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课后题参考答案
2・1大同
一、阅读和理解
2-1.1.1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
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2T.1.2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
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
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T.1.3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同与之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表现在: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
有;二、“选贤与能”一一管理夭下的人是夭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
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
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
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
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
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
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
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等。
二、思考和应用
2-1.2.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
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
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舞”了(由此还可
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
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
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2T.2.2过去理想的大同社会与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有何异同,有何关系?你认为
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过去理想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
的关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要实行生活保
障;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没有
“多得”的念头。这是一幅美妙的理想蓝图,但是,在那个时代只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
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由此看来过去的大同社会理想,虽然也是具体的,但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无法实现
的;而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则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界定
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并且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通过全体人
民的共同努力得以实现的。今天的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大同社会理想的重要步骤。
关于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社会进程中的价值,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
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
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
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三、文学和生活
2T.3大同社会是古代儒家的理想世界,对后世有何影响?今天如何评价这种理想?今后怎
样才能实现?要具有哪些条件?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的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公平社会,权力、财富
归于国家全民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太平。幼有所长,老有所养,人门各尽所能,社会健康
发展,夜不闭户而盗贼不作的一幅极其美妙的理想蓝图,其思想的超前性可见一斑。在客观
上反映了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不说晋代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它的折光,仅就中国近代历史考察,足见它影响之深远。例如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就曾以“大同”思想相鼓动。在《原道醒世训》中他“遐想唐、虞、
三代之世,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的“大同”
之世,并全文引用了《礼运》中有关“大同”思想的文字。尽管洪秀全失败了,但传统的“大
同”思想仍为进步的改革家所向往,这里要特别提及康有为和他的《大同书》。生活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康有为,把《礼运》中的“大同”与西方的进化论,资产阶级的民主、
平等、博爱思想,糅合在一起,创立了“大同”学说。提出只有破除给人类带来无限苦难的
“九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人类社会才能由“据
乱世”步入“升平世”,最后进入“太平大同”。康有为这种“大同之世”客观上反映苦难
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然而它也毫无例外地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
彩。
康有为这种资产阶级的“大同”思想,后来部分她被孙中山所接受。孙中山“天下为
公”,“以建民国,以建大同”的理想,即接受了《礼运》中传统的“大同”观念。从《礼
运》的作者到孙中山,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但路是人走出的,“走的人
多了,就便有了路!”一一周云龙:《《礼记〉鉴赏》
大同理想的实现,要靠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前赴后继的奋斗
才能实现。而实现这样的理想,就要消除阶级,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
丰富,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五、职业连线
2-1.5结合你所学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谈谈哪些方面也受到了孔子学说的影响,在当今
社会是如何应用和拓展的?
从“职业连线''案例出发,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职业发展,启发学生探讨交流身边的孔
子学说和儒家文化。
2-2听听那冷雨
一、阅读和理解
2-2.1.1作者通过雨主要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简要
分析。
传达的感情:思乡之情,思念故土。
分析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牵强附会,过程中
注意点拨。例如:第一段,“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安慰孺慕之情。”中,要抓住
“久违”、“牵连”、“分担”、“孺慕”等关键性的词语进行点拨,并点明这是直接抒情的句子。
第五段用美国的落矶和中国的山进行对比,最好让学生读一下,仔细体会一下个中滋味。找
出美国和中国山的特点、作者对二者的不同感觉,分析一下这种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体会
一下“月是故乡明”这种情感。通过第十段,体会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的方式。
2-2.1.2文章的情感是透过通篇的雨表现出来的。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雨”作为它表达情感
的依托?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
明确:行文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选择“雨”
作意象是为了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
“冷”有两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2-2.1.3作者写“台湾的雨”与“大陆的雨”有何不同?
台湾的雨景是真真切切,而大陆的雨景却是朦朦胧胧,用的词汇是凄凉、凄清、凄楚、
凄迷,一切都是在回忆之中。
二、思考和应用
2-2.2.1.作者笔下的雨为什么能引起读者共鸣?结合原文字句分析。
作者在行文运笔之际,充分调动了人的五官感觉,使读者如闻如见,如履其境,造成感
同身受的效果,也能使散文具有引人的魅力。课文便是一篇富有“感觉性”的文章。课文将
雨描绘成糅合了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的一种全方位的感性的存在。
结合原文,例如;“空蒙而迷幻”是视觉;“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气”是嗅觉;“冷”
是触觉;“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听觉;“尝凉凉甜甜的雨水”是味觉。
2-2.2.2.文中多处直接引用或化用了古人有关写“雨”的诗句,找出其原文出处,并尝试朗
诵。
教学建议:可先让学生自己找,然后在班内交流。如果学生找的不全,教师可以补充。
学生找出后也可适当讲解。
例如原文: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轻尘也都已不再。
相关诗作:
1、《绝句》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清明》王维(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三、文学和生活
2-2.3你出门在外求学,是不是也会经常想家,试着谈谈你的乡愁,乜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的家乡吧。
围绕“乡愁”的话题,引导学生畅谈交流,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介绍和宣传,让学生们感
受和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五、职业连线
2-2.5你心中的冷雨是什么呢?在你生活中经历失意,职场上遭遇冷雨时,你该如何面对
呢?结合学习生活和求职经历,以“我心中的冷雨”为题写段短文,大家相互交流探讨一下。
引导学生结合原文主旨和“职业连线”的案例,从自身实际出发,写出亲身经历和感受。
通过写作、交流、评价,以提高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并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
2-3垓下之围
一、阅读和理解
2-3.1.1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了项羽这一英雄形象,你能指出几处么?作者都用了那些
描写的方法?
箭王别姬:对于爱马和爱妾的难以割舍。眼看大势已去,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却难以
割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末路英雄,多情无奈。悲歌帐中的豪情。
东城快战:田父的欺骗,一方面说明他多年征战,“所过无不残灭”,已使人心丧尽;另
一方面也表现其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比可见。不存侥幸突围
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何如?”的得意之言也说明项羽豪放的个性
乌江自刎:拒渡:宁死不屈的英雄之气。赠马:大气。赐头:爱惜故旧,大气。
场面描写:渲染悲剧气氛;语言描写:塑造英雄形象
动作描写:透露英雄心态;侧面烘托:展示英雄性格
2-3.1.2文中第三段写到“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请结合文意理解项羽为何
不渡呢?
(1)天注定“天之亡我”,说明项羽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
英雄霸业一去不复返,他不是不能渡江,渡江以后他可以活下来,但没有了英雄霸业,那是
苟活。他要堂堂正正地活,光明磊落地活,他是有理想、有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的。不能站
着生,决不跪着死,表现出项羽的磊落、坦荡,不畏缩、不苟且。
(2)八千子弟战死疆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重情义,知羞耻。
2-3.1.3文章语言精当,刻画入微,可采用分组分段解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照注解,疏
通文意,尝试朗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相关文言词法和句式。
可参照建议结合实际组织教学。相关文言词法和句式举例如下:
倒装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被动句
籍独不愧于心乎?以故汉追及之。
然今卒困于此。宾语前置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我何渡为
判断句定语后置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摩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从”是中心
垓下之围词“壮士”的定语)
东渡乌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能属”是中心词“骑”
介词后置的定语)
然今卒困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代谢控制发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5课时《有关6、5、4、3、2的加减法》作业
-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特种胶黏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美术学院《图书情报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数字信号处理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工程制图与化工CAD》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理论及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业大学《仪器分析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地暖电磁阀工作原理
-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单词默写表 汉译英
- GB/T 304.9-2008关节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 GB/T 29353-2012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 啤酒厂糖化车间热量衡算
- 英文标点符号用法(句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课堂)课件
- 22部能够疗伤的身心灵疗愈电影
- 领导干部有效授权的技巧与艺术课件
- DB37-T 1915-2020 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规范-(高清版)
- 陕西省商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习生请假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