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2_第1页
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2_第2页
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2_第3页
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2_第4页
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荆荆五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晚期的混乱局面说:“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主要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B.社会转型特征凸显C.各国崇尚武力争霸频繁 D.国家统一趋势肇始2.高祖、吕后之后“妇人无爵”成为社会惯例,但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有少量基层女性占爵和女性成为户主的记载。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女性地位的提高 B.恢复旧制彰显正统C.家庭结构的残缺 D.加强基层完善治理3.以诗词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诗词理解正确是()选项诗词理解A“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民族间交往频繁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人世俗化的审美意趣C胡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A.A B.B C.C D.D4.下图是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该图反映元朝()A.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海陆交通通畅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对外贸易繁荣5.明朝学者王畿(1498—1583)说,“不论在此在彼,在好在病,在顺在逆,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便是真为性命”,王畿的言论()A.是对先秦儒学的背离与批判 B.彰显了格物致知的价值C.是个人意志自主的内在追求 D.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6.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政府战败和财政危机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利权争夺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利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这种状况()A.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B.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C.为各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7.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1910年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关心1911年看到《民立报》,知道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写文章主张由孙中山、康、梁组织新政府。毛泽东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有些模糊”。1916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毛泽东成为热心读者,对于当时中国状况他十分不满意,在寻觅和彷徨中相信“好政府”,认为改良是治国良方。1919年创办“新民学会”、《湘江评论》,呼唤新潮,推动社会改良。发表长篇论文《民众大联合》赞颂俄国十月革命及影响。并说“我正在寻找出路,这条路就是温和的呼声革命。”A.表明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B.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8.中央苏区国家银行为筹集资金支援革命战争、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分别在1932年至1933年发行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480万元。历次公债发行时,广大工农群众、红军指战员、政府工作人员无不热烈响应,积极拥护。他们倾其所有踊跃购买公债,公债到期进行兑付时,广大群众踊跃退还公债或将到期公债调换成经济建设公债。这体现了()A.红色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的认同 B.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已经被打破9.这张照片拍摄于1955年10月并发表于《人民画报》(见下图)。该作品的发表反映了()A.政府对合作社运动的肯定 B.人民公社化得到农民的响应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0.1999年11月15日下午4点,在经历六天六夜谈判后,中美两国签署了双边市场准入协议,涉及到关税、分销权等内容。这是中美两国的第25轮谈判,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会后称赞中国谈判代表态度非常坚决、睿智,始终坚决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此次谈判()A.归功于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国策 B.与APEC独特协调机制有关C.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扫清中国入世的最大障碍11.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都不能成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应具备善德,而忙于劳动,无暇学习和从政的工匠、商贩、农民都不适合成为公民。上述观点体现了()A.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B.雅典政治具备理性主义精神C.穷人被排挤出城邦政治事务 D.建立在专政基础上的公民权12.下表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年份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百万)乡村人口(百万)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乡村农业人口(百万)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15202.400.132.27801.820.4516004.110.343.77762.870.9016704.980.684.30703011.2917005.060.854.21662.781.4317505.771.224.55582.641.9118018.662.386.28503143.14据表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发展 B.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C.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 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转变13.一战期间,英国和法国政府达成共识:要维持民众士气,就必须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需要。两国政府都经常干涉经济以确保工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粮食库存的公平分配。因此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上述材料说明一战()A.推动英法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了工人的经济地位C.得到了英法民众的支持 D.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14.在获得民族独立的50个非洲国家中至少有40个是通过非暴力方式取得独立的。他们通过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让步”政策,逐步移交政权,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地位。这一时期的非洲民族民主运动()A.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 B.体现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开始觉醒C.反映了非洲民族经济较快发展 D.得益于二战西方大国的普遍衰落15.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提出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刺激C.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 D.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赋税制度与减免政策]材料一:农业是历代私有制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无不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治国之要”。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孝公就颁布法令:“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者多,复其身”。唐宋以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占有矛盾日趋加剧,封建国家日益重视荒地的开垦,例如,洪武二十八年,明政府下令:山东、河南农民“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康熙十二年规定:“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除上述目的外,历史上还有因“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而减免赋税的情况。——摘编自刘德成《中国古代减免赋税析论》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始建立税收制度,不过主要由富有阶层承担,一般民众的税负很轻。土地税征收中“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营业税按照商业资本大小及盈余多少征收统一的累进税,资本在百元以下的群众合作社以及农民直接出售剩余产品的都实行免税政策。关税一般是轻税或者免征,一切货物在边境纳税之后通行全苏区不重复征税。中国共产党没有完全依靠税收,而是采取“取之于己”的方针:一是红军公田收入;二是来自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手工业收入;三是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建设。——摘编自赵云琪《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轻税于民”的税收政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减免赋税的共同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税收制度的特征,并简要评价中国古代政府与近代中共减免赋税的做法。17.[历史记忆中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材料一:甲午之战,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败给了被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暴露出中国一系列的弊病和问题。在这次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之中,日本举国动员打了一场全面的战争。且不提身处战场之外的中国国民对甲午战事几乎一无所知,就连那些身负重任的封疆大吏,大多“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更有甚者,甲午战争期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中国官员致书日本,要求将被俘虏战舰“广丙”归还,理由是该舰属于广东水师,而广东水师与这次战役无关。正因如此,梁启超在甲午战后曾经痛心疾首的说“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摘编自刘彦伯《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嬗变》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2)阅读材料三,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至少选择两个方面),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18.[中法关系]材料一: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1963年10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它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