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职业道德_第1页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职业道德_第2页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职业道德_第3页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职业道德_第4页
2014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职业道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1.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以善恶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功能:调节/论证/教育/导向.2.道德的本质:(1)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当然道德一般本质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的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2)特殊本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是一种非制度化/非权力/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第三,道德是一种必要的“恶”,即道德是一种必要的限制.3.道德是实践精神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2)道德需要作为精神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3)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4)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的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4.职业道德: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2)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3)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5.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练业务.7.教师职业道德: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第二章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的特点: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对象/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劳动对象的向师性决定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教师的主导作用):1)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2)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受自己意识的支配.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3)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4.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有创造性;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5.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1)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6.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特点:比其它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更全面,影响更深远,调节方式更有自觉性.7.《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董仲舒:化民成性,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明其道,不计其功;韩愈:传道授业解惑、以身立教;弟子不必不如师)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内涵: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科学与人文(不屈不挠、不畏强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开拓创新、理性批判,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与内核.2.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的要求:1.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树立崇高的学术追求和具有独立的学者人格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GB3①教书育人原则=2\*GB3②为人师表=3\*GB3③教育公正=4\*GB3④依法从教=5\*GB3⑤教育人道主义2.=1\*GB3①教书育人:依据1.是教师的基本职责2.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3.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人才的要求.要求:1.坚持对学生全面培养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科学文化知识,知识保证;马义理论,道德保证;教育理论,方法保证)=2\*GB3②为人师表:依据1.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2.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3.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要求:1.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2.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3.言行一致,表里如一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3\*GB3③教育公正:依据1.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2.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3.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要求:1.爱无差别一视同仁2.实事求是赏罚分明3.长善救失因材施教4.面向全体点面结合3.教育人道主义原则:1)应体现注重人权的精神2)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确立依据:教育人道主义是1)社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2)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3)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具体要求:1)尊重学生2)关心学生3)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4.道德与法的关系异同:异1)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比法产生的早2)二者社会作用特点不同,道德靠社会舆论、人们信念、习惯的力量发挥作用而法则是靠国家强制执行3)二者同为行为规范,法有更强的刚性度4)作用范围不同,法更具明确性;同1)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都是人民的行为规范都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2)在作用上相辅相成3)二者在多方面交叉重合(特点、作用范围、层次)4)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1.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特点: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2.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3.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4.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教师评价代表国家、社会、代表教育内容,学生评价从爱好、求职出发)2.师生关系的体系:伦理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其各自的心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含代际关系,朋友关系,代际-朋友关系(最高层),教育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心理关系(重点)与法律关系(条件)(并居第三层),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4.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1\*GB3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a.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b.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作用c.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GB3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3\*GB3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4\*GB3④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a.严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全面得到发展,成长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标b.遵循原则:1)严而有理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2)严而有度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正确的估量3)严而有方采取有效、学生乐意接受的办法执行4)严而有恒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要保持一定稳定性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①关心集体: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益的实现.真实的集体:a.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地位、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b.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制约、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c.真实的集体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存共生,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最高目标和要求.②尊重同事:看到他人长处宽容不足,尊重个性倾听意见,向他人学习,关心帮助他人③团结协作:维持性/发展性团结协作.发展性团结协作指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善于提出问题,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在这类集体中,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同侪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种教师集体中的团结协作氛围一旦形成,就会使教师逐渐养成并习惯于真实的、真诚的、互相激励的教师人际关系.④有益竞争: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激励教师个体的奋发向上.要做到: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竞争手段符合道德法律;正确处理集体中竞争和协作关系.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1)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2)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3)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第七章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1.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1)教学是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2)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3)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4.注重全面教学改革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和要求:1.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2.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3.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4.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5.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要求:a.追求真理,勇于创新b.实事求是,治学严谨c.配合协作,优势互补d.学术民主,提携后辈e.提高学术研究道德水准.2.高校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表现形式:=1\*GB3①抄袭剽窃;=2\*GB3②伪造或拼凑=3\*GB3③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4\*GB3④大搞不正之风.表现:对学生/学术研究/我国科学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危害.原因:=1\*GB3①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2\*GB3②从学术界自身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3\*GB3③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等;=4\*GB3④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败也是重要因素.解决途径:=1\*GB3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2\*GB3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3\*GB3③有赖于学术研究工作者道德水准、学术功底的增强,消除名利思想;=4\*GB3④完善学术监督、学术腐败的惩罚机制.3.高校教师研究合作:1)增强合作意识2)分工协作3)优势互补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1.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道德要求:a.坚守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与效率以及奉献)b.正确处理好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的关系c.正确处理好职业范围内工作中的岗位主次关系.教学育人为根本,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此前提下,努力服务社会d.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e.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f.应具有正确的人格示范的要求2.教师社会服务道德原则: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讲究效率、努力奉献.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练师德意志d.坚定师德信念:是师德培养的核心问题核心要素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养好良好师德行为习惯: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炼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必要性:=1\*GB3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2\*GB3②是履行工作职责,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3\*GB3③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3.师德修养的要求:=1\*GB3①学习与实践结合.马义理论学习,教育生活道德实践.=2\*GB3②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结合.服饰语言举止=3\*GB3③他律与自律结合.他律:客观外界对道德主体的规范和要求.自律: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关系: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他律.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包括:一是正确认识教师道德修养过程中他律与自律的关系的意义;二是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三是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四是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内心信念等力量,采用一定道德标准,判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的道德价值的活动.评价原则:a.目的性原则(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鉴定,更在于后期的反馈和改进)b.主体性原则c.质的分析原则.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规律性,贯彻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