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黄丹对乙酸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_第1页
补黄丹对乙酸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_第2页
补黄丹对乙酸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_第3页
补黄丹对乙酸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溃疡性结肠炎(UC)1859年由Wilks首先描述,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我国于1956年首次报道。过去认为该病欧美多见,亚非少见,但近几十年研究表明,UC在我国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且正在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尽管我国目前还缺乏UC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1]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简称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病变严重者,其中少数可出现10cm以内的“反流性回肠。一、材料与方法(一)小鼠50只,体重20±2g,雌雄兼用均由荆州卫校提供。所有小鼠购回后用混合配方饲料喂养,自由进食饮水,每日更换饮水,饲料,保持小鼠生活环境通风及清洁卫生。应用手术器械、分光光度仪、离心机、水浴恒温震荡器、微量称重器(上海天平仪器厂)等。所用药品为补黄丹、邻甲联苯胺溶液。(二)方法1、分组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补黄丹组、中剂量补黄丹组和低剂量补黄丹组等5组,每组10只,各组体重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模型制作参照文献[24~26]并略加改进:实验前各组小鼠分别称重,实验采用灌肠法制作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前小鼠禁食24小时,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经肛门插入一直径1mm的硅胶管,插管尖端距小鼠肛门约2cm,并以4%乙酸稀释液灌肠,每次2mL,而后保持小鼠头朝下体位,大约20秒后,注入生理盐水0.5mL冲洗;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连续灌肠4天,模型完成。3、治疗对造模成功的小鼠根据分组分别给以相应的药物(每100g体重),每日一次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3mL;补黄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补黄丹(含生药分别为0.75,0.60,0.48g/mL,使用前用无菌的蒸馏水稀释,相当于225,180,144mg/kg)。连续给药7天,给药期间正常饮食。(三)观测指标1、大体观察观察小鼠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毛发光泽度、大便性状及活动情况,并记录体重变化。2、疾病活动指数(DAI)建模后1—7天测定小鼠体重、观察粪便性状和隐血情况,按DAI标准进行评分(表1),计算DAI分值:DAI=体质量下降分数+粪便性状分数+便血分数。粪隐血测定:邻联甲苯胺法——将粪便涂于白色滤纸上,滴加邻联甲苯胺溶液两滴,再滴加过氧化氢一滴,观察结果。表1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标准疾病活动指数参照文献[27]标准。正常粪便指成形颗粒样便;半稀便指糊状或半成形不粘肛便;稀便指水样粘肛便。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TWBC)建模后7天,小鼠断尾取血,取60微升推片瑞氏染色后,另取20微升加入280微升白细胞稀释液中混匀,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白细胞总数。4、结肠长度、肠质量指数、结肠溃疡及炎症评分建模后7天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取全段结肠,沿肠系膜剖开结肠,4℃生理盐水漂洗,将结肠上端固定于测量板上,下端负荷1g,测量结肠负荷1g时的垂直长度。结肠经滤纸吸干后,微量称重仪测其湿质量,计算肠质量指数:肠质量指数=结肠湿质量/体重×100%[28]。将结肠展平置于冰盘上,用解剖显微镜观察结肠情况,按UC结肠溃疡及炎症评分标准计分[29]。5、结肠组织病理学正常组结肠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未见糜烂及溃疡形成,少量炎细胞浸润;模型组结肠黏膜上皮缺失,腺体结构紊乱,浅表溃疡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水肿明显,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肠壁增厚;补黄丹高剂量组结肠黏膜上皮基本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未见糜烂及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轻,肠壁轻度增厚。6、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檢验,以P<0.05作为有差异的界值,以P<0.01作为有显著差异的界值。二、结果与分析(一)大体观察灌肠第3天,造模小鼠开始出现腹泻、饮食减少、体毛不光泽,第5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便、蜷缩、活动减少、体重减轻。经补黄丹给药治疗一周后,治疗组小鼠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表现为食量增加、体重及毛色逐渐恢复,肉眼血便减少,有时仅见稀便,有时为正常大便。但UC模型组小鼠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变。(二)DAI评分造模成功后,小鼠即开始出现腹泻、体质量下降、血便等UC症状。治疗后补黄丹各剂量治疗组DAI降低明显,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表2)。(三)外周血TWBC治疗后补黄丹能显著降低外周血TWBC,且补黄丹疗效呈剂量依赖性(表2)。表2对照组与补黄丹组DAI分值、外周血TWBC(±s)n=10。建模前各组DAI均为0。DAI:疾病活动指数;TWBC:白细胞总数;UC:溃疡性结肠炎。与UC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1。(四)结肠长度、肠质量指数、结肠溃疡及炎症评分造模后7天,模型组结肠明显短缩,黏膜增厚、充血、水肿、溃疡形成。补黄丹治疗组结肠短缩程度较小,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结肠充血、水肿明显减少,增厚不明显,偶有溃疡且溃疡面积明显缩小(表3)。表3对照组与补黄丹组结肠长度、肠质量指数、结肠溃疡及炎症评分(±s)n=10。UC:溃疡性结肠炎;与UC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1。三、总结本文采用乙酸法诱发小鼠UC,乙酸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激活激肽的作用[30];并可引起结肠屏障破坏,继而促进进一步的炎症反应。该模型制作方法简便,造模周期短。建模后小鼠的肠质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示模型小鼠的结肠发生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增厚等炎症病变,与王晓华等报道相似[31]。文章通过测定DAI、结肠长度、肠质量指数、结肠溃疡及炎症评分并分别从结肠肉眼情况及显微镜下评价补黄丹对乙酸诱发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结果显示补黄丹能明显降低上述指标,且小鼠腹泻、便血等UC症状好转,结肠充血、水肿、增厚的局部炎症表现减轻,说明补黄丹对乙酸诱发的小鼠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外周TWBC反映UC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结肠长度间接反映了结肠上皮受损,隐窝缺陷及纤维化的程度,后者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TGF2β增高密切相关[32],补黄丹治疗组显著降低上述指标,对UC小鼠结肠短缩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文章结果提示补黄丹能有效减轻UC小鼠结肠短缩及结肠炎症反应,减少UC小鼠肠质量指数的作用。综上所述,補黄丹能有效减轻乙酸诱发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治疗实验性UC的作用,为该药临床治疗UC提供了药理实验依据,但其治疗UC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中医属于“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