到电子书这个问题上,①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直播这些东西在广义上都是技术,②而从狭义来说就是媒介,③媒介其实也是技术的一种。④我们同样要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书籍”这个媒介。⑤书籍是一种流行很久的媒介,⑥我们对以往书籍的认知包括印刷、墨香、翻页的沙沙声、固定的装帧等,⑦而随着技术与渠道的不断变化而变化。⑧现在我们对书的认知已不止于其形式上的变化,⑨从纸张到电子屏,时代给书籍赋予了新的特色。⑩我们进入“读屏时代”,即便印刷书和电子书共享相同的内容,它们却会反映出截然相反的媒介格式。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是最能让我内心平静的诗人。读他的诗,我甚至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我的心,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生出平静。“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其实我也不需要那么多,“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1)有一间能读书的小屋子,夏天绿树荫浓,每天与小鸟为伴就好了。姜夔写梅。“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曾经多少次啊,月华轻抚梅树,也轻抚我。夜色温柔,笛声如水。她在清寒中被笛声唤醒,欣然起来陪伴我,为我折梅枝。年华流过去了,往昔恍如隔世。我老了,都忘了写词,也忘了梅花。只是突然奇怪,席上如何忽来一阵冷香?姜夔不愧是“词中老杜”,有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的谦和。他说,(2)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3)是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非让他起了诗兴不可,非让他写词不可。写植物之性情,栩栩如生,又毫不费力,只一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亲切有味,缱绻有情……20.将文中第(3)处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是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的梅花不答应,让他起了诗兴,让他写词”,句意不变,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前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像固定电话。(2)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过去几十年里,“垮掉的一代”先后被安到中国90后和00后的头上,类似的代名词还有“小皇帝”“巨婴”等。材料二:中国90后和00后见证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他们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长大;抗疫斗争中,他们是投身一线的青年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材料三:有学者这样评价当代中国青年:他们不是什么“小皇帝”,或许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没有真正看到这些年轻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中国精神。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学校举办的“青春的风采”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写一篇文章。要求:有适当的批驳意识(可以把整篇文章写成驳论文,也可以一篇文章中只有一个驳论的段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3.B4.①“生物”的生命力主要指气,气之聚则生,散则亡;“气聚”包括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神)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形)。②涓蜀梁行走于明月之夜,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伏鬼,仰望头发以为是立魅,吓得转身逃跑到家。他因失气(断气、气散)而失去了生命力以致身亡,即亡于气散。5.①在“物”与“欲”的关系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②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而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③人欲即是物欲,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④物天生有欲,但物欲要适可而止,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李晨阳认为先王制定礼是因为厌恶祸乱……满足人的要求”错,张冠李戴。这是荀子的看法,不是李晨阳的看法。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C.“这里的‘万物’并非生命之物”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多数人将此文本中的‘物’理解为无生命的物体,如王博先生把物理解为事物,从而无法解释‘物之所同是’的内涵。物乃是能够认知之生物”。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观点是“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A.是对“物”的解释。B.大意是,性是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状态。这与第二段的观点一致。C.大意是,人之性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邪恶的,这是荀子“性本恶”的观点。D.孟子这里的“性”已经不是荀子的“自然禀赋”了,孟子认为“性”有规定性,不同的生物各有自己的种类属性(多元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恻隐”“羞恶”等属性。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区域在第一段。①结合“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前者指神,后者指形”“失气即断气,断气便没有了生命力。气是人生的生命力”可知,“生物”的生命力主要指气,气之聚则生,散则亡;“气聚”包括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神)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形)。②“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涓蜀梁行走于明月之夜,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伏鬼,仰望头发以为是立魅,吓得转身逃跑到家。他因失气(断气、气散)而失去了生命力以致身亡,即亡于气散。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答案区域在第三段。①结合“他讨论的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他探讨的是物之欲,而非欲之物”可知,在“物”与“欲”的关系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②结合“‘欲必不穷于物’的意思是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物必不屈于欲’的意思是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可知,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而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③结合“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可知,人欲即是物欲,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④结合“物或人天生有欲。这些欲求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可知,物天生有欲,但物欲要适可而止,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6.C7.B8.①蜷缩在雨中的猫隐喻女主人公,是她内心孤独无依状态的写照;②女主人公要救雨中的猫,反映了她对改变自身状态的渴望;③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实质是表达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④结尾女侍送来大玳瑁猫,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9.①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②开放性结尾(戛然而止式结尾),善于留白,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倾向;③使用第三人称受限视角,叙述者为旁观者,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④用修饰性词语极少的平实语言进行叙述,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态度。【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C.“……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错误,小说只是从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反映出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却只能充当被动接受者的新女性内心的苦闷。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错误。文章截取了一个生活断面进行写作,大量留白,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但其中仍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女主人公因为不经意地发现了窗外雨中的猫而外出冒雨寻猫,寻猫未果失望而归,为安慰她,旅店老板派人送来了一只猫。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结合文本理解“美国太太”的形象:“这位太太很喜欢他……她也喜欢他那上了年纪、沉沉下垂的脸和一双大手”“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拿起手镜来照照自己……接着又仔细打量自己的头颈后面”,她莫名地喜欢这个旅馆老板,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不断地端详自己,小说通过这些情节让我们感知到“美国太太”是孤独、寂寞而空虚的。然后再分析小说借助“猫”反映的“美国太太”的心理状态:结合“那位美国太太站在窗口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猫极力缩起身子”可知,蜷缩在雨中的猫隐喻女主人公,是她内心孤独无依状态的写照;结合“‘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还是我去吧。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下面避雨呢”可知,女主人公要救雨中的猫,反映了她对改变自身状态的渴望;结合“可猫却不见了。她一下子感到大失所望”“噢,我真想要那只猫。我想要只小猫”“我太想要那只猫了”“我真想要那只可怜的小猫”可知,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实质是表达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结合“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可知,结尾女侍送来大玳瑁猫,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主体部分有四处人物对话,第一处是美国太太与丈夫关于救雨中那只猫的对话,第二处是美国太太去救猫时与女侍的对话,第三处是美国太太救猫失败后与丈夫的对话,第四处是美国太太与丈夫关于留发型的对话。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小说结尾“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写女侍送来大玳瑁猫,而作者没有任何态度和评价,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是一种开放性结尾,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倾向,使作品显得冷静而客观。作品的人称选择“她”“他”,即第三人称叙事,“她”指的是美国太太和女侍,“他”指美国太太的丈夫和旅馆老板,这是一种有限视角,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语言风格上,结合“旅馆里只住有两个美国人。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朝大海,也正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女侍留在外面把伞收拢起来。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的时候,老板在写字台后面朝她欠欠身子”“他的妻子朝窗外张望着。此时天已经很黑了,雨还在敲打着棕榈树”可知,小说叙述语言平实,很少用修饰性词语,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起来,使作品叙述显得冷静而客观。10.ADF11.D12.A13.(1)(他们)认为把它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2)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相爱呢?14.①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②攻打别国,杀害生灵,掠夺财物以向子孙夸耀是不正确的。③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④墨子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然”是对墨子问话的回答,相当于“对”,单独断开,A处断句;“吾以子之言观之”,“吾”是主语,“以子之言”是状语,“观之”是谓语和宾语,D处断开;“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表停顿,F处断开。故选ADF。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发动;举起。句意: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它的坚硬程度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B.正确。C.正确。D.错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治理。句意: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得好。/不懂得祸乱从哪里产生,就无法治理。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否认天意”错,墨子并没有否认天意,而是认为“天诛足矣”。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认为;“铭”,铭刻;“莫”,没有人。(2)“事”,事务;“恶”,怎么;“劝”,鼓励。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结合“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分析可知,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②“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分析可知,攻打别国,杀害生灵,掠夺财物以向子孙夸耀是不正确的。③结合“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分析可知,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④结合“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分析可知,墨子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参考译文:材料一: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像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他们)认为把它镂刻在金、石上,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下贱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刻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材料二: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15.B16.(一)①内容:王从孟子的品格修养入手,歌颂他不在乎遭举世嫌恶,坚定推行仁政主张的执着。②目的:王诗借此以自勉,孟子在政治上不避世人眼光、坚定推行仁政的勇气,使遭遇重重阻挠的王安石坚定了推行变法的决心。(二)①内容:陈诗从孟子好辩的原因入手,指出孟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困境——小人、恶人当道,人也容易走错路,从而表现孟子好辩对于时代的重要意义。②目的:陈诗借此呼吁人们应敢于为社会发声,以便恢复天理和规范人伦,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用设问”“孟子思想虽脱离现实”错误。“何妨”,表示反问,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不是设问;“何妨举世嫌迂阔”的意思是何妨被全世界的人视作迂腐。结合全诗内容,作者是借孟子来表达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视自己为迂腐,也无所畏惧,不会妥协退缩。“虽脱离现实”说法错误。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王诗:这首诗前两句“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写孟子死去不可复生,每读其遗著,他的高大形象便浮现在眼前。后两句“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写即使世上所有的人都嫌弃我迂阔又有何妨,只要有孟子的精神和论著给我以安慰,我并不感到孤寂。在内容上,写诗人从孟子身上找到了鼓舞力量,得到了精神慰藉,暗示了王安石以继承和发扬孟子的事业为己任,推行其政治主张,实现变法革新的伟大抱负。作者借歌咏同被世人视为“迂阔”的孟子以言志,由此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诗人在变法中曾受到种种攻击,但他从不妥协退缩,对自己的事业始终坚信不移。陈诗:“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是说这个世界上,禽兽横行,鬼魅众多,人们在人生的岔路上时常迷失方向。“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是说当时的孟子如果默然无言,天道正义、人民的规范又将何去何从呢?在内容上写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常常迷茫和困惑,这样时代,必须有人来指点迷津,孟子的好辩恰好为人们提供方向。作者借写孟子好辩,表达对孟子好辩行为的赞美,正是孟子的好辩,才给人们指点方向,让人们懂得规范和人伦。作者借此呼吁人们应敢于为社会发声,让人伦和规范重现世间。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弘毅”“跨”“鸿雁”。18.A时代的流行趋势也在变
B而是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19.(1)语句⑥,可修改为:以往我们对书籍的认知包括印刷、墨香、翻页的沙沙声、固定的装帧等。(2)语句⑨,可修改为:从纸张到电子屏,时代给书籍增加了新的特色。(3)语句⑩,可修改为:我们进入“读屏时代”,即便印刷书和电子书共享相同的内容,它们依然会反映出截然相反的媒介格式。【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结合“当年”“到了‘大哥大’时代”“再到现在”“技术在变”等信息,语境强调时代流行趋势的变化,应填:时代的流行趋势也在变。B处,结合“技术在变”“所以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化的眼光看待技术”等信息,语境强调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应填:而是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⑥语序不当,可将“以往”移到“我们”之前。注意“以往”与“现在”之间的语境逻辑。语句⑨“赋予……特色”搭配不当,“赋予”指交给重任使命等,使对方有所得,可将“赋予”改为“增加”。“增加”指在原来基础上添加。语句⑩不合逻辑,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将“却”改为“依然”,构成“即便……依然会”这种表假设的复句。20.①原句都是短句,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与上文词句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改句的前半部分是长单句,显得头重脚轻。②原句用“殷殷地”形容梅花,突显了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③原句用“非……不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加强了肯定效果,突显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21.示例一:第(1)处,①两个逗号从书房、绿荫、鸟伴三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向往的陶渊明式的恬淡生活,②很自然地表达出作者淡泊的心态。示例二:第(2)处,①两个逗号构成了一种因果关系,表现出逻辑的严密性,因为“自己老了”“江郎才尽”,故“再写不出词”。②两个逗号表达的是姜夔的谦虚之言,突显了姜夔“谦和”的品格。22.(1)①“像固定电话”中的“像”表列举。②通过举例,说明了“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流行周期”这一观点。(2)①“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中的“像”是比喻词。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心”比喻成“泉眼冒出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的心之平静,强调了读陶渊明的诗能让“我”内心平静这一观点。【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是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由一系列的短句构成,句式简明活泼灵动,音韵和谐;而改句“是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的梅花不答应”使用长句,句子冗长笨重。原句“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使用“殷殷”这种叠音词,表达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赋予梅花人的感情;而改句则没有这种描写,语言直白。原句“非让他起了诗兴不可,非让他写词不可”使用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语气,突出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1)“有一间能读书的小屋子,夏天绿树荫浓,每天与小鸟为伴就好了”三个并列分句之间用逗号停顿,从书房、绿荫、鸟伴三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对陶渊明式的恬淡生活的向往,停顿自然,语言流畅。(2)“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三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中间用逗号停顿,增强了句子之间的逻辑性;内容上,“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只是姜夔的谦虚之语,中间自然停顿,突显其“谦和”的品格。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1)“像固定电话”中的“像”表列举,说明了“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流行周期”这一观点。(2)“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中的“像”是比喻词,本体是“我的心”,喻体是“泉眼冒出泉水”,表现“我”的心的平静,凸显出读陶渊明的诗能够让“我”内心平静。23.例文:吾非时代巨婴吾乃时代强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00后,我们正在茁壮成长。我们稚嫩的肩膀开始变得强壮,因为我们肩上渐渐有了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但总人称我们为“巨婴”,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国际时尚品牌代理与分销服务合同2篇
- 建筑施工设计分包合同样本
- 燃料供应合同的安全协议解读
- 企业间借款合同范本格式
- 河沙材料采购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市场推广合同:社交平台推广与粉丝运营协议
- 永州市住宅买卖合同范例
- 轮胎购销合同格式范本范本
- 抗化学腐蚀性能玻璃购销合同
- 树苗购销合同范本格式
- 自动化流水线方案的组织设计
- 洗煤车间管理制度
- 冠脉支架植入护理查房课件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
- 能量转换中的㶲与㶲分析
- 光的偏振性 马吕斯定律
- 胶泥贴砖施工方案
- 硫酸铵简介介绍
- 测控专业职业规划书
-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 54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 逐字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