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设计TOC\o"1-2"\h\u29130第1章绪论 3217271.1楼宇自控系统概述 3211991.2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楼宇自控系统 32343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基础 493692.1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4271382.1.1设计原则 463932.1.2设计要求 5315302.2系统架构设计 53262.2.1系统层次结构 5151262.2.2系统网络架构 5293572.3系统功能设计 51352.3.1设备监控 5199752.3.2能源管理 63982.3.3安全管理 6203152.3.4环境控制 6142012.3.5信息服务 610875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6121833.1系统硬件架构 695503.2控制器选型与配置 758123.3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与配置 726069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7321724.1系统软件架构 763774.1.1总体架构 719464.1.2设备层 7604.1.3数据传输层 8303084.1.4数据处理层 8105444.1.5应用层 8288494.2控制策略与算法设计 8234104.2.1控制策略 8298394.2.2算法设计 814184.3数据处理与分析 9174934.3.1数据预处理 9242444.3.2数据存储 9183064.3.3数据挖掘与分析 9288684.3.4数据可视化 926538第5章系统集成与调试 945785.1系统集成技术 9291035.1.1集成原则与方法 9218505.1.2集成方案设计 914935.1.3集成实施与验证 10296645.2系统调试与优化 10136895.2.1调试方法 10284025.2.2调试步骤 1090685.2.3优化措施 1141565.3系统功能评估 11256705.3.1评估指标 11115625.3.2评估方法 1115785.3.3评估结果 116161第6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191736.1空调监控系统 11132036.1.1监控系统概述 11176406.1.2监控系统组成 125556.1.3监控功能 1276346.2供配电监控系统 1269096.2.1监控系统概述 1250646.2.2监控系统组成 12303156.2.3监控功能 12198796.3给排水监控系统 12225186.3.1监控系统概述 1283726.3.2监控系统组成 1221576.3.3监控功能 1324726第7章安全防范系统 13272777.1视频监控系统 1351277.1.1系统概述 1313857.1.2系统设计 13235567.2入侵报警系统 13151967.2.1系统概述 1324417.2.2系统设计 13228717.3出入口控制系统 14322807.3.1系统概述 14188857.3.2系统设计 145537第8章通信与网络系统 14203118.1系统通信架构设计 1432058.1.1总体架构 1439638.1.2通信协议 14109508.1.3通信线路 15126238.2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1514448.2.1网络设备选型 15156848.2.2网络设备配置 15294958.3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1527748.3.1安全策略 15265668.3.2安全设备部署 1513566第9章智能化应用系统 16294209.1能源管理系统 1649459.1.1系统概述 167129.1.2系统组成 16258249.1.3系统功能 1614849.2灯光控制系统 168599.2.1系统概述 1620249.2.2系统组成 17266279.2.3系统功能 1736169.3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 17228919.3.1系统概述 17194149.3.2系统组成 1741299.3.3系统功能 1726440第10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82091210.1系统运行管理 182843110.1.1运行管理模式 181551610.1.2运行管理人员配置 182884410.1.3运行管理制度与流程 18544010.2系统维护与优化 182467810.2.1系统维护策略 18889810.2.2系统优化措施 181765410.2.3系统升级与扩展 182571410.3系统故障处理与应急响应 182813110.3.1故障分类与识别 182747110.3.2故障处理流程 182905510.3.3应急响应措施 191652010.3.4预防性维护与风险管理 19第1章绪论1.1楼宇自控系统概述楼宇自控系统,全称为建筑智能化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自动调节的一套系统。它主要包括环境监控、能源管理、设备监控、安全防范和消防等多个子系统。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物内各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舒适与环保。1.2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楼宇自控系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长。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1)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建筑智能化技术为实现绿色建筑提供了有力支持。(2)互联网建筑:互联网技术与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建筑物内各类设备、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为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使得楼宇自控系统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2)楼宇自控系统发展(1)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楼宇自控系统逐渐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2)信息化:楼宇自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内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远程控制,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3)智能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楼宇自控系统具备学习、适应、优化等功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4)安全性:加强楼宇自控系统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防护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标准化与规范化:推进楼宇自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系统产品质量和工程服务质量。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为楼宇自控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楼宇自控系统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第2章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基础2.1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2.1.1设计原则(1)先进性: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应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系统的高功能、高可靠性和高效率。(2)实用性:系统设计应符合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点,保证系统操作的便捷性和实用性。(3)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便于系统升级和扩展。(4)经济性:在满足系统功能和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降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5)安全性: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数据和网络的安全,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2.1.2设计要求(1)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满足相关法规要求。(2)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和环境,实现系统的个性化定制。(3)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4)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的一体化,提高系统智能化程度。2.2系统架构设计2.2.1系统层次结构楼宇自控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决策层。(1)设备层: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现场设备,负责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2)控制层: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设备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交互。(3)管理层:对控制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4)决策层:根据管理层提供的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和优化调度。2.2.2系统网络架构系统网络架构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两部分。(1)局域网:实现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的通信,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2)广域网: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采用互联网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2.3系统功能设计2.3.1设备监控(1)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监测设备状态。(2)远程控制设备启停、调节和故障处理。(3)设备故障报警,提供故障诊断和维修建议。2.3.2能源管理(1)监测建筑物能耗数据,分析能源消耗规律。(2)制定能源优化策略,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3)提供能源报表,辅助决策层进行能源管理。2.3.3安全管理(1)实时监控消防、安防等安全设备,保证建筑物安全。(2)突发事件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3)记录安全事件,为安全审计提供依据。2.3.4环境控制(1)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2)根据环境参数,自动调节空调、新风等设备,保持舒适环境。(3)实现环境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便于管理人员调整和优化环境控制策略。2.3.5信息服务(1)提供实时数据和报警信息,便于管理人员掌握系统运行状况。(2)支持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实现与其他系统(如物业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等)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3.1系统硬件架构本章主要介绍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系统硬件架构是根据楼宇自控系统的功能和功能要求,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思想进行构建的。整体硬件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控制层: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显示和通信等功能,主要由处理单元(CPU)、数据存储设备、人机交互界面等组成。(2)现场控制层:负责实现对各个子系统设备的实时监控与控制,主要由各类控制器、通信接口、输入/输出端口等组成。(3)设备执行层: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驱动设备等,负责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执行控制指令。(4)通信网络层: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各个层次之间的数据传输与通信。3.2控制器选型与配置本节主要介绍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中控制器的选型与配置。(1)控制器选型:根据系统功能要求,选择具有高可靠性、低功耗、强抗干扰能力的控制器。考虑到楼宇自控系统的复杂性,推荐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2)控制器配置:根据楼宇自控系统的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输入/输出端口、通信接口、内存容量等参数。同时根据现场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输入/输出模块,如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等。3.3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与配置本节主要介绍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中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选型与配置。(1)传感器选型: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选型时需考虑传感器的精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因素。(2)执行器选型:根据控制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电动调节阀、电磁阀、电机等。选型时需关注执行器的响应速度、负载能力、寿命等功能指标。(3)传感器与执行器配置: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合理配置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数量、类型和安装位置。同时保证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通信接口与控制器相匹配,便于实现数据采集与控制指令的传输。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4.1系统软件架构4.1.1总体架构本章节主要介绍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软件架构。系统软件架构采用分层设计思想,自下而上分别为设备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以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4.1.2设备层设备层主要包括各种智能传感器、执行器和现场控制器等设备。这些设备负责实时采集建筑内的环境参数、能源消耗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数据至数据传输层。4.1.3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如以太网、WiFi、ZigBee等,实现设备层与数据处理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数据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加密和压缩,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4.1.4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等功能。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校验和转换;数据存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需求;数据挖掘则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决策依据。4.1.5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用户界面、业务处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实时数据展示、设备控制和管理操作等功能;业务处理负责实现楼宇自控系统的各种业务逻辑;系统管理则负责整个软件系统的运行监控和维护。4.2控制策略与算法设计4.2.1控制策略本系统采用基于规则的专家控制策略,结合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对楼宇设备的智能控制。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参数控制:根据实时采集的室内外环境参数,调整空调、照明等设备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能源消耗控制: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能源使用策略,降低能源成本。(3)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4.2.2算法设计(1)模糊控制算法:针对环境参数控制中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精确控制。(2)神经网络算法: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实现对楼宇自控系统的优化控制。(3)遗传算法:用于优化控制策略中的参数,提高控制效果。4.3数据处理与分析4.3.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校验和转换等操作。数据清洗去除异常数据,校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转换将数据格式统一,以便后续分析。4.3.2数据存储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相结合的方式存储数据,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需求。4.3.3数据挖掘与分析(1)能耗分析:通过分析能耗数据,发觉能源消耗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2)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挖掘,预测设备故障,提前采取维护措施。(3)系统优化分析:结合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提高楼宇自控系统的功能。4.3.4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直观了解楼宇自控系统的运行状况,为决策提供支持。第5章系统集成与调试5.1系统集成技术5.1.1集成原则与方法在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中,系统集成是关键环节。系统集成应遵循标准化、开放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原则。具体集成方法包括: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利用标准化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保证系统间信息交互的顺畅;以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高系统集成的效率。5.1.2集成方案设计根据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需求,制定以下集成方案:(1)硬件集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的选择与配置,以及设备间的物理连接。(2)软件集成:采用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提高系统整体功能。(3)网络集成:构建稳定、高速、安全的网络环境,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实时通信。5.1.3集成实施与验证在系统集成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步骤:(1)设备安装与接线: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设备安装,保证接线正确无误。(2)系统配置:对各子系统进行参数设置,以满足整体系统运行要求。(3)软件开发与调试:开发适用于整个系统的软件平台,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并对软件进行调试优化。(4)集成验证:通过实际运行测试,验证系统集成效果,保证系统稳定可靠。5.2系统调试与优化5.2.1调试方法系统调试是保证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调试方法包括:(1)单元调试:对单个设备或子系统进行调试,保证其功能正常运行。(2)联调:将各个单元组合起来进行联合调试,检查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3)系统级调试: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验证系统整体功能。5.2.2调试步骤系统调试应遵循以下步骤:(1)制定调试计划:明确调试目标、方法、时间等。(2)搭建调试环境:为调试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及网络环境。(3)执行调试任务:按照调试计划进行系统调试,记录调试数据。(4)分析与改进:根据调试结果,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改进。5.2.3优化措施针对系统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调整设备参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优化设备参数设置。(2)优化软件算法:改进软件算法,提高系统控制效果。(3)网络优化:提高网络通信速度,降低延迟,保证系统实时性。5.3系统功能评估5.3.1评估指标系统功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稳定性:评估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2)可靠性:评估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性。(3)实时性:评估系统响应速度和通信延迟。(4)能效比:评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5.3.2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评估:(1)实验测试:通过实际运行测试,收集系统功能数据。(2)模拟仿真:利用仿真软件,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功能指标。(3)数据分析:对实验和仿真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系统功能。5.3.3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指标和方法,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系统稳定性良好,运行过程中无明显波动。(2)系统可靠性高,能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行。(3)系统实时性强,响应速度快,通信延迟低。(4)系统能效比较高,节能效果显著。通过以上系统集成与调试,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功能,满足设计要求。第6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1空调监控系统6.1.1监控系统概述空调监控系统采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对建筑内的空调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优化管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6.1.2监控系统组成空调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站、现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6.1.3监控功能(1)实时监测空调系统运行状态;(2)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3)故障诊断与报警;(4)能源分析与优化。6.2供配电监控系统6.2.1监控系统概述供配电监控系统对建筑内的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6.2.2监控系统组成供配电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主机、测控终端、通讯设备、传感器等,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功能。6.2.3监控功能(1)实时监测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2)故障检测与报警;(3)远程控制与操作;(4)能源管理与优化。6.3给排水监控系统6.3.1监控系统概述给排水监控系统对建筑内的给水、排水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避免水患发生。6.3.2监控系统组成给排水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主机、现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传输。6.3.3监控功能(1)实时监测给水压力、流量、水质等参数;(2)实时监测排水设备运行状态;(3)故障检测与报警;(4)自动调节给排水设备运行参数,实现节能降耗。第7章安全防范系统7.1视频监控系统7.1.1系统概述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实时监控建筑物内外环境,为安全防范提供有效保障。系统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结合现代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监控区域的全天候、全方位覆盖。7.1.2系统设计(1)摄像机选型:根据监控区域的特点,选用不同类型的网络摄像机,如室内球机、室外球机、半球摄像机、枪式摄像机等。(2)布点规划: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区域及安全需求,合理规划摄像机布点,保证监控无死角。(3)传输网络:采用光纤、网线等传输介质,构建稳定、高速的传输网络,保证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4)存储设备:选用高功能、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实现视频数据的长期保存,便于事后查询和分析。7.2入侵报警系统7.2.1系统概述入侵报警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和报警非法入侵行为,以保护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系统采用多种探测设备,结合先进的报警处理技术,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及时发觉和处置。7.2.2系统设计(1)探测器选型:根据防护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入侵探测器,如红外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探测器等。(2)布防规划:根据建筑物的结构、防护需求,合理规划探测器的布防位置和防护范围。(3)报警处理:当发生入侵行为时,系统自动触发报警,并通过报警主机及时通知相关人员。(4)联动控制:与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实现联动,提高安全防范能力。7.3出入口控制系统7.3.1系统概述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建筑物内部重要区域的出入进行管理,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系统采用身份识别、权限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出入口的有效管理。7.3.2系统设计(1)身份识别:采用刷卡、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对出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2)权限控制:根据人员的身份和权限,对出入口进行控制,保证重要区域的安全。(3)数据记录:系统自动记录出入人员的信息和出入时间,便于管理和查询。(4)联动控制:与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实现联动,提高出入口的安全防范能力。第8章通信与网络系统8.1系统通信架构设计8.1.1总体架构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通信架构设计。通信架构是楼宇自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总体架构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8.1.2通信协议系统通信采用国际通用的通信协议,如Modbus、BACnet、LonWorks等。这些协议具有开放性、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兼容与整合。8.1.3通信线路通信线路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系统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线通信采用光纤、双绞线等传输介质,无线通信采用WiFi、蓝牙、ZigBee等技术。8.2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8.2.1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选型应考虑系统的实际需求,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应具备高功能、高可靠性和易于管理的特点。(1)交换机:选择具备千兆端口、支持VLAN划分、QoS等功能的三层交换机。(2)路由器:选择具备高吞吐量、支持多种路由协议、具备安全防护功能的路由器。(3)防火墙:选择具备高功能、支持多种安全策略、易于管理的防火墙。8.2.2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设备配置与系统需求相匹配,如VLAN划分、路由策略等。(2)优化网络功能,如调整QoS策略、网络拥塞控制等。(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如配置访问控制列表、设置防火墙规则等。8.3系统网络安全设计8.3.1安全策略系统网络安全设计遵循“预防为主,防御结合”的原则,制定以下安全策略:(1)物理安全:加强设备管理,防止未授权访问。(2)访问控制: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4)入侵检测与防护: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8.3.2安全设备部署在关键节点部署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提高系统网络安全功能。(1)防火墙:部署在核心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内外网的安全隔离。(2)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在核心网络内部,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并报警异常行为。(3)安全审计:对系统日志、用户操作等进行审计,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通过以上设计,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通信与网络系统将具备高效、稳定、安全的功能,为楼宇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第9章智能化应用系统9.1能源管理系统9.1.1系统概述能源管理系统是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内各种能源消耗设备的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本节主要介绍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1.2系统组成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能源优化控制模块等。各模块协同工作,实现对建筑能源的全面管理。9.1.3系统功能(1)实时数据采集:对建筑内各种能源消耗设备(如空调、照明、电梯等)进行实时数据采集。(2)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潜在的节能空间。(3)能源优化控制:根据分析结果,对能源消耗设备进行优化控制,降低能源浪费。(4)能源消耗监测:实时监测建筑内各区域、各类型的能源消耗情况,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5)系统集成与扩展:与其他智能化系统(如楼宇自控系统、消防系统等)实现数据交互与集成,便于扩展和升级。9.2灯光控制系统9.2.1系统概述灯光控制系统是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内照明设备的智能控制,实现节能减排、舒适照明等功能。本节主要介绍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2.2系统组成灯光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执行模块、通信模块等。各模块相互配合,实现对建筑内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9.2.3系统功能(1)智能调光:根据室内外光照度、人员活动情况等因素,自动调整照明亮度。(2)定时控制:根据设定的时间表,自动开关照明设备。(3)场景模式:提供多种场景模式,如会议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仿石材漆合作协议书
-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2025年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12 家庭的记忆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10 Australia Unit 3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机械原理 CH09学习资料
- 商业银行业务实验报告模版
- 第二单元 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挑战 第3课 智慧学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第六册
- 2025年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学校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届东方电气集团校园招聘正式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eepSeek科普学习解读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2025年七下道德与法治教材习题答案
-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检测卷
- 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员)五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 化工产品加工协议书范本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考语文(云南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