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域外商标与在先姓名权益冲突的法律实践与借鉴分析综述目录TOC\o"1-2"\h\u27573域外商标与在先姓名权益冲突的法律实践与借鉴分析综述 1364第一节美国商标与在先姓名权益冲突的实践与借鉴 121864第二节德国商标与在先姓名权益冲突的实践与借鉴 4在世界两大法系中,均确立了在先权利制度,将姓名权益纳入在先权利的保护范畴,但对于商标与在先姓名权益的权利冲突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解决路径,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是美国和德国。美国单独创设了与“隐私权”相对应的“公开权”概念,并赋予其财产属性,将其作为类似于一种专利权或者著作权的权利来进行保护,以保障其姓名不受滥用和贬损,其实质是通过创设“公开权”来保护姓名权中的财产利益部分,运用隐私权来保护姓名权中精神利益部分,从而实现对姓名权益的全面保护。德国并没有单独创设一种权利,而是通过对人格权重新塑造,赋予其经济利益,扩大人格权内涵,从而实现对人格权财产利益的保护。第一节美国商标与在先姓名权益冲突的实践与借鉴美国属于英美法系,美国对姓名权益的保护源于隐私权,而落实在公开权实践上。隐私权的概念首次提出源于沃伦(SamuelD.Warren)和布兰代斯(LouisD.Brandeis)1890年发表的《隐私权》[[美]塞缪尔.沃伦,路易斯.布兰代斯:《论隐私权》,李丹译,《哈佛法律评论:侵权法精粹》,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1902年的“罗伯逊案”,以及1905年的佐治亚州最高法院在“佩福里希案”,大幅推动了隐私权制度的发展。朱广新,形象权在美国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由于以传统隐私权为基础进行评判,在布瑞恩案中,法院认为原告布瑞恩作为知名人物在享受由此带来的益处后,隐私权的适当放弃是其对等条件,而汉纳案中,法院认为隐私权作为一种人格权具有不可转让性,进而认定汉纳公司不存在侵权行为。刘斯会:《美国公开权研究》,2014年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6-7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姓名作为人格标志的使用开始变得广泛,大量的案件反映了隐私权在处理涉及到财产权利时,无法有效适用。美国的判例法体系为公开权的创造发展提供了机会,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审理的Haelan案件中,某体育名人将其姓名的使用同时授权给了Haelan公司以及与Haelan公司具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在两公司之间引发了诉讼。该案中,主审法官Frank认为传统的隐私权无法解决人格特征标志的财产价值问题,并提出公开权的概念《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冬季号,第45页。,其认为这种权利不同于隐私权,且独立于隐私权,个人对其肖像有一种公开的价值,具有鲜明的财产属性,可以授权给他人进行排他性的公布其肖像的特权。Halean一案开启了公开权保护制度,延续到拥有、保护和商业性使用一个人的姓名、肖像以及角色等人格权利,而学者梅尔维尔•尼莫(Melville《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冬季号,第45页。由此,通过司法实践和学术讨论,公开权制度作为与隐私权相对应的制度被构建起来,分别形成了对人格要素的财产权益和精神权益的侧重保护,总体上来说,从商业的角度,隐私权具有“被动性”,而公开权具有“主动性”,二者相对独立,形成了二元保护结构。在1977年的Zacchiniv.Scripps“人体炮弹”案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次在判决中明确隐私权和公开权,并认为公开权类似于一种专利权或者著作权的权利,应当予以保护。美国《商标法》一开始禁止使用自然人的姓名作为商标,但后续有所放宽,在1986年修订的版本中规定,不允许将尚在世的自然人的姓名作为商标注册,除非取得该姓名权人的书面许可。现行有效的法规是第489号公法,第79届国会在1946年7月5日批准,通常称为1946年商标法或Lanham法。1946年商标法(经修订)构成美国法典第15标题第22章。在此法案下,具体适用《美国商标审查指南》。其中,关于姓名的部分载于第1206章节,对个人姓名和已故总统的名字、签名或肖像进行保护,在解释中,关于同意的目的在于保护该姓名权人的隐私权和公开权,并通过授权来保障其姓名不受滥用和贬损。这里的姓名包括姓名全称,也包括姓氏、昵称、化名、教名,甚至是绰号,只要能够识别特定的在世个人。焦玥.商标注册侵犯在先权利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3-02-07发表:具体规定为若商标包含识别某特定在世个人的名字、肖像或者签名,除非经其本人同意,或者包含识别遗孀尚健在的已故美国总统的名字、签名或肖像,除非经其遗孀的书面同意。比如,在Ross对AnalyticalTechnologyInc.商标异议案件中,鉴于异议人作为在电气化学分析领域享有盛誉的发明家,美国专利商标局禁止未经异议人的同意注册其姓氏。在另外的案例中,比如查尔斯王子(英国皇室成员)被认为识别了一位特定的在世个人而未经其本人同意,同样不予注册。其核心是,公众是否会将该商标认知并理解为识别了一个或者更多的在世者,这与商标所对应的相关商品或者服务的领域,以及商标所指向的在世者的知名度有着密切联系。这在于立法本意并不是保护每一个人,使与每个人的名字相同或近似的名字都不能作为商标注册,而是保护那些有着合法理由预期,会因他人将其姓名注册为商标而受到损害的人。这种损害通过以所涉姓名的特定个人会在商标用于商品时与其发生联系来表现,即无论是因为此人很著名而使公众合理地推定这种联系,还是因为公众将该个人与使用商标而从事的商业活动相联系。美国商标制度要求商标申请人需要提供使用证据或者商标使用意图,在此类姓名商标的申请中,则即使商标中出现的姓名是申请人的姓名,也必须始终提交同意书。如果可以合理地认为是在世人员的姓名或肖像不是在世者的姓名或肖像,则必须在《官方公报》和注册证书上印上有关此意思的声明。美国对于商标权与姓名权益发生冲突构建了双重解决机制,即利用隐私权来保护姓名权中精神利益部分,而利用公开权来保护姓名权中的财产利益部分。公开权属于一种新型财产权,这种财产权由于特定的人格因素而设立,与传统的隐私权的实质内容有着明显不同。这些特定人格因素包括姓名、肖像、声音、标语口号、演出角色、特定具有联想关系的物品,甚至是现场表演。总体来说,公开权随着法律实践在美国被不断丰富,明确彰显出公开权和隐私权的差异,同时,公开权并不限于名人姓名,和隐私权一样,普通人同样享有公开权,学者麦卡锡认为,公开权是商业使用其人格要素的权利,是每一个自然人所固有的李丹《试论普通法下公开权制度的发展及成因》李丹《试论普通法下公开权制度的发展及成因》[J].比较法研究,2011,25(3).美国在对姓名权保护上的认知和在处理商标上的解决机制值得借鉴,对于公开权的认识以及是否引入,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鉴于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并不相同,本人赞同目前中国没有必要单独规定“公开权”,或者“姓名商品化权”张运运.张运运.名人姓名遭抢注的法律规制研究,理论观察,2019年第3期。“应该分为两种不同模式进行,即名人的姓名权和由姓名权产生的商品化利益,对姓名权的保护是平等的,受到《民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调整;而对于由姓名权产生的商品化利益则以《商标法》为主,《反法》为辅进行规制。因此没有必要单独规定`姓名商品化权`”。美国商标注册要求具备已经投入使用的证据,在申请商标时要求至少提供“使用意图声明”,应该说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些恶意的商标抢注行为,对于实际使用的审查方面作为主动措施具有较大启示,进一步的,将普通姓名作为商标进行注册时,还应当考虑在相关商业领域该普通姓名是否具有代表特定商品的含义。黄彩芳.姓名商标与在先姓名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8-07-19第二节德国商标与在先姓名权益冲突的实践与借鉴德国属于大陆法系,在人格权发展上长达一个世纪,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姓名在商业中的定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不断丰富,最终对人格权重新定义,通过人格商品化来实现对姓名权的保护,赋予姓名权以精神和财产的双重属性。早期德国深受萨维尼和康德哲学的影响,萨维尼的权利论认为“人格权系以自己的人格为内容,并无一个可以支配的客体,不同于财产权(尤其是所有权)”,康德哲学认为“人格乃在体现人的尊严及价值,不得将之物化,使其作为交易的客体”王泽鉴王泽鉴,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人大法律评论,2009-05-31,53随着市场的进步,人格权商品化已初露端倪,亟需在理论和制度上进行突破。在德国学者基尔克Gierke在著作《德国私法》中将人格权进行了拓展,除了传统的精神利益,还纳入了财产利益。1900年《德国民法典》第12条规定:“权利人的姓名使用权为他人所争执的,或者权利人的利益因为他人无权使用同一姓名而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该他人除去侵害。有继续受侵害之虞的,权利人可以提起不作为之诉”,《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杜景林、卢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4页到1912年,德国商标法明确规定允许自然人将自己的名字注册为商标,并使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但是不得侵犯他人的姓名权,禁止未经他人同意而擅自注册。在Leserbrief读者来信案中,联邦最高法院依据《德国基本法》的第1条(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和第2条(自由发展人格的权利)创设了一般人格权,通说认为,特别法关于特别人格权有规定的,优先适用,无规定的,则适用一般人格权。王泽鉴,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人大法律评论,2009-05-31,31在1968年的Mephisto案件中,德国联邦法院首次就死者人格权的保护形成判决,对于死者的人格利益给予救济,创设人格权上财产利益的继承性,而精神部分的人格权继续作用,相应权限由死者指定之人或者近亲属代为行使。纵观德国相关司法案例,从20世纪五十年代的“PaulDahlke”案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的“MarleneDietrich”案,财产利益作为姓名权的保护对象逐渐成为主流观点。王泽鉴:《人格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95页。随着人格权理论的丰富,以及姓名、签名、肖像以及角色等人格化特征在商业中丰富运用,德国在司法实践和理论上,通过丰富人格权的内涵,即人格权中既包括精神权益,也包括财产权益,形成了对姓名权的二分法的统一权利保护模式。德国学界还主张采用不当得利制度对遭受侵害的权利人提供有效救济,以使受害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疫情期间小班化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2024学年度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上学期六年级级部工作计划范文
- 宣传部年度工作计划报告范文
- 生物教学任务工作计划范文
- 对下学期的学习计划
- 2024年某酒店个人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 2021年销售年度计划
- 有关幼儿大班安全工作计划
- 下半年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
- 现浇简支梁施工方案
- 医疗器械-员工手册
-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
-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诫子书-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 路基二工区涵洞施工台账
- 2022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招聘应届生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单位负反馈系统校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 高强度螺栓连接课件
- 精读未来简史2023章节测试答案-精读未来简史超星尔雅答案
- 使用移情图分析客户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法规及案例培训课件(厂房与设施、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