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含解析人民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含解析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4·合肥一模)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监牢释放被囚的百姓,并散发府库中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这些举措说明()A.商朝的势力被彻底歼灭B.推行分封制势在必行C.以殷治殷方略成效显著D.周武王具有仁德之心D[修葺比干之墓,释放囚徒,开仓赈济等一系列举措说明在武力灭商之后,武王以仁德之举收拢人心,故选D项;“彻底歼灭”说法欠妥,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灭商之后武王的仁善之举和治国举措,与分封制无关,也没有涉及这些举措的效果,解除B、C两项。]2.(2024·衡阳一模)封君与周王室之间,除军事与经济联系外,还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通婚、封赏等方式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周人统治的机制从而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这反映出西周()A.王室强化对封君的垂直管理B.推行儒家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C.礼乐制度是西周政制的核心D.宗法关系成为维系王权的纽带D[依据材料“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通婚、封赏等方式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可知宗法关系成为周天子与诸侯亲戚之间的纽带,为政治关系增加了“道德的意义”,故选D项;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才实现了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材料涉及的是西周时期,解除A项;汉武帝之后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儒家德治思想得以推行,材料涉及的是西周时期,此时儒家思想尚未产生,解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亲戚之间的关系”即血缘关系,这是宗法关系的体现而非礼乐制度,解除C项。]3.(2024·茂名二模)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成功果实的时候,体会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B[依据材料“天命靡常”“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可知周初统治者相识到天命和民心的重要性,出现敬天保民观念,故选B项;汉代儒学居于统治地位,与材料所述时间“周初”不符,解除A项;功利之学是注意实际功用和效果,反对惟言功利和空谈性命的义理之学,与材料中强调“天命靡常”不符,解除C项;“神权王权紧密结合”强调的是神权与王权关系,与材料主体“天命”“小民”无关,解除D项。]4.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常常刻以夸张的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纹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伦理规范 B.审美观念改变C.制造技术进步 D.法家思想影响A[周代青铜器皿纹饰比商代的有“显著的秩序感”,其主要缘由是受周代实行的分封制(政治制度)和宗法制(伦理规范)的影响,因此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凸显政治等级,具有明显的政治色调,故选A项;审美观念发生改变的根本缘由是受到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影响,因此审美观念改变不是引起这一改变的主要因素,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皿纹饰的改变,与青铜制造技术是否进步无关,解除C项;法家思想是在战国时期萌发的,解除D项。]5.在周以前,只有王的称号而无“天子”之称。“天子”之称是周人的创建,在周人的观念中,天是至上神,统治一切。“天子”之称表明,天神与周王是父子关系,这使得()A.王权起先具有神奇色调B.宗法制由此而产生C.周天子大宗地位神圣化D.君主专制制度加强C[材料“在周以前,只有王的称号……‘天子’之称表明,天神与周王是父子关系”说明周人强化天子的地位,周天子大宗地位神圣化,故选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商朝的大事用占卜确定,王权具有神奇色调,解除A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化而来的,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解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在秦朝起先建立,解除D项。]6.(2024·宜昌调研)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这反映出()A.贵族政治被打破 B.中心集权建立C.血缘关系的弱化 D.君王权力加强D[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国君与封国之间的关系由“兄弟”变成“父子”,由此可见君主比封国的权力更大,故选D项;商周时期,国家政治主要体现为贵族政治,解除A项;“中心集权建立”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解除B项;从前者“兄弟”到后者“父子”均有干脆的血缘关系,解除C项。]7.(2024·龙岩二模)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些遗址都出土了精致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各区域文明中我国最早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特点C.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D.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B[材料中“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地在相近的时间里都有文化遗迹,说明中华文明发源地不只是在一处,而是具有多源性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中仅提及中国不同文化遗址状况,未提及与其他区域文明的对比,不能推断我国是否最早,解除A项;礼乐制度是在周朝时期出现,新石器时代并没有礼乐制度,解除C项;我国第一个国家是夏,夏距今约4000年,材料中所述及的时期尚未产生国家,因而“家国一体”说法错误,解除D项。]8.(2024·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鲜不满四弟周公旦摄政而发动了叛乱。周公旦平定了叛乱,七年后归政成王。据此可知()A.皇位世袭制得到巩固B.嫡长子继承制得以实现C.天下一家理念被强化D.分封制成为周王朝制度B[周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归政成王,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得以实现,故选B项;秦王嬴政首称皇帝,此后才有皇位世袭制,解除A项;“天下一家”指视天下人为一家,和谐相处,而材料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实现,解除C项;材料不涉及分封制,解除D项。]9.(2024·攀枝花三模)周代冕服、弁服的色调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记,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礼乐制度渐渐崩溃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B[依据“周代……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可知,服饰色调作为体现等级的重要标记,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却受到齐国的推崇,这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渐渐走向崩溃,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服饰的“间色”渐渐受到推崇,并没有说明服饰多元成为主流,解除A项;当时周王室虽然地位下降,但齐国形式上仍遵从周天子,没有独立于周王室,解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等级制度走向消亡”的表述过于肯定,解除D项。]10.西周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纹饰以重环纹、波带纹、窃曲纹较为流行,种类不多,风格简洁朴实。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用途转向好用化,纹饰以抽象的几何纹为主,并出现宴乐、射猎、斗争等装饰题材,呈现多样化的风格。这种改变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尚武风气成为主流 B.青铜纹饰趋向生活化C.政治秩序出现变革 D.审美观念趋于感性化C[依据材料“西周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纹饰以重环纹、波带纹、窃曲纹较为流行,种类不多,风格简洁朴实。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用途转向好用化,纹饰以抽象的几何纹为主,并出现宴乐、射猎、斗争等装饰题材,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可知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功能、纹饰、种类、风格等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故选C项;材料虽然提到青铜器出现射猎、斗争等装饰,但并没有成为主流,解除A项;青铜器纹饰趋向生活化是改变的详细表现而不是改变反映的实质问题,解除B项;材料说的是青铜器的改变,无法确定是趋于感性化还是理性化,解除D项。]11.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靡遗,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推断吉凶。这反映出商朝()A.神权与王权共治的特点B.封建迷信观念占统治地位C.王权的地位在渐渐上升D.神权与王权冲突日益激化C[商朝前期事无巨细均由贞人占卜确定,表明王权在神权之下,但商朝后期仅例行公事大事占卜且商王甚至自己推断吉凶,表明王权的地位在渐渐上升,故选C项;商朝“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推断吉凶”,解除A项;商朝处于奴隶社会时期,解除B项;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神权与王权冲突日益激化”,解除D项。]12.据学者统计,近几十年发觉的甲骨文遗址除殷墟(今河南安阳)以外另有25处,其分布状况见下表:近几十年殷墟以外出土甲骨文地点分布表省(市)河南山东北京陕西安徽湖北江西河北山西甘肃出土点数量3处4处3处8处1处1处1处1处2处1处所属时期商周商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商晚期西周西周新石器时代——据宋镇豪《南靖殷墟甲骨回来感言》整理商至周甲骨文分布范围发生了改变,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文字体系渐渐成熟 B.金文取代了甲骨文C.周人统治范围扩大 D.争霸斗争持续不断C[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甲骨文分布范围明显增多,说明周文化得以扩散,周人统治范围扩大,故选C项;材料仅提及商至周甲骨文分布范围的改变,并未提及其字形字义等,且未提及其他文字,无法看出文字体系的成熟,解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金文,无法体现金文取代了甲骨文,解除B项;争霸斗争持续不断的现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建。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持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正式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改变。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探讨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起先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加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改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12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5分)[答案](1)特点: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亲密(家国一体);嫡长子继承制。(2)改变:东汉以后,门阀士族及豪强同时崛起;宋朝,获得纵深发展,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分化快速,宗族间相互救助;士族没落、庶族崛起;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3)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分权色调;与政治关系分别。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探讨方法运用到历史探讨中,从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说明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下图是依据作者的假说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任选一个视角对该社会结构图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分)[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由地主经济、儒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