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一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一、单选题(共13题)

1.炒河虾由青色变成红色,一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是河虾体内某种物质在加热的时候发生颜色的改

变.就这位同学的做法而言,这应该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实验B.观察C.假设D.分类

2.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

3.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气体是NH3,B气体是C02

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第m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D.第IV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

4.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玲确定实验式玲确定分子式f确定结构式,以下用

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蒸储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燃烧法是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

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纯铜作为阳极,粗铜作为阴极

B.同温同压下,H2(g)+CI2(g)=2HCI(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C.氯碱工业中阳离子交换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阳极产生的氯气和阴极产生的氢气及氢氧化钠反应

D.工业合成氨通常采用500°(:的高温主要是为了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6.下列反应中,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B.由氨制成碳酸氢铉或硫酸筱

C.NO和02反应生成N02D.N02与H20反应生成HNO3

7.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

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A.分离、提纯玲确定化学式玲确定最简式-确定结构式

B.分离、提纯玲确定最简式-确定化学式玲确定结构式

C.分离、提纯玲确定结构式玲确定最简式玲确定化学式

D.确定化学式玲确定最简式玲确定结构式玲分离、提纯

七*日

前皿

8.炼铁高炉中冶炼铁的反应为:Fe2O3(s)+3C0(g)2Fe(s)+3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B.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u(正)=u(逆)=0

C.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可减少尾气中C。的浓度D.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基本不变

9.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用应和联£合成氨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

C.用区嗨和C。》合成尿素D.闪电将空气中运转化为W

10.下列关于炼铁和炼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炼铁是铁矿石被还原剂还原的过程B.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去脉石

C.炼钢是生铁被氧化剂氧化的过程D.炼钢转炉中加入的生石灰是作造渣剂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与阴极析出铜的质量相等

B.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也的转化率

C.对于AHVO,AS〉。的反应,不仅能自发进行,反应速率也很快

D.S(g)+O2(g)=SO2(g)△Hi,S(s)+O2(g)=SO2(g)△H2;则4Hi<AH2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就已采用加热胆矶(CuSC)4・5H2。)或绿矶(FeSO4・7H2。)的方法制硫酸,尽

管硫酸的生产工艺几经改进,此方法仍然是工业生产硫酸的主要方法

B.氢能是未来能源结构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已有专家研究出用淀粉或纤维素与水在酶

作用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方法制氢气.从整个循环来看,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氢能来源于太阳能

C.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催化剂的应用十分普遍,对于给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能够同时发生多个反应时,理

想催化剂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中的比率

D.有机玻璃是以有机物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合成A的一种途经是:

CH3c三CH+CO+CH30H呼H2=C(CH3)COOCH3,其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1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

饱和

NHJI

以下说法中簿送用J是()

A.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Ch

B.沉淀池中得到的沉淀为碳酸钠

C.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1

D.循环2中的气体X为CCh

二、多选题(共6题)

14.研究物质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查研究对象的方法

B.实验只能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而不能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

C.分类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规律

D.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解决某些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工业上制乙醇的方法是()

A.淀粉发酵B.乙烯加水C.乙醛还原D.乙酸乙酯水解

A.淀粉发酵B.乙烯加水C.乙醛还原D.乙酸乙酯水解

16.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出5。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途径①:S邂雪H2so4途径②:S%SCb骂SO3眄H2sCh

A.途径①中反应仅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B.途径②中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S直接氧化为S03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ImolHzSd),理论上均消耗ImolS,均共转移6moi电子

D.途径②相较于途径①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的污染相对于途径①更小

1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在相同的温度下NaHCCh溶解度比NaCI、Na2CO3,NH4HCO3和NH4a的溶解度都

小的性质,运用CO2+NH3+H2O+NaCI^NaHCO34,+NH4CI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

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气体A的饱和溶液加久产>A和食盐的饱和溶液通入臂气体以悬浊液鬻^晶体近纯碱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气体是CO2,B气体是NH3B.第DI步得到的晶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C.第0!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D.第IV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溶解、蒸发、

结晶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仪器的使用利于我们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MT技术可以“看"

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B.利用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属于电化学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今年,来自德国、加拿大和我国复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紧密合作,成功制备出了含+9价钺元

+

素的离子(lrOn).在这种离子中,n=8

D.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生产过程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

B.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时,先通入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

C.氯碱工业是以利用电解食盐水生产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D.合成氨工业中,加入催化剂可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

20.硫酸钠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工业硫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

(1)I.实验室欲模拟侯氏制碱法来制备纯碱Na2c03,需要的CO2气体用下图中的装置A来制备.优

点是可随用随停.如图中的装置B、C、D中与A具有相同工作原理也可制备CO2气体的是_(填写字母).

n.制得的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I,现欲测定样品中NazCS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

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z溶液,将所得沉淀—(填操作名称)、洗涤、烘干、

称量、计算、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

方案二: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后,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02的体积,为了确保测定结果

的准确性,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如图装置中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图1

图2

(2)方案三: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

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备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33.4g:

③准备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胶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35.6g.

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一(填"偏大"或"偏小").

2)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

3)E装置的作用是—.

4)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zCCh的质量百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碳酸钠: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饱和NaCI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后,再不断

通入C5,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过滤得到NaHCCh晶体.

(1)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

(2)加热NaHCCh得到纯碱制品,实验室可进行此操作的装置是—.

(3)得到的纯碱制品含有少量NaHCCh和NaCI,设计实验验证样品中各种组分.试剂和仪器限选用:试管、

胶头滴管、过滤装置、Ba(N03)2溶液、NaOH溶液、AgNCh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稀硝

酸.

步骤一:取少量制品于试管中,加少量蒸储水,振荡,溶解.往试管中加现象: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

入_振荡,观察淀;

结论:_.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浊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B中,加入—,振荡,现象:

观察结论:样品中含有NaHCCh.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浊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C中,现象:

_振荡,观察结论:一.

(4)某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03和NazCCh混合固体中NaHCOs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测

定Na2CO3和NaHCCh混合物中Na2c。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0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若按A方案进行实验,则原混合物中NaHCCh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2.印尼火山喷发不仅带来壮观的美景,还给附近的居民带来物质财富,有许多居民冒着生命危险在底部的

火山口收集纯硫磺块来赚取丰厚收入.硫磺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硫酸.某工厂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生产

(1)为充分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接触室中应安装_(填设备名称).吸收塔中填充有许多瓷管,其作

用是_.

(2)为使硫磺充分燃烧,经流量计1通入燃烧室的氧气过量50%,为提高S02转化率,经流量计2的氧气

量为接触室中二氧化硫完全氧化时理论需氧量的2.5倍,则生产过程中流经流量计1和流量计2的空气体

积比应为_.假设接触室中S02的转化率为95%,b管排出的尾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_(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分数按0.2计),该尾气的处理方法是_.

(3)与以硫铁矿为原料的生产工艺相比,该工艺的特点是—.

A.耗氧量减少

B.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提高

C.产生的废渣减少

D.不需要使用催化剂

(4)硫酸的用途非常广,可应用于下列哪些方面—.

A.橡胶的硫化

B.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

C.铅蓄电池的生产

D.过磷酸钙的制备

(5)矿物燃料的燃烧是产生大气中S02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有效减少煤燃烧

时S02的排放,请写出此脱硫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A中试管内盛放的物质是Ca(0H)2、

NH4CI固体。

【实验探究】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B中盛放的干燥剂为—,干燥氨气能否用浓硫酸―(填"能"或"不能");

(3)若有10.7gNH4cl固体,最多可制取NH3(标准状况)的体积是—L;

(4)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

(5)C、D装置中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填"C"或"D"),红色石蕊试纸变成一色;

(6)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7)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_(填

"Y"或"G")。

四、综合题(共4题)

24.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硫磺可用于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某企业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生产硫酸:

硫磺接

熔融炉触

攵塔

流量计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充分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接触室中应安装—(填设备名称);吸收塔中填充有许多瓷管,其作

用是一:吸收塔不用水而用98.3%浓硫酸吸收S03的原因是—.

(2)硫酸的用途非常广泛,可应用于下列哪些方面—.

A.橡胶的硫化B.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

C.铅蓄电池的生产D.制备大量硫磺

(3)硫酸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都有一些废渣、废液、废气产生,需要进行治理.由吸收塔排出的尾气中S02

的含量若超过500HL,就要加以处理处理才能排出.处理方法之一是用氨水洗涤烟气脱硫,所得产

物可作为肥料.请写出此脱硫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

(4)用含硫量为a%硫矿制硫酸,若燃烧时损失b%的硫元素,由SO2制SCh的转化率为c%.则制取1吨

98%的硫酸需这种硫矿—吨(用代数式表达)

25.如图所示是工业生产硝酸筱的流程图.

(1)写出此和也通过红热的铁纱网生成氨气的反应方程式:_.

(2)B装置中Pt-Rh合金网的作用是一

(3)写出B中的反应方程式:—.

(4)写出D中的反应方程式:—.

(5)吸收塔C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26.三聚氟胺(化学式:C3N6H6)是一种非食品类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塑料、造纸、建材等行业.如

图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的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鼠胺的工艺-------"常压气相一步法联产纯碱新技

术":

己知:①尿素的熔点是132.7℃,常压下超过160℃即可分解;

②三聚鼠胺的熔点是354℃,加热易升华,微溶于水;

③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鼠胺的原理是:6CO(NHz)2-雷;条舞云C3N6H6+6NH3+3CO2

请回答:

(1)尿素是一种常用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其氮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在实验室使其熔化的容器名称

叫一.

(2)写出各主要成份的化学式:产品2_、X_;

(3)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反应条件可以不写).

(5)为了使母液中析出更多的产品2,常用的方法是一

A.加入固体NaCIB.加入固体NaHCO3C.通入82气体D.通入NH3

(6)若生产过程中有'4%的尿素损耗,每吨尿素可生产三聚氟胺一吨.(精确到0.001)

2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1所示:

[食心水]

CO,.

-----------------Nil•--nL———

介成祖厂|_三三'—|沉淀池匕三——一锹优炉]~TNaK(N

S1

S4»r.-SJiij84(w-M,)-73w;-42叫115»v,-84u,

A.—Hn,——t......*-C.------•----------D---------1---------

31叫31当31%31%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的NH3、C02,先通_.

(2)从生产流程图可知,可循环的物质是—.

(3)写出生产流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4)为了检验含有NaHC03杂质的Na2cCh产品的纯度,现将Wig产品加热到恒重,其质量为Wzg,则该

产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图2中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I.【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没有做实验,故A错误;

B、本题是对现象的原因探究,不是观察法,故B错误;

C、认为河虾体内某种物质在加热的时候发生颜色的改变属于建立假设,故C正确;

D、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没有进行分类,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

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本题中,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

会发生改变,是一种假设.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图片表示的是一同学正在直接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该过程为观察法.

故选B.

[分析]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

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

分类法是指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与特性.

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与记忆.

3.【答案】D

【解析】【解答】A.利用NH3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可以提高C02的吸收,因此先通NH3后通

C02,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NaHCOs的溶解度小于Na2c03,利用了溶解度的差异,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操作m是过滤,因此利用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晶体是NaHCCh,利用NaHCCh的不稳定性:2NaHCCh鱼Na2cCh+COz个+出。,故D说法符mmb

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A.在碱性环境中,可以增大C0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B.NaHCCh的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所以NaHCCh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C.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

D.晶体是NaHCCh,然后NaHCCh加热分解成Na2cCh;

4.【答案】C

【解析】【解答】A、蒸镭是利用互溶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液态有机

物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所以可用蒸镭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离,故A正确.

B、利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

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实验式,故B正确.

C、从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可以推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故C错误.

D、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红外光谱图能确定有机

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故D正确,故选C.

【分析】A、蒸馈用于分离提纯沸点不同的液态互溶混合物.

B、燃烧法能确定有机物中的最简式.

C、核磁共振氢普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化学环境不同氢原子种类及比例.

D、红外光谱图能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

5.【答案】C

【解析】【解答】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为阳极,精铜作为阴极,故A错误;

B、同温同压下,H2(g)+CI2(g)=2HCI(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产物一样,所以AH相同,故B错误;

C、根据氯碱工业中阳离子交换膜可将阴极产生的氢氧化钠和阳极产生的氯气隔离,避免二者发生反应,

故C正确;

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进行,氮气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

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精炼铜的原理来回答;

B、化学反应的焰变只和反应物以及生成物有关,和条件无关;

C、根据氯碱工业中的电极反应以及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来回答;

D、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来回答.

6.【答案】A

【解析】【解答】A.工业合成氨是人工固氮,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A项符合题意;

B.由氨制成碳酸氢铉或硫酸镀,含氮化合物变为含氮化合物,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不符合题意;

C.由NO和6反应生成N5是含氮化合物变为含氮化合物,不属于氮的固定,C项不符合题意;

D.由NCh与出0反应生成HNCh是含氮化合物变为含氮化合物,不属于氮的固定,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将游离态的氮直接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自

然固氮分为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而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从天然资源提取的有机物,首先得到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

得到纯品;再进行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最简式;再测定相

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因为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对其研究的

步骤是:分离提纯f确定最简式今确定化学式受确定结构式,故A错误;B正确,C错误,D错误.

故选:B.

【分析】研究有机物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离、提纯得到纯品;其次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最

简式);再次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化学式);因为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最后利用波

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8.【答案】D

【解析】【解答】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

B、可逆反应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等于零,故B错误;

C、此反应特点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对平衡无影响,故C错误;

D、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的组成保持不变,所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保持不变,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

C、此反应特点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据此判断;

D、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的组成保持不变.

9.【答案】A

【解析】【解答】A.用帅和d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A符合题意;

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是自然固氮,B不符合题意;

C.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NH3合成尿素,是化合物转换成化合物的过程,不

是氮的固定,C不符合题意;

D.闪电将空气中叱转化为NO,是自然固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工固氮是利用化学方法将游离态氮变为化和态的氮,用氮气和氢气利用人工方法进行合成氨

是人工固氮。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剂高温还原铁的氧化物,故A正确;

B、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

从而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即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去脉石(二氧化硅),故B正确;

C、炼钢利用转炉内的氧化性环境将铁水中过量的碳氧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达到钢水要求的碳含量,

不是生铁被氧化剂氧化,是C被氧化,故C错误;

D、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即作熔剂造渣,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

酸钙,从而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

C、炼钢利用转炉内的氧化性环境将铁水中过量的碳氧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达到钢水要求的碳含量;

D、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从而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

11.【答案】D

【解析】【解答】A、阴极和阳极的电子得失守恒,阳极是不纯的铜,含有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阳极失

去的电子由铜和其他金属承担;阴极析出较纯的铜单质,电子全部由纯铜提供;因此阳极溶解的铜肯定比

阴极析出的纯铜质量少,故A错误;

B、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则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K液化分离,减小正反应速率,平衡正

移,提高刈、力的转化率,故B错误;

C、△H<0,AS>。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但是反应速率不一定很快,故C错误;

D、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比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产生

热量多,但反应热为负值,所以AHI<AH2,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阴极和阳极的电子得失守恒,阳极是不纯的铜,含有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阳极失去的电子

由铜和其他金属承担;阴极析出较纯的铜单质,电子全部由较纯的铜提供;

B、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C、△H<0,AS)。的反应,能自发进行,但是和反应速率无关;

D、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据此确定反应热的大小.

12.【答案】A

【解析】【解答】A.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就已采用加热胆帆(CUSO4«5H2O)或绿矶(FeSO4«7H2O)的

方法制硫酸,现在的硫酸工业上,采用的是煨烧硫铁矿的方法,与以前的方法不同,故A错误;

B.绿色植物的化学能来源于光能,即太阳能,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氢能,那么从整个循环来看,

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氢能来源于太阳能,故B正确;

C.催化剂只能对主反应即生成目标产物的那个反应起作用,这样在转化率一定的时候的确目标产物的比

例会加大,并不是催化剂对所有反应都能同等程度促进,故C正确;

D.反应CH3c三CH+CO+CH30H曳CH2=C(CH3)COOCH3中,原子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原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现在的工业制取硫酸,利用的是煨烧硫铁矿的方法,不是加热胆帆(CUSO4«5H2O)或绿机

(FeSO4»7H2O)的方法;

B.利用淀粉与纤维素制取氢气,淀粉与纤维素来源于绿色植物,即太阳能转化为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

为为氢能;

C.催化剂会影响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中的比例;

D.有机物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有机玻璃,原子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原

则.

13.【答案】B

【解析】【解答】A.CO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NK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

氨,使溶液呈碱性,再向碱性溶液中通入C02,可以得到更多的城算尊主,从而生成更多的溶解度较小

的NaHCCh,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池中得到的沉淀为NaHC5,故B符合题意:

C.母液分离出NH4CI后,剩下的主要是NaCI,循环I将分离出NH4cl的溶液送回沉淀池中,提高了NaCI

的利用率,故C不符合题意;

D.煨烧炉中发生反应:2NaHCC)3当NazCCh+KO+CO?个,生成的CCh可以再进入沉淀池中循环使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焦炭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02和出,H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此合成氨,氨和C02通入盛

有饱和食盐水的沉淀池中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沉淀和NH4cl分离出NaHCCh,煨烧得到纯碱,

生成的C02可以循环使用;母液中通入氨可以分离出NH4CI,剩余的含NaCI的溶液可以送回沉淀池中循环

使用。

二、多选题

14.【答案】A,C

【解析】【解答】A.观察法的含义:即仔细观看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查

研究对象的方法.故A正确.

B.实验法的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故B错误.

C.分类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

质的类别,就可以根据这类物质的通性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故C正确.

D.比较法:通过对照比较,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

概括.不能解决某些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A.观察法的含义:即仔细观看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查研究对象

的方法.

B.实验法的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C.分类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

质的类别,就可以根据这类物质的通性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D.比较法:通过对照比较,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

概括.不能解决某些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A,B

【解析】【解答】工业制法工业上一般用淀粉发酵法或乙烯直接水化法制取乙醇,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分解得到酒精,乙烯与水能加成得到乙醇.

故选AB.

【分析】工业制法工业上一般用淀粉发酵法或乙烯直接水化法制取乙醇,据此解题.

16.【答案】A,B

【解析】【解答】A.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

能体现酸性,A符合题意;

B.S和O2反应生成SO2,不会因为氧气的浓度等条件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途径国和海都是由s来制备联辔亮,s的化合价从o价升高到+无价,制取理论上

各消耗ImolS,各转移C符合题意;

D.途径理貂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有副产物二氧化氮,而且二氧化氮会污染大气,所

以途径■与途径愈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且原子利用率i:a: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o

【分析】C.把握发生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氧化还原的关键,无论氧化还原反应的题是难还

是容易,都可以直接从化合价与电子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解答,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17.【答案】A,D

【解析】【解答】A,依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

加热碳酸氢钠分解制备纯碱,A为氨气,B为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第HI步得到的晶体是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操作得到碳酸氢钠晶体需要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C不符合题意;

D,第IV步操作是将晶体碳酸氢钠直接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工业制纯碱的原理,结合物质的分离方法等进行分析即可。

18.【答案】A,D

【解析】【解答】A.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

原子或分子的操控,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故A正确;

B.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利用的是电解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属于原电池工作原理,故B

错误;

C.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1可知,n=4,故C错误;

D.分类方法便于归纳整理、统计方法便于收集数据、定量研究和实验方法便于研究物质的性质、模型化

方法使物质直观化,所以这些方法都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从而使研究更方便,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A.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

子的操控;

B.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利用的是电解池原理;

C.离子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1;

D.分类方法、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方法和模型化方法等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从而使研究更方

便.

19.【答案】A,C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是放热反应,使用热交换装置热量,充分利用可节约能

源;故A正确;

B、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就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里,先通氨气至饱和,再通过量二氧化碳,这样可以保证

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更多的HCO3-;故B错误;

C、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得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称为"氯碱工业";故C正确;

D、合成氨工业为加快反应速率可加入催化剂,但因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也就无法改变氢气的

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A、使用热交换装置可节约能源;

B、联合制碱生成产纯碱时,先通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

C、氯碱工业就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

20.【答案】(1)C;过滤;沿玻璃棒缓慢地向过滤器中加蒸储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流下,重复2〜

3次;饱和NaHCCh溶液;圆底烧瓶

(2)偏小;NaOH溶液;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88.3%

【解析】【解答】解:I、装置A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反应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

迫使稀盐酸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装置B中大理石与盐酸无法完全分离,所以不能达到随用随停,故不符合;

装置C中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干燥管并与

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干燥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

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符合;装置D中大理石与盐酸无法分离,所以不能达到随用随停,故不符合;

故答案为:C;II、方案一: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b溶液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

为过滤,洗涤沉淀的操作是沿玻璃棒缓慢地向过滤器中加蒸镭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

2-3次;

故答案为:过滤;沿玻璃棒缓慢地向过滤器中加蒸储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方案二: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后,然后用如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5气体的体积,是利用排液法

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二氧化碳不反应,溶解度最小,所以B中的溶液最

好采用饱和NaHCCh溶液;由装置图可知下图装置中实验仪器a为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饱和NaHCCh溶液;圆底烧瓶;方案三:(1)反应过快会使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没能完全被D

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快速鼓入空气,也会使装置内残留二氧化碳不能被D装置中碱石灰完全吸收;则测得

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所以测定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2)鼓入空气,可把残留在装置B、C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因为空气中

含有二氧化碳,因此应把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处理,所以装置A应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3)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对测定结果

带来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02和水蒸气进入D中;(4)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5.6g-83.4g=2.2g

设放出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zCOs〜CO?

10644

x2.2g

叽粤,解得X63g

Xi拶

纯碱样品Na2c5的质量分数=xl00%=88.3%

故答案为:88.3%.

【分析】I、装置A中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反应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

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n、方案

一: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为过滤;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在过滤器中加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留下,重复操作

2-3次;方案二: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硫酸反应,然后用如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5气体的体积,是利

用排液法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进行计算,广口瓶中液体是饱和碳酸氢钠;根据装置图分析;

方案三:(1)实验操作太快,则二氧化碳不能完全被碱石灰吸收;(2)X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中会影响实验;(4)分析实验前后装置D质量变化,并由此

质量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1.【答案】(1)NaCI+NH3+CO2+H2O=NaHCO3x|/+NH4CI

(2)BC

(3)过量的Ba(NO3)2溶液;试样中含有NazCCh;适量的NaOH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先加入足

量的稀硝酸,再加入少许AgNCh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试样中含有NaCI

(4)C;

【解析】【解答]解:(1)反应为侯氏制碱法原理,由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

NaCI+NH3+CO2+H2O=NaHCO3xl/+NH4CI,故答案为:NaCI+NH3+CO2+H2O=NaHCO3x|/+NH4CI;(2)加热固体,

可在生烟或试管中进行,则BC符合,D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试管炸裂,故答案为:BC;(3)纯碱制

品含有Na2c。3和少量NaHCC>3和NaCI,检验NaHCCh可用过量的Ba(NO3)2溶液先除去Na2CO3,然后

加入NaOH溶液,如生成沉淀,可说明含有NaHCCh,原因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

酸钠和硝酸钢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过滤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可检验NaCI,

故答案为:

过量的Ba(NO3)2溶液试样中含有NazCOs.

适量的NaOH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少许AgNCh溶液

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试样中含有NaCI.

;(4)A、在Na2c。3和NaHCCh中,加热能分解的只有NaHCCh,故A项成立;

B、反应后加热、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NaCI,NazCCh和NaHCCh转化为NaCI时的固体质量变化不

同,由钠元素守恒和质量关系,可列方程组计算,故B项成立;

C、C项中碱石灰可以同时吸收C5和水蒸气,则无法计算,故C项错误;

D、NazCCh和NaHCCh转化为BaCO3时的固体质量变化不同,利用质量关系来计算,故D项成立.

故答案为:C.

加热过程中碳酸钠不变,碳酸氢钠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居Na2c。3+出。+(:。2个,反应前后固

体质量变化为:bg,则

Na2cO3+H2O+CO2个减少的固体质量Am

2NaHCO3A

16810662

m(NaHCOg)bg

一/Rieu"\1髓近一遽二

m(NaHCO3)=;:产唱二

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三叠,,

故答案为:土叠.

【分析】(1)反应为侯氏制碱法原理,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确定反应的方程式;(2)加热固体,可在

用摒或试管中进行;(3)纯碱制品含有Na2cCh和少量NaHCCh和NaCI,检验NaHCCh可用过量的Ba(N03)

2溶液先除去Na2cO3,然后加入NaOH溶液,如生成沉淀,可说明含有NaHCCh,过滤后加入硝酸酸

化,加入硝酸银可检验NaCI;(4)验方案是否可行,关键看根据测量数据能否计算出结果.

A、此方案利用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质量分数;

B、根据钠守恒,可列方程组求解;

C、C项应先把水蒸气排除才合理;

D、根据质量关系,可列方程组求解.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最后减重b克,发生2NaHCC>3叁Na2c03+C5个+H2。,结合方程式计算.

22.【答案】(1)热交换器;使浓H2s。4与SO3充分接触

(2)6:5;0.41%;用氨水吸收

(3)A

(4)B,C,D

(5)CaCO3,意•CaO+CC>2个、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

【解析】【解答]解:(1)SO2与0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安装热交换器;吸收塔

中填充许多瓷管,增大三氧化硫与浓硫酸的接触面,有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

故答案为:热交换器;使浓H2s04与S03充分接触;(2)燃烧室中的反应为S+02,假设S02

的体积为X,则流量计1中通入氧气的体积为1.5x,接触室中的反应为2s。2+。2,举餐2s03,则流量

A

计2中通入氧气的体积为1.25X;流量计1中通入空气的体积为7.5x,流量计2中通入空气的体积为6.25x,

故流经流量计1和流量计2的空气体积比应为7.5x:6.25x=6:5;燃烧室剩余空气6.5x,接触室剩余空气

6.25x-x=5.775x,剩余SO2为0.05x,故b管尾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0.41%;S5为酸性氧化物,可以用

碱液(如氨水)吸收,

故答案为:6:5;0.41%;用氨水吸收;(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