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手册TOC\o"1-2"\h\u27726第1章引言 4121551.1目的与适用范围 4305791.2编制依据与参考资料 412811.3术语与定义 57716第2章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5304072.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分类 511272.2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6189102.3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620388第三章内部控制环境 762063.1管理层理念与价值观 7233923.1.1管理层应树立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恪守商业道德,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7315153.1.2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将内部控制作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防范风险、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7247553.1.3管理层应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相适应。 784483.2组织结构 737243.2.1公司应建立清晰、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实现权责分明、协调一致。 7300823.2.2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 7166433.2.3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提高内部控制的协同效应。 7286183.3员工素质与培训 7144053.3.1公司应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选拔具备相应能力、经验和职业道德的员工。 716173.3.2公司应开展定期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内部控制意识。 7296683.3.3公司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 7310953.4权限与责任分配 7157533.4.1公司应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和责任,保证员工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防止越权行为。 8296663.4.2公司应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对重要事项进行集体决策,防范决策风险。 816293.4.3公司应定期评估权限与责任分配的合理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814023第四章风险评估与管理 852904.1风险识别 8311154.1.1风险识别的范围与方法 8111314.1.2风险识别的过程与步骤 880324.2风险分析与评价 8256704.2.1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8150444.2.2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流程 8294174.3风险应对策略 8220344.3.1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 937064.3.2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 9290634.4风险监测与调整 9199054.4.1风险监测方法 9272314.4.2风险调整与优化 9318274.4.3风险管理报告与沟通 923549第五章控制活动 9219225.1业务流程控制 9213075.1.1控制目标 9157495.1.2控制措施 9116065.2信息处理控制 1025635.2.1控制目标 1018085.2.2控制措施 10205765.3物理控制 1015285.3.1控制目标 10306625.3.2控制措施 10217655.4职业道德与合规性 1097275.4.1控制目标 10140455.4.2控制措施 1032528第6章信息与沟通 11254726.1信息收集与处理 11140196.1.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机制,保证各类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收集。信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内部报告、业务数据、市场信息、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 11215586.1.2企业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整理、分析、存储和更新。保证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保持真实、准确、及时和有效。 11110976.1.3企业应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效果,降低错误率。 11306976.2信息传递与沟通 11151046.2.1企业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在组织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相关人员和部门。 11233816.2.2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流程,明确信息传递的权限、程序和责任,以保证信息的适当使用。 11209276.2.3企业应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11275706.3信息安全与保密 11235416.3.1企业应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目标和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11286176.3.2企业应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进行严格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11270406.3.3企业应对信息安全进行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损失,并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1293326.4信息系统管理 11289306.4.1企业应制定信息系统规划,明确信息系统建设、运维、优化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11296436.4.2企业应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业务需求,提高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风险。 11213516.4.3企业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和评估,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及时发觉和解决潜在问题。 1256596.4.4企业应加强对信息系统供应商的管理,保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要求。 127445第7章监督与评价 12327297.1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124227.1.1评价方法概述 1226607.1.2自我评价 12246787.1.3内部审计评价 12321607.1.4外部审计评价 12144387.2内部控制评价程序 12164227.2.1制定评价计划 12292847.2.2评价实施 12271677.2.3数据收集与分析 12222037.2.4撰写评价报告 12225117.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处理 12307027.3.1缺陷认定 137787.3.2缺陷处理 13242197.3.3整改跟踪与验收 13232167.4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13270797.4.1报告内容 13254527.4.2报告编制与审批 13120157.4.3报告报送与披露 1323420第8章内部审计 13161968.1内部审计概述 13213938.1.1定义与目标 1391958.1.2内部审计原则 13262538.1.3内部审计的地位与作用 14126168.2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 14205158.2.1审计计划 1445078.2.2审计实施 14249688.2.3审计报告 15106108.2.4后续跟踪 1532198.3内部审计报告 15196478.4内部审计改进措施 1516641第9章外部评价与监督 16126939.1外部评价概述 16298829.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6137859.2.1审计目的与范围 16141469.2.2审计程序 16305699.2.3审计结果应用 16291219.3监管部门检查 16313649.3.1监管部门概述 16164569.3.2检查内容 17144649.3.3检查结果处理 17302709.4社会监督与评价 172639.4.1社会监督概述 17120479.4.2社会评价方法 17108759.4.3社会评价结果应用 175535第10章持续改进与优化 171284210.1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 17820810.1.1定期评估与审查 171318110.1.2优化控制活动 171095610.1.3控制活动持续跟踪 17544910.2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182995910.2.1风险导向 18176010.2.2整合资源 182100010.2.3创新技术应用 182935010.3内部控制创新与变革 181586510.3.1创新理念 183127110.3.2鼓励员工参与 181487210.3.3建立激励机制 182867510.4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与推广 181317410.4.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18978010.4.2培育内部控制价值观 18426410.4.3推广成功经验 19第1章引言1.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手册旨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行为,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本手册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及各分支机构。1.2编制依据与参考资料本手册的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3)公司章程、公司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规定;(4)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参考资料包括:(1)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及实践著作;(2)相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发布的内部控制研究报告;(3)国内外内部控制案例及经验教训。1.3术语与定义为保证本手册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执行,以下术语及定义为:(1)内部控制: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的过程。(2)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及外部因素对企业目标实现可能产生的影响。(3)控制活动:为实现企业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4)信息与沟通: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部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以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人员。(5)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及时发觉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第2章内部控制体系概述2.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分类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手段,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活动,它涵盖企业的各个层级和部门;内部控制通过制度安排、流程设计、人员分工等手段,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内部控制旨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按内部控制的功能分类,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检测性控制;(2)按内部控制的范围分类,可分为整体控制和业务控制;(3)按内部控制的目的分类,可分为经营性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和合规性控制;(4)按内部控制的层次分类,可分为战略层次控制、管理层次控制和操作层次控制。2.2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保证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2)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为内部控制提供依据;(3)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制度安排、流程设计、权限分配等;(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5)制定内部控制手册,详细描述内部控制的政策、程序和措施;(6)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与沟通,保证员工了解和遵循内部控制要求;(7)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内部控制工作重点;(2)实施内部控制措施,保证业务活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3)开展内部监督和评价,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4)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5)定期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报告内部控制工作情况,提高内部控制的透明度。2.3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与作用内部控制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降低经营风险;(2)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资产流失;(3)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4)促进企业合规经营,避免违法违规行为;(5)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6)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内部控制环境3.1管理层理念与价值观管理层理念与价值观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影响。本节阐述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与价值观。3.1.1管理层应树立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恪守商业道德,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3.1.2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将内部控制作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防范风险、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3.1.3管理层应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相适应。3.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本节介绍公司组织结构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3.2.1公司应建立清晰、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实现权责分明、协调一致。3.2.2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3.2.3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提高内部控制的协同效应。3.3员工素质与培训员工素质和培训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具有直接影响。本节讨论公司员工素质和培训方面的要求。3.3.1公司应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选拔具备相应能力、经验和职业道德的员工。3.3.2公司应开展定期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内部控制意识。3.3.3公司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3.4权限与责任分配权限与责任分配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权限与责任分配有助于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节阐述公司权限与责任分配的相关规定。3.4.1公司应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和责任,保证员工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防止越权行为。3.4.2公司应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对重要事项进行集体决策,防范决策风险。3.4.3公司应定期评估权限与责任分配的合理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四章风险评估与管理4.1风险识别4.1.1风险识别的范围与方法本节主要阐述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的范围界定及所采取的方法。风险识别应涵盖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战略规划、财务报告、资产保护、合规性要求等。风险识别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历史数据分析等。4.1.2风险识别的过程与步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识别的过程与步骤,主要包括: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潜在风险、确定风险类别、整理风险清单等。同时要关注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更新风险识别结果。4.2风险分析与评价4.2.1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企业应根据风险类型和特性选择适当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概率分析等。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矩阵、敏感性分析等工具,对风险进行排序和评价。4.2.2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流程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流程包括:确定评价标准、分析风险影响程度、评估风险可能性、计算风险值等。企业应保证风险分析与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4.3风险应对策略4.3.1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接受等。企业应根据风险性质、影响程度和资源状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应对策略。4.3.2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企业在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时,应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实施时间等,保证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要关注措施实施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应对策略。4.4风险监测与调整4.4.1风险监测方法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监测机制,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监测方法,如内部审计、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保证及时发觉风险变化。4.4.2风险调整与优化当风险监测结果显示风险状况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同时根据企业运营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4.4.3风险管理报告与沟通企业应定期编制风险管理报告,及时向管理层、相关部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报告风险状况。同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和协同防控风险。第五章控制活动5.1业务流程控制5.1.1控制目标业务流程控制旨在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照预定目标有效运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主要包括保证业务流程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5.1.2控制措施(1)制定明确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有章可循;(2)建立业务流程审批制度,对关键业务环节进行审核和监控;(3)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防止舞弊行为;(4)定期对业务流程进行审查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业务流程;(5)建立业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识别和防范潜在风险。5.2信息处理控制5.2.1控制目标信息处理控制旨在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安全,支持企业决策和业务发展。5.2.2控制措施(1)建立信息处理操作规范,规范信息处理流程;(2)实施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访问安全;(3)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4)建立信息备份和恢复机制,防范信息丢失和损坏;(5)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预防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5.3物理控制5.3.1控制目标物理控制旨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损失、被盗、损坏等风险。5.3.2控制措施(1)建立物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2)对重要场所和资产实施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3)定期进行资产盘点,保证资产安全;(4)加强办公环境和设施的安全管理,预防安全;(5)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5.4职业道德与合规性5.4.1控制目标职业道德与合规性控制旨在保证企业员工遵循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声誉和合法权益。5.4.2控制措施(1)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和合规政策,明确员工行为要求;(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3)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报告违规行为;(4)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有效震慑;(5)定期对企业合规性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第6章信息与沟通6.1信息收集与处理6.1.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机制,保证各类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收集。信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内部报告、业务数据、市场信息、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等。6.1.2企业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整理、分析、存储和更新。保证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保持真实、准确、及时和有效。6.1.3企业应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效果,降低错误率。6.2信息传递与沟通6.2.1企业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在组织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相关人员和部门。6.2.2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流程,明确信息传递的权限、程序和责任,以保证信息的适当使用。6.2.3企业应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6.3信息安全与保密6.3.1企业应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目标和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6.3.2企业应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进行严格保护,防止信息泄露。6.3.3企业应对信息安全进行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损失,并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6.4信息系统管理6.4.1企业应制定信息系统规划,明确信息系统建设、运维、优化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6.4.2企业应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业务需求,提高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风险。6.4.3企业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和评估,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及时发觉和解决潜在问题。6.4.4企业应加强对信息系统供应商的管理,保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要求。第7章监督与评价7.1内部控制评价方法7.1.1评价方法概述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内部审计评价、外部审计评价等。7.1.2自我评价企业各部门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对照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执行情况,发觉问题,及时整改。7.1.3内部审计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提出改进建议。7.1.4外部审计评价企业可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以提高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7.2内部控制评价程序7.2.1制定评价计划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评价计划,明确评价范围、时间、方法等。7.2.2评价实施按照评价计划,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保证评价过程客观、公正、透明。7.2.3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和缺陷。7.2.4撰写评价报告根据评价结果,撰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反映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状况。7.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处理7.3.1缺陷认定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对发觉的缺陷进行认定,明确缺陷的性质、影响程度等。7.3.2缺陷处理针对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保证及时整改。7.3.3整改跟踪与验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7.4内部控制评价报告7.4.1报告内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范围、方法、发觉的问题及缺陷、整改措施和建议等内容。7.4.2报告编制与审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内部审计部门或相关责任部门编制,经企业负责人审批后发布。7.4.3报告报送与披露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报送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第8章内部审计8.1内部审计概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独立、客观地评价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本章主要阐述内部审计的定义、目标、原则及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8.1.1定义与目标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设立专门机构或职能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等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标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合规经营、降低经营风险。8.1.2内部审计原则内部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审计对象,避免任何利益冲突,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2)客观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3)全面性原则:内部审计应涵盖企业所有业务领域,保证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4)及时性原则:内部审计应及时发觉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改进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5)合规性原则:内部审计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及内部控制要求,保证审计活动的合规性。8.1.3内部审计的地位与作用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以下地位与作用:(1)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经营活动等进行审计,保证企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要求。(2)评价作用: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提供依据。(3)咨询作用:内部审计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4)风险防范作用:内部审计通过识别和评估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降低经营风险。8.2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内部审计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内部审计方法主要包括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8.2.1审计计划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经营计划、风险状况等,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等。8.2.2审计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计划,运用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1)询问: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员工等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等情况。(2)观察: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企业业务流程、设备运行等情况。(3)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可查阅企业相关文件、记录等,核实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的真实性、合规性。(4)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应运用财务分析、统计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经营状况、风险状况等进行评价。8.2.3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背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结论、改进建议等内容。审计报告应客观、公正、清晰、简洁。8.2.4后续跟踪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跟踪,保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内部控制。8.3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成果的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1)审计背景和目标:阐述审计项目的背景、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2)审计结论:总结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改进建议: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4)审计发觉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详细描述审计发觉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如审计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内部控制缺陷等。8.4内部审计改进措施针对内部审计发觉的问题,企业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审计发觉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合规经营。(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增强员工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3)优化业务流程:对审计发觉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4)强化风险管理: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5)建立审计整改机制: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保证审计发觉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6)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审计技能,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第9章外部评价与监督9.1外部评价概述外部评价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本章主要阐述企业如何接受外部评价,以及如何利用外部评价结果改进内部控制。9.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9.2.1审计目的与范围企业应定期聘请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审计目的在于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和运行有效性,范围包括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及相关内部控制。9.2.2审计程序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采取以下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审计:(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2)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3)测试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4)形成审计意见。9.2.3审计结果应用企业应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9.3监管部门检查9.3.1监管部门概述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个人房屋买卖二手房税费结算合同2篇
- 2024款新能源汽车租赁与充电服务合同
- 2024版权方与出版公司图书出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按摩技师个人工作室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版投影仪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保姆服务合同范本:家庭财务助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烘焙食品原料购买与加工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贷款居间合同规范范本3篇
- 监理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全真习题及答案二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线性代数(理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2500题及答案
- DB3309T 98-2023 登步黄金瓜生产技术规程
- DBJ41-T 108-2011 钢丝网架水泥膨胀珍珠岩夹芯板隔墙应用技术规程
- 2025年学长引领的读书会定期活动合同
-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洞察分析
- 2024年物业公司服务质量保证合同条款
- JJF(陕) 049-2021 变压器交流阻抗参数测试仪校准规范
- 词语理解-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辽宁专用)(原卷版)
- 娱乐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及疏散预案(三篇)
-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老年焦虑症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