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闵行七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上海市闵行七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上海市闵行七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上海市闵行七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上海市闵行七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上海市闵行七校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标志符号尽量醒目,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B.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C.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轻轻振荡几次D.捕捉草地上的昆虫时,每次捕捉尽量严格保持条件一致2.下列关于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K值是指某地某种群数量的最大值B.不同的生物种群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K值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D.“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出现的,K值很大3.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B.小鼠心率P>QC.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小鼠表现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4.下列是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的是()A.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可以用于生产除草剂B.通过催芽促进种子萌发常用脱落酸及类似物C.喷洒适量的乙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小麦产量D.喷洒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使茶叶增产5.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膀胱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B.由a→b→c→f→g完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脊髓产生尿意D.f受损时排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但仍有反射存在6.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结构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已知玉米籽粒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遗传与变异的相关问题。(1)正常结黄色籽粒的植株甲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一个精细胞如图甲所示,这说明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除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外,还发生了___________交换,请在下图方框中画出和该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基因关系的图解___________。(2)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乙,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乙所示。①植株乙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②为了确定植株乙的基因A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换),让植株乙自花授粉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可说明植株乙的基因A位于正常染色体上。③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结白色籽粒的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结黄色籽粒的植株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该植株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8.(10分)为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某学校学生做了如下实验装置,连续实验8天,每天测量玉米幼苗的高度和倾角(幼苗与一根竖直放置的牙签形成的夹角)。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在夜间对实验组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可预测该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为增加实验的严密性,还可再设置一个对照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继续探究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可选用______________(填“实验组装置”或“对照组装置”),再选择幼苗适当的部位罩上锡箔罩即可。9.(10分)闰绍细胞是脊髓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其活动经轴突回返作用于运动神经元,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如图所示为闰绍细胞参与的一种调节过程(箭头表示兴奋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自身的活动。(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______内流,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3)兴奋由侧支传来时,图中被抑制的神经元是___________。(4)兴奋在闰绍细胞与运动神经元1之间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中。科学研究发现,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部分可通过囊泡形成“回流",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生物育种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全球人口的增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自从人们栽培作物、化野生动物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品种的改良。传统的方法是_______,通过汰劣留良来选择,积累优良基因,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2)孟德尔定律提出后,杂交育种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该育种方法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提高突变率的方法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11.(15分)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据图回答问题:(1)婴儿排尿反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内,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_内。(2)兴奋传到D某一处时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个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__________于D处。(4)婴儿排尿无意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太醒目容易被天敌发现,从而使得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不醒目才能保证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减少误差,A正确;B、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以尽量减小误差,B错误;C、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小误差,C错误;D、捕捉草地上的昆虫时,每次捕捉尽量严格保持条件(如气温等)一致,以排除气温等条件的干扰,D错误。故选A。2、C【解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A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不同的生物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B错误;C、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D、“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出现的,不存在K值,D错误。故选C。3、C【解析】1、反射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2、反射弧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C、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C错误;B、图示为小鼠恐惧反射的过程,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B正确;D、小鼠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D正确故选C。4、D【解析】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等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衰老和脱落。【详解】A、用于生产除草剂的主要是生长素类似物,因为其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A错误;B、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C、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错误;D、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植物组织的分裂,使茶叶增产,D正确。故选D。5、D【解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成的反射弧和适宜的条件刺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低级反射受到高级反射的调控和支配。【详解】A、膀胱内壁含有感受器,传出神经末稍及其所支配的逼尿肌属于效应器,因此膀胱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A错误;B、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由a→b→c→f→g组成的反应过程不含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B错误;C、尿意的产生中枢在大脑皮层,不在脊髓,C错误;D、f受损时排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但仍有反射存在,只是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D。6、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详解】生态系统包括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又包括②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和③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或上的等位基因)②.(2)①.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部分缺失)②.黄色∶白色=1∶0③.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玉米籽粒的非糯性与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花粉,比例为1:1。(2)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以植株甲(A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aa)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A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Aaa)中有一个a来自母本,还有A和a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小问1详解】由图甲分析可知,在该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且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和图中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也是Aa,图示如下。【小问2详解】①根据图形判断,植株乙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②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植株乙(Aa)产生的雄配子为A,雌配子为A:a=1:1,植株乙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和Aa,全部为黄色,故黄色∶白色=1∶0。③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母本)、Aa(父本),而子代的基因型为Aaa,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母本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父本提供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a,由此推测植株丙形成的原因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及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8、(1)①.是否有单侧光处理②.夜晚打开台灯从小孔照光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装置幼苗的高度逐渐增大,实验组幼苗倾角逐渐增大,对照组倾角一直为0°④.用均匀的光照处理玉米幼苗(连续8天)(2)单侧光照射后,玉米幼苗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3)实验组装置【解析】实验目的是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自变量为是否有单侧光处理,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是玉米幼苗的高度和倾角。据图可知,实验组用单侧光照射玉米幼苗,对照组处于黑暗条件。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单侧光处理。可在夜间对实验组进行打开台灯从小孔照光的处理,以延长单侧照光的时间,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组玉米幼苗在单侧照光的条件下,会向光弯曲(小孔的方向)生长,对照组处于黑暗环境中,玉米幼苗将直立生长。故预期结果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装置幼苗的高度逐渐增大,实验组幼苗倾角逐渐增大,对照组倾角一直为0°。为增加实验的严密性,还可再设置一个用均匀的光照处理玉米幼苗(连续实验8天)的对照组。小问2详解】由于单侧光照射后,玉米幼苗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从而造成向光弯曲,使玉米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小问3详解】若想继续探究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可选用实验组装置,再选择在幼苗适当的部位罩上锡箔罩(尖端或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在单侧光照射下,观察幼苗是否出现向光性即可。【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向光性有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难度。9、①.抑制②.钠离子③.(外正内负)电位差增大④.运动神经元1和运动神经元2⑤.突触小泡⑥.防止突触后膜(或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据图可知,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其侧支作用于闰绍细胞,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抑制运动神经元1。(2)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电位差增大,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3)兴奋由侧支传来时,图中运动神经元1和运动神经元2均被闰绍细胞抑制。(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部分神经递质可通过形成囊泡“回流”到突触前膜,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情况,进而理解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10、(1).选择育种(2).育种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3).基因重组(4).可以集中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于一体(5).诱变育种(6).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解析】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详解】(1))历史上,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种植农作物要汰劣留良,从而培育了一些作物,这种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选择育种的弊端是不仅周期长,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2)杂交育种可以集中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于一体,原理是基因重组,但缺点是育种周期长。(3)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提高突变率的方法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点睛】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各种育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