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2.下列关于健康人体中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直接参与肝糖原的合成B.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需要消耗能量D.胰岛素的形成过程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3.下图是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该种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K值将会变小C.既属于资源型又属于保护类生物的种群当规模达到K值时才适合开发利用D.若该种群是老鼠,当地如果进行防治,应该在K/2值时开始人为干预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根尖染色的目的是使()A.核仁着色 B.核膜着色C.染色体着色 D.核孔着色5.某二倍体植株的花色和茎高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用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用F1植株随机交配,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都能产生AB配子B.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F2出现9∶1∶1∶1比例的原因是部分个体致死D.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6.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那每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7.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D.花坛0~5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最高8.(10分)实验小组在两组同样的培养液中接种等量的细菌甲,分别间隔3h、23h更新培养液,得到如图所示的a、b两条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到23h时,a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B.培养液更换的速率不同,则环境容纳量不同C.培养到23h前,a组细菌种内竞争比b组激烈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b组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二、非选择题9.(10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激素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激素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__。(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_____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痒觉是一种区别于痛觉、触觉、温觉等的感觉。当机体大量出汗招来蚊子叮咬后,机体有关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被叮咬部位的反应,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同时痒觉信号通过一系列中间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痒觉,并产生抓挠行为。“抓挠止痒”的神经机制(部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蚊子叮咬引起局部皮肤红肿,其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血管壁通透性______,血浆蛋白等渗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______,水分较多地从血浆进入组织液。(2)皮肤痒觉感受器中神经元的轴突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靠______维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若给予皮肤痒觉感受器适宜有效的刺激,就会引起皮肤痒觉感受器中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______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此过程中a、b、c,3个细胞中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的有______。(3)疼痛可以抑制痒觉。据图分析,痛觉感受器中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Glu)是一种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抓挠止痒”的原理是_________。11.(14分)2020年年初爆发的沙漠蝗虫灾害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这轮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蝗虫种群的___________。(3)群居型成熟的沙漠蝗雄成虫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驱避同种其他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该化合物属于一种___________信息,上述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4)可以利用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控制蝗灾,例如修筑堤坝、疏浚河道、挖排水沟等方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其种群的___________。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都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蝗灾,生物防治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甲是青海湖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乙是裸鲤和鸬鹚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e表示能量值,c表示鸬鹚同化的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水生昆虫处于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2)通过调查发现,该食物网中鸬鹚数量比裸鲤的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鸬鹚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鸬鹚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相应的字母和数学运算符号表示)。(4)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咸水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繁殖季节,青海湖中雌雄鸟上下翻飞,互相追逐,彼此通过飞翔来了解对方,这就是鸟类中的“戏飞”求偶现象,“戏飞”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5)研究者对某生态系统中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单位:J/(hm2·a)]见下表,表中GP表示同化的能量,R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营养级GPNPRA2.48×10112.12×10113.60×1010B2.40×1071.00×1062.30×107C7.50×1083.20×1077.16×108①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镉、汞等重金属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上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所示营养级重金属含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向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2)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电信号传递,而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速度更慢。【详解】A、刺激b点,A神经元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B神经元,B神经元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即只能A→B,不能B→A,因此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不变,B错误;C、刺激b点,兴奋先到达a处,指针先向左偏转一次,后到达b处,指针再向右偏转一次,因此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刺激c点,兴奋只能到处b处,不能到达a处,因此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故选C。【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2、D【解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胰岛素是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但不直接参与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A错误;B、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B错误;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为胞吐,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形成后,还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正确。故选D。3、B【解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当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时,K值上升。在K/2前,种群的增长速度是一直增加的,在K/2时达到最大。【详解】A、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20%,A错误;B、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若该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或环境容纳量)会变小,B正确;C、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资源型生物种群一般利用后剩余量在K/2,而不是种群数量规模达到K值时才适合开发利用,C错误;D、K/2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大于K/2值时种群数量已经很大了,因此,对害虫的防治必须在K/2值之前进行,D错误。故选B。4、C【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详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主要观察的是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情况,所以要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使其着色,便于观察,C正确。故选C。5、D【解析】题中“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说明红花和高茎为显性性状。“用F1植株随机交配,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说明F1为双杂合子,正常情况下红花矮茎所占比例为3(其中AAbb占1份,Aabb占2份),题中所占比例为1,说明Aabb基因型个体死亡,同理白花高茎中aaBb基因型个体死亡。【详解】A、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说明甲、乙、丙都可以产生AB配子,A正确;B、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出现性状9:1:1:1的分离比,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得,根据基因型判断死亡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C正确;D、进一步判断甲、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但无法确定甲、乙、丙为三种基因型中的哪种,D错误。故选D。6、A【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是出生率下降导致的,A正确。故选A。7、A【解析】1、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丰富度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2、采集土壤小动物可以用诱虫器或吸虫器。诱虫器利用的是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详解】A、由于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不适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B、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有两种方法,即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前者可用多度等级估计丰富度,后者适用于个体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B正确;C、采集土壤小动物可以用诱虫器,利用的是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C正确;D、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取样器一般情况下取土层5cm内的表层土,该区域统计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故选A。8、B【解析】1、种群增长曲线:①“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②“S”型曲线: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分析题图:在23h之前,a组细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组细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详解】A、由分析可知,a组细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没有K值,A错误;B、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则环境资源量不同,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在23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不存在种内竞争,而b组细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存在种内竞争,故b组细菌种内竞争比a组激烈,C错误;D、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的延长,b组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③.(A)、B、C(A不答也算对)④.胰岛素⑤.丙⑥.效应器⑦.反馈调节⑧.乙⑨.渗透压⑩.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岛素;图2中甲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如果靶腺分泌的激素含量高,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为反馈调节;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丙为神经调节,其中内分泌腺和支配它的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详解】(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寒冷条件下,图1中的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都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神经调节)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效应器一部分。(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甲模式为激素的分级调节,若靶腺为卵巢,其产生的雌性激素含量升高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乙模式调节的,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点睛】解题关键是结合内环境稳态的各种调节方式分析题图,掌握血糖平衡调节、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的对应方式,准确判断图1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激素的名称以及图2中各个调节方式的种类。10、(1).增强(2).升高(3).K+外流(4).神经递质(5).a、b(6).兴奋(7).当抓挠皮肤时,痛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中间神经元c时,会抑制痒觉中间神经元b兴奋,导致大脑不能产生痒觉【解析】1、静息电位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1)蚊子叮咬后,有关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作用于毛细血管,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较多地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局部组织间隙液体增多,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现象。(2)神经元轴突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靠K+外流维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若给予皮肤痒觉感受器适宜有效的刺激,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然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号。由于在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故此过程中,a、b细胞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3)据图分析可知,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能使中间神经元c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故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抓挠止痒”的原理是抓挠之后,痛觉感受器接受痛觉信号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中间神经元c之后会抑制痒觉相关的中间神经元b兴奋,进而抑制痒觉信号的传递,导致大脑不能产生痒觉。【点睛】本题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11、(1)样方法(2)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②.年龄组成(3)①.化学②.有利于种群的繁衍(4)①.环境容纳量②.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有利于人们的该生物的竞争者【解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2、虫害防治方法可分为化学防治(采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物理防治(利用光或射线、建造障壁)、生物防治(利用天敌为主)等。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小问1详解】跳蝻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小问2详解】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这两大种群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因为种群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小问3详解】沙漠蝗雄虫释放出化合物苯乙腈,驱避同种其他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该化合物属于一种化学信息,说明该种群的繁衍离不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小问4详解】沙漠蝗虫入侵会极大地降低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为了控制蝗灾,可以创造不利于蝗虫生活的生态条件,增大蝗虫生长的环境阻力,从而降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通过修筑堤坝、控制水位和耕垦湖滩荒地等方法,降低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生物防治主要采取的方法有引入该生物的捕食者、寄生者和引入对人类有利的该生物的竞争者。【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有害生物的防治等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