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蒿里行①曹操关东有义士②,兴兵讨群凶③。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④。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节选)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注】①《蒿里行》:汉乐府旧题。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乱政,关东各州郡将领联合讨伐,由于联军各自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开始了长期的军阀混战,百姓大量死亡,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②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③群凶:指董卓及其党羽。④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蒿里行》前六句,以凝练的语言记录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堪称诗化的历史。B.“铠甲”一句说明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突显出其骁勇善战。C.“明明”四句把寻求贤才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形象地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D.两诗标题中的“行”,源于汉魏乐府,本为乐曲名,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即歌行体。16.两首诗均为政治性、抒情性很强的诗作,但艺术手法却各有特色。请结合《蒿里行》后四句和《短歌行》后八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蒿里行》最后四句:
①善用白描,融情于景。“白骨”两句,用简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悲惨的图画,隐含着作者对军阀混战的愤怒与无奈之情。
②直抒胸臆,情出肺腑。“生民”两句,基于上文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人民所受灾难的描写,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怆感情直出胸臆,表露无余。《短歌行》最后八句:①巧妙设喻。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②化用典故。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化用此典,意在表明作者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的诚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突显出其骁勇善战”错误。结合诗意及注释可知,“铠甲生虮虱”的描述,意在揭露长期的军阀混战给广大士兵造成的巨大痛苦。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蒿里行》最后四句:善用白描,融情于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意思是: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用简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悲惨的图画,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隐含着作者对军阀混战的愤怒与无奈之情。直抒胸臆,情出肺腑。“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意思是: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基于上文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人民所受灾难的描写,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怆感情直出胸臆,表露无余,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短歌行》最后八句:巧妙设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绝不会有“人满之患”,表现了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化用典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有些夸张,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表明作者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的诚意。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西江月戴复古宿酒①才醒又醉,春霄欲雨还晴。柳边花底听莺声,白发莫教临镜。过隙②光阴易去,浮云富贵难凭。但将一笑对公卿,我是无名百姓。【注】①宿酒:酒醉隔天仍未清醒。②过隙:喻时间短暂。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酷爱饮酒,大醉后隔天仍未清醒,醒来后继续饮酒,直至重又醉去。B.词人欣赏良辰美景,静听莺声巧啭,而且劝告其他老者,不要临镜自照。C.“过隙”二句运用典故,既化抽象为具体,又增加了意境的内涵与深度。D.本词音韵和谐,出语自然,不重雕琢,真实地展现了词人的性情与怀抱。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哪些看法?试简要分析。(6分)15.B【解析】“而且劝告其他老者,不要临镜自照”错误。“白发莫教临镜”是词人劝告自己,不要临镜自照,免得因年暮而感伤。16.①时光易逝。词人已经年老,深感光阴如白驹过隙,容易流逝;②富贵难凭。词人认为富贵犹如变幻的浮云,转瞬即逝,不可凭信;③蔑视功名。词人笑傲公卿,为自己是无名百姓,不受名利束缚而自豪。(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满江红·赤壁怀古南宋戴复古【注】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以简洁的叙述入题,“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句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周瑜,着意刻画周瑜的英雄气概。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传神地表现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异曲同工。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句抒发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世事无常、朝代更替,往事随潮而逝。D.下片结句词人沉浸在眼前美景中,心旷神怡,忍不住向道旁杨柳发问,问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15.戴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赤壁之战”,用意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14.D(D.“沉浸在眼前美景中,心旷神怡”错误,词人感时伤世,无心观赏。)15.同:借古抒怀,借“赤壁之战”抒发对周瑜的赞美和推崇。(2分)异:①苏词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2分)②戴词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再现了周瑜火烧曹营时的惊心动魄、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2分)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①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①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和书本的亲密关系。“多情”“相亲”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书本的喜爱。B.颔联用夸张手法写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也表现了诗人读书难免疲惫的心情。C.诗中把“寻芳”的贵公子与痴爱读书的“我”作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D.这首诗结合诗人的亲身体会,极写读书的好处和乐趣,体现了诗人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16.请赏析诗歌颈联的妙处。(6分)15.B【解析】B.“表现了诗人读书难免疲惫的心情。”错误,“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并没有说读书难免疲惫的意思。16.①“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手法上是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说理形象,表明坚持读书,可以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丰富自我;②“东风”句是说勤奋读书就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别有春天的一番美景。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将读书得到的新鲜的想法比喻成东风里的花柳,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读书的美妙和乐趣。③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活水源头”承接上文“眼前直下三千字”,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由“东风花柳”引出下文“别有春”,过渡自然而贴切。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2次月考语文试卷(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喜书喜【南宋】陆游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16.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15.B16.①“暗”与“鸣”视听结合,从多角度展现了农民劳动、丰收的情景,使诗歌层次丰富;②“阴阴”“轧轧”运用叠字加以修饰,“阴阴”尽显阡陌因草木浓密而变暗的旺盛生机,“轧轧”表示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两组叠字,既强化了景物的特色,也使得诗歌朗朗上口。③颔联“桑麻暗”和“机杼鸣”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农家丰收之景与农民劳动之勤。(回答这里所描写的夏日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运用了虚写也可以酌情给分)【赏析】根据诗歌首联“地绵万里尽春耕”可知,诗人写作的时间正当春耕时节。而这时草木初长,显然不可能是“阴阴阡陌桑麻暗”的。所以诗歌颔联中,作者是通过想象虚写了夏日的景象。在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中,前句“阴阴阡陌桑麻暗”描写所见的田野风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体授信管理办法
- 黄庄夜市管理办法
- 业务转介绍管理办法
- 煤矿矸石场管理办法
- 留用地管理办法杭州
-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 hse绩效管理办法
- 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版
- 煤矿环境保护管理课件
- 湖南宅基地管理办法
- 2025-2030中国鼻空肠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智联招聘行测题库及答案解析
- 各单元阅读能力提升策略与训练
- 广州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
- 工伤预防宣传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干货 - 高中历史全套思维导图100张
- 小学中段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策略探究
- 办公窗帘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5年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页岩气开采井钻探及技术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