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老子主张“以无事取天下”,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孟子提出“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认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可见,两人都倡导统治者()A.加强道德修养 B.规范执政行为C.践行以农为本 D.促进政治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的“无为而治”、孟子的“仁政”思想都是针对统治者提出来的,倡导统治者规范执政行为,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中老子和孟子不是在要求统治者加强道德修养,排除A项;材料中的言论可以体现重民思想,但体现不出重农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老子和孟子只是强调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心,没有强调政治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所示为嘉峪关市新城镇魏晋1号墓出土的画像砖中的《犁地图》。该图可用来印证,魏晋时期河西地区()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全面吸收中原文化C.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 D.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由图中内容可知,魏晋时期,牛耕技术传入嘉峪关地区,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在该地区的发展,A项正确;该图只涉及农业生产方面,体现不出河西地区“全面吸收中原文化”,排除B项;牛耕技术传入嘉峪关地区,并不意味着河西地区少数民族已实现封建化,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河西地区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游牧生活仍是河西地区人民的重要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3.《宋史》记载:元祐元年(1086年),皇帝令侍从、御史、国子司业可各举荐经明行修之士二人担任学官;绍圣元年(1094年),诏令国子监长贰、台谏官、外监司也可举荐人才。由此可知,北宋()A.监察机构职能扩张 B.科举制度地位下降C.君主集权空前强化 D.选官制度较为灵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在实行科举制的同时,皇帝令国子监、台谏官、侍从等举荐人才,这反映了北宋选官制度的灵活性,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北宋监察机构职能扩张,排除A项;科举制度是北宋主要的选官方式,其地位并没有下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4.明代后期,南京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内连云百万家”“民居日密,稍稍侵官道以为廛肆(街市)”。万历年间,南京仅十三门内外的人口就有几十余万,全城坊厢户近万户。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外来农作物的输入 B.政治中心的迁移C.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D.雇佣劳动的普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后期(中国)。根据材料“万历年间,南京仅十三门内外的人口就有几十余万,全城坊厢户近万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工商业人口激增,南京就是典型代表,C项正确;外来农作物的输入,确实有利于人口增长,但这不是城市工商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政治中心从南京迁往北京,这不利于南京人口的增长,排除B项;明代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采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的方式,但雇佣劳动尚未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所示为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企业向洋行借款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时间借款情况1885年轮船招商局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30万英镑,以全局轮船、码头作为抵押1885年开平煤矿向英国怡和洋行借款63万两,借贷期间矿务由怡和洋行代为经营1888年石门煤矿向德国礼和洋行借债仅4万两,年利息高达15%A.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B.国内资本市场竞争激烈C.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单一 D.洋务企业发展环境恶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80年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洋务企业因资金不足,在向外国银行借款时,都接受了苛刻的条件,遭到外资的盘剥,这说明洋务企业的发展环境恶劣,D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内资本市场的竞争性,排除B项;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向外国银行借款,还有政府拨款、民间投资等,排除C项。故选D项。6.1904年4月,《神州女报》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论》;在辛亥革命中,秋瑾等人写了许多著作为妇女争取教育权、参政权;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女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自由平等思想传播推动观念革新 B.经济发展推动女性思想解放C.女性解放是社会变革的主要途径 D.政党政治增强国民参政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女性革命的意识逐渐觉醒,许多开明人士提出“家庭革命论”,旨在革除封建伦理的弊端,扩大女性的社会权利,掀起女权运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阐述经济发展与女性思想解放的关系,排除B项;女性解放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但不是主要途径,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尝试的政党政治实际上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A项。7.1937年7月9日,中共中央接受西安救国团体提出的四项建议,并请他们努力与国民党党部及各界领袖协商,迅速组成对付大事变的统一战线。中共中央还积极同国民党中央军、第17路军等接洽,协商对日坚决抗战之总方针及办法。这集中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西安事变 B.努力争取抗日战争的领导权C.全力推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D.利用社会力量分化反动势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中共中央“迅速组成对付大事变的统一战线”“协商对日坚决抗战之总方针及办法”,即联合各界的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中的“大事变”指的是七七事变,不是西安事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领导权的争夺问题,排除B项;中共中央的这一主张不是要分化国民党,而是要促成全民族团结,排除D项。故选C项。8.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下图是当时各方博弈的示意图。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C.新的国际秩序已形成 D.美国称霸世界野心失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上升,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B项正确;1972年2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排除A项;当时,新的国际秩序并未形成,排除C项;虽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使得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宣告失败,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犹在,排除D项。故选B项。9.有学者指出:“波斯作为脱胎于落后游牧社会的征服者,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不断被先进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所折服和同化,并吸收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多民族不同文明的养分。”该学者意在说明()A.波斯帝国农牧生产方式并重 B.波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使者C.波斯文化具有原生性的特点 D.战争客观上推动波斯文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波斯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吸收了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及地中海东部文明,从而推动了自身文明的发展,表明战争客观上推动波斯文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波斯帝国农牧生产方式并重,未具体论述生产方式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波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波斯文化对其他文明的吸收,而不是突出波斯文化的原生性,排除C项。故选D项。10.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在诗歌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由此可见,彼特拉克()A.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理性至上 D.主张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的意大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彼特拉克抨击教会的黑暗腐化,号召人们从对神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这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B项正确;彼特拉克否定宗教权威,但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理性至上,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1.181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向印度派驻监察委员,并颁布了《印度法案》,全面开放了英国企业向印度销售商品的权利,允许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自由进入印度市场。这一举措()A.顺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发展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提升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3年的英国和印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在印度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A项正确;自由贸易政策阻碍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仅凭材料中的措施,无法反映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主要是通过发动军事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9年,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1924年,德国政府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为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这些言论()A.正确揭示了一战的实质 B.旨在引导民众反思战争C.导致德国纳粹主义泛滥 D.否认了德国的战争责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1924年的德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保卫祖国而战斗”,否认了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责,D项正确;一战是列强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排除A项;这些言论否认了德国的战争罪责,不是要民众反思战争,排除B项;德国纳粹主义泛滥是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13.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最深刻的意义在于,我们第一次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的可能性。……我们在……政策中找到了小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该政策()A.保障了军备供应 B.牺牲了农民利益C.注入了市场因素 D.忽视了国家干预〖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哈林评价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调整了各方利益,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现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不是保障了军备供应,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稳定的工农联盟,维护农民利益,没有牺牲了农民利益,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重视市场的作用,但并未忽视国家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14.1963年5月,非洲31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集会,共同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1974年,第六届泛非大会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行,会议要求黑人和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这些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 B.非洲成为冷战的焦点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3年后的非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脱离殖民统治,政治上获得解放,并逐渐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A项正确;欧洲是冷战的主要地区,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当时仍处于两极格局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5.斯巴达城邦经过莱库古改革之后,出现监察官制度。监察官自普通公民之中选举而出,任期一年。监察官可以越过元老院,直接调遣城邦的军队,还可以主持公民大会,代表公民大会上交法律提案。这说明当时斯巴达()A.监察官掌握最高权力 B.民主制的范围扩大C.公民的政治地位提升 D.元老院已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民可以选举监察官,且代表公民的监察官拥有较大的权力,反映了公民政治地位的提升,C项正确;国家最高权力仍掌握在长老会手中,而非监察官掌握最高权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制的范围扩大,未涉及民主主体的变化,排除B项;元老院仍掌握最高权力,且未涉及元老院权力的丧失,排除D项。故选C项。16.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确定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际及方略案》规定:国民党对于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要“独负全责”;必须是“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衙行三民主义”者,“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这反映出国民党“训政”的实质是()A.主权在民 B.独裁专制C.以党治国 D.法律至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其实质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权力集中与国民党而非主权在民,排除A项;以党治国是国民党“训政”的核心,不是实质,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法律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迫于形势,他为了利用各种势力击败项羽,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国。刘邦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导致“孤立而亡”。后来,他在分封同姓诸侯王时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其目的显然是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以构筑皇权的屏障。——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唐初的道为监察区,且监察官员并不常设。唐后期,各道监察官员多由节度使兼任,统管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事务。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道实际上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两税法实行之后,赋税的地方留成约为四分之三,中央仅得四分之一。“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清代一级行政机构为省,实行三司督抚制,各省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上设巡抚总理一省事务,又设总督节制数省,但督抚有中央派遣的性质,两者之间相互牵制,而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也有奏事之权,并不完全听命于督抚。各省赋税七成以上要起运中央,为数不多的地方留存在支用时,也须经户部审核。——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邦“恢复封建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后期的道与清代省的异同。(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原因:利用各方势力打败项羽的需要;吸取秦朝短暂而亡的教训;出于构筑皇权屏障的考虑。(答出两点即可)(2)同:都属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都具有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权力。(答出一点即可)异:唐代后期道的权力较为集中,清代省的权力相对分散;唐代后期道的财权较重,清代省的财权较轻;唐代后期的道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清代的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答出两点即可)(3)演变趋势:地方行政层级增加;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和削弱;一级行政区的划界原则以山川形便为主到以犬牙交错为主。(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汉(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迫于形势,他为了利用各种势力击败项羽,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国”,可得出利用各方势力打败项羽的需要;根据材料“刘邦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导致‘孤立而亡’”,可得出吸取秦朝短暂而亡的教训;根据材料“其目的显然是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以构筑皇权的屏障”,可得出出于构筑皇权屏障的考虑。【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唐、清(中国)同:根据材料“道实际上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和清代一级行政机构为省”,可得出都属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材料“唐后期,各道监察官员多由节度使兼任,统管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事务和实行三司督抚制,各省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上设巡抚总理一省事务,又设总督节制数”都具有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权力。异:根据材料“唐后期,各道监察官员多由节度使兼任,统管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事务和清代一级行政机构为省,实行三司督抚制,各省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上设巡抚总理一省事务,又设总督节制数省,但督抚有中央派遣的性质,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可得出唐代后期道的权力较为集中,清代省的权力相对分散;根据材料“两税法实行之后,赋税的地方留成约为四分之三,中央仅得四分之一和各省赋税七成以上要起运中央,为数不多的地方留存在支用时,也须经户部审核”,可得出唐代后期道的财权较重,清代省的财权较轻;根据材料“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和两者之间相互牵制,而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也有奏事之权,并不完全听命于督抚”,可得出唐代后期的道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清代的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演变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地方层级涉及、地方权力和行政区划分的角度进行论述,如:地方行政层级增加;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和削弱;一级行政区的划界原则以山川形便为主到以犬牙交错为主。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其核心是在大后方建设和发展以军工为核心的重工业基地,以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批工厂企业、职工、干部等从东部一线地区迁到内地山区,中央财政资金大量投向三线地区。然而,由于三线建设的主要战略目标在于国防安全,因此,虽然三线建设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但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并未带来城市化的同步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材料二1983年,中央确立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方针。按照“七五”计划安排,三线调整改造的主要任务是“脱险搬迁”,主要向原料产地、产品市场、大中城市搬迁。大多数仍然保留在原地的三线企业,则积极尝试新挑战——自身的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七五”计划至“九五”计划期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三线调整搬迁单位在财政上实施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1987年10月,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召开“窗口”座谈会,指出三线地区已经有8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兴办了1200多个窗口,多数是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三线人发挥了艰苦奋斗再创新天地的精神。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三线企业调整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摘编自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成功的原因。〖答案〗(1)影响: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改善了工业经济的布局;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答出两点即可)总体上不利于城市化发展。(2)原因:科学有效的企业搬迁;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放的良好契机;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企业员工艰苦奋斗的精神。(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从积极方面看,根据材料一“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批工厂企业、职工、干部等从东部一线地区迁到内地山区,中央财政资金大量投向三线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了工业经济的布局;根据材料一“因此,虽然三线建设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从消极看,根据材料一“但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并未带来城市化的同步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体上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三线调整改造的主要任务是‘脱险搬迁’,主要向原料产地、产品市场、大中城市搬迁。”可知,科学有效的企业搬迁;根据材料二“大多数仍然保留在原地的三线企业,则积极尝试新挑战——自身的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可知,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材料二“指出三线地区已经有8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兴办了1200多个窗口”可知,对外开放的良好契机;根据材料二“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三线调整搬迁单位在财政上实施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可知,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根据材料二“多数是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三线人发挥了艰苦奋斗再创新天地的精神”可知,企业员工艰苦奋斗的精神。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以来,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各自的理想设计。在众多的思潮中,先进与落后并存、进步与反动并存、激进与保守并存、离异与回归并存,中国就是在各种思想的矛盾斗争中,艰难地走向近代的。——据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等整理提取材料中部分和整体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答案〗示例论题:中国近代思想激进与保守并存影响了历史发展进程。阐述:由于列强入侵的刺激,中国的政治、经济出现近代化趋势,从而催生了激进的变革和革命思想。与此同时,固有的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和伦理纲常仍然存在,从而构成了保守思想存在的土壤。因此,近代思想呈现出激进与保守并存的局面,如洋务运动时期的顽固派与洋务派,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与改良派。保守派往往反对剧烈的变革,主张维持现状或进行温和的改良;激进派则主张剧烈变革,甚至主张以暴力方式进行革命。保守思想对激进思想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但最终激进思想会冲破保守思想的束缚。由于思想的分歧,激进派与保守派之间往往发生激烈的论战,如体用之争、改良与革命之争。在论战中,两大派别相互辩驳吸收,客观上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各自思想理论的完善,共同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示例”仅供参考,不作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首先,依据材料,确定主题。根据材料“ 中国就是在各种思想的矛盾斗争中,艰难地走向近代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题是中国近代思想激进与保守并存影响了历史发展进程。其次,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进行证明。根据材料“近代以来,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各自的理想设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背景,如:由于列强入侵的刺激,中国的政治、经济出现近代化趋势,从而催生了激进的变革和革命思想。与此同时,固有的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和伦理纲常仍然存在,从而构成了保守思想存在的土壤,因此,近代思想呈现出激进与保守并存的局面;根据材料“在众多的思潮中,先进与落后并存、进步与反动并存、激进与保守并存、离异与回归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激进与保守的思想斗争,如洋务运动时期的顽固派与洋务派,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与改良派。保守派往往反对剧烈的变革,主张维持现状或进行温和的改良;激进派则主张剧烈变革,甚至主张以暴力方式进行革命;由此可知,保守思想对激进思想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但最终激进思想会冲破保守思想的束缚。最后,总结归纳。由于思想的分歧,激进派与保守派之间往往发生激烈的论战,如体用之争、改良与革命之争。在论战中,两大派别相互辩驳吸收,客观上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各自思想理论的完善,共同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经济来说,最重要的事实是:有了土著劳动力,大量的金银便可从墨西哥和玻利维亚的矿山源源不断地流入。除了开矿外,拉丁美洲的主要产业是大庄园农业和畜牧业,以及位于热带沿海地区的种植园的单一经营。种植园主要使用非洲进口的奴隶,而且仅仅生产一种供应欧洲市场的作物。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拉美殖民地只允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据统计,1955—1966年,巴西机械制造业、电工材料工业、交通业和汽车制造工业的生产力提高了将近130%。但是同一时期内,在上述行业就业的工人,实际工资只增加了6%。这种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财富不是面向全社会的,而且巩固乃至加大了已存在的收入不均。在国际市场上,拉丁美洲地区以极低的价格拿出自己的原料使富国消费者受惠;而在国内市场中,为使帝国主义公司获取高额利润,非国有化的工业以极高价格出售商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环境大为恶化,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拉美国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自然深受其害。高利率和出口值下降不但直接引发了债务危机,而且还迫使拉美国家长期陷于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而难以摆脱。——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西班牙在拉丁美洲进行经济殖民扩张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拉丁美洲经济上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答案〗(1)表现:大量掠夺金银资源;实行单一经济作物种植,服务于欧洲市场;强制印第安人劳动,为殖民地的经济活动提供廉价劳动力;垄断贸易,严格控制殖民地的对外贸易。(答出三点即可)(2)问题: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产品价格内外市场悬殊;经济畸形发展;产品竞争力弱;债务危机严重。(答出两点即可)应对策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和金融制度;推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大量的金银便可从墨西哥和玻利维亚的矿山源源不断地流入”可知,大量掠夺金银资源;根据材料一“除了开矿外,拉丁美洲的主要产业是大庄园农业和畜牧业,以及位于热带沿海地区的种植园的单一经营”可知,实行单一经济作物种植,服务于欧洲市场;根据材料一“有了土著劳动力,大量的金银便可从墨西哥和玻利维亚的矿山源源不断地流入”可知,强制印第安人劳动,为殖民地的经济活动提供廉价劳动力;根据材料一“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拉美殖民地只允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贸易,严格控制殖民地的对外贸易。【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二“这种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财富不是面向全社会的,而且巩固乃至加大了已存在的收入不均”可知,财富分配严重不公;根据材料二“在国际市场上,拉丁美洲地区以极低的价格拿出自己的原料使富国消费者受惠;而在国内市场中,为使帝国主义公司获取高额利润”可知,产品价格内外市场悬殊;根据材料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拉美国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自然深受其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产品竞争力弱;根据材料二“高利率和出口值下降不但直接引发了债务危机”可知,债务危机严重。第二小问策略,根据材料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拉美国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自然深受其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根据材料二“这种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财富不是面向全社会的,而且巩固乃至加大了已存在的收入不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和金融制度;根据材料二“拉丁美洲地区以极低的价格拿出自己的原料使富国消费者受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老子主张“以无事取天下”,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孟子提出“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认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可见,两人都倡导统治者()A.加强道德修养 B.规范执政行为C.践行以农为本 D.促进政治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的“无为而治”、孟子的“仁政”思想都是针对统治者提出来的,倡导统治者规范执政行为,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中老子和孟子不是在要求统治者加强道德修养,排除A项;材料中的言论可以体现重民思想,但体现不出重农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老子和孟子只是强调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心,没有强调政治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所示为嘉峪关市新城镇魏晋1号墓出土的画像砖中的《犁地图》。该图可用来印证,魏晋时期河西地区()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全面吸收中原文化C.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 D.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由图中内容可知,魏晋时期,牛耕技术传入嘉峪关地区,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在该地区的发展,A项正确;该图只涉及农业生产方面,体现不出河西地区“全面吸收中原文化”,排除B项;牛耕技术传入嘉峪关地区,并不意味着河西地区少数民族已实现封建化,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河西地区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游牧生活仍是河西地区人民的重要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3.《宋史》记载:元祐元年(1086年),皇帝令侍从、御史、国子司业可各举荐经明行修之士二人担任学官;绍圣元年(1094年),诏令国子监长贰、台谏官、外监司也可举荐人才。由此可知,北宋()A.监察机构职能扩张 B.科举制度地位下降C.君主集权空前强化 D.选官制度较为灵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在实行科举制的同时,皇帝令国子监、台谏官、侍从等举荐人才,这反映了北宋选官制度的灵活性,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北宋监察机构职能扩张,排除A项;科举制度是北宋主要的选官方式,其地位并没有下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4.明代后期,南京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内连云百万家”“民居日密,稍稍侵官道以为廛肆(街市)”。万历年间,南京仅十三门内外的人口就有几十余万,全城坊厢户近万户。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外来农作物的输入 B.政治中心的迁移C.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D.雇佣劳动的普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后期(中国)。根据材料“万历年间,南京仅十三门内外的人口就有几十余万,全城坊厢户近万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工商业人口激增,南京就是典型代表,C项正确;外来农作物的输入,确实有利于人口增长,但这不是城市工商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政治中心从南京迁往北京,这不利于南京人口的增长,排除B项;明代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采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的方式,但雇佣劳动尚未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所示为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企业向洋行借款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时间借款情况1885年轮船招商局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30万英镑,以全局轮船、码头作为抵押1885年开平煤矿向英国怡和洋行借款63万两,借贷期间矿务由怡和洋行代为经营1888年石门煤矿向德国礼和洋行借债仅4万两,年利息高达15%A.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B.国内资本市场竞争激烈C.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单一 D.洋务企业发展环境恶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80年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洋务企业因资金不足,在向外国银行借款时,都接受了苛刻的条件,遭到外资的盘剥,这说明洋务企业的发展环境恶劣,D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内资本市场的竞争性,排除B项;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向外国银行借款,还有政府拨款、民间投资等,排除C项。故选D项。6.1904年4月,《神州女报》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论》;在辛亥革命中,秋瑾等人写了许多著作为妇女争取教育权、参政权;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女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自由平等思想传播推动观念革新 B.经济发展推动女性思想解放C.女性解放是社会变革的主要途径 D.政党政治增强国民参政意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女性革命的意识逐渐觉醒,许多开明人士提出“家庭革命论”,旨在革除封建伦理的弊端,扩大女性的社会权利,掀起女权运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阐述经济发展与女性思想解放的关系,排除B项;女性解放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但不是主要途径,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尝试的政党政治实际上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A项。7.1937年7月9日,中共中央接受西安救国团体提出的四项建议,并请他们努力与国民党党部及各界领袖协商,迅速组成对付大事变的统一战线。中共中央还积极同国民党中央军、第17路军等接洽,协商对日坚决抗战之总方针及办法。这集中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西安事变 B.努力争取抗日战争的领导权C.全力推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D.利用社会力量分化反动势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中共中央“迅速组成对付大事变的统一战线”“协商对日坚决抗战之总方针及办法”,即联合各界的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中的“大事变”指的是七七事变,不是西安事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领导权的争夺问题,排除B项;中共中央的这一主张不是要分化国民党,而是要促成全民族团结,排除D项。故选C项。8.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下图是当时各方博弈的示意图。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C.新的国际秩序已形成 D.美国称霸世界野心失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上升,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B项正确;1972年2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排除A项;当时,新的国际秩序并未形成,排除C项;虽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使得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宣告失败,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犹在,排除D项。故选B项。9.有学者指出:“波斯作为脱胎于落后游牧社会的征服者,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不断被先进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所折服和同化,并吸收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多民族不同文明的养分。”该学者意在说明()A.波斯帝国农牧生产方式并重 B.波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使者C.波斯文化具有原生性的特点 D.战争客观上推动波斯文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波斯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吸收了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及地中海东部文明,从而推动了自身文明的发展,表明战争客观上推动波斯文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波斯帝国农牧生产方式并重,未具体论述生产方式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波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波斯文化对其他文明的吸收,而不是突出波斯文化的原生性,排除C项。故选D项。10.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在诗歌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由此可见,彼特拉克()A.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理性至上 D.主张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的意大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彼特拉克抨击教会的黑暗腐化,号召人们从对神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这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B项正确;彼特拉克否定宗教权威,但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理性至上,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1.181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向印度派驻监察委员,并颁布了《印度法案》,全面开放了英国企业向印度销售商品的权利,允许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自由进入印度市场。这一举措()A.顺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发展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提升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3年的英国和印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在印度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A项正确;自由贸易政策阻碍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仅凭材料中的措施,无法反映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主要是通过发动军事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9年,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1924年,德国政府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为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这些言论()A.正确揭示了一战的实质 B.旨在引导民众反思战争C.导致德国纳粹主义泛滥 D.否认了德国的战争责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1924年的德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保卫祖国而战斗”,否认了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责,D项正确;一战是列强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排除A项;这些言论否认了德国的战争罪责,不是要民众反思战争,排除B项;德国纳粹主义泛滥是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13.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最深刻的意义在于,我们第一次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的可能性。……我们在……政策中找到了小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该政策()A.保障了军备供应 B.牺牲了农民利益C.注入了市场因素 D.忽视了国家干预〖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哈林评价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调整了各方利益,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现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不是保障了军备供应,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稳定的工农联盟,维护农民利益,没有牺牲了农民利益,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重视市场的作用,但并未忽视国家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14.1963年5月,非洲31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集会,共同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1974年,第六届泛非大会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行,会议要求黑人和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这些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 B.非洲成为冷战的焦点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3年后的非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脱离殖民统治,政治上获得解放,并逐渐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A项正确;欧洲是冷战的主要地区,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当时仍处于两极格局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5.斯巴达城邦经过莱库古改革之后,出现监察官制度。监察官自普通公民之中选举而出,任期一年。监察官可以越过元老院,直接调遣城邦的军队,还可以主持公民大会,代表公民大会上交法律提案。这说明当时斯巴达()A.监察官掌握最高权力 B.民主制的范围扩大C.公民的政治地位提升 D.元老院已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民可以选举监察官,且代表公民的监察官拥有较大的权力,反映了公民政治地位的提升,C项正确;国家最高权力仍掌握在长老会手中,而非监察官掌握最高权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制的范围扩大,未涉及民主主体的变化,排除B项;元老院仍掌握最高权力,且未涉及元老院权力的丧失,排除D项。故选C项。16.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确定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际及方略案》规定:国民党对于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要“独负全责”;必须是“服从拥护中国国民党,衙行三民主义”者,“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这反映出国民党“训政”的实质是()A.主权在民 B.独裁专制C.以党治国 D.法律至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其实质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权力集中与国民党而非主权在民,排除A项;以党治国是国民党“训政”的核心,不是实质,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法律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迫于形势,他为了利用各种势力击败项羽,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国。刘邦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导致“孤立而亡”。后来,他在分封同姓诸侯王时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其目的显然是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以构筑皇权的屏障。——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唐初的道为监察区,且监察官员并不常设。唐后期,各道监察官员多由节度使兼任,统管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事务。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道实际上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两税法实行之后,赋税的地方留成约为四分之三,中央仅得四分之一。“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清代一级行政机构为省,实行三司督抚制,各省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上设巡抚总理一省事务,又设总督节制数省,但督抚有中央派遣的性质,两者之间相互牵制,而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也有奏事之权,并不完全听命于督抚。各省赋税七成以上要起运中央,为数不多的地方留存在支用时,也须经户部审核。——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邦“恢复封建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后期的道与清代省的异同。(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答案〗(1)原因:利用各方势力打败项羽的需要;吸取秦朝短暂而亡的教训;出于构筑皇权屏障的考虑。(答出两点即可)(2)同:都属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都具有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权力。(答出一点即可)异:唐代后期道的权力较为集中,清代省的权力相对分散;唐代后期道的财权较重,清代省的财权较轻;唐代后期的道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清代的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答出两点即可)(3)演变趋势:地方行政层级增加;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和削弱;一级行政区的划界原则以山川形便为主到以犬牙交错为主。(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汉(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是迫于形势,他为了利用各种势力击败项羽,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国”,可得出利用各方势力打败项羽的需要;根据材料“刘邦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废除了封建制,导致‘孤立而亡’”,可得出吸取秦朝短暂而亡的教训;根据材料“其目的显然是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以构筑皇权的屏障”,可得出出于构筑皇权屏障的考虑。【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唐、清(中国)同:根据材料“道实际上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和清代一级行政机构为省”,可得出都属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材料“唐后期,各道监察官员多由节度使兼任,统管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事务和实行三司督抚制,各省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上设巡抚总理一省事务,又设总督节制数”都具有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权力。异:根据材料“唐后期,各道监察官员多由节度使兼任,统管军政、民政、监察等各项事务和清代一级行政机构为省,实行三司督抚制,各省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上设巡抚总理一省事务,又设总督节制数省,但督抚有中央派遣的性质,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可得出唐代后期道的权力较为集中,清代省的权力相对分散;根据材料“两税法实行之后,赋税的地方留成约为四分之三,中央仅得四分之一和各省赋税七成以上要起运中央,为数不多的地方留存在支用时,也须经户部审核”,可得出唐代后期道的财权较重,清代省的财权较轻;根据材料“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和两者之间相互牵制,而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也有奏事之权,并不完全听命于督抚”,可得出唐代后期的道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清代的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演变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地方层级涉及、地方权力和行政区划分的角度进行论述,如:地方行政层级增加;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和削弱;一级行政区的划界原则以山川形便为主到以犬牙交错为主。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其核心是在大后方建设和发展以军工为核心的重工业基地,以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批工厂企业、职工、干部等从东部一线地区迁到内地山区,中央财政资金大量投向三线地区。然而,由于三线建设的主要战略目标在于国防安全,因此,虽然三线建设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但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并未带来城市化的同步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材料二1983年,中央确立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方针。按照“七五”计划安排,三线调整改造的主要任务是“脱险搬迁”,主要向原料产地、产品市场、大中城市搬迁。大多数仍然保留在原地的三线企业,则积极尝试新挑战——自身的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七五”计划至“九五”计划期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三线调整搬迁单位在财政上实施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1987年10月,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召开“窗口”座谈会,指出三线地区已经有8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兴办了1200多个窗口,多数是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三线人发挥了艰苦奋斗再创新天地的精神。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三线企业调整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摘编自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成功的原因。〖答案〗(1)影响: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改善了工业经济的布局;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答出两点即可)总体上不利于城市化发展。(2)原因:科学有效的企业搬迁;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放的良好契机;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企业员工艰苦奋斗的精神。(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从积极方面看,根据材料一“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批工厂企业、职工、干部等从东部一线地区迁到内地山区,中央财政资金大量投向三线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了工业经济的布局;根据材料一“因此,虽然三线建设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内地工业迅速崛起。从消极看,根据材料一“但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并未带来城市化的同步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体上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三线调整改造的主要任务是‘脱险搬迁’,主要向原料产地、产品市场、大中城市搬迁。”可知,科学有效的企业搬迁;根据材料二“大多数仍然保留在原地的三线企业,则积极尝试新挑战——自身的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可知,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材料二“指出三线地区已经有8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兴办了1200多个窗口”可知,对外开放的良好契机;根据材料二“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三线调整搬迁单位在财政上实施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可知,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根据材料二“多数是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三线人发挥了艰苦奋斗再创新天地的精神”可知,企业员工艰苦奋斗的精神。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以来,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各自的理想设计。在众多的思潮中,先进与落后并存、进步与反动并存、激进与保守并存、离异与回归并存,中国就是在各种思想的矛盾斗争中,艰难地走向近代的。——据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等整理提取材料中部分和整体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答案〗示例论题:中国近代思想激进与保守并存影响了历史发展进程。阐述:由于列强入侵的刺激,中国的政治、经济出现近代化趋势,从而催生了激进的变革和革命思想。与此同时,固有的专制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