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DB41-T 915-2014_第1页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DB41-T 915-2014_第2页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DB41-T 915-2014_第3页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DB41-T 915-2014_第4页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DB41-T 915-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1/T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15-2014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2014-06-30发布2014-08-30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915-2014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原则………………3

5设计要求………………3

6工艺设计……………3

7选址和布局……………4

8前处理系统设计………………………6

9沼气发酵系统工艺设计……………6

10增温保温系统设计…………………7

11沼肥综合利用系统设计……………8

12其他设计……………8

I

DB41/T91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阳市农村能源站、林州市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电、齐英、韩松现、张增瑞、杨洪林、马志芹、王章鹏。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秦明昌、杨海燕、李波、李静、张瑜、赵万明、王希振、李长生、赵广、张金

富、张颖、陈红、陈金霞、邢盛伟、邢海金。

II

DB41/T915-2014

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隧道式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设计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设计要求、选址和布局、

前处理系统设计、厌氧发酵系统工艺设计、增温保温系统设计、沼肥综合利用系统设计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体发酵容积在300m3、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供气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隧道式大中

型沼气工程(以下简称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801.2-2002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GB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8622-2002温室结构设计荷载

GB18877-200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

GB/T21835-2008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JB/T7985-2002小型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技术条件

JB/T10594-2006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1220.1-2006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1部分:工艺设计

NY/T1222-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沼气发酵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生物质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

3.2

塞流式厌氧消化工艺

发酵原料从发酵装置一端进入,经沼气发酵后从另一端排出的工艺。

1

DB41/T915-2014

3.3

隧道式沼气工程

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发酵原料、以塞流式厌氧消化工艺、集中供气为主要技术环节,集污染治理、沼

气生产、资源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3.4

能源生态型发酵工艺

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经沼气发酵后,产生的沼气作能源、沼肥作为农田肥水利用的处理工

艺。

3.5

中温发酵

发酵温度在35℃±2.5℃环境条件下的沼气发酵。

3.6

容积产气率

发酵装置单位容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产气量。

3.7

水力滞留期

沼气发酵原料在发酵装置内的平均发酵时间。

3.8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

以聚苯乙烯树脂或其共聚物为主要成分,添加少量添加剂,通过加热挤塑成型而制造的具有闭孔结

构的硬质泡沫塑料。

3.9

沼气站

管理运行沼气工程、并向农户集中供应沼气的场所。

3.10

沼肥

发酵原料制取沼气后的剩余物。主要由沼渣和沼液两部分组成。

4设计原则

4.1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原则。本规范以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为目的,把资源的开

发利用与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生产的协调发展。

4.2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原则。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为前提,综合考虑工程使用年限、

建设规模及养殖企业发展状况,选择投资少、占地小、工期短、技术成熟、经济实用、运行稳定、操作

方便的工艺路线。对于需要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沼气工程综合效益,推进技术进步为

原则。

4.3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原则。应根据当地畜禽养殖场(小区)及新农村建设现状,统筹考虑,合理

规划,能够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5设计要求

5.1沼气工程的发酵容积以单体300m3为基本设计单元,以村为单位实行集中供气。单体供气户数不

低于100户。

5.2沼气工程设计的发酵单元数目应不小于2座。在实际设计时,可根据养殖规模现状、供气农户及综

2

DB41/T915-2014

合利用情况,合理增加发酵单元。

5.3沼气工程设计的正常使用年限应不低于15年。

应充分考虑发酵原料的种类、总量、收集方式以及发酵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年限。

5.4所在地土地承载力、地下水位、地震裂度等水文地质状况,应满足本沼气工程建(构)筑物及输

气管网的建设需求。

5.5生产的沼气应能满足用户需求,产生的沼渣、沼液应及时得到处理利用,避免二次污染。

5.6各种供(排)水供电、交通运输、卫生防疫、消防安全及应急报警装置等设施,应严格按照国家

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要求同步设计。

5.7各种设备、电气、仪表等的安装应与施工建设同步设计。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5.8调节池、进出料间、储液池等地面设施,应设计防护盖板。

6工艺设计

6.1设计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前处理系统设备选型与构筑物的设计、厌氧发酵装置结

构设计、增温保温系统设计、沼肥综合利用系统设计等。

6.2工艺选择

沼气工程采用能源生态型沼气发酵工艺。

6.3工艺流程

沼气工程工艺流程见图1。

净化贮气沼气利用

沼气

农田

粪便沼液沼液

畜舍格栅调节池厌氧发酵间固液分离沼液存贮

沼渣大棚

调配原料

沼液回流

有机肥沼渣

废水、沼液粪渣、沼渣沼气

图1隧道式沼气工程工艺流程图

6.4设计参数

6.4.1工作压力:沼气发酵装置设计的正常工作压力,应以满足贮气装置集中供气的压力要求为原则,

3

DB41/T915-2014

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15kPa。

6.4.2发酵浓度:6%~10%,冬天宜采用上限值,夏天宜采用下限值。

6.4.3发酵温度:35℃±2.5℃。

3333

6.4.4容积产气率:0.8m/m.d~1.0m/m.d。

6.4.5水力滞留期:15d~20d。

7选址和布局

7.1选址原则及要求

沼气站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其设计除应符合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沼气工程的整体走向应选择东西向;

b)地下水位低,且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c)宜靠近沼气发酵原料产地;

d)便于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e)所选地形应尽量减少土方量的开挖与回填;

f)应选择岩土坚实、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并应避开山洪、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

g)具有较好的给排水、供电条件,对外交通方便;

h)远离高压输电线、水源、公路铁路及人员集中场所;

i)站内露天工艺装置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

7.2平面布置设计

7.2.1平面布置原则:

a)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b)流程力求简短、顺畅,避免迂回重复;

c)应有一定的绿化面积,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

d)施工、管理及维护方便。

7.2.2对于新建养殖场,其沼气工程应同步建设,畜禽舍宜与前处理系统直接相连。单独建设的沼气工

程宜建在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圈舍外地下,也可建在畜禽圈舍下,其沼气发酵装置上部应设置保温设施(见

图2)。

7.2.3应根据各建(构)筑物的功能及工艺条件,结合地质、交通、供电、排水、安全生产及卫生防疫

等要求进行平面布局。

7.2.4沼气发酵、净化、储气装置及输配气管道的设计与防火要求应符合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

7.2.5各种管线应统筹安排,合理设置,避免迂回曲折和相互干扰,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和区别。

7.2.6应设置物料堆放及停车场地,并留适宜宽度的汽车通道。各建筑物间还应留有连接通道。其设计

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主要车行道宽度:单车道3m,双车道5m,并应有回车道;

b)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小于6m;

c)人行道宽度为1m~1.5m。

7.2.7沼气站周围应设围墙(栏),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群体设计效果应与周围景观协调统一,并设置相应

安全防护设施。

4

DB41/T915-2014

进料口进料口进料口

贮气柜

脱水、

输气管道

沼气工程地沼气工程地下隧道沼气工程地下隧道

脱硫

值班室

锅炉房

加温管道出料口出料口出料口

水压间水压间水压间

保温棚

图2单独建设的联体隧道式沼气工程平面图

7.3高程设计

7.3.1高程布置应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设计,宜利用重力作用,使处理系统通畅。

7.3.2高程设计时,应以受纳污水的最高位置作为零标高。当排污水位不受限制时,应以沼气发酵装

置埋设深度确定起点标高,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和回填。

8前处理系统设计

8.1总体要求

8.1.1应配套养殖粪便污水的收集、输送、清杂、调控等设施和装置。

8.1.2以鸡粪为原料时,应设置沉砂池,沉沙池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2006中6.4的规定。

8.1.3以牛粪为原料时应设置粪草分离装置。

8.1.4粪便污水进入调节池前应通过格栅清除较大的杂物,沟渠坡度应确保污水能自流进入。

8.2格栅

8.2.1根据原料特性,在进入调节池前,应设置1~2道格栅。

8.2.2粗格栅栅条间隙宜为20mm~40mm,细格栅栅条间隙宜为8mm~15mm。

8.2.3格栅的其他设计应符合GB50014—2006中6.3的有关规定。

8.3调节池

8.3.1调节池的形状宜为矩形,池底应保持5%的坡度,坡向沼气发酵装置的进料口或泵的吸料口。

5

DB41/T915-2014

8.3.2调节池宜设计成半地下式、双格或多格串联(并联)使用。

8.3.3调节池容积大小可根据每天的原料量和滞留时间来确定,最小不低于每日最大排放量。

8.3.4应综合考虑消除浮渣、沉渣及污泥、冬季保温、安全防护等措施。

8.4进料

8.4.1进料时宜采用添加回流沼液的方式进行进料。

8.4.2进料管宜采用管径40cm~50cm的混凝土管或陶瓷管,与发酵装置竖向夹角应保持30°左右。

9沼气发酵系统工艺设计

9.1总体要求

9.1.1沼气发酵系统采用塞流式、中温厌氧消化工艺。

9.1.2沼气发酵装置应设计观察(检查)口(窗)、导气管、温度传感器、超压保护、增温保温设施及

沼液回流等装置。

9.1.3沼气发酵装置应符合抗渗、抗压及气密性要求。

9.2技术参数

9.2.1沼气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表1隧道式沼气工程厌氧发酵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发酵温度水力滞留期发酵浓度容积产气率

℃d%m3/m3.d

35±2.515~206~100.8~1.0

9.2.2沼气工程发酵装置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V=QT

式中:

V——沼气工程发酵装置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

Q——日处理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3/d);

T——水力滞留期,单位为天(d)。

9.2.3储气模式:宜采用“发酵装置+低压湿式气柜”或“发酵装置+软体气袋”的组合储气模式。

9.2.4储气容积:按日产气量的50%~60%设计。

9.2.5池底坡度:以发酵装置底部高度占池体长度的3%进行设计。

9.3沼气工程发酵装置设计

9.3.1发酵装置设计为全地下单跨拱长方体形结构,池体由拱形体、长方体组成。

9.3.2发酵装置进料管下沿距池底的距离1m左右;出料口上沿与进料管上沿基本持平,距发酵装置底

部1.5m左右,宽为1.2m左右,下沿与发酵装置底部持平。

9.3.3发酵装置的其他设计要求应符合NY/T1222-2006的有关规定。

6

DB41/T915-2014

9.4水压间设计

9.4.1水压间的大小应以满足储气需求、方便出料与维修及减少能量损耗为原则。

9.4.2发酵装置拱形体与长方体的交界面为最大投料量,其所在的液位线为零压力线。

9.4.3水压间应安装溢流装置,其外部可根据需要加装控制阀门。

10增温保温系统设计

10.1总体要求

10.1.1采用“加热锅炉+保温层+太阳能暖棚”的形式对系统进行供热保温。系统主要由加热锅炉、

热水循环泵、换热装置、太阳能温室大棚、温度传感器、保温材料及其它辅助部件组成。

10.1.2按照沼气发酵系统工艺要求,应对发酵装置内部所有池体及池底、内部料液、进出水管道、出

料口及水圧间等采取增温保温措施。

10.1.3所选用的增温保温设施、管材及其辅件应满足料液升温保温及管理维护需要,其质量应符合相

关标准。

10.1.4对固定在内墙基层上、特别是暴露在外的增温保温设备、管道(件),应做好密封防腐及防水

保温处理。

10.2保温系统设计

10.2.1沼气工程发酵装置全部为地埋建筑,其保温设计由内部保温与外部保温两部分组成。

10.2.2宜采用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对池体内部及外部进行粘贴,包括水压间、出料

间等。其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GB/T10801.2-2002的规定要求。

10.2.4保温层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要同步进行,确保水分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

10.2.5发酵装置、水压间等外部保温宜采用太阳能暖棚覆盖。其结构设计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太阳能塑料暖棚等经济适用、采光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

b)应根据发酵装置、水压间等设施大小合理设置太阳能暖棚,其大小以满足保温需求为原则;

c)管理方便,结构牢固,抗风、雪压能力强;

d)所选材料及其技术参数应符合GB/T18622—2002、JB/T10594-2006的有关规定。

10.3加热系统设计

10.3.1加热系统主要包括热水锅炉、换热装置、热水循环泵等(见图3)。

图3隧道式沼气工程加热系统示意图

7

DB41/T915-2014

10.3.2宜采用常压加热锅炉,其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JB/T7985-2002的有关规定。

10.3.3热交换装置宜采用热镀锌钢管,钢管镀层、外径及壁厚等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GB/T

13912-2002、GB/T21835-2008的有关规定。

10.3.4热镀锌钢管最小公称口径(DN)不低于50mm。

10.3.5热交换装置竖向为5层~6层,各层间距0.2m;纵向为2排,间距2m~2.4m。换热装置距

离下底面与两个侧长面的距离为0.8m~1.0m。也可根据实际适当进行调整。

11沼肥综合利用系统设计

11.1总体要求

11.1.1沼肥应首先考虑就地就近利用,并有足够消纳沼肥的农田,同时,要有相匹配的储存设施。也

可加工成有机肥。

11.1.2沼肥中允许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GB18877-2009中的规定,必要时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11.2沼肥储存

11.2.1沼肥储存池宜设场区储存池和田间储存池,储存容积应根据沼液的数量、储存时间、利用方式、

利用周期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小于农作物用肥间隔期内沼渣沼液的排放量。

11.2.2场区沼液储存池设计时宜考虑自流进入与排出,以方便利用、节约能耗为原则,同时应设置浮

渣及污泥排除设施。也可用抽渣车直接运输到田间储存池。

11.2.3田间沼液储存池的容积应考虑非用肥季节沼液的储存量。

11.2.4沼肥储存的其他设计应符合NY/T1220.1-2006中的有关规定。

12其他设计

12.1沼气站供电系统应按GB50052-2009中“二级负荷”的设计规定。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备

用供电设施。其电力装置应符合GB50058的规定。

12.2沼气站内给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沼气站的生产生活用水量应按照生产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浇洒及绿化用水量之和计算。用水

指标应根据生产设备和GB50015-2003的要求确定;

b)沼气站内应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宜排入原料预处理设施;

c)锅炉房、净化间等应有排除积水的设施。

12.3沼气站的安全、防爆、防雷与接地等应按GB12801-2008、GB50028-2006、GB50016-2006、GB

50057-2010、GB/T50065-2011的规定执行。

12.4应设置沼气泄露报警装置,并有专人24h值班。

8

DB41/T915-2014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原则………………3

5设计要求………………3

6工艺设计……………3

7选址和布局……………4

8前处理系统设计………………………6

9沼气发酵系统工艺设计……………6

10增温保温系统设计…………………7

11沼肥综合利用系统设计……………8

12其他设计……………8

I

DB41/T915-20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