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标本,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大膜外K+浓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不变B.bd时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C.e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D.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相同2.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III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C.若刺激II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I处,则在III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3.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测得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时问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除40℃组外,其他两组均先呈现J型增长B.实验表明,30℃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C.培养至36h,30℃组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D.培养至72h,10℃组和30℃组培养液的浑浊程度相同4.下列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分子B.能任意切割DNA,从而产生大量的DNA片段C.每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D.同一种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可产生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5.DNA分子结构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A.多样性 B.特异性 C.稳定性 D.统一性6.睾丸吞噬细胞是专门针对精子防御的免疫细胞。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不具特异性识别功能 B.吞噬细胞不会参与特异性免疫C.精子细胞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 D.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某学校学生做了如下实验装置,连续实验8天,每天测量玉米幼苗的高度和倾角(幼苗与一根竖直放置的牙签形成的夹角)。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在夜间对实验组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可预测该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为增加实验的严密性,还可再设置一个对照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继续探究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可选用______________(填“实验组装置”或“对照组装置”),再选择幼苗适当的部位罩上锡箔罩即可。8.(10分)中国古代诗词中折射出很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1)《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贏将螟蛉幼虫衔回窝中,用尾部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螟蛉成为了蜾贏幼虫的食物。两者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此外群落的种间关系还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2)《诗经·国风》中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中燕子表达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清龚自珍的《亿亥杂诗》中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的“落红”化作“春泥”护“花”的过程,“落红”是否为“花”提供了能量?____________护为什么?_____________。9.(10分)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是三组豌豆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杂交组合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腋生顶生一顶生×顶生0804二腋生×腋生651207三顶生×腋生295265(1)根据组合__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2)组合三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杂交组合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_实验。(3)组合二中,后代同时出现腋生和顶生现象叫作____________,两个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F1的腋生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10.(10分)图一是研究某植物的开花与光照时长之间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及结果。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实验表明,即使其余条件适宜,但该植物仍需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开花,你认为“一定的光照条件”是指什么?请你依据上述实验提出二种观点: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才能开花。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才能开花。(2)有研究证明,该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叶片而非花芽(花芽将来会发育为花),有学者认为叶片受到适宜的光刺激后,叶片产生了某种物质运输到花芽促进了花芽的发育而开花。下面是借鉴“温特实验”方法证明上述观点的实验方案,请完善相关实验步骤。(实验植株见图二:只有叶片A和花芽B,且生理功能均正常)第一步:取图所示未开花植株若干并随机均分成甲乙二组。将两组植株的叶片A均于叶柄处切下,每组叶柄残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别标号为切口甲、切口乙。第二步:甲组处理方法:__________;乙组处理方法:____________。第三步:将经过甲乙二组方法处理后的琼脂块均置于相同且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适宜的时间后,将甲乙二组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其对应实验植株的____________(填“叶柄切口处”或“花芽B处”)。第四步;将甲乙二组实验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___________环境下一段时间,观察两组植株开花情况。预期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如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③→⑩属于_________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__激素在体温调节中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少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曲线图分析,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因此,c点产生动作电位,e点产生静息电位。【详解】A、动作电位的峰值与Na+内流最后达到Na+平衡电位有关。因此,增大膜外K+浓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不变,A正确;B、bc时间段内发生钠离子的内流,cd时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B错误;C、e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c点达到动作电位的最大值,C正确;D、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二者均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D正确。故选B。2、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为脊髓反射模式图,根据③突触可以判断S是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①为传入神经,能传导兴奋;②为传出神经,也能传导兴奋;M是效应器,能作出一定反应。【详解】A、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错误。B、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Ⅲ,所以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B正确;C、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则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C错误;D、若刺激Ⅰ,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D错误;故选B。3、C【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详解】在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培养初期三组均先呈现J型增长,A错误;据本实验不能判断30℃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B错误;培养至36h,30℃组种群数量最大,年龄结构呈稳定型,C正确;培养液的浑浊程度的变化滞后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培养至72h,10℃组和30℃组酵母菌种群数量相等,培养液的浑浊程度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B【解析】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3)结构: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详解】A、限制酶具有专一性,能识别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A正确;BC、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而不能任意切割DNA分子,B错误;C正确;D、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所以产生的黏性末端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故选B。5、A【解析】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故选A。6、B【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某些类型“死精症”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精子所致。【详解】A、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正确;B、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C、据题意“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可知,精子细胞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C正确;D、由于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产生的精子,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因此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是否有单侧光处理②.夜晚打开台灯从小孔照光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装置幼苗的高度逐渐增大,实验组幼苗倾角逐渐增大,对照组倾角一直为0°④.用均匀的光照处理玉米幼苗(连续8天)(2)单侧光照射后,玉米幼苗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3)实验组装置【解析】实验目的是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自变量为是否有单侧光处理,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是玉米幼苗的高度和倾角。据图可知,实验组用单侧光照射玉米幼苗,对照组处于黑暗条件。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单侧光处理。可在夜间对实验组进行打开台灯从小孔照光的处理,以延长单侧照光的时间,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组玉米幼苗在单侧照光的条件下,会向光弯曲(小孔的方向)生长,对照组处于黑暗环境中,玉米幼苗将直立生长。故预期结果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装置幼苗的高度逐渐增大,实验组幼苗倾角逐渐增大,对照组倾角一直为0°。为增加实验的严密性,还可再设置一个用均匀的光照处理玉米幼苗(连续实验8天)的对照组。小问2详解】由于单侧光照射后,玉米幼苗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从而造成向光弯曲,使玉米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小问3详解】若想继续探究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可选用实验组装置,再选择在幼苗适当的部位罩上锡箔罩(尖端或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在单侧光照射下,观察幼苗是否出现向光性即可。【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向光性有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难度。8、(1)①.捕食②.种间竞争、互利共生、寄生、原始合作(或互惠)(2)①.物理信息、行为信息②.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3)①.否②.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变成无机物,释放热能,而植物需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的条件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者,后者是被捕食者。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小问1详解】螟蛉成为了蜾贏幼虫的食物,说明二者是捕食关系,群落的种间关系还有种间竞争、互利共生、寄生、原始合作。【小问2详解】“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是声音,体现的是物理信息;该信息传递的作用是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小问3详解】“落红”是指红花落在地上,其中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变成无机物,释放热能,而植物需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落红不能为“花”提供能量。【点睛】本题易错点是(3)中关于物质循环的知识,植物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能量,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9、(1).二(2).腋生(3).bb(4).Bb(5).测交(6).性状分离(7).100%(8).2/3【解析】题表分析,实验二:腋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3∶1,说明腋生花对顶生花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Bb×Bb;杂交一:顶生花(bb)×顶生花(bb)→后代全顶生,说明该顶生可能是隐性性状;实验三:顶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1∶1,亲本腋生花的基因型是Bb,顶生花的基因型是bb。【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组合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3:1,可推知腋生是显性性状。(2)组合顶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1∶1,其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1:1,这一杂交组合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3)杂交组合二:腋生×腋生→腋生:顶生=3:1,后代同时出现了腋生和顶生,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相同的概率是100%;Bb×Bb→BB:Bb:bb=1:2:1,其中腋生植株(B—)中杂合子(Bb)的比例为2/3。【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把握判断显隐性的方法,能够根据常见的分离比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识记杂合子自交以及测交的实验结果及其比例,运用所学的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是该题考查的重10、(1)①.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临界值X②.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黑暗时间(2)①.将切下的叶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②.取等体积空白琼脂块不做任何处理③.花芽B处④.黑暗⑤.甲组植株花芽B开花,乙组植株花芽B不开花【解析】据图分析,图一中开花组的光照时间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短于黑暗),而不开花组的光照时间高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长于黑暗);图二中B为植株的花芽,A为下面的叶片。【小问1详解】图一实验表明,即使其余条件适宜,但该植物仍需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开花,图中显示开花组的光照时间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短于黑暗),而不开花组的光照时间高于于临界值X(或光照时间长于黑暗),则该处的“一定的光照条件”可能有两个观点,一是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临界值X,该植物才能开花;二是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黑暗时间,该植物才能开花。【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该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叶片而非花芽,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叶片A的有无,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设计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图所示未开花植株若干并随机均分成甲乙二组。将两组植株的叶片A均于叶柄处切下,每组叶柄残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别标号为切口甲、切口乙。第二步:甲组处理方法:将切下的叶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乙组处理方法:取等体积空白琼脂块不做任何处理。第三步:将经过甲乙二组方法处理后的琼脂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