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7古诗三首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
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
知识与技能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正确读写诗
句中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
教学目标《望天门山》。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课件教法讲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
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5首)
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
多少?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
(2)识记生字:
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
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
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
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2、理解重点词句。
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学习前两句诗。
1.(课件出示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
关图片)
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3.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
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
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
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4.(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
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一一至此回”,师一边读一
边用动作演示。
(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
激荡回旋)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
词是重读的。
(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4)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学习后两句诗。
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
相对出)
2.(课件出示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关
图片)
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
船头的诗人。)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
字把山给写活了。
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
呢?(高兴、激动、自豪)
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
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
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三)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
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课件出示10)(青山碧
水白帆红日)
(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
帆、组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
111,画中有诗。
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
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
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板书:
断开流回出来)
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
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
夫好河ill)
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第二课时
一、欣赏美景,揭示诗题。
1.同学们去过西湖吗?(如果有去过的,请学生做简单介绍。)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2.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欣赏西湖十景给自己留下
的印象。(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
胜收、人间血量)
3.谈话揭题: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
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
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课件出示13)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课题。(板书:《饮湖上初晴后
雨》)
4.(课件出示14)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
二、鼓励交流,理解诗题。
1.(课件出示15)《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齐读。
2.小组交流: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
3.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三、学习字词,明确节奏。
(课件出示16)突出显示“饮”“初”“亦”“抹”“宜”。
1.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
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
2.生自由朗读。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根据学习古诗的经验在课本上标
出这首诗的节奏。
四、品读诗句,理解大意。
1.小组交流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2.代表发言,教师小结:看课本注释、看课本插图、读古诗题
目、读古诗诗句、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3.引导理解:
(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
(2)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
(3)欣赏晴雨时的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
五、细读诗句,交流探究。
(一)赏读“水光激潮晴方好”。
1.“激涌”是什么意思?(激涌:波光闪动的样子。)你是怎
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2.“敝滩”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
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出现“敝涌”的景象?(是阳光和微风让
西湖水面出现“敝潮”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天
气是怎样的?(晴天。)
(-)赏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1.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
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发
生了什么变化?(雨)
2.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说,雨中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山色空蒙。)
2.“空蒙”是什么意思?(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本注释知道的。)
3.“空蒙”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
隐约约、若隐若现……)
4.面对这样美丽的西湖美景,请你用一个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
赞叹。(奇……)诗人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亦奇。)
5.“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也。)你是怎么知道的?(查
字典。)“亦奇”又是什么意思?(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雨天的山色在雨幕
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
奇妙。)
7.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三)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谈话过渡:晴天的西湖,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
雨天的西湖,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面对这么奇妙的景色,
你要用什么词语来比喻它呢?(美丽的画卷、人间仙境等。)
2.诗人苏轼是用什么来比喻西湖的?(西子)你从怎么知道
的?(读诗:欲把西湖比西子。)
3.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西子:西子指西施,它是春
秋时期越过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
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诗人苏轼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第三课时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交流节奏。(课件出示21)
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
(-)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
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
(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3)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和秋月。“和”
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的美。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
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
(2)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一是月光下不真切;
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3)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
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学生自由朗读。
2.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
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
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3)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3.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
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18富慑的西沙群岛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
认识“饶、优”等10个生字,会写“优、淡”等
知识与技能
12个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各种
形式的朗读,通过学生自评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2、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源,通过网
上资料及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
丽富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教具、学具课件教法讲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
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
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全文共分几段?是按什么分段的?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一段
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什么?这两句话的关
系怎样?(并列)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默读第二段
思考:第二段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述西沙群岛的?是按什
么顺序写的?
(从海面一一海底一一海滩一一岛上四方面具体描述西沙
群岛的是按地点的变换,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的)
①指名读第二节
问: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问: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因果关系)
问:作者在表达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果后因)还可
以怎样表达?
练习按照先“因"后“果”,先“果”后“因”叙述本段
内容。
讨论这一小节如何分层。(一层写海水色彩不同,另一层
写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讨论如何概括段意(因果关系的小段
在概括段意时是抓“因",还是抓“果”应当因文而异)
本课主要写什么?(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根据
这个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应抓第几层?(第一层)
练习概括段意(西沙群岛海面风景优美或西沙群岛海水异
常美丽)
小结: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
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②默读第三节
问:这一节主要写什么?本节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种水
产品?(1句写珊瑚2句写海参3句写大龙虾4—9句写鱼)它
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写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可以怎样
分层?(一方面内容为一层,本节可分为四层)
指名读一、二、三层。
提问:作者怎样把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三种事物写具体
的?(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它们的形状、动作、样
子等)
指名读四层。
这层共有几句话?仔细阅读,找出总述一一分述一一总结
的句子。这层的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看幻灯:鱼
总:一群群穿来穿去
1
分:有的...有的....匕虎鱼.....气鼓鱼....
1
总:各种各样数不清一半……一半……
怎样概括这一节的意思呢?
小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西沙群岛海底水产品丰富),也
可以把并列的几方面都归纳进去(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珊瑚、海
参、大龙虾和鱼)
指导自学第四节第五节
提示:每节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
系?
给这两节分层,概括段意
指导朗读四、五节
小结:第二大段从四方面具体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这四
方面是并列关系,练习概括段意。(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美丽,
海底有丰富的水产,海滩上有贝壳和海龟,海岛上是鸟的天
下。)
3.指名读第三段。
问: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与第一段有什么联
系?
指名读首尾呼应的句子。
这段写什么?(岛上儿女保卫建设西沙群岛)
(三)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1、2、3
2.背诵第二、第三节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19海滨小城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
认识“滨、鸥”等12个生字,会写“滨、灰”等
知识与技能
13个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教法讲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海滨小城是什么意思?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每个自然
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哪些自然段讲海滨景色的?
3、哪些自然段讲小城景色的?
4、课文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这篇课文如何分段?一(1-3);二(4-6);三(7)
五、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座海滨小城美丽整洁。
六、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段,理解海滨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
虾、蟹、海螺)
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
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段,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5、填空。(出示投影)
()的天()的海()的机帆船
()的海鸥()的云朵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7、指名读,评读。(老师可以适当范读)
8、再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9、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读,再评读,体会到早晨海面景
色迷人。再自由读。
10、()的贝壳()的鱼()的虾和蟹
()的海螺
11、结合句子通过对比,理解“寂寞”,说明沙滩上贝壳太多
了。“喧闹”是因为船队满载而归,人们高兴得大声呼喊,异
常活跃。海滩很热闹。有语气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理解小城的美丽,有语气的朗读。
1、默读第二段,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为什么?
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美在哪里?
2、庭院:
①树的数量、种类多。一形象美
桂树叶味道香、浓。一味道美
凤凰花多、红。一颜色美
②重点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体会“热闹”、“笼罩”
在句中的意思。
③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总结特点:树多
3、花园:
①重点体会“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茂盛的
枝叶长得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描写了榕
树数多而形美。
边想象边有语气地朗读。特点:榕树多而美
4、街道:
①重点体会街道独特而洁净。
②想象有语气地朗读。特点:洁净
5、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齐背,检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通过学习我们了
解了,作者把海滨小城,分作两部分内容来写的。是哪两部分?
(板书:海滨小城)
2、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象?然后又写了什么景象?
(板书:大海、沙滩)
3、多媒体播放海滨景象,边看引导欣赏说说大海的景象。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有美在哪里?(板书:色彩丰
富,有动有静)
5、在这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怎
样的呢?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海滨小城,
你会看到更加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看课件小城景象说说你的感受。
2、读课文4——7节,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那几个地方?
3、学生读后交流。(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4、我们跟随作者先来到庭院,看看作者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5、指名读课文,找出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写的?
6、自由读这一段,说说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7、看课件出示:句子有桂树、椰子树……(板书:树多)
初夏,桂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板书;叶香)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象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板书;花美)
8、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
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9、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5、6节。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
论,爰表自己的意见。
10、课件出示思考题:
(1)每一段各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出来。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划出。
(3)作者写小城的公园,抓住了哪些特点?
(4)作者写小城的街道,抓住了哪些特点?
11、学生交流后,检查自学。
(1)演示课件,找出中心句。一棵棵是什么意思?
(板书:树大)
密不透风是什么意思?(板书:叶密)
坐满了人说明什么?(板书:人多)
(2)踩上去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什么意思?(板书:舒适)
连一片落叶都没有是什么意思?(板书:干净)
12、齐读4、5、6段
13、演示课件,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三、总结全文
1、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是谁创造的吗?
(是小城勤劳的人民)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
作,一定会感动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说一一“我
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2、由此看来,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们
热爱自己的家乡吗?好,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假期里回家留心
观察你的家乡一处美丽的景色,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围绕一
个意思,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话。
3、作业:以《我的家乡真美》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20美丽的小兴安岭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认识13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形象感受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表演和体会感受作
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文章语言美。学习抓住
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激发热爱大好
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
行观察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教法讲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1、教师导入
1介绍小兴安岭的位置。
2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有生字的地方多读几次。
2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3感受小兴安岭最大的特点:树多。
4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树的多。
5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小兴安岭的美景?是按什么顺序?
三、朗读感悟
(-)感受春天的活力之美
1自读课文,找出春天的景物。
2指明回答。
3感悟美。
情景预设与重点指导:想象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你会听到怎样的声
音,并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
4再读,读出美感。
(二)感受夏天的葱茏之美
1自读课文,找出夏天的景物。
2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3分配任务,每组欣赏一种景物。先自己说说,再与周围同学互相交流
交流。
4汇报
5再读,读出感情。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安排
从春夏中选择你喜欢的季节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理解了部分词义。
这节课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季节变化特点,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
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二、读全文,读后谈谈小兴安岭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1.自己由声读全文。
2.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二、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小兴安岭树的数量、品种极多,树的面积之大,就像大
海一样无边无垠,一望无际,从“数不清”一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2.指导朗读: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
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色,一望无际,一
碧千里。要让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段。
3.小结读懂重点句的方法:读句找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句义,
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总体感知
,13'作署都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画
在书上。
(2)班上交流。
(3)出示投影,填写表格。
季节描写的景物
春树未、积雪、小溪、小鹿
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秋白桦、株树、松柏、落叶、山葡萄、榛子
冬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
2.自读课文,领悟兴安岭树木的特点。
3.深入读文,品词品句。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提示:抓住重点词、句
谈体会。
4.朗读课文,借读抒情。
(三)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的。
(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在而
不空洞。)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董苫宣结课上是抓端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生动,层次清楚,
按总务---总顺序辅号O)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习作《这儿真美》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
知识与技能
描写下来。
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于表达的情感。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
教学重点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具、学具课件教法讲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
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引导
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
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
美丽整洁。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
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
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3)
夏天,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
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太阳出来了,
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
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
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
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
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对比阅读,互相交流: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四、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谈话过渡: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
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
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在评议中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
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板书: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
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
等;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抓住特点,学生习作。
1.突出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适当的修辞
手法。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修改习作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学听:习作有没有围绕一
个中心意思去写?有没有用到最近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读给同学听过,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语文园地六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
1.找出中心句及其在文中可能出现的位置,认识表
示动物的词语,及带有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
知识与技能2.学习和积累ABB式词语,练习说话,根据提示写
一段话。
教学目标
3.通过诵读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诗文。
过程与方法注意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表达与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说话练习,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朗读词语,练习根据提示写话,理解古诗大意。
教具、学具课件教法讲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2)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
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
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枝树、椰子树、橄榄树、
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桂树叶子散发出来
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
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以上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开头
一句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
话来写的。)(板书:围绕一个句子写)
2.(课件出示3)
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
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
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乒乓小
将们打得多认真啊!)
3.(课件出示4)
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
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
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
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
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
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
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
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以上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尾
一句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
话来写的。)
4.小组交流,通过以上的阅读和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
(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
中间;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起强调和
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板书:中心
句)
5.学生试着仿写句子。
6.学生作品欣赏。(课件出示5)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到处是金黄色的,稻谷成熟了,谷
穗绽开了金色的笑脸,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挥动着镰刀,打谷机
的声音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池塘里的鱼儿肥了,池塘边人
们正忙着把一筐筐的鱼装上车。好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池塘中央有许多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都
开了,一朵朵含苞欲放像一位仙女。池塘里游着许多可爱的小
鱼,这些小鱼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朋友,它们有的跃出水面像是
在鲤鱼跳龙门;有的在水中窜来窜去;有的正在睡懒觉呢!多
么美丽的池塘!
在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海天相连,呈现出
一幅迷人的画面;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滩上金灿灿的,
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秋天,海上总是雾蒙蒙的,给人一种朦胧
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冬天,阳光依然明媚,依
然是花红草绿、温暖如春。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6)
蝌蚪飞蛾螃蟹
鲤鱼鲫鱼鲨鱼
2.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
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课件出示7)
这些字都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
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板书:形声字)
5.复习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8)
(1)左形右声:螃蝌蚪蛾鲤鲫
(2)下形上声:蟹鲨
(3)另外还有右形左声、上形下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
形在一•角、声在一角
6.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蝌蚪蛾鲤鲫鲨”。如
“蝌”“虫”是形旁,表义,“科”是声旁,表音。(板书:
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第二课时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课件出示9)
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
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
(2)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说自己在读这些词语时眼前浮
现出怎样的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R 63340-1:2025 EN Electronic displays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Part 1: General introduction
- 担保协议书和担保合同
- 军训运动服采购合同
- 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及销售合作协议
- 知识产权维权与诉讼代理协议
- 电子设备销售及售后服务合同
- 正规住宅房屋买卖合同
- 居间买卖合同与居间协议
- 高空作业人员劳务用工协议书(3篇)
- 项目运营方案研究
- Unit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 中水回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主题式教学法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我的低碳生活》教学设计
- 微信公众号运营及推广合同
- 2025年浙江长兴文旅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方案
- 2024年北京市中考生物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4)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学会尊重-课件(54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