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TOC\o"1-2"\h\u12379第1章引言 3209251.1编制目的 3219591.2编制依据 4107021.3适用范围 4826第2章机构概况与风险分析 4216632.1机构概况 4278742.2风险识别与评估 4200872.3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531627第3章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6194653.1应急领导小组 6112143.2应急工作小组 6203403.3各部门职责 614224第4章预防与预警 7292534.1预防措施 7257244.1.1组织管理 7298244.1.2技术措施 7264754.1.3物理安全 7248264.2预警机制 730184.2.1信息收集 7229294.2.2预警分析 819254.2.3预警发布 8291824.3信息报告与传递 8263724.3.1信息报告 8302904.3.2信息传递 86705第5章应急响应 888115.1响应级别 8129715.1.1根据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8148045.1.2各级别响应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893575.2应急启动 9112535.2.1当医疗机构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事件发觉人应立即向信息部门报告。 998455.2.2信息部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937125.2.3信息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响应工作。 9293535.3应急处置流程 9185545.3.1事件确认:确认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9313805.3.2事件上报:将事件情况及时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 9231215.3.3采取措施: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采取以下措施: 9263485.3.4信息发布:根据需要,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事件处理进展情况。 9214675.3.5事件评估:对事件影响范围、损失程度和应对措施进行评估。 9210515.4跨部门协同 9202885.4.1医疗机构各相关部门应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共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 9227075.4.2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9163955.4.3定期组织跨部门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协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 912127第6章事件调查与分析 981916.1事件调查 10179786.1.1调查启动 1039416.1.2调查流程 10214356.1.3调查要求 10278816.2事件分析 10240006.2.1攻击路径分析 10187556.2.2安全漏洞分析 10130786.2.3防护措施分析 10320586.3事件报告与通报 1086786.3.1事件报告 1073726.3.2事件通报 1123240第7章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 1162677.1信息发布原则 11116097.2信息发布流程 1197417.3舆情监测与应对 1229307第8章应急资源保障 1251858.1人力资源保障 12229608.1.1人员配置 1223808.1.2培训与演练 12148958.1.3人才储备 12271598.2技术资源保障 12198648.2.1技术支持 12226808.2.2防护措施 12106258.2.3安全监测 13270658.3物资资源保障 13138708.3.1设备与设施 13306298.3.2数据备份 1351648.3.3物资管理 13234278.3.4供应链管理 1312204第9章培训与演练 13291439.1培训计划 13306729.1.1培训目标 13100249.1.2培训对象 1385209.1.3培训时间 13303659.1.4培训方式 14222589.2培训内容与方式 14211599.2.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1441859.2.2应急预案解读 14286729.2.3实操演练 14177329.2.4岗位技能培训 14280279.3演练组织与实施 14119649.3.1演练目标 14264929.3.2演练范围 1423439.3.3演练时间 14153789.3.4演练组织 15103589.3.5演练实施 1511534第10章持续改进与总结 153031910.1持续改进 151420910.1.1预案实施过程中,医疗机构应不断收集网络安全事件相关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152985010.1.2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152983810.1.3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检查和升级安全设备、软件,保证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 152621410.1.4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实时掌握网络安全状况,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排查。 151368610.1.5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151163010.2总结与评估 152387110.2.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预案执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152894710.2.2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151956610.2.3定期对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策略、技术手段、人员配置等方面。 151325710.2.4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医疗机构网络安全水平。 15605310.3预案更新与备案 161938810.3.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更新,保证预案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161847210.3.2预案更新应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等因素。 16863910.3.3预案更新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备案,并通知全体员工。 16757410.3.4预案备案内容包括:预案版本、更新时间、更新原因、主要更新内容等。 162884110.3.5医疗机构应保证预案更新的及时性,以便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16第1章引言1.1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保证医疗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降低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提高医疗机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办法》(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医疗机构范围内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网络安全事件:(1)网络攻击、入侵、篡改、窃取等恶意行为;(2)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故障和漏洞;(3)网络数据泄露、损毁、丢失等事件;(4)其他影响医疗业务正常运行和网络安全的突发事件。第2章机构概况与风险分析2.1机构概况本章旨在概述医疗机构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以及日常业务流程,为后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提供背景资料。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其信息系统已成为支撑日常业务运营的关键。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机构已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门诊、住院、药房、医技等模块。同时机构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保证各类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机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已制定相关网络安全政策和规章制度,保障患者数据安全及业务连续性。2.2风险识别与评估为全面识别医疗机构网络安全风险,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1)物理安全:主要包括机房、电源、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隐患。(2)网络安全:涉及网络架构、安全设备、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方面的风险。(3)主机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层面的安全漏洞。(4)应用安全:针对医疗机构各类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如网页篡改、SQL注入等。(5)数据安全:涉及患者隐私保护、数据备份、数据泄露等方面的风险。(6)人员安全:主要包括员工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权限管理等环节的风险。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上述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2.3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以下针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1)物理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加强机房安全管理,保证电源稳定,配置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巡检,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网络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优化网络架构,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对重要系统进行数据加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审计。(3)主机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定期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修复已知漏洞;加强主机安全防护,部署防病毒软件;对重要主机进行安全加固。(4)应用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加强应用系统安全开发,定期进行代码审计;部署应用防火墙,防止网页篡改、SQL注入等攻击;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评估。(5)数据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可恢复;加强数据访问权限管理,防止数据泄露。(6)人员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制定操作规范,加强权限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升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第3章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3.1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是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其组成成员包括:(1)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2)信息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3)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如网络信息安全、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等。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和批准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组织、指挥和协调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3)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4)审批应急响应过程中的重要事项;(5)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6)总结应急响应工作经验,完善应急预案。3.2应急工作小组应急工作小组是负责具体实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的组织,由以下成员组成:(1)信息部门相关人员;(2)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员;(3)医疗服务部门相关人员;(4)行政管理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应急工作小组主要职责如下:(1)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安全风险;(2)执行应急响应措施,及时处置网络安全事件;(3)收集、整理、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相关信息;(4)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网络安全事件调查;(5)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3.3各部门职责(1)信息部门: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技术支持,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响应工作。(2)网络信息安全部门:负责制定网络安全策略,组织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整改工作,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3)医疗服务部门:负责在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医疗服务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安全,保证医疗服务正常运行。(4)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协调、保障应急响应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协助开展应急演练、调查等工作。(5)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应急工作需要,配合完成各项应急响应任务。第4章预防与预警4.1预防措施4.1.1组织管理(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2)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制度贯彻落实。(3)定期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4.1.2技术措施(1)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2)定期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软件版本,修补安全漏洞。(3)建立安全审计和日志记录系统,对网络访问、操作行为等进行监控和审计。4.1.3物理安全(1)设立专门的网络设备机房,保证机房环境安全。(2)对重要网络设备、线路进行冗余配置,提高设备、线路的可靠性。(3)加强对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的维护和管理。4.2预警机制4.2.1信息收集(1)建立网络安全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获取国内外网络安全动态、漏洞信息等。(2)关注国家和行业发布的网络安全预警信息,提高预警能力。4.2.2预警分析(1)设立网络安全预警分析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2)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等级和应对措施。4.2.3预警发布(1)建立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将预警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和人员。(2)明确预警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流程,保证预警信息得到有效执行。4.3信息报告与传递4.3.1信息报告(1)制定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流程等。(2)对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分级报告,保证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事件信息。4.3.2信息传递(1)建立网络安全事件信息传递机制,保证事件信息在各部门之间高效传递。(2)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短信、邮件、即时通讯等,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效率。(3)对事件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进行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第5章应急响应5.1响应级别5.1.1根据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5.1.2各级别响应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Ⅰ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导致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全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就诊和医疗救治工作,且预计恢复时间较长。(2)Ⅱ级(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医疗机构部分业务系统,对患者就诊和医疗救治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导致患者个人信息泄露。(3)Ⅲ级(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单个部门或业务系统,对患者就诊和医疗救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但未导致严重后果。(4)Ⅳ级(一般):网络安全事件对医疗机构业务系统运行产生轻微影响,或仅影响部分员工工作,但不影响患者就诊和医疗救治工作。5.2应急启动5.2.1当医疗机构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事件发觉人应立即向信息部门报告。5.2.2信息部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5.2.3信息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响应工作。5.3应急处置流程5.3.1事件确认:确认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5.3.2事件上报:将事件情况及时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5.3.3采取措施: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受影响系统,防止事件扩散;(2)启动备份系统,保证关键业务正常运行;(3)修复漏洞,消除安全隐患;(4)加强监控,防止事件再次发生。5.3.4信息发布:根据需要,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事件处理进展情况。5.3.5事件评估:对事件影响范围、损失程度和应对措施进行评估。5.4跨部门协同5.4.1医疗机构各相关部门应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共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5.4.2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5.4.3定期组织跨部门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协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第6章事件调查与分析6.1事件调查6.1.1调查启动在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事件调查程序。调查组由网络安全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组成,全面负责事件的调查工作。6.1.2调查流程(1)保护现场:保证事件现场不受破坏,对相关设备进行隔离,防止事件扩大。(2)收集证据:提取相关日志、数据、文件等,为分析事件原因提供依据。(3)访谈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掌握事件经过。(4)分析攻击手段:研究攻击者的攻击方式、路径、工具等,为后续防范类似事件提供参考。6.1.3调查要求(1)客观公正:调查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2)保密性:调查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和资料需严格保密,防止泄露。(3)及时性:迅速开展调查工作,尽快找出事件原因,为后续处理提供支持。6.2事件分析6.2.1攻击路径分析(1)分析攻击者入侵网络的路径,找出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2)评估网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依据。6.2.2安全漏洞分析(1)对已发觉的安全漏洞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2)分析漏洞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6.2.3防护措施分析(1)对现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2)分析事件发生过程中防护措施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6.3事件报告与通报6.3.1事件报告(1)调查组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编写事件报告。(2)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调查过程、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等内容。6.3.2事件通报(1)将事件调查结果及时通报给相关领导和部门。(2)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对外发布通报。(3)对内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4)对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第7章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7.1信息发布原则本预案在信息发布方面遵循以下原则:a)及时性原则:保证在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的发布能够迅速进行,以便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降低事件影响。b)准确性原则: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权威,避免因信息不准确导致的恐慌和误导。c)完整性原则:发布的信息应涵盖事件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内容,保证信息接收者能够全面了解事件。d)透明性原则:信息发布过程应保持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公众信任度。e)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发布合法合规。7.2信息发布流程信息发布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信息发布范围: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明确信息发布的对象、渠道和区域。b)汇集信息: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可能的影响等。c)编制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写信息发布文稿。d)审核批准:将编写好的信息文稿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保证信息准确无误。e)发布信息: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f)跟踪反馈:关注信息发布后的社会反响,及时收集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7.3舆情监测与应对a)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实时关注与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相关的舆情动态。b)舆情分析: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评估舆论关注程度和影响范围。c)应对措施:根据舆情分析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对不实信息进行澄清和辟谣;2)针对公众关切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3)加强与媒体、公众的沟通,引导舆论走向,维护社会稳定;4)如有必要,组织专家解读和评论,提高舆论引导效果。第8章应急资源保障8.1人力资源保障8.1.1人员配置根据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合理配置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人员。保证各类专业人员充足,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分析师、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数据恢复专家等。8.1.2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应急响应人员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及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和熟练度。8.1.3人才储备建立网络安全人才储备库,选拔和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实战经验的网络安全人才,为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提供有力支持。8.2技术资源保障8.2.1技术支持与专业网络安全公司、科研机构等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获取实时、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支持。8.2.2防护措施部署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保证医疗机构网络安全。8.2.3安全监测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医疗机构网络,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8.3物资资源保障8.3.1设备与设施配备必要的网络安全设备、设施,如应急响应工具、备用电源、网络设备等,保证应急响应过程中物资充足。8.3.2数据备份建立重要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备份关键业务数据,保证数据安全。8.3.3物资管理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对应急物资进行统一管理、定期检查,保证物资处于良好状态。8.3.4供应链管理加强对网络安全设备、软件等供应链的管理,保证供应链安全可靠,避免因供应链问题导致应急资源短缺。第9章培训与演练9.1培训计划为保证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提高全体员工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制定以下培训计划:9.1.1培训目标使全体员工熟悉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9.1.2培训对象医疗机构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9.1.3培训时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培训。9.1.4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专题讲座、实操演练、网络课程、内部交流等。9.2培训内容与方式9.2.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常见网络安全威胁、攻击手段和防范措施;(3)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9.2.2应急预案解读(1)医疗机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结构与内容;(2)各类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3)各岗位职责和应急响应措施。9.2.3实操演练(1)网络安全事件模拟演练;(2)信息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操作;(3)安全防护设备的配置与使用。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