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素描(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动画道具素描、动画场景素描_第1页
《动画素描(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动画道具素描、动画场景素描_第2页
《动画素描(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动画道具素描、动画场景素描_第3页
《动画素描(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动画道具素描、动画场景素描_第4页
《动画素描(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动画道具素描、动画场景素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动画道具素描

第一节服饰素描

第二节兵器素描

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

第四节家具素描

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服饰素描第一节第一节服饰素描1.汉服汉服,作为汉族传统服装的集大成者,主要反映了三皇五帝时代至明朝时期汉族的服饰文化,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汉服体现了古代汉族人的礼仪与典雅,如图4-1-1所示。一、全球主要民族传统服饰造型特征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2.和服和服是日本传统服饰的代称。其设计采用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以直线的简洁来展现和服的美感,体现了庄重、安稳、宁静的特质,如图4-1-2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3.韩服韩服是朝鲜族的传统服饰。它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简单、艳丽并且无口袋的特点上,呈现出一种清新、亮丽的风格,如图4-1-3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4.苏格兰方格裙苏格兰方格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以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色彩和轮廓鲜明,体现了苏格兰人的独特审美,如图4-1-4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5.非洲坎加坎加是东非地区最流行的传统服装。坎加实质上是一块长方形花布,四周为宽边设计,中间有丰富多彩的图案,包括花格、条纹、山水树木、花鸟虫鱼等,富有浓厚的非洲风情,如图4-1-5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6.西服据说西服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叫菲利普的法国贵族的观察。他看到渔民穿的衣服比贵族服装更便利,于是设计出敞领、少扣子的西服,这就是现代西服的原型。自此以后,西服成为现代人,尤其是成熟男性的首选服装,如图4-1-6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7.阿拉伯服饰阿拉伯妇女外出时必须面带黑纱,只留两个小孔以便观察外界,而男子则戴头巾。如今,为适应时代发展,妇女改用头巾或披肩代替黑纱,男子则多穿西装,如图4-1-7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8.印度纱丽印度人相信有缝合的东西是不吉利的,因此他们的衣物通常是一块布,即“纱丽”。纱丽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体现了印度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如图4-1-8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9.泰国服饰由于气候原因,泰国人的衣物通常较为清爽。他们一般上身穿紧身胸衣,下身穿长裙。泰国服饰最具特色的是金光闪闪的头饰和尖尖的肩饰,这些通常由金片或玻璃片制成,使泰国女性看起来更加娇媚动人,如图4-1-9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1.中国古代军戎服饰造型特征(1)秦代。如图4-1-10和图4-1-11所示,这是秦代兵马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典型装束。二、古代军戎服饰造型特征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2)汉代。如图4-1-12所示,汉代武官的冠饰以平巾帻为主,外罩武冠。汉代戎服外一般束两条腰带,一条为皮制,一条为绢制。武士主要穿靴履,以履为主,样式包括圆头平底的、月牙形的等。第一节服饰素描(3)唐代。唐代的铠甲种类繁多,包括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山文甲、鸟锤甲、白布甲、皂娟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以及马甲等。唐朝武官的特定戎服为缺胯衫,上面绣有各种精美的纹饰,如图4-1-13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4)宋代。宋代军队的普通士兵在作战时,主要的装备只有衣甲,用以保护身体免受敌方武器的伤害。他们的头上则戴着一种名为皮笠子的头饰,它用皮革制成,形状独特,既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又能展现士兵的威严形象。如图4-1-14所示,这种简洁实用的装备风格,体现了宋代军队注重实战需要和机动性的特点。第一节服饰素描(5)元代。元代的铠甲种类丰富,有柳叶甲、铁罗圈甲等,如图4-1-15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6)明代。如图4-1-16所示,明代军人在穿着戎服时,可以选择戴盔甲,也可以选择戴巾、帽、冠。第一节服饰素描(7)清代。在清代,头盔被称为胄,包括官胄、随侍胄和兵胄等不同类型,如图4-1-17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2.欧洲古代军戎服饰造型特征与式样如图4-1-18所示,欧洲金属板甲胄的风格造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节服饰素描(1)德国哥特式。德国哥特式甲胄的造型简洁而充满机能美,整体呈现多棱角的特点。这种甲胄采用钢片层叠嵌套的方式构成,类似于哥特式建筑中复杂的转角和折叠边设计。这种棱角状的设计不仅能有效地改变箭矢和弹丸的弹道,避免直接的撞击,还能在近战中偏转并分散敌方攻击的力度。即使在甲胄的材料厚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设计也能显著提高防御能力,如图4-1-19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2)德国马克西米利安式。德国马克西米利安式甲胄以其表面的多条开槽和镂刻线为显著特征。通过研发创新的锻造方式,这种甲胄成功地实现了减轻重量同时提高强度的目标,如图4-1-20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3)德国文艺复兴式。德国文艺复兴式甲胄独具特色,其显著特点是在盔甲上采用了蚀刻工艺(利用硝酸腐蚀金属的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装饰花纹。同时,胸腹前的铠甲中央部分设计有山峰状突出,旨在有效地滑开箭矢与铳子,提升防御效果,如图4-1-21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4)意大利匹藏式。意大利匹藏式甲胄展现了工匠们的独特设计思路。他们选用了最坚固的形状——球形作为基础形态,从而使得甲胄的线条展现出简洁美观的特点。其流线型光滑的表面设计,不仅能有效地削弱弓箭的冲击力,还能降低被箭矢穿透的风险,如图4-1-22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第一节服饰素描(5)德国重装骑兵盔甲式。德国重装骑兵盔甲式甲胄采用了坚硬的钢甲,将骑士的躯干、四肢以及主要关节全面覆盖,以确保安全防护。头盔选用的是带固定面甲的轻头盔,既保护了骑士的头部又不妨碍其视线和呼吸。此外,马匹也配备了铁甲或钢甲,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如图4-1-23所示。第一节服饰素描兵器素描第二节第二节兵器素描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对应的就是十八种兵器,具体包括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戚、钺、戟、殳(shū)、鞭、锏、锤、叉、钯、戈。这些兵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短兵器、长兵器和暗器。一、中国古代冷兵器造型特征第二节兵器素描1.短兵器所谓短兵器,是指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常人的眉际,分量较轻,使用时常单手握持的兵器。短兵器有:弓、弩、刀、剑、盾、锤、鞭、锏等。弓,如图4-2-1所示,静态时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弧形)和柔韧的弓弦(直线形)构成,箭由镞(三角形,见图4-2-2)、杆(竹木,直线形)及羽构成。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弩,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如图4-2-3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刀的形状为短(长)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如图4-2-4所示。在三国时期,关羽所持的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长柄刀,如图4-2-5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剑,被美誉为“百兵之君”。古代的剑是由金属制成的长条形兵器,前端尖锐,后端配有短柄,两边都有刀刃。如图4-2-6所示,此剑为越王勾践剑。第二节兵器素描盾,古代打仗时用于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兵器,如图4-2-7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锤,古称“椎”,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的形状类似于瓜,因此也被称为“立瓜”或“卧瓜”。古代持锤者被称为“金瓜武士”,如图4-2-8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有节的硬鞭,如图4-2-9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1.2米),利于步战。锏体断面呈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如图4-2-10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2.长兵器常见的长兵器主要有枪、棍、戈、矛、戟、叉、殳、钺、戚等。枪,如图4-2-11所示,枪杆采用白蜡杆制成,这种材料的比重比一般木头大很多,因此非常沉重。然而,白蜡杆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柔韧性。枪杆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一个人直立时,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枪杆的粗细则根据使用者的性别和年龄而有所不同。此外,枪缨的长度至少为20厘米。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棍,也被称作“棒”。作为无刃的兵器,棍的长度通常在1.3~2.6米之间,有些甚至可以达到4米。其截面一般为圆形,粗细以单手能够把握为准。戈,如图4-2-12所示,是一种装有长柄的呈钩形的兵器,具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其柄长一般约为3米,基本性能包括勾割和啄击。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矛,古代用于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配备长柄和锐利的刃,矛头呈锐角设计,如图4-2-13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戟,作为戈和矛的结合体,兼具直刃和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如图4-2-14所示。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功能,其杀伤能力超越戈和矛。第二节兵器素描叉,根据顶端设计不同被分为不同类型,如顶端有二股叉的被称为“牛角叉”,顶端有三股叉的被称为“三头叉”或“三角叉”,如图4-2-15所示。殳,一种有棱无刃的武器,如图4-2-16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钺,其形状类似于斧,主要用于砍劈。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斧的刃较钺窄,而钺的刃则较宽大,并呈弧形,形似新月,如图4-2-17所示。戚,是斧钺的别称。在古汉字中,“戚”字由戊和(shū)组成,意指按照尺寸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战斧系列。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3.暗器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飞爪、软鞭、锦套索、铁莲花等。这类兵器不常见,造型变化多样,因篇幅所限,其具体形态特征不再一一描述。第二节兵器素描欧洲古代冷兵器主要以剑、矛、盾、叉、戟为主,其造型别致,比例协调,充分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些兵器不仅注重实用性,还讲究工艺和装饰,展现了古代欧洲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如图4-2-18所示。二、欧洲古代冷兵器造型特征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1.枪枪是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子弹,口径定义于20毫米以下的身管射击武器。步枪的鼻祖是火门枪,从第一支火门枪诞生到现在,步枪变更了九大种类,即火门枪、火绳枪、转轮打火枪、燧发枪、击发枪、连珠枪、栓式步枪、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如图4-2-19至图4-2-24所示。三、热兵器及现代武器造型特征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2.火炮以发射火药为能源、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被称为火炮。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如图4-2-25所示),其中炮身部分包括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现代火炮如图4-2-26所示,配备有运载工具,展现出气势磅礴的形象。从抽象角度来看,火炮由圆柱形的炮筒和轮形的运载工具组成,其具体的形体结构如图4-2-27所示。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第二节兵器素描3.坦克坦克是一种装甲战斗车辆,具有封闭装甲防护、旋转式炮塔和履带式推进系统。它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现代坦克大多采用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设计。根据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坦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部分:操纵部分、战斗部分、动力-传动部分和行动部分。图4-2-28展示了现代坦克的外观,而图4-2-29则详细展示了其结构。第二节兵器素描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1.古代坐骑的造型特征坐骑是对交通工具的一种通俗称呼。在古代,最早的交通工具是马、牛、骆驼、白象等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发明了马车,如图4-3-1和图4-3-2所示,这标志着交通工具技术的一大飞跃。一、陆行装备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古代车的造型结构特征,如图4-3-3和图4-3-4所示。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2.现代交通工具的造型特征在蒸汽机和内燃机发明之后,马车逐渐被取代,小轿车的雏形便出现了,如图4-3-5所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创新,小轿车的造型结构已经演变为图4-3-6所示的样子。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逐渐重视健康和环保,追求低碳生活的理念开始流行,自行车又重新受到欢迎,其结构如图4-3-7所示。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1.木舟的造型特征如图4-3-8所示,原始木舟是由带有凹槽的直线形原木制成的,或者是将若干乔木捆扎在一起形成的木筏。而现代木舟则呈弯月形,如图4-3-9所示。二、水行装备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2.帆船的造型特征帆船是一种利用风力前进的船舶,通常由船体、帆(包括主帆、前帆和球帆)、桅杆、横杆、稳向板、舵等组成,并配备缭绳、卸克、斜拉器、滑轮等一些小配件,如图4-3-10所示。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3.轮船的造型特征轮船的造型如图4-3-11所示。船体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主体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船体采用由板材和型材组合而成的板架结构,根据骨架布置方式不同,可分为纵骨架式结构、横骨架式结构和混合骨架式结构。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1.飞机的造型特征飞机是一种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通过固定翼产生升力,并由推进装置产生推(拉)力,从而在大气层中飞行。飞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动力装置等。根据机翼的位置和数量不同,飞机可分为上单翼、中单翼和下单翼飞机,以及单翼机和多翼机。图4-3-12和图4-3-13展示了飞机的典型结构。三、飞行装备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2.飞碟的造型特征飞碟,俗称UFO,是一种未经查明的空中飞行物。飞碟的造型特征通常呈圆形或碟形,具有平滑的外表面和未知的推进系统。飞碟的存在一直备受争议,尽管有一些报道和目击事件,但科学界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其真实性。图4-3-14展示了一种典型的飞碟形象。第三节坐乘装备素描家具素描第四节第四节家具素描1.明代家具的特点(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明代家具注重整体形态的比例和局部之间的协调,如图4-4-1所示。其线条流畅挺拔,展现出秀丽之美。一、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特征第四节家具素描第四节家具素描(2)结构严谨、做工精细。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具科学性,如图4-4-2所示。其严谨的结构和精细的做工体现了明代家具的精湛技艺。第四节家具素描(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代家具在装饰上追求适度,既不过于烦琐,也不过于简单。如图4-4-3所示,该椅子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进行纹饰,如方胜、盘长、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第四节家具素描(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明代家具选用的木材坚硬耐用,纹理优美。如图4-4-4所示,其纹理自然流畅,形成了各种形象,如羽毛、兽面等,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第四节家具素描2.清代家具特点(1)造型上浑厚、庄重。清代家具在造型上追求浑厚和庄重,与前代的挺秀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时期的家具通常用料宽绰,尺寸较大,整体给人以体态丰硕之感。如图4-4-5所示的清代太师椅,其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雄伟、庄重,最能体现清代家具风格特点。第四节家具素描第四节家具素描(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清代家具在装饰上力求繁复、满盈,展现出富贵华丽的美学风格。其纹饰图案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风景、人物等的图案,较明代家具有进一步发展。如图4-4-6所示,清代家具的装饰风格彰显了对多、满、富贵和华丽的追求,体现其精湛工艺和独特美学。第四节家具素描第四节家具素描1.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家具具有以下特征,如图4-4-7所示。二、欧洲家具的造型特征第四节家具素描(1)图案精美。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图案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扭索(麻花纹)、蛋形、短矛、串珠线脚及叶饰、花饰等。(2)装饰题材丰富。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的装饰题材涵盖宗教、历史、寓言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人文主义和艺术的追求。第四节家具素描(3)对称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设计注重对称性,体现了平衡与和谐的美学理念。(4)用材讲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的主要用材包括胡桃木、椴木、橡木、紫檀木等,早期镶嵌用材为动物骨头和色泽不一的木料,后期则发展为抛光的大理石、玛瑙、玳瑁和金银等珍贵材料。第四节家具素描2.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家具具有以下特征,如图4-4-8所示。第四节家具素描(1)繁复的装饰。巴洛克时期的家具通常采用华丽、繁复的装饰,包括曲线、雕花、雕刻等,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和精湛的工艺。(2)夸张的形态。巴洛克时期的家具注重形式的夸张和曲线的流畅,常采用弯曲的腿部、弓形的背板等,以营造出豪华的氛围。第四节家具素描(3)贵重的材质。巴洛克时期的家具通常使用贵重的木材,如橡木、榉木、柚木等,并常以金箔、银箔等贵金属饰面,彰显尊贵和奢华。(4)鲜艳的色彩。巴洛克时期的家具常采用鲜艳的色彩,如金色、银色、红色、紫色等,以营造出充满活力和富丽堂皇的氛围。第四节家具素描3.洛可可时期洛可可时期的欧洲家具具有以下特征,如图4-4-9所示。第四节家具素描(1)曲线形态。洛可可时期的家具追求轻盈、女性化的样式,大量采用婀娜的弧形和S形线,追求优美、细腻的曲线形态。(2)非对称装饰。洛可可时期的家具常采用非对称的装饰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形式,使家具更具动感和活力。(3)精细雕刻。洛可可时期的家具注重雕刻和镀金工艺,常在细节上展现出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纹理。第四节家具素描(4)色彩柔和。洛可可时期的家具的色彩通常较为柔和,如米色、粉色、淡蓝色等,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5)实用与舒适。洛可可时期的家具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如设计出的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和沙发等家具,可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第四节家具素描4.维多利亚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的欧洲家具具有以下特征,如图4-4-10所示。第四节家具素描(1)浓厚的装饰风格。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注重细致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镶嵌和饰面等技艺。家具上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花卉、叶子、植物纹样等,以及复杂的几何图案。(2)深色木材。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常使用深色的木材,如橡木、胡桃木和紫檀木等。这些木材赋予了家具沉稳和华丽的外观。第四节家具素描(3)强调细节和纹饰。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设计注重细节,尤其是类似螺旋线和曲线的纹饰。这些纹饰常出现在椅背、扶手、脚部和桌面等部位,提升了家具设计的复杂度和精美度。(4)多功能性。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常具备多功能性。例如,一些椅子可以转换为躺椅或床,桌子上可能会有可伸缩的板块,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1.铁锹铁锹是一种具有扁平长方形铲面和半圆尖头设计的工具,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如图4-5-1所示。一、农用工具造型特征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2.镰刀镰刀是农村用于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儿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如图4-5-2所示。另外,在欧洲,人们也常把弯曲的剑称为镰刀,如图4-5-3所示。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3.水车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之一。一般有两种样式:一种是脚踏式方形水车,另一种是水传动式圆形水车,如图4-5-4所示。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4.风车如图4-5-5所示,风车的基本构造包括:顶部有一个梯形的入料仓,下面有一个漏斗用于出米,侧面有一个小漏斗用于出细米、瘪粒,尾部用于出谷壳。木制的圆形“大肚子”内藏有一个叶轮,有铁做的摇柄,通过手摇转动风叶以风扬谷物。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5.犁犁是一种用于耕地的农具,如图4-5-6所示。它由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的犁是通过人力驱动的,用于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餐具是用于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的总称。它包括成套的金属器具、陶瓷餐具、茶具、酒器、玻璃器皿、盘碟、托盘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用途各异的其他容器和手持用具。西式餐具主要以金属、塑胶材质的为主,而中式餐具则以瓷器、木器为主。餐具的造型多种多样,如图4-5-7和图4-5-8所示。二、餐饮器具造型特征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乐器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三、乐器造型特征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1.民族乐器民族乐器即中国的独特乐器,包括笛、二胡、琵琶、丝竹、胡琴、筝、鼓等。这些乐器代表着中华音乐文化的传统,如图4-5-9所示。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2.西洋乐器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在欧洲国家已经定型的管弦乐器、弹弦乐器和键盘乐器。常用的西洋乐器包括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如图4-5-10所示。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1.传统玩具传统玩具是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玩具,俗称“耍货”。如图4-5-11和图4-5-12所示,传统玩具与民俗关系密切,承载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四、玩具造型特征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2.现代玩具现代玩具是融合最新教育理念和流行元素的玩具。其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互动、智能机器人、动手搭建、户外运动和艺术创意等类别。这些玩具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提供安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玩耍体验,如图4-5-13所示。第五节日常用品素描05动画场景素描

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

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

第三节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

第四节室内外空间素描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山脊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的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有着如同动物脊骨般凸显的线条。如图5-1-1所示,单体山脊的形态主要分三类:尖顶、圆顶和平顶。绘画中的山脊往往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即连体的,其结构与形态如图5-1-2所示。一、山脊的造型特征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岩石依据其表面裂痕形式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水平走势的(见图5-1-3)、垂直走势的(图5-1-4)、平板龟裂的(见图5-1-5)、整体破碎的(见图5-1-6)、组合汇聚的(见图5-1-7)等。二、岩石的造型特征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流水在自然界中呈现出多种姿态,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溪水以其细渺如纱的形态展现出优雅之美,轻柔地流淌在大地之间,如图5-1-8所示。河流则以其逶迤如带的形态展示出宏大的气势,蜿蜒曲折地穿越山川,如图5-1-9所示。而瀑布则以直泻如布的造型特征彰显出磅礴的力量,水势汹涌地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壮丽的景象,如图5-1-10所示。三、流水的造型特征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一是形态。树木的形态因种类而异,或高大挺拔,如松柏之峻峭;或枝繁叶茂,如梧桐之丰满;或婀娜多姿,如柳树之飘逸。这些不同的形态为场景素描带来了丰富的线条和形体变化。二是质感。树皮纹理独特,有的光滑如镜,有的粗糙如砂纸,为画面增添了触感。叶片也各有特色,或柔软如丝,或硬挺如剑,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四、树木的造型特征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三是色彩。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树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春天的嫩绿、夏天的浓绿、秋天的金黄与红褐,以及冬天的雪白与深灰,都为场景素描提供了丰富的色彩语言。四是光影。阳光透过叶片形成的斑驳光影,或是月光在树皮上洒下的轻柔光斑,都为画面增添了深度和立体感。五是树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例如,风中摇曳的枝条、与水面倒影相映成趣的树冠,或是与山石、建筑相互映衬的树干,都为场景素描提供了丰富的构图元素。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各种树木及其外形如图5-1-11至图5-1-13所示。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天空的主要造型元素为云彩,云彩分为卷云、卷积云、卷层云和高积云等几个类别。五、天空的造型特征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1.卷云卷云位于天空的最高处,它由高空中的细小冰晶组成,冰晶分布较为稀疏,使得卷云呈现出较薄的形态并且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其色泽洁白,并且闪烁着冰晶的特有光泽。一般而言,卷云呈现为轻薄的长条状或者羽毛状,有时在形态上也会展现出部分弯卷的特征,如图5-1-14所示。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2.卷积云卷积云的云块较小,呈现出颜色为白色且没有影子的特点,拥有柔丝般的光泽。这些云块或云层由呈白色的细波、鳞片或球状细小云块组成,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它们与轻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小波纹相似,如图5-1-15所示。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3.卷层云卷层云是由冰颗粒形成的,其外观类似于白云的纹路。值得注意的是,卷层云是唯一一种能够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图5-1-16所示。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4.高积云高积云的组成包括微小水滴、过冷水滴以及冰晶的混合物。这种云的云块相对较小,具有清晰的轮廓,并且在厚度和形状上展现出较大的差异。较薄的云块呈现为白色,能够使日月的轮廓清晰可见,而较厚的云块则呈现为暗灰色,导致日月的轮廓模糊不清。如图5-1-17所示,高积云通常形成椭圆形、瓦块状、鱼鳞片状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它们常常以群、行或波状的方式排列,云块的视角宽度介于1°~5°之间。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5.高层云高层云展现为一种带有条纹或纤缕结构的云幕。其外观有时显得较为均匀,颜色主要为灰白色或灰色,有时也可能微带蓝色。当云层较薄时,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昏暗不清的日月轮廓,视觉效果就如同隔了一层毛玻璃。而较厚的高层云,其底部通常比较阴暗,因此无法透过它看到日月。高层云的厚度不均匀导致其各部分的明暗程度也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高层云的云底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起伏,如图5-1-18所示。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6.层积云层积云属于低云族。云块的体积一般较大,在厚度和形状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它们可能呈条状、片状或团状,如图5-1-19所示。层积云的颜色常为灰白色或灰色,外观松散。当云块较薄时,我们可以透过它辨别太阳的位置,而当云块较厚时,则显得比较阴暗。有时,层积云可能呈现为波状或滚轴状,类似于大海中的波涛。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7.积云积云主要出现在湿润地区和热带地区,但偶尔也会在干燥地区出现,如图5-1-20所示。只有当积云转变为积雨云时,才可能引发阵雨。特别是正午过后形成的云堆,如果发展为积雨云,则表示阵雨很有可能出现。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8.层云层云也属于低云族。层云的云体均匀且成层状,颜色为灰色或灰白色,外观像雾但并不接地。这种云常笼罩在山体和高层建筑上,如图5-1-21所示。层云主要由小水滴构成,因此也被称为水云。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9.积雨云在浓积云形成之后,由于空气对流运动进一步增强,云顶继续垂直向上发展,并超过冻结高度。这时,原本浓积云的花椰菜状云顶开始冰晶化,其原本明显而清晰的边缘轮廓在某些地方逐渐变得模糊。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积雨云就出现了,如图5-1-22所示。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海底世界的造型丰富多彩。珊瑚、海藻形态各异,色彩鲜艳,随着海流轻轻摇曳。沙地起伏,散落着贝壳和礁石。深海处,神秘的光影投射在崎岖不平的海底山脉和峡谷上,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氛围。总之,海底世界是一个充满奇趣和未知的美丽领域,如图5-1-23所示。六、海底的造型特征第一节自然风景素描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1.框架式结构这种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由于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即利用木柱和木梁搭建起房屋的骨架,所以屋顶和房檐的重量都是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的。一、国内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特征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在这种结构中,墙壁只起到隔断的作用,并不承担房屋的重量。这种独特的框架式木结构还形成了特殊的构件——“斗”和“拱”(合称“斗拱”),常见于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中。如图5-2-1和图5-2-2所示,“斗拱”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横木组成的,它们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了上大下小的托座,既美观又实用。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2.庭院式组群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即采用庭院式组群布局。无论是住宅、宫殿、官衙还是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围廊、围墙等环绕组成的庭院,如图5-2-3所示。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3.基本屋顶式样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屋顶设计独具匠心,展现了丰富的建筑艺术和精湛的工程技术,如图5-2-4所示。以下是几种基本的屋顶式样:(1)庑殿顶。这种屋顶有四面坡,呈庑殿形状,常见于宫殿和寺庙等高级建筑中。(2)攒尖顶。攒尖顶可以是四面坡、六面坡、八面坡或圆形的,特点是尖顶处收束,多见于塔式和亭台建筑中。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3)硬山顶。硬山顶具有两面坡,两山墙与屋面齐平,常见于住宅和民居中。(4)悬山顶。悬山顶也有两面坡,但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形成一种悬挑的效果,常用于宫殿和寺庙的配殿中。(5)歇山顶。歇山顶结合了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特点,上半部分是悬山顶,下半部分是四面坡的庑殿顶,常见于大型建筑,如宫殿和庙宇的主体建筑中。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4.衬托性建筑应用衬托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中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运用衬托性元素,可突出主体建筑的重要性和雄伟气势。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包括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5-2-5所示,这些衬托性建筑与主体建筑相互辉映,共同打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1.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柱式上,如图5-2-6所示。二、国外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特征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1)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呈现粗壮的特点,其高度大约是底径的4~6倍。柱身上有凹槽,槽的背部呈尖形,这种柱式没有柱础。檐部的高度大约是整个柱式高度的1/4,而柱距大约是底径的1.2~1.5倍。(2)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更为修长,其高度大约是底径的9~10倍。柱身上同样有凹槽,但槽的背部呈带形。檐部的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5,而柱距则约为底径的2倍。(3)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的造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但其柱头如同一个满载卷草的花篮。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2.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创新。古罗马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图5-2-7所示,罗马帝国大剧场的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高,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难以见到的“穹拱”屋顶。代表性建筑包括古罗马斗兽场(见图5-2-8)和古罗马的潘提翁神庙(又称万神庙)。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形式是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展现了斜撑技术和扶壁技术。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建筑的立面越往上越细巧,形体和装饰越显玲珑,如图5-2-9至图5-2-11所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第二节历史文化遗址风貌素描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第三节第三节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1.古代城市风景特征中国古代城市的风景因时代不同,其建筑物、人物服饰等造型元素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还应有崎岖的街道、马车、行人、货店、棚扇、幌子等造型元素。图5-3-1所示为北宋时期的城市风景。一、城市风景特征第三节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第三节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欧洲古代城市的风景同样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其建筑物、人物服饰等造型元素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欧洲古代城市的风景中还应有不同风格的街道、马车、行人、商店、遮阳篷、招牌等造型元素。图5-3-2所示为英国近代的城市风景。第三节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第三节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2.现代城市风景特征城市是由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构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通常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通常涉及比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包括街道、医院、学校、购物中心、广场、公园等。第三节城市与乡村风景素描因现代城市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城市的风貌基本上有共同的特征,如图5-3-3所示。现代城市的风景特征包括: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且造型别致;交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