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辽宁申论52_第1页
地方公务员辽宁申论52_第2页
地方公务员辽宁申论52_第3页
地方公务员辽宁申论52_第4页
地方公务员辽宁申论5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申论52申论给定资料新农村展现新气象新农民过上新生活1.2013年3月4日获悉,大连市政府13前印发了《大连市2013年新农村建设要点》(以下简称《建设要点》),明确了2013年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建设要点》要求,大连市2013年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10个;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同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搭建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追溯平台,在全市2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果蔬标准园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与此同时,加快涉农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新建2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和改造100个农家店;改造50个农资连锁经营示范店;新建和改造20个新型再生资源连锁回收网点。2013年,将在200个村中实施以“六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户用沼气1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处;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和长海县跨海引水工程竣工通水;推进三十里堡净水厂工程、登沙河净水厂扩建工程和旅顺口区东卡门水厂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新建农村饮水工程40项,解决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完成大中修工程100公里;继续开展“农村公路管养年活动”,创建农村公路标准化养护工程100公里;投入100亿元,栽植树木2亿株,造林补植90万亩。《建设要点》强调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包括实施中职免费教育,为20所农村幼儿园安装取暖设备,为140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配备食堂设备等措施。在医疗和社会保证方面,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逐步提高统筹级次、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障制度;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实施新农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市县两级网络链接和异地就医出院即报。同时,继续对6.6万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给予每人每年960元奖励扶助,对涉农地区3600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给予每人每年1620元扶住。2.种地农民日渐老龄化上周,东县农广校组织农技专家到岔河镇金发村,开展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培训,活动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农民前来学习。然而,到场的四、五十名农民绝大部分在50岁以上,尤以60岁上下的居多。这凸显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紧迫的问题:老年人已成为种地主力军。“如今的农村,‘两多两缺’!”岔河镇金发村党支部书记郭亚飞解释说,现在的少年伢儿都不愿意种地,年轻一点的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所以,“在田里干活的老人多,在村里长住的老人多,有学问的年轻人缺,种地的年轻人缺。”“虽然现在国家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但我们用老一套的办法种田还是不行。”双甸镇丛家坝村村民张笃泉说。张笃泉今年65岁,祖上都是农民,但到了他儿子这一代就变了:大儿子学了销售在城里做生意,二儿子自己创业开了纺织厂,只留下老两口在家种着5亩田。“现在种地就靠我们,他们根本就不会干农活儿,不知道等我们动不了,这田里的活让谁来干。”老张说。岔河镇新坝村村民季长飞,今年56岁,因为有个稻米加工场,种地反而成了副业。“有一个孩子在外地上学,是不可能回来帮我种地的。”季长飞说,逐渐地会把田给“放”掉,专心搞好粮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好技术难与传统“对接”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年人却要承担起繁重的生产劳动,难免力不从心,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文盲,这不仅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发展需要,还缺乏对先进生产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从而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有些年轻人仅在农忙时候回来耕种或收获,平时都交由家里老人看管,有的干脆农忙也不回,完全依赖老人。“无论哪种情况,粮食种得都不可能尽心,产量也上不去。”县水稻专家钱宗华说,老年人种田多是出于习惯,目的是弄点口粮,对科学种田热情不高,一旦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很多人干脆看天脸色,“比如今年小麦防治病虫害,发动农民就非常困难,不少人依靠经验种田,结果防治不力,导致赤霉病大流行。”老年农民文化层次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对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不熟悉,远没有年轻人上手那么快,这些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抵触,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技术方案,教很多遍,老年人还是掌握不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按老经验干。”岔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佘建说。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优良的种子、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更需要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越高。没有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的支撑,农村该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急需“新型农民”可喜的是,年轻农民不断告别土地的同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又从城市重新回到农村,念起了“种粮经”。日前,记者在掘港镇银杏村遇到大学生村官季鹏飞,在基层干了几年的他,投资100多万元建起符合生态健康的千头养猪场,“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依靠科技,技术过硬,上了规模,搞农业还是非常有‘钱景’的。”“受制于农业本身的特征,其效益只有在达到一定种植规模以后才会逐步提高。”县农委主任陈兵介绍说,双甸镇农民吴军等人投资的生态水稻种植园,拥有钢架连栋防虫网遮盖大棚300亩,水稻生产期间不施化学肥料,不喷洒农药,产出的大米因绿色、环保走俏,收入不菲。陈兵认为,当前,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形成规模种植,逐步形成“新型农民”。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手段。陈兵指出,当前要以各类农机合作组织为依托,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以少数职业农民耕作大量土地,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如何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陈兵认为,当前急需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并顺应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新方式,使各方人才无忧无虑地流向农村、留在农村,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型农民”。记者了解到,在现有基础上,至2016年,东县每年将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并发证3300人左右。3.记者从福安农业部门获悉,全市截至目前已培训约1.2万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有效促进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了福安新农村的建设。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福安便每年组织2000多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对象为有创业愿望、创业基础,并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和科技示范户。通过阳光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农民创业和农民科技示范等培训方式,开展农村政策、创业经营,以及农业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培训。目前福安已有大批农业生产大户、各类生产能手、科技示范户、创业带头人和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他们已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生产主力军。4.科学规划,完善设施,建设美丽新村记者来到甘肃省康县王坝乡大水沟村,只见位于重重大山包围之中的大水沟村被湮没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丛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不光家家整修了白墙红檐绿瓦的新房,硬化了院落,村里还修建文化广场,栽植了绿化树……”说起村子的变化,85岁高龄的张礼堂老人感慨万千。大水沟村只是陇南市科学规划,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缩影。2013年来,陇南市加快编制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全市共编制村庄规划1095个,占年度计划任务1050个的104.3%。在新农村建设中,陇南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等各种有利机遇,抓紧农村房屋的建设和维修等工作,同时按照“五通”“五有”“五改”“五好”“五化”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配套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6425万元,对各县区已启动建设的258个新农村进行重点打造。其中,实施农村公路项目279项,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3534.89公里,通油路乡镇增加177个;建成集雨水窖(水池)1.15万眼(个);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46项,解决了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81%的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完成退耕还林123.6万亩,绿化率提高到55.4%。发展产业,组织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小苗木让我们实现了小康梦!”这是徽县高桥乡黑松村群众共同的感受。来到黑松村,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连片茁壮成长的苗木。近年来,黑松村实现了农田变苗圃的成功转型,已发展成为陇南市最大的育苗专业村,实现了亩均收入过万元的目标。黑松村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陇南市新农村的富裕程度。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陇南市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各种产业,有效盘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四新”竞赛打造靓丽新村值得一提的是,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努力培养“四有”和“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提高群众的致富能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982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9万余人,农民工技能培训5.8万人。其中,两当县举办种植业、养殖业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2320人次。宕昌县举办农民培训班260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6万人次,农民工培训4.69万人。武都区培训农民工1.5万人,开展技能鉴定1400人。塑新形象,树新风尚,打造文明新村如今,走进陇南市广大农村,都会发现村民在建起新家园的同时,还逐步做到居室清洁卫生、房前屋后环境整洁优美,形成了良好、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中倡导新风尚、塑造新形象活动结出的硕果。在倡导新风尚方面,陇南市以村风文明为目标,以重大节庆纪念活动为载体,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目前,各类评选活动全面启动,已评选出“好媳妇”1511名,“好婆婆”1287名,“好夫妻”1514对,“好邻居”2788户,十星级文明户授星挂牌4.2万户。同时,积极倡导和培养群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市新制定村规民约255个,修订村规民约1256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形成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讲新风的良好风尚。在塑造新形象方面,陇南市深入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共举行集中宣讲240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22万多人;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西和县、徽县、成县利用文化大院和乡村文化小广场举办群众自编自演的文化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5.德昌县委、县政府决定在108国道沿线乡镇开展文明长廊示范段创建活动,建设全县最有影响力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新品牌,并通过示范段带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凉山县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文明长廊示范段建设涉及108国道沿线的麻栗镇、德州镇、小高乡、乐跃镇、金沙乡、锦川乡、永郎镇等七乡镇。麻栗、小高、乐跃等乡镇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作为本乡镇文明长廊示范段进行建设;其余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将公路沿线或集镇周围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社确定为文明长廊示范段进行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现文明长廊示范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公共服务显着提升,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村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大幅提升,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尽力加快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帮助农村完善建设环卫设施,实施进村路、进村户和庭院硬化工程;整治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禽畜乱放、私搭乱建、墙壁乱画”等现象,引导村民植树绿化,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普及环保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推动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集市、文明家庭建设以及农村各类特色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以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乡风文明作为重点,以村民学校、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拓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互助友爱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帮助村社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实现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发挥农技专家、科普人员和农村技术能手作用,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6.人民网湖北沙洋6月27日电2012年6月26日,记者来到沙洋县高阳镇吴集新村,看到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农民新居如珍珠般嵌在绿色的沃野中,让人眼前一亮;宽敞的休闲广场上,健身的村民跳起欢快的舞蹈……随行的沙洋县农办负责人介绍,该小区内设有商业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室及休闲小广场,在建筑规划上实现了功能分区、产业配套、经济循环、生态宜居。沙洋县以土地流转和农民转移为核心内容,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倒城乡“二元墙”,培育出了“老板型”“股民型”“产业型”等多种身份的新型农民。该县鼓励城市资本进村,培育“老板型”农民。2010年10月,该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和引导沙洋籍湖北重庆商会执行副会长郑中投资11亿多元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建设集农民新居、高效种养、蔬菜加工、旅游开发等一体的“正中水镇”项目。成立了沙洋正中现代田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沙洋正中水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规划核心区王坪村308户农民的10300亩土地集体流转,由合作社统一规划、集中管理、规模经营、发展生产,目前已建成308套小区式新居,农民已免费入住。同时,建成2000亩蔬菜基地、2000平米的高科技钢构蔬菜育种温控室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车间。此外,生态养殖区、物流园区、生态旅游区等6个区域正在按照规划抓紧建设。该县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鼓励农村土地入股,培育“股民型”农民。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10个,以土地人股合作社的农户达到1万多户,入股土地6万多亩。同时,积极探索以公司制改组专业合作社,成立实体性公司即“农民公司”,农民公司再与龙头企业建立关联机制,从而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公司(农民公司)”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新形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农民公司15家,入股农户达1000多户,建立生产基地1万多亩,经营资产近千万元,年经营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打造出了粮油、畜禽、水产、蔬菜等7条产业链。该县鼓励农民转岗转业,培育“产业型”农民。近年来,该县通过“以地招商”,在农村引进了一批新型工业项目,使本地农民就地转移成了产业工人。纪山镇郭店村成功引进了专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上海飞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了1000亩土地征用,首期54户农民已经入住,第二期150套新居工程正在建设,本村被征地农民就近在工业园区务工,转化成了产业工人。7.来自河北阜平农家的一位研究生,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返乡种地,父亲原指望孩子读书跳出农门,觉得丢脸,竟然服毒自尽,所幸抢救及时。这是个案,让人心酸,大学生务农就这么丢人?最近回豫西老家,姑妈的话让我很惊讶:农村孩子考个职校,学点技术,回农村发家致富一样过得好,进到城里没出息又能咋的!姑妈的孙子没考上县重点高中,上了职校学养殖。姑妈没多少文化,过去坚信农家孩子只有考大学、吃“皇粮”才是唯一出路。过去,农村生产条件差,农业效益低,农民生活环境差,种地绝对是苦差事。农民顶着烈日抢收抢种,一颗汗珠子落地摔八瓣,老人常语重心长告诫晚辈:不好好学习,将来留在农村修理地球!如今,政策变了。连续9年,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面向“三农”的利好政策不断出炉。为农业开绿灯,为农村添活力,为农民送实惠,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重视农业不再只是喊口号,服务农民不再只是冒泡泡。惠农政策越来越给力:种田不纳税,种粮有补贴,还有新农合等保障。如今,农村变了。从中西部农村,到沿海发达乡镇,每个农民都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农民切实感受到:幸福生活就在身边。就说收麦子,过去姑妈全家7把镰刀一起上,要折腾十多天,现在收割机轰轰隆隆两三天就收完。农民种地轻松,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打工挣钱。农民曾奢望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在农村已不稀罕。公路和铁路让城乡近如邻居,光纤和手机让山乡成了地球村的一个节点……村里的年轻人张嘴也是“火星语”,生活方式和追求与城里没多大区别。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如今发达地区的不少农家子弟考上大学,不再急着把户口迁往城里,因为在那些地方,“农转非”不是很难,而要想“非转农”却不容易。更可喜的是,农民的观念在更新。新农民对城和乡的理解不再是狭义的地域概念,而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再选择。农村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家的大学生务农一点不丢人,怕的是高不成低不就。实际上,大学生务农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北大毕业生陈生辞官,养猪、卖猪肉,事业风生水起;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生顾澄勇,毕业后主动返乡卖鸡蛋,创下品牌。新农村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农民,许多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这为大学生在农村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农家孩子不一定非要挤着“跳农门”,在农村同样能干得漂亮、活得潇洒!8.“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第18、19条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第五个大的方面——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第2条中再次明确提出: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好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才能将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教育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改变农村面貌,建设好农民家园,必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全体农民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多样化发展。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只有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才能成功。作答要求第1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建设新农村的意义。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提示]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可以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答案解析:第2题、根据“给定资料7”,简要分析培育新农民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晰,准确、全面。400字左右。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提示]第一,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二,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第三,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第四,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第五,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答案解析:第3题、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实际,针对培养新农民请给出具体的对策措施。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可行,有针对性,不超过500字。_______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提示]第一,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第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逐步组建农村人才开发完善的体系,建立乡土人才需求信息联系网络,形成政府人才开发机构和农村乡土人才民间组织纵横交错的乡土人才开发网络,为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第三,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积极建设好本乡镇人才库,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镇本土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第四,做好对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大力培育出一批畜牧、水电方面的人才,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做好示范引导,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第五,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的作用,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建立既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答案解析:第4题、阅读给定资料,联系实际,围绕“新农村、新农民”这一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观点鲜明;(2)语言通畅,条理清楚;(3)总字数800~1000字。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