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下是找到的资料:
总论----
1、先通看。一个字都不要漏掉。
2、找出一代之文学,重点看。
3、分类别。整理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包括流派等的发展始末流变。
4、整理笔记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5、研究真题了。
6、对于作品选,如果时间充裕,最好也通看,并背下名句。推荐你本书,《历
代名篇赏析集成》,如果能借到就看看吧。
准备考研的中文专业的同学,无论你的专业基础如何,早进入专业课复习状态,
绝无弊处。中文专业和其他专业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复习范围较广,涵盖
的内容要与历史学相关知识联系。基于本科目的专业特点,特提供以下复习建议。
一、复习时间
建议大家按照四个阶段进行复习,将复习时间与复习内容及重点划隔开来,把
握复习进度,调节复习节奏。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几轮复习中,对知识点的把握
逐渐系统、深入,避免造成复习厌倦感。
第一阶段复习:3月-6月
该阶段的复习目的应该锁定院校指定的专业教材。复习的第一阶段,起码应该
达到将教材看完一至两遍。另外,建议考生在第一遍看书前,首先要浏览一下历
年真题,了解一下以前考过什么题,这样在看书时就会目标明确,把握住重点。
第一阶段复习需要达到的效果: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
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每天花在专业
课上的时间应不少于4个小时。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生,或者你的专业基础并不扎实,你可以选择去拟报院校听
听课,或者通过辅导班补习一下。
第二阶段复习:9月-10月
7月、8月,由于公共课已经提前进入到了复习的强化阶段,所以这两个月,
可以加强主攻公共课,但是考生不要彻底放弃专业课的复习,每天至少保证一个
小时的复习时间,到了9、10两个月,可以再次把注意力放回专业课上。
第二阶段复习,首要任务是细化知识。怎么细化呢?你可以再读书本,根据历
年真题的出题重点,把章节中的重点知识提炼出来,那些通过本科学习的本专业
考生,甚至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归纳成不同的题型加以记忆。例如名词解释、选择、
简答或论述等。这样做的目的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使知识的掌握更加具有条
例,是系统记忆专业知识的一种捷径。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工作,就是把历年真题的答案整理出来,准备后阶
段背记。
第三阶段复习:11月-12月
重点看老师的文章,并去尝试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理念。他们
也经常拿来考。此外,也需要阅读相关书籍来补充。把课外书上有的东西而指定
书上没有的重点看看,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除了以上的复习内容外,还需要认真研究真题。这个时候,曾经下功夫整理的
真题答案就有了价值。需要你下工夫背记,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理解也会更加深
刻。
第四阶段复习:1月-考前
这个阶段的复习属于最后冲刺及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章节还没掌握好。
二、关于复习提几点建议
1、重视文学作品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总结作家的写作特点,感受作家的写作特色。如果时间不允
许,可以参看一下一些文学期刊。例如《人大复印资料》、《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史料》等都是很不
错的。在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你要注意记录文学笔记。但是要注意,
切忌大段大段地抄别人的东西,建议考生找关键句与关键词,通过这些能够很清
楚地看到作者的思路,论述问题的角度等。
2、综合课的复习
综合课看起来很多很庞杂,其实没有那么难,如果说专业课题目倾向于深,那
么综合课则侧重于广,所以它会更侧重基础与重点。例如文学史,前面100分
的基础并不难。其中名词解释与简答考的都是重点,一些知识需要平时积累。
说一说作品分析。作品分析还是可以做一做准备的,平时多看看《名作欣赏》
上的文章,可以学一学他们的分析方法,结构,语言都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另外自己也可以做一做作品分析的训练。训练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时间。作品分析
还要有切入点有中心点,这与平时的论文一样。适当留心一下结构,一篇短小的
文章结构上很有特色也会让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语言要尽量流畅些,最好能有
几处很精彩很能显示个人语言风格的句子,当写作进入状态的时候大家都能做到
这一点。
3、关于答题
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哪些该放在前面哪些该放在后面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安排,
论述题应该以写论文的态度来对待它,该做椅理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做梳理,体现
整体意识。
另外,思维要尽量开阔,多选取一些角度,但绝对要突出重点。回答问题要全
面,尽量把我们的想法论述清楚。然后论述的时候史料的引用也很重要,虽然考
试不像写论文我们不可能记得那么准确,但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考研人分两类,一类是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考研对于他们来讲只是一
种形式而无须做任何特别的准备;
另一类则是知识储备并不足以十拿九稳应付考试者,这是大多数,对考研技巧
的掌握是这类人考取的关键。除了付出时间之外,成功考研的关键之一是掌握了
所考专业或方向的考试技巧。技巧并非投机取巧,它可以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掌握
对考试最有价值的东西,努力和用功仍然是必需的.以中文专业为例,文科考研
强调的是考生的思路,而非记忆。
倘若考生没有太多个人独到的想法,不妨听听别人怎么说,这对于跨专业考生
尤其重要,是快速进入学术领域的捷径。“吸星大法”能够将别人的功力化为己有"
关键是…个“化”字,考研同样如此:从他人的随笔评论中获取观点、思路,并化
为己有,这就是技巧。对于初级入门者,如果想仅仅通过阅读原著获取思路,常
常是事倍功半,尚且不如看别人的一句评论理解得深刻一当然,等掌握了学术思
路并具有了分析意识之后,则有必要再回过头来看原著,这是后话。考研准备时
间短,很难有大量时间去阅读厚厚的原著.在备考期间写下大量的随笔评论是不
错的办法,这其实功利地说也是为考研服务的。当吸收了别人的观点之后,必须
找一块场子来演练和熟悉,于是就需要动笔写评论。这种练笔,会让自己一直有
敏锐的文字感觉;同时努力去挖掘文学事件和现象背后的深意,开拓自己的思路。
考研,尤其是文科考研,其实考的就是你的学术思路是否开放,你是否具有敏
锐的问题意识。所谓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即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将其戏称
为“无中生有”的能力。这并不是一个贬义的说法,从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
找出有价值的评论突破口并作出解释,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无从入手的
尴尬会直接影响到考研考场上的才情展露,中规中矩的陈述并不能赢得阅卷老师
的青睐,思路开放是高分的基础。通过这段文字希望能够给正在准备中文考研的
学生提供一些答题思路,或许会对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第•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曰:於!予击
石附石,百警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
伊音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从上古歌谣可见。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舞应有乐,幽伴以吟唱应和,则诗出。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
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或者说总有劳动生活的影子。另外,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
展也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他们把自然力想象成了有生命
的东西。初民的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伴随着宗教巫术活动而得到强化,其中就有着因素。而当他们从崇
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二者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
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发的神异色彩,而传说而内含间的
行为准则。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综合运用:
1,中国神话的特征
一,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四、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
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
1.识记:《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
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识记:
①采诗说。
②献诗说。
③删诗说。最的是司马迁。
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
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韵。雅,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的流传
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一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二是教育的课本,三是祭祀、宴享时奏唱。
理解:《诗经》的流传。
对其称号的变化与其作用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有关。秦时遭焚,毛诗得郑玄作便笺,于汉时大昌。
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卜.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表达卜一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讥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
如《新台》揭露宫闱丑行,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反映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击鼓》(死
生契阔,与子成说)、《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2.官史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抱怨王事不均,如《北门》,”王事敦我,政
事一埠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备受公事繁累,乂被家人讽刺,内外交困。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园有桃》(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
苗。)
4.称颂执政者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甘棠》(蔽芾甘棠,勿朝勿伐),颂召公
第三节情爱诗
1.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
理解: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野有死*》,《静女》《关睢》
2.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我里,无折我树杞),爱他,但又惧怕父母、哥哥的反对。
弃妇诗《谷风》悲泣哀怨
《氓》控诉,是非鲜明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综合运用:《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一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发抒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
情爱诗:歌咏男女悦慕、抒写婚姻生活(桃天)、社会问题、弃妇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1.史诗
识记: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综合运用: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1.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诗作避开正面叙
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尤其注重欢快场景刻画。
2.对先祖神化的记述。
3.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
2.农事诗及其他
理解:
①《七月》的内容梗概:叙说•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
②《**》的艺术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儿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
联想,情韵悠长。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简单运用:
①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的特点。
1.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2.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②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2.《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
民歌风味。)
3.《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语言很有特色。-是词汇丰富,双声联绵词和叠字大量运用。
综合运用:
①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3.形式和语言方面很在特点。
②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诗或六义。赋运用最多,指直接叙事、刻来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播抒胸臆。如如大
雅中的史诗。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英,肤如凝脂”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般处在一苜诗或•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般会起到烘托氛围
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它与诗歌情思关时,则往往是起到韵的作用。如《桃夭》”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第三章先秦散文
简单运用:
①春秋战国时期值天散文繁荣的原因。---从经济方面说,由于生产进步,加以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农
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各诸候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敷强,兵强国富。从政治
方面说,东迁后天子式微,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纷纷兴兵争霸,蚕食兼并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从
文化方面说,•直为贵州王宫垄断的文化此时下移,私学纷起。经济发展,令贪婪与物欲横流,国富兵强,
使掠夺和征战不止。一些有责任心的读书人纷纷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思想,游说、著述、聚徒讲学,希
图解决种种不良的社会问题。而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说辞,以借鉴或采用。以此,百
家争鸣的文化环境造成诸子散文的繁荣。
③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同上一一另有士人撰史或编史,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
我国向有传统,至战国,前繁荣富强而又空前动荡混乱,更加,汲取史鉴,从而形成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第一节历史散文
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识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逸周书))、
《春秋》。记言为主,由经师伏生所传。29篇。
《春秋》鲁编年史,孔子修订。以类似新闻标题的形式。
2.《左传》
理解:《左传》及其作者。
《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详赡,文采生动。《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
丘明
综合运用:《左传》的文学特色。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叙事委曲详尽,形象生动)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战前,战景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对后世的叙事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国语》
理解:《国语》简况。第一部国别史,记言为主。《春秋外传》,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事件。
4.《战国策》
理解:《战国策》简况。
杂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掷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
言论为多。
综合运用:《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4、引譬设喻,善用宣言。
第二节诸子散文
简单运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儒墨道法四家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老子》、《论语》、《墨子》,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
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还有语录体的篇章。
二、战国中期,《孟子》、《庄子》。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
文的进•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
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敷强。
1.《老子》、《论语》和《黑子》
理解:
①老子及《老子》简况:道家开山之作,短,文学价值不甚高。1,形象化的说理。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起来。
②孔子及《论语》简况: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限邑人,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主“仁”倡“礼”。通过记载其言行展示其思想。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和性格。
③墨子及《墨子》简况:墨翟,与儒家并称“显学”。“兼爱”“非攻”。特点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
逐层推理。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简单运用:
①《老子》的文学价值。
②《论语》的文学特点。
③《墨子》的文章特点。
2.《孟子》
识记:孟子生平及思想。孟轲,邹人。被称为“亚圣”,主张行“王道”,施“仁政。
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雄辩色彩(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君入瓮,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3.《庄子》
识记:庄子生平及思想。庄周,宋国蒙人。漆园小史。《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理解:《庄子》简况。重言即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
简单运用: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它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
个的寓言组成,是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
1.奇幻瑞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
4.谐趣和讥刺横生。
综合运用:《庄子》寓言特色。
4.《苟子》和《韩非子》》
识记:
①荀子生平及《苟子》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即《孙卿子》。隆礼重法。先秦说理散文至他
已经成熟。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淋漓尽致。
②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国公子。《韩子》
简单运用:
①《苟子》说理文特色。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的赋既不抒情也无诗样体式,文学价值不高,但在赋
的发慌史上确有其影响到贡献,西汉的•些咏物言理小赋跟它就很想像,它的问答形式也为汉代赋家普遍
采用。其《*诗》二章是整齐合韵的四言体,《成相篇》是民间歌谣的通俗形式,虽明白流畅,但缺乏情感,
质木无文。
②《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说理文特点: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是先秦诸子中用寓言最多的,采
用历史故事形式讲理,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1•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
人的作品,后刘向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为《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
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
主观情感的抒发。
2•楚辞的产生。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
楚辞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
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1.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
3.楚辞中充满着楚国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
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同时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南北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
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此外,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也对其有不小影响。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有两种体式,一种是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选的样式,另一种是以《离骚》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一
般说楚辞或骚体指后者。
1,就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宋玉在铺叙描摹方面似更进一步。
2.就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这使抒情达
意更为透彻淋漓,扩展了表现的能量。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兮”、“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
地写入楚辞,成为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1.屈原的生平际遇
识记:屈原生平。
他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斗争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是斗争的焦点。出身贵族,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
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错喊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
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
终自沉汩罗江。
2.屈原的作品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离骚》、《天问》、《九章》是自作,《九歌》是加工润色,《招魂》,共23篇。
第三节《离骚》
1.《离骚》的题义和创作时间
理解:
①《离骚》题义辨析。
圉忧也,“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
②《离骚》创作时间辨析。
作于顷襄王初年,被流放江南之时。
2.《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3.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L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把诗经中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
有了象征意义。
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结构方面:篇幅最长,前一部分实写,回顾历史,后一部分虚写,是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一虚一实,回
环往揽,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使诗章跌宕起伏,艺术境界层进层新,使思
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形式和语言方面:1)采用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
的文学表现形式。2)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它有利于容纳内容,反悔情感。3)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对
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4)其语言丰富多彩,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还吸收方
言入诗。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1.《九歌》
识记:《九歌》篇目。
(东皇太一)(司天之神)、《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司人之神)、《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国殛〉、〈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
理解:《九歌》内容。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既写出了神的灵异,也写出了神的“人性”。整个诗篇清新凄艳,
幽渺情深。
2•《九章》》
识记:《九章》篇目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简单运用:《九章》的风格: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
3.《天问》和《招魂》
识记:《天问》简况:最奇特的诗歌,次长于离骚。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1)结构精密完美。2)长于铺排描摹。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识记:宋玉及其赋作。《九辩》
理解:《九辩》题义。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它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
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乃宋玉自平之作。其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自标高节、批判众小,但他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
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
艺术特点:1)长于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2)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3)其造语用词也
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继承于屈原而较屈更圆熟。双声叠韵词和重叠词
的大量使用,更敷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第: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可提及的散文作家仅李斯一人。汉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
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风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
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东汉后期向骈俪
方向发展。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理解:
①《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杂家著作。文章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②《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
趣味盎然。
③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
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
①贾山《至言》。
分析秦亡原因,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有说服力。
②贾谊生平。
忧思意识最。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
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
③晁错生平。因力主削藩,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王》。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西汉初期散文,往往政论,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干影响,多具纵横家遗风。
综合运用:
①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气盛而情浓,有铺排渲战国纵横家
遗风。
②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论贵粟疏》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具战国策士的
纵横风气。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理解:
①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
马迁、杨辉的个别散文作品和恒宽的《盐铁论》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
籍灾异,有异主流。
②董仲舒及其散文。
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对推尊儒术贡献其大。《天人三策》其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
容稳妥,已无纵横排宕之气。
②刘向生平:著名经学家和家,•生三度入狱,仕途坎坷。其文继承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④杨悻《报孙会宗书》。司马迁《报任安书》
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⑤桓宽《盐铁论》
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志人小说。以简短笔罩,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
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述之中,独立成篇,因而有了更多的
文学意味,对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
第四节东汉散文
理解:
①东汉散文大势。
前期王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士人清议时政,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②桓谭及其《新论》。行文朴实无华,反图谶。
③王充。《论衡》疾虚妄。不反对文章写得漂亮,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
④仲长统。敢直言,时人谓之“狂生”。《昌言》
简单运用:
①王充散文的特点。实诚、实用、独创、通俗,也注重文辞。
②仲长统散文的特点。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综合运用:
①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字子长。其父司马谈为太史。出身史官世家,少小、长大皆为著史做了大量
准备。为太史令。因为李陵辩护而受腐刑,怨愤已极,同时也激发了著史的决心。
基于家庭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著史愿望,和他胸怀大志的“圣人”理想,是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
李陵之祸”所激发的“发愤”情绪,是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②《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纪传体,以本纪(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
度)、世家(王侯各国状况)、列传(物或集团)。本纪、世家、列传是核心。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
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综合运用:《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叙事记人。
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互见法,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其人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
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
人物多个侧而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越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1.班固及其《汉书》
理解:
①班固生平。班彪作《后传》。字孟坚,奉诏修史。终于还是下狱死。《班兰台集》
②《汉书》简况。
第一部断代史,其休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简单运用:
①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班彪认为史记有两缺点:一是务求多闻广载,至于疏浅;二是思想未能统一以儒家经典上来。另班固是奉
诏修史,直接受皇家意志的限制。
受家学和政治的影响,《汉书》与《史记》有较大不同。
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差别。
写作上,《汉书》不象〈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客观平实,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②《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如李陵传,写任立政与李陵相见的叙描,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非常细腻。曲折复杂的心境。
2.《吴越春秋》及其他
识记:
①赵晔《吴越春秋》。
②袁康《越绝书》》。
理解:《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
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他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
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不同之处,如《吴)
前后连续成篇,〈越)各篇相对独立:〈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故事,(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
文学视角来看,〈吴〉似较〈越〉更具文学性。
简单运用:《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
记叙前后五卷各记叙吴国历史及越国历史,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非常富于小说的特征。在记录历史中加入
虚构和传说,编写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故事,刻画人物手法细腻传神,在不同方面对后世创作历史演义、
人物传奇类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章汉代辞赋。
理解:
①汉赋发展脉络。
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从浓
情质实向失情华丽发展。
③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
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特别是后:者的抒情、比物连类的表现特色,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
的表现出特征。“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荀赋咏物寓意,篇幅短小,其铺陈写
物和问答的结构,对汉赋产生了一定影响。汉赋依内容和表现形式,可分为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
的楚辞相同的;另一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是一般所说大赋或汉赋。东汉中后期出现一种句
法类于大赋但篇幅较短小,铺叙罄绘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一般称作“抒情小赋”。
笫•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简单运用: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吊屈原赋》、《*鸟赋》、《旱云赋》。他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
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他继承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则比
较质朴少致。其作品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爵相同。
②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开拓性贡献。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2)完全失去了作者口我的真情实感。3)遣辞造语繁难华丽。4)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综合运用: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从浓情质实向失情华丽发展,贾谊、枚乘分别代表了这一发慌过程的先后两端,其他作家则在抵呈现为过
渡状态。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1.司马相如
识记:开创大赋的是枚乘,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字长卿。武帝好赋,因得宠。以《子虚赋》闻名,以《I:林赋》得宠。《子虚赋》《上林赋》实为一篇,
《天子游猎赋》《长门赋》小赋抒情
简单运用:《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他是想讽谏的,但这一讽谏之意在整个作品中并不突出。
作品的绝大部分是以繁辞丽句对王家苑囿铺排夸饰,读者眩目层层夸饰和丽句,篇末点缀的些少讽谏之语,
已没华丽的摹绘淹没了。作品对天子的设谏之意,用是采取反言正出的曲笔写就,并非直言相谏,这便使
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所以存在着意图与效果的反差,讽谏意义比较薄弱。
综合运用:《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其根本特色在于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1)丧失了真情实感。2)空间的极度排比。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4)遣词用语更
加繁难僻涩。
2.扬雄
理解:扬雄生平及赋作。他的赋模拟司马相如又有所拓展。《蜀都》《甘泉》《河东》《校猎(羽猎)》
综合运用: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祭祀(甘泉河东),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苑囿到都市郡邑的繁华。2)进
•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3)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表现手法有含蓄委婉之外。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1♦西汉中后期的其他赋作家
理解:
①董仲舒《士不遇赋》。抒发内心的郁愤。
②汉武帝《李夫人赋》。真挚深切,艺术水平很很高。欲写己之思人,却远画对方孤处荒草坟莹的真实情
感。
③刘歆《遂初赋》比较注意抒情手法的变化,借古抒情,借景抒情。是纪行赋的开山这作.
④班婕妤《自悼赋》。深刻细腻。
⑤孔臧《杨柳赋》《蓼虫赋》是托物咏志,与汉初小赋托物继以颂美不同。非徒咏物,且及人事,既摆脱
了汉初小赋的阿谀、颂扬,也没有大赋的瑰玮冷僻,艺术表现有所进展。
东方朔《答客难》冰体炭心,司马相如《悲士不遇赋》直接
简单运用:王褒《洞萧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咏物赋到此有重大发展。虽留有大赋遣词造句铺夸佶屈的毛病,但它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
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根本区别。1)艺术表现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际和情感
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之中。2)全言语只描写乐器和音乐,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言语写音乐的先河。
2.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
理解:
①东汉赋创作大势。
由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仍有骚体和赋体之分。骚仍抒情,赋体创作则呈明显变化。初期赋家继承前人赋
我,创作铺张扬厉的人赋,如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中期以后,以张衡《归田赋》为发端,
赋体创作向贴近现实人生、篇幅短小和抒情言志的方向发慌。
②班彪《北征赋》。近刘歆
③冯衍《显志赋》。受屈原影响较大
④蔡邕《述行赋》。
⑤班固《两都赋》。题材上着重写京都,谋篇布局I:极大加强了设喻劝导的篇幅。
③张衡《二京赋》某些思想似更切近现实.
⑤赵壹《刺世嫉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情感,毫不掩饰。祢衡《鹦鹉赋》士人困厄无奈。
简单运用: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是赋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其《二京赋》可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赋中除苑囿宫室等外,还有商贾、游侠、
街市、百戒等市井万象,展示了一由都市生活全图。规模、容量、篇幅都超过前人。其《归田赋》又是东
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全篇只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
志,个性鲜明。
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1.乐府的名称、分类和汉代的乐府诗歌
识记:
①“乐府”源流。
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初期,已设有乐官,分为太乐令(管雅乐),乐府令(管民间俗
乐)。魏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②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负责演唱
理解:
①乐府诗歌分类。
嬉分类健蔡邕,分为四类;郭茂倩《乐府诗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十二类。
②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沈约,郭茂倩。《乐府诗集》中题名或标明“古辞”的,一般都是汉代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
民歌三部分。民歌多保存在《相和歌辞》中。
2•汉代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简单运用:
①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与诗经的周民歌一脉相承,反映现实,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有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
诗,如《东门行》《孤儿行》,《悲歌》(悲歌可以当泣),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古歌)秋风萧萧愁
杀人、《十五从军征》,有讥刺达官显贵的诗如《鸡鸣》,抒写爱情婚姻的诗如《江南》《有所思》。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这是对《诗经》民歌创作精神的继承,同时,它在诉说生活的困顿、披露战争的残酷
方面似乎更加悲凉厚重。
②《孔雀东南飞》简说。
最早见「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后被收入乐府诗集。是取长的叙事诗,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
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综合运用: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
2.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也有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长
短不拘,表现灵活;五言虽只增一字,但间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于变化,又增加了表现的容量。从
总体的发展趋势看,汉乐府民歌由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语言质朴浅白,
往往使用口语。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①班固《咏史》。
②应亨《赠四王冠诗》。
简单运用: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它的形成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诗经》少数诗章已出现了半章或全
章五言的诗句,如《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现”。但只是四言诗中偶尔出现的五言片段,
不能看作是五言诗的起源.春秋战国期间,民歌中也偶见五方的形式,如楚国民歌《孺子歌》“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我缨”,秦时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伽『’,前者单句还带有语气词,后者已是完事的
五言.西汉时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大,严格说还不是完事的五言诗,但五言的比重加大
了,成为全章的主体句式。到东汉,乐府诗歌里就出现了成熟的五言诗,如《陌上桑》等。有作者可考且
信实的五言诗,最早是东流前期应亨和班周的作品,从体制看是完整了,但艺术表现则远未成熟。班固后,
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其中张衡和秦嘉的作品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1.《古诗十九首》及其主题
识记:《古诗十九首》释名及作者。
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作者不是一时•人之作,应产生于东汉顺
帝末到献帝前。
综合运用:
①《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花,游宦无门。基本是游了思妇之辞,即离情别绪(思
乡怀人)、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是它的基本情感内
容,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儿种情感和思绪。
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是情感具有普遍性,:是它没有把所表达的情感写得卜分具体也没有在字句上追
2.其他五言古诗
理解:旧题李陵、苏武诗。
并非其他。但与古诗十九首相似。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识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五言诗兴盛,七方诗奠基。
简单运用: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灶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土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方面乂是人命危浅
朝不虚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这时期,
由于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所
以在文学方面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抒一己之情怀,叙事写景全为抒情,写得感情浓烈,反映社会的动
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在形式上已达到五言诗的成熟境地,追求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情
之所至色彩缤纷。五言诗兴起,七言诗奠基,作家众多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斡、
阮*、应思、刘桢),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
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1.曹操诗
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字孟德,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注重实际,知儒学不及,用刑名之法。
综合运用: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其风格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全盛局面,不但建安诗人风起仿效,而且启发了后人,如杜甫的新题乐府,
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起来的。
2.其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特别能表现其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
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
神。
2.曹丕诗
理解:
①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他基本生活在曹操的护翼之下,经历不如曹操丰富,但他博学多识,感情细腻敏
锐,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②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前此七言,或为杂言诗中之部分句子,或如张衡《四愁诗》首句有兮字,至曹丕才形成纯粹的七言诗。《燕
歌行》二道,为乐府产生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新纪元。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后经南朝鲍照改为隔句押韵后,为唐代歌行体的兴盛打下基础。
简单运用:曹丕诗歌的特点。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尤善写
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既府民歌清闲真挚的特点,又加之以个人艺术化的藻饰。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
悲凉。
第二节曹植
理解:曹植生平及性格。
差点被立为太子,未果,因此受曹丕嫉恨,后终受制于此,郁郁而终。
综合运用:
①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以普操之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也常常
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后期则多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
心情。
③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其作品幸存最多。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乂
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独特艺术风格。
1)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2)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其诗作中
不仅出现律句,还出现了律联。
其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识记: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理解:
①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前期处在汉末动乱之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沛不安,所以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七子先后归附曹操,除孔融外其他都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是近臣,所以往往
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灶的抱负,通过游宴、赠答的形式表示出来。
②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1.王粲诗
识记:王粲生平。虽才高,却因貌丑为刘表所弃。流寓荆州十五年,始归曹操。
理解:
①王粲诗歌内容。前期多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后期立灶的雄心壮
志。
②王粲诗歌艺术特点。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2.七子其他
识记:
①刘桢及其《赠从弟》(其二)。辞旨巧妙而性格褊急刚正,降为吏。气过期文,雕润恨少。”亭亭山上
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②陈琳及其《饮马长城窟行》O
③阮*及其《咏史》(燕丹喜勇士)。其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史的先
声。
④徐斡及其《室思》。恬淡气弱,语气特低婉。
3.蔡琰诗
识记:蔡琰生平及作品。
字文姬。失夫后为胡骑所获,在胡中十二年,为曹操赎,离子而去。
综合运用: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
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1)它是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刻画,真实、
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2)能够注重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
作用。3)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字字血泪,真实、生动、深切地反映了汉末动乱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深
重苦难,有史诗般的效果。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
识记: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自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简单运用: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争斗,大杀名士。在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下,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
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慨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对司马氏榜的名教鄙薄,充满了对黑暗
现实的不满,但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所以在诗歌一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完
全失去了建安诗歌鲜活明快的特色,代以沉痛委曲隐蔽风格,另一方面,由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转而追
求一种理想中的人生境界。而且由于玄风的影响,常常表现一种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综合运用: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率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重大。正始诗人往往崇尚老庄,他们大畅玄风,开始了•个思想
史上的新时代,达到了高度的理论思维水平和高度的思辨性。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带入诗中,为在文学中
表现人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为后世山水
诗的思想滥觞。
另一影响是文学哲理化倾向。
第二节阮籍诗
1简单运用:阮籍生平与思想。
本有心用世,以才高自居,奈何时不我与,在矛盾和苦闷中挣扎一生。生活任性而行,政治谨慎,思想倾
心老庄,感情痛恨名教中人,感叹人生的沉重悲哀。
综合运用: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因他用深刻的哲理思索观照人生。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气氛来表
达自己的深切情思
2.另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因他的诗中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阮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介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
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陶渊明《饮酒》先河。
第三节嵇康诗
理解:嵇康生平。
字叔夜。与魏宗室婚。为晋文帝杀。
简单运用:嵇康诗的特色。
1.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第一个把庄子诗伦,变成具体真实的人生,正式进入文学领域。
2.部分诗歌中有峻切之语。
3.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改古朴写实之风为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诗经》四言体式,
在汉代本已式微,曹操的四言诗可谓中兴,嵇诗继曹后。
第三章两晋诗坛
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繁缗为主,但西晋还有以左思、刘琨为赌注刚健诗风。东晋则是玄元诗的天下。晋
末宋初有陶渊明。
识记:晋代诗歌风貌。
第一节太康诗风
1.太康诗歌的特色:缗旨星稠,繁文绮合。
简单运用:
①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时局稳定,所以平庸写实。司马氏拉拢安抚,士人群体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表现为爱财和奢侈,求名自
适,表现为清谈与纵欲。此时清谈不重玄理的创立和义理之是非,而重于声调之美和喻示之美等审美价值。
入世太深,所以不管外表如何,内心世俗平庸,着眼于物欲与感官,没有任何理想色彩。
②太康诗歌内容特点。
内容特点:1)儿女情多,风云气少。2)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形式特点:1)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2)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3)描写更加细腻。
③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
2.陆机诗
识记:陆机生平。
理解:陆机诗歌内容形式特点。抒古之作很多。语言华丽排偶,,常变古诗之古朴为华美。
3.潘岳诗
识记:潘岳生平。幽追求辞藻绮丽,但为浅近和畅。
理解:《悼亡诗》的特点。真挚,言已尽意正深。婉转凄测,黯然神伤。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1.左思诗
识记:左思生平。字太冲。本以为兄凭妹贵,谁料落空。十年成《三都赋》
综合运用: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有一种建功立灶、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2.充满•种悲愤不平之风。另•部分则表现了遣世归隐的超脱思想。
其诗继承了建安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贲,刚健
有力。另外,其咏史诗借古抒己情,感情激烈深切,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
2.刘琨诗
简单运用:
①刘琨经历及思想的转变。
字越石。少时游戏,后父母为匈奴部杀害。国难家仇,激起了他的取国壮志。后被所投段氏杀害。
②刘琨诗歌的特色。网健清放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1.郭璞及游仙诗
识记:郭璞生平。渊博,精通文字训诂。
理解:游仙诗。
其渊源可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
仙诗》其内容有两种不同倾向,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简单运用:郭璞《游仙诗》内容及艺术。其诗包括I:述两种倾向。还有一类,是在继承传统求仙长生之主
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这是由其浪漫个性决定的。
其诗感情真实,坎*咏怀;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
2.东晋玄言诗及其特点
识记:孙绰《答许询》
简单运用:
①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偏安的心态,中朝玄谈的流我道润,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加之佛教般若
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
②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
内容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同,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有一支流,诗中不
仅清言玄理,且及山水,用清闲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物之美,表现了恬淡清虚的审美情趣。这是东晋特有
诗风,(一)不但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面对对后代文人诗歌中部淡自然、旷达闲适风
格的影响至为远。而且,其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基
础。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简单运用:
①陶渊明生平。
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数番当过小官,终于还是辞官归故里。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同时,创造了中
国诗歌意境中利新的美的类型,种韵味极为醇厚而乂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
朽的地位。
②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天性闲静,热爱自然;受魏晋以来名士传统的影响,尤其东晋士人清虚恬淡心态的影响,而形成了不慕荣
利,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
他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以老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对待人
生苦患,以儒家安贫乐道、仁民爱物对待人生的不公正不合理,有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高尚情怀和宁静心
境。另外,佛家般若思想(人生如梦)也影响了他。这样,他就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种种羁绊烦扰,精神上
真正达到了委运任化、与自然泯一的境界,并由此而创造出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综合运用:
①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写身在其中的田园生活,赞美,对田家生活的白描,真实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宁肯力耕而不肯同流合
污,成为高洁士人人格的理想和楷模。力耕自食的理想男。
②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其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
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了宁静平淡的境界。
形成原因:•是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是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识记:
I①陶渊明散文作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子俨等书》
③陶渊明辞赋。《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理解:
①《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通过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从而对现实
社会的黑暗进行了反讽。在写法上,以记实手法写虚构故事,颇具奇趣。语言自然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房意向金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4年度工程施工居间合同3篇
- 甲供材料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版软件翻译服务合同2篇
- 酒店房屋租赁合同范本2篇
- 商业房屋租赁合同
- 物业公司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完整版经营转让协议标准版可打印
- 《钉钉使用教程》课件
- 采购单价下调报告范文
- MT 559-1996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橡胶缓冲托辊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 GA/T 1567-2019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指南
-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有趣的常规》课件
- 六朝志怪小说课件
- 2023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1)
- 设计任务通知单
- 北京理工大学2016级爆炸物理学习习题
- 研究生课程考核评分参考模板
- translated-2022+中国专家共识: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文版)
- 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
- 校园暴力情景剧剧本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