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大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A.聆听高雅的音乐需要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B.遇到熟人脱帽致敬体现一个人的核心索养C.作品贵在创造而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D.只有适时向大师请教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汤勤福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人民日报》(2016年3月25日)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中华礼制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这种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中华礼制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B.中华礼制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的作用,使诸民族之间逐渐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使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是因为即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B.“进退周旋,威仪抑抑”讲的是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孔子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反映了内在精神实质。C.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是具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D.《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体现了礼法合一的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的“尊其义”,在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中有体现。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①②⑥③④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⑥④①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姨奶奶对我的安排做了决定狄更斯早晨我下楼时,发现姨奶奶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确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急于想知道她对我的处置意向了。“喂!我已经给他写信了!”姨奶奶说道。“给——?”“给你继父,”姨奶奶说,“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应该当心,或者说他和我会有番理论!”“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姨奶奶说,“还要看情形呢。”“哦!如果硬要我回到默德斯通先生那里,”我叫道,“我想不出怎么办才好!”“这个我也一点也不知道,”姨奶奶摇摇头说,“说实话,我不能说什么。要看情形呢。”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终于,默德斯通先生的回信来了,姨奶奶告诉我他第二天要亲自来和她谈。姨奶奶比平日更加严厉和容易激怒一些,但我看不出她为接待我那么怕的客人做了什么准备。我们的午餐已被无限期推迟了,终于迟到姨奶奶发令开饭时,我看到默德斯通先生本人。“我要避开吗,姨奶奶?”我发抖着问道。“不要,先生,”姨奶奶说,“当然不要!”我姨奶奶很尖锐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就是娶我已故外甥大卫·科伯菲尔遗孀的默德斯通先生吗?”“我是的。”默德斯通先生说。“特洛伍德小姐,一收到你的信,我就感到,为了更合情理地表示我本人,或许也为了更表示对你的尊敬——”“谢谢你,”姨奶奶仍然尖锐地看着他说,“你不必在意我。”“还是亲自面谈比借信交谈要好,”默德斯通先生继续说道,“虽说旅途不便。这个倒霉的孩子,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生后,都给家里引起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他有一种阴郁逆反的心理,一种粗暴野蛮的脾气,一种不驯服不听管教的气质。”“太过分了!”姨奶奶说道。“谈到对他施以教养的最佳方法,”默德斯通先生接着说,他的脸随着他和姨奶奶相互打量得越久而变得越来越阴郁,“我曾让这孩子去从事一种受尊重的职业,但他不喜欢那职业;他跑走了,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叫花子,衣衫褴褛地到这儿向你特洛伍德小姐求哀告怜。如界你信了他的求哀告怜并要袒护他,我愿就我所知而把这一切的后果明白地告诉你。”“还是先说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姨奶奶说,“如果他是你的孩子,我想,你也会那么把他送去从事吗?”“再假设,如果那可怜的孩子——也就是他的母亲——还活着,他也要去投身那受人尊敬的职业吧,是吗?”姨奶奶说道。“我深信,”默德斯通歪了歪头说,“凡是我认为最好的事,克拉拉都对其没有异议。”“唉!”姨奶奶说,“那可怜的孩子的年金也和她不复存在了吗?”“也和她一样不复存在了,”默德斯通先生答道。“那么那笔小小的财产——就是那座房子和那花园——也没作出留给她孩子的安排吗?就没人在那时替孩子说一向话吗?”姨奶奶对他摇摇头说,“现在,你还有什么要说呢?”“不过是这回事,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要把大卫带回去——无条件地带回去。我来这里不对任何人做什么承诺,我未这儿把他带走,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他不准备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而你的门,我自然这么认为,为他开。”我姨奶奶很专往地听这番话。这时,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奶奶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我用“不”字回答。我还请求别让我走,我说默德斯通先生从来就不喜欢我,也没对我好过。我说我相信,凡是知我有多大的人都不能相信我吃过的苦头。我乞求我的姨奶奶,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姨奶奶把我拉到她身边,对默德斯通先生说:“你愿走就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如果他真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说的语我一点也不相信。”“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奶奶摇着头,极其尖锐地说,“你让妈妈过的什么日子吗?她已经去你不愿马上去的地方了,你又把这孩子弄成这让人恨的样子。”在这当儿,他一直站在门边,面带某种微微笑意打量姨奶奶,不过他的黑眉黑眼重重拧在一起了。我看得出,虽然他仍然挂看微笑,脸色己变了,并像刚跑过那样喘着气。“你好,先生!”姨奶奶说,“再见!”姨奶奶的神色和这些话一样强烈刚硬。就这样,我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新生活。(选自《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我和姨奶奶的对话描写,交代了姨奶奶要对我的安排做决定,通过矛盾冲突暗示了处理这件事的棘手。B.小说中三次写姨奶奶“尖锐”,是因为姨奶奶同情我和我妈妈的遭遇,也是表达对罪魁祸首默德斯通先生的愤怒之情。C.默德斯通先生说他给我安排了“受尊重的职业”,姨奶奶用两个“如果”对他进行追问,正是对他的谎言的无情揭露。D.默德斯通先生在整个对话中虽然言辞谦和、面带微笑,但看到我时的脸部神态变化表现了他对自己的错误后悔不已。2.请简要分析姨奶奶这一人物形象。3.小说主要写姨奶奶对我的安排做了决定,“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颈联中“惊”字,古人有“一字出而言之不尽之感”,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不尽之感”都包括哪些方面。6.(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七则》)(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4)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5)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6)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8)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文学总集。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lO%,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教。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轴自娱”等,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摘编自《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B.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C.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D.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B.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C.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D.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B.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C.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D.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选自《书屋》,有删节)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前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B.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C.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D.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A.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B.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C.墨家的每一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B.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D.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审美救赎何以可能潘知常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当然,这也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有关。黑格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熟知非真知。无疑,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合适的。显然,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②人类失落的生命,过去只能在宗教中才能够被赎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宗教救赎,然而,在宗教退出历史舞台的主导地位之后,人类失落的生命就只有在审美与艺术中才能够赎回了,当然,这就是审美救赎的登场。可是,为什么只有审美与艺术才能够赎回?审美救赎又何以可能?过去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对此大多一笔带过。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他们都只关注到了审美与艺术的一般本性,并且只是从审美与艺术的一般特性入手,去对此加以说明,但是却都忽视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也忽视了从特殊本性去对此加以说明,因此,也就未能促成这一困惑的最终解决。③换言之,对于审美与艺术,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美从何处来?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美是如何帮助我们生存下去的?美是如何拯救我们的?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人类是怎样创造了美?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如何创造了我们?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去挖掘出真正的力量,去唤醒我们。④问题的关键,当然在于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象呈现。⑤意象呈现是内在的自由生命借助于外在形象所进行的自我建构。正如吉尔伯特、库恩在《美学史》中断言的:“它体现了人们创造象征和符号的独特而神奇的力量。”区别于“超验表象的思”(宗教)、“纯粹的思”(哲学),黑格尔把它称之为“感性直观的思”。而且,在外在世界不再引起宗教的神秘联想之后,确实已经隐秘地进入了审美与艺术的情怀寄托。它代表着:当今生命中难以解决的东西,都首先可以在审美与艺术中得以象征性地解决,昔日宗教的神奇作用当今也已经被审美与艺术取而代之了。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意象呈现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常见的维系于客体、维系于现实。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维系于精神生活,是由客体形象与自由生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是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异质同构,是意在将人类的精神生活凸显而出,也将人之为人的无限本质和内在神性凸显而出。因此,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劳·波林曾经说:象征,就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中国人也常感叹“形象大于思想”。事实上,就是因为它呈现的是主体内涵,是生命的对象物,而与赋予形象以意义无关,也与充当形象的注脚无关。⑦由此,不难发现,所谓意象呈现,作为象征,其实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进化的强大杠杆。人类正是通过意象呈现而拥有世界。意象呈现是生命的庆典。通过意象呈现,我们从物的世界迁徙到意义的世界,从功利的世界迁徙到虚无的境界。意象呈现即最后的救赎之物。而现在我们最大的失败也正是遗忘了这一点。语言已经被物化了、工具化了。意象呈现也因此而隐遁不见。因此,我们现在所应当去做的,就是让意象呈现超出自身而指向另外的东西,呈现出意象背后的无名的真实的东西、高于生命的东西、高于死亡的东西。借助于它,我们得以亲近自然而毋需跋山涉水,并且可以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⑧由此,意象呈现为什么能够达成审美救赎?应该说,也就一目了然了。由此不难发现:过去以情感来区别审美与艺术,是错误的。艺术的核心不是情感,而是意象呈现,也就是象征。(有删改)1.第①段引用黑格尔的话有何作用?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下列对“意象呈现”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A.意象呈现与“超验表象的思”“纯粹的思”等概念借助神秘联想相互关联。B.意象呈现只是一种符合表现,传达客体内涵,是现实的异质同构甚至图解。C.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意在凸显人类的精神,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D.意象呈现是替代宗教的救赎物,使得人类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4.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运用连续的追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问题。B.两组追问形成对比,突出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引出下文。C.本段追问体现了对审美与艺术一般特性与特殊本性差异的关注。D.通过连续追问总结上文内容,凸显审美与艺术唤醒我们的作用。5.第⑧段认为借助上文内容“意象呈现为什么能够达成审美救赎?应该说,也就一目了然了”,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鲁云谷传(明)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集。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云谷深于茶理,褉水雪芽①,事事精办。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②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③,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然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④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⑤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⑥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庚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⑦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⑧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⑨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注)①褉水雪芽:褉水,春水;雪芽,属绿茶,原系每年初春最后一场雪后采摘,因此而得名。②劫剂:中医谓猛药。③岐黄:借代医学。④依回:犹豫不决的样子。⑤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⑥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⑦遗蜕:婉指死去。⑧苍头:仆人。⑨室人:妻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极险极逆逆:反常B.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负:凭借C.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植立:呆呆地站着D.直是性生,非由矫强矫强:做作,勉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云谷深于茶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儿之成,则可待乎!C.以今年庚戌三月之晦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而后乃今将图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开篇介绍鲁云谷的职业——悬壶济世的医生,着重写他的居住环境装饰,以物喻人,从侧面烘托出他与众不同的爱好与品性。B.鲁云谷精通茶道,以茶会友,乐此不疲;医术独特,不走寻常路,往往能起死回生;从小多才多艺,擅长多种乐器,其洞箫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对手。C.鲁云谷并非没有什么文化,而是集诗人、画家、隐士、侠士风范于一身,为人率真不矫情,尤其喜欢与性情中人结为朋友,甚至为了朋友,不惜与妻子翻脸。D.张岱的这篇传记散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尤其擅长工笔描写;在选材构思上擅长以小见大;而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评论,都倾注了自己的深情。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以今年庚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2)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与欢,字悦道。嘉定七年进士,中明法科,摄浦城县。丁父忧,作《善庆五规》示子孙。免丧,授大理评事。转对,言天变、民情、国威三事,又言:“死囚以取会驳勘,动涉岁时,类瘐死,而干证者多毙逆旅,宜精择宪臣,悉使详覆,果可疑则亲往鞠正,必情法轻重可闵,始许审奏。”迁宗正丞兼权都官郎官,改仓部,权度支,以直宝章阁知安吉州。设铜钲县门,欲诉者击之,冤无不直。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又嫠媪仅一子,亦以不孝告,留之郡听,日给馔,俾亲馈,晨昏以礼,未周月,母子如初。二家皆画像事之。明年改元嘉熙,襄、蜀残破,或望风弃地,召见便殿,言:“韩琦当仁宗朝,犹昼夜泣血。今主忱臣辱矣。”因具言防边之道,其后多见施行。与欢招刺三千人为忠毅军,又言:“禁卫虚籍及京口诸郡,悉宜募兵,统以郡将,财先赡军,余始上供,乞省不急之费。”荐文武士四十人。迁户部侍郎兼权兵部尚书,论边事至为深切。会饥民相携溺死,帝仍付临安府事,恩例视执政。与欢涕泣奉诏,亟榜谕曰:“今申奏振救,宜忍死须臾,各全性命,伫沐圣恩。”都人相谓毋死。与欢上则祈哀公朝,下则推诚劝分,甘雨随至,米商来集,流移至者有以济之。与欢三为府尹,尽力民事,都人称“赵端明”,必以手加额曰“赵佛子”也。国事皆缕缕言之,有不胜书,盖其爱君忧国,本诸天性。拜少傅,卒,遗表犹不忘规正。帝震悼辍朝,赠少师,谥清敏。(节选自《宋史·赵与欢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B.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C.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D.有富民诉幼子/察之非其本心/姑逮其子付狱/徐廉之/乃二兄强其父析业/与欢晓以法令/开以天理/皆忻然感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颁布年号称为建元。B.禁卫,文中指军种称号,即禁卫军,是保卫皇帝或京城的军队。禁,指皇帝的住处。C.表,古代文体,是呈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如李密的《陈情表》。遗表,即临终谏言。D.赠,指古代皇帝为犯死的官员或者亲属加封爵位或官职,与下文的“谥”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与欢敢于进言,切中审案弊病。他在审案过程中发现对死刑的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对罪犯和证人都有损害,建议朝廷派精干大臣,详细核查,以便结案。B.赵与欢为官公正,断案明察秋毫。他在安吉任知州期间,为百姓平反大量冤屈;在审理富民和嫠媪的诉讼中,细致周到,方法灵活,给百姓以满意的结果。C.赵与欢心怀国家,关注军务边防。面对国家残破、土地被侵的乱局,他极为心痛,积极为边境防务献计献策,并建议加强战略要地的防卫,皆被当即采纳。D.赵与欢关爱百姓,做事竭忠尽智。适逢灾荒,大量饥民投水自尽,赵与欢临危受命,立即发榜劝解,同时协调朝廷及民间各方力量,全力救济,渡过难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果可疑则亲往鞫正,必情法轻重可闵,始许审奏。(2)今申奏振救,宜忍死须臾,各全性命,伫沐圣恩。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其关键是去粗取精,抓住关键词。其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题干要求选择: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首先细读文本,把握大意。语境是作曲家带着自己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而大师的表现是不停地脱帽。作曲家不明就里,打听原因,大师的回答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这个的题的关键是就是对大师的话的理解。“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是委婉地告诉这个作曲家他的作品缺少创意,沿袭前人的东西太多了。故选C。【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2、1.D2.C3.D【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中华礼制……使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错误,属于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由此可知,“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与前面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故选D。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错误选项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中华民族历来是……是具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错误,“高度道德自觉”,“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是礼仪之邦的特点,这里偷换概念,变成“中华民族”的特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文中只是说“力图”。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3、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按照六个语句的内容特点与语言形式,②与⑤打头都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相接,B项承着前面所说的中国珠算借助算盘和口诀,用②打头照应前面的“算盘”,接着用④说明算盘结构与坐标几何的蕴含式联系,再用⑥介绍珠算口诀,照应了前面的“口诀”,将③置于⑥后面说明珠算口诀的内涵价值,介绍了算盘和口诀特点之后,继续说明珠算的使用价值,①是说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③是说它不比电子计算器差,①⑤的内容看起来不分先后,但联系前面几句的内容来看,带有关联词“即便”的①在语气和语意上与上面的关系更直接,宜先说,六个语句都说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说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也是先说算盘再说口读,然后说使用价值,但主要问题是③④的位置不合适,③的“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更适合用来说珠算口诀,④的“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更适合用来说算盘;B项的⑤①尚可,但③④的位置不合适,且②若与①相接语意比较松散,①的后面宜用句号断开;D项的排列虽与C项不同,但问题是一样的。故选C。4、1.D2.不明确解答我的疑问,性格外刚内柔;给我的继父写信、交涉、做决定,做事雷厉风行;直接指出继父的恶劣行径,善恶分明;愿意收留我,善良慈祥。3.“我”是问题的焦点,是情节冲突的缘起;对于“我”的安排引发了姨奶奶和父亲的交锋,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我”的观察和心理活动描写,侧面烘托展示姨奶奶的形象。【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后悔不已”错误。默德斯通先生从始至终也没有认识和承认过他的错误,更谈不上后悔。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开头与“我”的对话,“我已经给他寄了封信,告诉他应该当心,或者说他和我会有番理论!”“‘这个我也一点也不知道,’”姨奶奶摇摇头说,‘说实话,我不能说什么。要看情形呢。’”表现姨奶奶性格外刚内柔;姨奶奶对我的安排做了决定这件事,从给继父写信、与继父交涉的过程,到最后“你愿走就可以走了;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再见!’姨奶奶的神色和这些话一样强烈刚硬”做决定,表现姨奶奶做事雷厉风行;文中有三次写姨奶奶“尖锐”地看着他,揭露他“你让妈妈过的什么日子吗?她已经去你不愿马上去的地方了,你又把这孩子弄成这让人恨的样子”,直接表现出姨奶奶对“我”继父的鄙视与厌弃,表现姨奶奶爱憎分明的态度;“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奶奶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姨奶奶把我拉到她身边”“我要来试试这个孩子”表现姨奶奶的慈爱和善良。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鉴赏人物描写中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气氛等。小说的主人公的姨奶奶,“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从情节结构上,小说开篇“我确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于是就更急于想知道她对我的处置意向了”交代了“我”是故事的缘起,围绕对“我”的处置展开情节,姨奶奶与继父就“我”的去留问题展开讨论、交涉,可见“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人物塑造来看,“早晨我下楼时,发现姨奶奶倚在餐桌上,正在出神,我确信我就是她出神的中心”“姨奶奶比平日更加严厉和容易激怒一些,但我看不出她为接待我那么怕的客人做了什么准备”“我姨奶奶很尖锐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我姨奶奶很专往地听这番话。这时,她坐得直挺挺的,双手叠放在膝盖上,忿忿地盯着那说话的人”“姨奶奶把我拉到她身边”“姨奶奶的神色和这些话一样强烈刚硬”,通过“我”的观察和心理活动描写,侧面烘托展示姨奶奶的形象。【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5、(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2)“惊”为“惊醒”或“惊起”之意。深夜的涛声惊醒了夜泊江边的作者。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人格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请的背景。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况凄凉的情态。【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能力。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解答本题既要读懂诗的意思,首先要找出意象,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寓意,最后再归纳出情感。本诗,由“雁落客愁边”可知意象为“雁”;由“霜月倚寒渚”可知意象为“霜月”“寒渚”;由“江声惊夜船”可知意象为“夜船”;由“孤城吹角处”可知意象为“孤城”;由意象分析可知,本诗大意为作者在秋季客居他乡,途中所见所闻,不免让他心生惆怅与凄凉,看到“雁”不免引发他的羁旅思乡之情。(2)本题主要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其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本题,首先解释“惊”的具体意思,然后解释“江声惊夜船”该诗句的意思:涛声惊醒了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孤寂与惆怅之情,意思对即可。【点睛】炼字题有如下考点:设置问题形式: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三、格式:该词....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6、曲肱而枕之波撼岳阳城香雾云鬟湿阴晴众壑殊假舆马者视死忽如归濯清涟而不妖白发谁家翁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肱”“撼”“鬟”“壑”“舆”“濯”“媪”。【点睛】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7、1.C2.D3.A【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A项,“家集……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并不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选项曲解文意。B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故选项中“更为重要的是……”错误。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故选C。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故选A。【点睛】判断选项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8、1.D2.C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前期”错误,由原文“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可知,是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B项,“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错误,由原文“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可知,是“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C项,“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错误,由原文“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可知,文中并未说墨家是“结党营私”。D项,答题区域在第七段,“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在第四段,但这只是墨家消亡的一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在第六段与佛教的的对比“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可见只有“禁欲”不是其消亡的最终原因,“不能享受心灵的满足”才是根本原因。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A项,“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表述为“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C项,“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属无中生有。D项,“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错误,由原文“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可知,是“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并不是没有。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9、1.黑格尔的话表明熟知的事物并不一定真正知道。正如对审美与艺术我们是熟悉,但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过,故而无法深入地把握其价值意义。引用这一名言,更加明晰地阐述出对“审美救赎何以可能”尚未解决的情况。为下文阐述未解决的原因等内容铺垫。2.“审美救赎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分析。3.C4.D5.参考示例1:作者对“意象呈现”做了概念界定,并探究其本质为“象征呈现”,具有与宗教相似的作用,让人类拥有世界,拥有意义的世界、虚无的境界。之后推进一层,从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审美救赎角度论述。由此,较为充分地论证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向呈现的审美救赎价值。因此,我认为论证充分。参考示例2:文章尽管对“意象呈现”的概念做了界定,分析了其作为象征呈现的本质,但是,这些属性以及本质如何达成审美救赎,并未进一步分析。同时,文章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事理分析,缺乏典型的论据支撑观点。因此,我认为并未充分论证。【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①段引用黑格尔的话有何作用,需要概括黑格尔的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内容分析作用。“熟知非真知”,表明熟知的事物并不一定真正知道。结合文本内容“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分析,黑格尔的话正如对审美与艺术我们是熟悉,但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过,故而无法深入地把握其价值意义。结合后面内容“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分析,引用这一名言,更加明晰地阐述出对“审美救赎何以可能”尚未解决的情况。为下文阐述未解决的原因等内容铺垫。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概括文意作答。立足文本第二节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结合“为什么只有审美与艺术才能够赎回?审美救赎又何以可能?过去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对此大多一笔带过。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分析可知,“审美救赎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分析。3.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对“意象呈现”的理解,A项,结合文本内容“区别于‘超验表象的思’(宗教)、‘纯粹的思’(哲学),黑格尔把它称之为‘感性直观的思’”分析,“相互关联”不当。B项,结合“这里的意象呈现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常见的维系于客体、维系于现实。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维系于精神生活,是由客体形象与自由生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是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异质同构”分析,“传达客体内涵”错误。D项,结合“在外在世界不再引起宗教的神秘联想之后,确实已经隐秘地进入了审美与艺术的情怀寄托。它代表着:当今生命中难以解决的东西,都首先可以在审美与艺术中得以象征性地解决,昔日宗教的神奇作用当今也已经被审美与艺术取而代之了”分析,“替代宗教的救赎物”分析不当。故选C。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结合“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去挖掘出真正的力量,去唤醒我们”分析可知,“凸显审美与艺术唤醒”分析错误,原文为“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故选D。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意象呈现是内在的自由生命借助于外在形象所进行的自我建构”“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所谓意象呈现,作为象征,其实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进化的强大杠杆。人类正是通过意象呈现而拥有世界”等分析可知,较为充分地论证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向呈现的审美救赎价值。也可以认为没有充分论证,言之有理即可。10、1.B2.B3.D4.以今年庚戍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5.(1)我(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冷暖、人心势利的事,全都不能够进入他的胸怀。(2)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没有文化的人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吗!【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A项,“非极险极逆”的意思是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的地步。其中,逆:反常。B项,“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的意思是云谷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其中,负:怀有,拥有。C项,“仓皇走视,痴病植立”的意思是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其中,植立:呆呆地站着。D项,“直是性生,非由矫强”的意思是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其中,矫强:做作,勉强。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云谷深于茶理”的意思是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其中。于:介词,对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其中。第二个“于”:介词,比。B项,“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的意思是这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其中,则: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儿之成,则可待乎”的意思是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其中,则: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C项,“以今年庚戌三月之晦”的意思是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其中,以:介词,在。“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意思是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其中,以:介词,因为。D项,“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的意思是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其中,乃:副词,竟然,却。“而后乃今将图南”的意思是然后才开始朝南飞。其中,乃:副词,才。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D项,“尤其擅长工笔描写”错误,应该是细节描写。故选D。4.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叙述的是鲁云谷去世前夜的活动,可以翻译为“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和陆癯庵在谢纬止家饮酒。等到酒席散去,云谷装土移花。夜里,云谷则和范成之剪烛谈心,二更天才睡”。第一,“今年庚戍三月之晦”和后文的“夜”一般在句中作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前后应该停顿。第二,根据文意,“与癯庵饮谢纬止家”一句是省略句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云谷)与癯庵(于)谢纬止家饮”,且语意完整,句子中间不应该停顿,前后应该停顿。第三,“及”与动词连用,一般表示动作的结束,可以作时间状语,前后应该停顿。第四,根据语意,“剪烛谈心”和“二鼓方寝”之间是顺承关系,两者之间应该停顿。因此,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应该是“以今年庚戍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5.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居心”,心地、心胸;“高旷”,豁达开朗;“凡”,所有;“炎凉”,比喻人情势利,反复无常;“举”,全;“胸次”,胸间、胸怀。(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具”,都、完全;“侠肠”,见义勇为、舍己助人的心肠;“岂……也哉”,文言固定句式,难道……吗;“道此”,说出这样的话。【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参考译文: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药铺后面有半间精致的房舍,亮光从纱窗透入,树木浓密阴绿,应季开放的花朵浓稠汇集。窗户下面的矮墙,罗列着许多小盆景,木石点缀其间,一笔一划都像是倪瓒、黄公望的手笔。矮墙外面,花草树木,色彩错杂,如锦如绣。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春水、绿茶,精心挑选。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往,以至云谷应付接待不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医术高明,起死回生。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云谷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和陆癯庵在谢纬止家饮酒。等到酒席散去,云谷装土移花。夜里,云谷则和范成之剪烛谈心,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悲痛悼惜不能停止。回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就能够说出的话语吗!11、1.D2.D3.C4.(1)果真可疑的就亲自审讯纠正,一定是按照法律轻重能够怜悯的,才允许审核上奏。(2)现在已经上奏要求救济,大家应当忍耐片刻不去寻死,各自保全性命,等待沐浴皇帝的恩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9篇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
- 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往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题)
- 2024年初级招标采购从业人员《招标采购专业实务》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
-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四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2)-教学设计
-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模拟考试题库试卷
-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济南大学
- 公司团建活动方案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42号道岔吊装方案
- 车管所机动车抵押登记质押备案申请表
- 保安员岗位执勤动作规范
- 2020年河北普通高中会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 DB11∕1761-2020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
- 浅析建筑基坑监测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 黄石市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
- 影视视听语言拉片作业
- FIDIC银皮书1999年(官方Word版)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 Turnkey Projects 1999(银皮书)
- 六十四卦分金爻线选吉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