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推动认识发展——高二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1.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④掌握真理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①从一事物的个性中抽取共性的过程②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③由抽象规定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④在思维中形成多重规定的综合的过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这表明()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③在理论创新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④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否定已有的理论和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在这个世界上,光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事物,所以在古人的眼里,光并没有什么特别和神奇之处。1905年爱因斯坦在其提出的光电效应中对光量子进行了解释,让世人认识到,光既可以是光波,也可以是粒子;而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即波粒二象性,再次刷新了人类对光的认知,从而形成了对光相对完整的认识。这表明()①摆脱感性具体制约,认识才能够发展②思维抽象是人类追求认识的终极目标③感性具体是人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④思维具体是对感性具体的升华与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为人、求学需要自信,但过于自信就走向了自满、自负,导致衰败。我国的传统智慧暗合了现代心理学的达克效应——这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不足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往往高估自己;而能力高者会低估自己,都无法对他人和自己作出客观判断。对以下曲线分析正确的是()①愚昧区→自信心崩溃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②自信心崩溃区→成长区:否定阶段是事物发展中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③成长区→成熟区: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以防止发生质的变化④愚昧区→成熟区: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A.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B.获得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C.获得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D.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7.我们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告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这里体现的思维顺序是()A.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B.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C.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8.生物钟一直被认为是无形的,但它的紊乱与睡眠障碍、精神抑郁相关,严重时可导致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我国科研人员发现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每24小时伸缩一次,犹如生物钟的指针,并参与生物钟的调控。该“有形”生物钟的发现,对于理解生物钟的构造以及分子层面与细胞层面生物钟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A.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B.具体科学的研究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引C.实践和认识的循环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D.该发现实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飞跃9.“高原效应”是指在学习某个课程、事物或者在某一个项目提高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趋势,但通过调整心态以及方法后,又出现了好起来的现象。你是否遇到过“高原效应”?如果遇到了,正确的做法是()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②善于创新,实现突破③另起炉灶,从头再来④以退为进,及时止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打开社会发展进步规律“密室之门”的一把钥匙。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提“新质生产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1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了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上述材料说明()①《共产党宣言》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根源②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具有根基地位③“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④“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状态的重要标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分析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客观实际,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更高,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带来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说明了()①新出现的概念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②对传统生产力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和保留③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迟早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国际等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之下,在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又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全面部署。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未来五年工作的规划()①实现了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一②运用定量分析法对未来任务作出部署③以“胚芽”的形式扩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科学地处理了“此”与“彼”的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笛卡尔之前的数学,只有几何与代数这两个看似几乎没有任何关联的领域。笛卡尔通过创建“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方程描述几何图形,用几何图形反映代数方程,从而创立了代数与几何融会贯通的新学科——解析几何。可见,解析几何的创立,得益于笛卡尔()①坚持辩证否定观,破除落后思想的束缚②在“度”的范围内实现了质与量的转化③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了事物间的联系④运用创新思维另辟蹊径,开拓了新境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时间是什么?有人认为,时间只是人们根据生物的新陈代谢、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轮回等现象创造的一个虚拟的概念。假设没有生物的新陈代谢,没有人的生老病死,没有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也就没有昼夜和四季之分,何来时间?因此,只是空间的移动让我们感觉时间在流动。简单地说,时间是虚拟的、静态的,空间是真实的、动态的。这一观点()A.属于否定静止存在的形象思维B.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演进C.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D.说明分析方法能够为获得新认识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15.力学中的理想的摆、理想流体、刚体、质点等,都是通过对感性具体进行理想化的抽象而在思维中建构的理想模型。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A.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B.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C.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D.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16.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出现的“第四次发展浪潮”。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运行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城市智慧化()A.是目前城市自我发展的最佳模式
B.是实现城市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是城市自我否定和提升的过程
D.其发展总是呈现上升趋势二、材料分析题17.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通过分析认识到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并且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材料分析人们是怎样形成对水的内在本质的认识的。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感性认识。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①③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知识。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强调的是思维抽象,不符合题意。②所表述的只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与题意不符。3.答案:A解析: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①②正确;应该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但不能否定所有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应该肯定合理的,否定不合理的,故③④错误。故选A。4.答案:D解析:从古人对光的认识到爱因斯坦和德布罗意分别提出各自理论加深人们对光的认识,这表明感性具体是人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思维具体是对感性具体的升华与发展,③④正确。将丰富的感性思考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摆脱感性具体”说法错误,①排除。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②错误。5.答案:A解析:①正确,从无知到大拿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而愚昧区到自信心崩溃区,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②正确,从自信息崩溃区到成长区,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阶段是事物发展中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③错误,要防止事物发生质的变化表述不妥,当只有质变才能促进事物发展的时候,需要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变的发生;④错误,辩证的否定是即肯定又否定,不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故选A。6.答案:D解析:A、B两项都是就感性具体而言的,C项就思维抽象而言,均不符合题意。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故选D项。7.答案:D解析:A、B、C错误。D正确,“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属于感性具体;“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告的体系结构”属于思维抽象;“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属于思维具体。因此材料所述体现的思维顺序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故选D。8.答案:C解析:A:题干强调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体现真理与谬误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不符合题意。B:题干强调具体科学的发展,不体现具体科学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引,B不符合题意。C:我国科研人员发现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每24小时伸缩一次,并参与生物钟的调控,该发现对于理解生物钟的构造以及分子层面与细胞层面生物钟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此可见实践和认识的循环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C符合题意。D: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题干的发现还没有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答案:A解析:①②:根据图示可知,前期随着时间的增长,成绩得到快速提高,但是后期突破瓶颈才能继续提高这告诉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善于创新,实现突破,①②正确。③: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并不能让成绩实现突破继续提高,③错误。④:以退为进,及时止损不能提高成绩,不属于正确的学习方法,④错误。故本题选A。10.答案:B解析: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了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说明《共产党宣言》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根源,①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的理论来源,没有体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具有根基地位,②排除。③:“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③正确。④:生产力水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状态的重要标识,④错误。故本题选B。11.答案:C解析:①:新出现的概念不等同于新事物,只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的事物,才是新事物,①错误。②: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对劳动力素质、技术、生产要素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和保留,②正确。③:通过对劳动力素质、技术、生产要素等方面更高要求,概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说明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③正确。④: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④错误。故本题选C。12.答案:B解析: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未来五年工作的规划既有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又有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国际等方方面面的具体分析,在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又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全面部署,科学地处理了“此”与“彼”的关系,实现了整体性与独立性的对立统一,①④符合题意。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材料不涉及定量分析法,②错误。思维方式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材料体现了辩证思维方式,以“胚芽”的形式扩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属于思维方式,③错误。13.答案:D解析:笛卡尔将几何与代数这两个看似几乎没有任何关联的领域联系起来,用代数方程描述几何图形,用几何图形反映代数方程,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体现了笛卡尔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③④符合题意;辩证否定观、质量互变规律在解析几何的创立过程中没有体现,①②不选。14.答案:B解析:人们最初对时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后来,有人认为时间是虚拟的、静态的,空间是真实的、动态的。这一观点实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演进,B正确。材料观点属于思维抽象,不属于形象思维,A排除。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而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C排除。材料强调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未涉及分析方法能够为获得新认识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D排除。15.答案:B解析:思维抽象中的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B正确。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A错误。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C错误。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D错误。16.答案:C解析:本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城市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C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错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7.答案:①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阿拉伯语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科技学院《外国史学名著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淮北理工学院《社会学原理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生物统计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赤峰学院《教育史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现代舞创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摄影报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电子测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工业大学《概率论与数据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地下室车库综合管线施工布置
- 月度及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采购订单模板
- 毕业设计钢筋弯曲机的结构设计
- 工程结构质量特色介绍
- 清华大学MBA课程——运筹学
-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PPT课件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雨污水管网劳务施工分包合同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共2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