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非限制性文本阅读
【2021年高考】
•、【2021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b5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
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
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
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
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
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
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
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
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
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
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
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
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
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
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
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
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
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
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
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
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
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
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
——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
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
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
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
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
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
维,维日:'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
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
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
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
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
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
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锤书读《拉奥孔》)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
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
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阔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
1.A
2.C
3.D
4.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
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
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5.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
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
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
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并不是质疑的第一人。且在材料二中,
也有相关表述:”《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
了。”“它的主要论点……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可见,“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之说有
误。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错误,根据原文“用语言来叙述
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可见,
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更容易,并不是说绘画来描述事情比不上诗歌生动明白。
B.“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过于绝对、武断,根据材料一“图画叙述动作时,
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可见,画作也可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
D.“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错误,根据材料一“图画叙述动作时,
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
绵延”可见,绘画也可以叙述动作,抓住一个关键画面表现动作全过程;诗歌也可以描绘静物,只是要化
静为动,如王维的诗歌,大多是以动衬静,故而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非没有道理。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意思是:诗歌要空灵,才是好诗,可以入画的
诗还是眼中有“金屑”,即诗歌如果能入画,那就还有障眼之物,不算空灵的好诗。本句主要强调的是诗
歌要有空灵的意境,而画则要有形,二者虽不同质,但莱辛的观点是“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
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是从空间与时间来划分的,此选项不能支持莱
辛的观点。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意思是:文章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文章,两种艺
术形式不同而志趣一致。这是诗画同质。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认为诗画能圆满结合,显
然是认为诗画同质。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这句描写中前一句
写图画摄取的连贯动作的某一画面,而后句写诗歌可以描绘出人被爱神之箭射中的后续过程,能支持莱辛
的观点。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先以莱辛的著作《拉奥孔》来引出论点“诗画并不同质”,接着概述史诗内容和莱辛对比史诗中对
拉奥孔被蛇缠绞的描写与雕像中的三点不同来得出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
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动作是诗
的特殊题材”。接着是作者阐述自己对莱辛观点的理解,“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
动作”,并各自举例论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紧跟着针对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
写静物么”进行了解答,即“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采用引
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通俗易懂。
材料二的作者是把莱辛的观点与中国古人的观点进行对比,首先提出“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
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接着引用中国古人对于绘画和诗歌的议论来证
明该观点,指出中国古人划分“丹青”和“雅颂”的界限是一善于状物一善于记事。接着分析莱辛的议论
更加深刻,他“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
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而该观点在中
国古代中也有例子可循,举例沈括质疑王维可以通过图画看出乐曲处于那个节拍,提出“凡画乐,止能画
一声”的观点,又由此联想到唐诗“欲作三声出树难”的理解,通过这些例子,证明“菜辛所谓绘画只表
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的观点。把中西方艺术观点进行横向对比,突出画作不能表现时
间上的“后续”的特点。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两句,通过诗歌文字可以让人想象到诗人目送鸿雁飞去,双手拂动琴弦的画面。
而呈现在画面上,由于“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
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所以画“手挥五弦易”,因为琴不移动,
手指也可以抓住某一刹那的动态进行描绘;而“目送归鸿”则是一个连续性的动作,画家只能画出诗人遥
望高飞的鸿雁的姿态,却无法画出“目送归鸿”的连续画面,故说画“目送归鸿难”,符合材料一“画只
宜于描写静物”“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条绵延的直线”和
材料二”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的观点。
二、【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b3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
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
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
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6000-1------------------------------------------------------------------------------------------
5500------------------------------------------------------------------------------1.|-
5000--------------------------------------------------------------------------------------------
训lllhililllllll
IIIIiIiIIiIIiIiIIiIIiIUIIIIIIkII
1996年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
■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图1: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996~2018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017年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FAOSTAT)
7(XM)O
65000
60000
5500()
50()00
45000
■MMMM)
35000
30000
图3: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山东省临的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晌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
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
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
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胸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
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
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胸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
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
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
“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
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
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
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
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
到了显著提升。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
不断增强。
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胸县山区发展现代农
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胸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
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胸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
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
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3.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胸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答案】
1.B
2.D
3.(1)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
(2)立足本地实际,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溉和交通问题。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明显高于”说法不当,根据材料•图表2的数据,玉米的产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
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说法不当,虽然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有所提升,但人均粮食数量并不
多,因此“显著提升”的说法不当。且“可见”意味着因果推理,前后句没有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是……主要因素”错,原文是
“临胸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
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可见并没有
强调这些是“主要因素”,也没有提到“产业发展路径缺失”的问题;
B.“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达是“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
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这才是江下村提升粮食产能的做法,改变村容村貌只是改善影响粮食
增产的基础设施的做法;
C.“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产量较低的’斗笠
田'随处可见",可见江下村的田地主要是产量低,没有说与临胸县的地形地貌特点一样。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临胸县和江下村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有哪些相同的经验。
材料二是临胸县的做法,材料三是江下村的做法,学生可从这两则材料中筛选他们做法中相同的方面。
材料二临胸县的特点是“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
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
他们的做法是,“近年来,临陶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土地零散,水电路不
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
增产奠定了基础”。可见他们针对交通极其不便、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制
定了相应的增产措施;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
材料三中江下村的特点是“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
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种植作物比较单一,“斗笠田”产量低。他们的做法
是“全村六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J'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32公里高
标准农田沟渠”“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
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一一粮食耕、种、管、收实施全程机
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可见他们也是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同样注
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样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
三、【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
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
拉向杯壁。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
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玻璃的排
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
开,成为气体。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但老
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弓I,
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
地黏附在一起。
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
滴。现在弯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
如倒得够多,有一些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
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
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每当把画笔蘸在水中,我们都会发
现水沿着刷毛向上流。想要解释毛细作用,只需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两种效应结合起来考虑。水会受到某
些物体表面的吸引,比如玻璃和画笔的纤维,此外它还会受到自身的吸引。因此当一个开口足够细小时,
便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水面会受到它上面材料的吸引,被向上拉,又因为开口太过狭窄从而使得液体的
整个表面都被向上拉动。之后,由于水受到了自身的吸引,下面的水也跟着被拉了上去。
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下次当你路过一条两边是泥岸的小河、小溪,注意观察一下岸边
的泥,被河水打湿的泥会又黑又湿,但是注意,泥土湿润的地方要高于河水拍打的位置。高于水面的泥是
颗粒和气孔的混合物,有点像有着纤细壁管的细密蜂巢。河里的水因毛细作用而被向上吸入这些气孔中,
结果就是水面以上的泥被浸湿了。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净的
水要比受污染的水升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并停
留在那里的水量。这意味着,当气压突然降低,比如风暴来临的时候,土壤无法吸附如此之多的毛细水,
于是水就会回流到原来的溪流中,从而加大了在风暴天气中出现洪涝的可能性。
海面高度会受到潮汐状态的影响,而潮汐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只提一种——气压。低
气压时的海面要高于高气压时,当高气压系统转变为低气压系统,海面通常会上涨30厘米左右,设想你正
身处一片你所熟悉的沿海区城,这时你突然注意到海面似乎比你之前任何时候看到的都要高,这或许会让
你猜测气压一定是大幅度下降了。这又意味着,你不仅能预测到坏天气要来了——因为气压表显示气压下
降时很可能出现坏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出出现洪涝的风险大大上升——因为在第一滴雨尚未降落时,所
有溪流和河流中因毛细作用而被吸附在岸上的水将会被释放出来。
(摘编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许丹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玻璃杯中“弯月面”与“凸月面”的现象,表明了当水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或者排斥
力。
B.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水会吸引水、水具有
黏性。
C.在一个平滑的厨房操作台上倒几滴水,水会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这体现出水具有张
力这一特性。
D.水质相同的情况下,与土质疏松且含有大颗沙砾的泥土相比,在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泥土中,水向上传输
的高度会更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这些
语句可以起到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作者使用了“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
起”这一现象进行说明。
C.水滴从树叶上落下时,会先拉伸成细长的形状,当太细而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时,它才会坠落到地面。
这种自然现象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
D.作者在行文时经常变换叙事的地点,从厨房、小河、小溪到大海,这让读者认识到,凭借室内观察到的
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
1.A
2.A
3.①水的纯度因素;
②泥土颗粒间的气孔因素;
③气压因素。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玻璃杯中'弯月面’与‘凸月面’的现象,表明了当水与其他物质接触时……”错误,原文“这个弯
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一一水银,会
受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可见,“弯月面”是“水”与其他物质接
触受吸引形成的现象,而“凸月面”则是液体金属水银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受排斥形成的现象。
故选A«
2.
本题考杳学生分析评价材料内容的能力。
B.“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作者使用了‘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
起’这一现象进行说明"错误,原文“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
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
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可见,作者举例是为了说明“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
力”。
C.“水滴从树叶上落下时,会先拉伸成细长的形状……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错误,根据“有一些会流下去,
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
时候能够对抗重力”可见,该现象体现的是水内部的黏性或张力,而毛细作用是指水会吸附物体往上拉。
D.“这让读者认识到,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错误,作者只是从人们熟悉的
身边举例,让人们能认识到这些现象,再列举自然界各种现象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也同样存在这些现
象,但并不是说“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因为在自然界还有其他因素的影
响,这是室内无法完全观察到的。
故选Ao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后文“河水何以泛滥”的论述,“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一一干
净的水要比受污染的水开得更高一一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
并停留在那里的水量”,即可概括出三点因素:水的纯度、颗粒间的气孔大小和气压。
[2021年最新联考模拟】
一、【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不突破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
放总量的前提下,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京都议定书》规定,
碳排放交易是一个可交易的配额制度,以《京都议定书》所列承诺的减排和限排承诺计算的配额为基础。
例如,全球限定100单位的碳排放量,A国获得15单位的指标,B国获得10单位的指标,其他国家则获得
其余75单位的指标。如果A国只排放了1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而B国排放了12个单位的碳排放量,那么
B国就可以从A国购买2个单位的碳排放量。目前,在推动碳排放交易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制定
了在欧盟地区适用的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万套装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允许减
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规制的压力的角度分析可知,碳排放交易可以促使企业增加环保投资。这种促
进作用主要受到碳排放配额、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下简称碳价)、企业环保投资减排边际效用这3个因素
的影响。
碳排放配额是约束企业行为的关键因素。当碳排放配额高于企业实际碳排放量时,企业属于碳排放交
易权的出售方,此时企业缺乏减排的动力机制,当然不会花费额外的成本增加环保投资。碳价的高低对企
业环保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是否增加环保投资取决于环保投资额与碳价的高低。当企业减排所
需的环保投资成本低于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价格时,企业会选择增加环保投资减少碳排放,而不是花更多钱
购买碳排放配额。如果增加环保投资实现减排所获得出售配额的收益大于投入成本,企业也会选择增加环
保投资。此外,碳价的稳定也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的减排决策。尽管环保投资会影响企业的当期收益,但
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收益,此时企业倾向于选择增加环保投资,减少碳排放。企业环保投资的减排效用体
现在减排效果边际效用。如果企业进行环保投资能够起到显著的减排效果,那么碳排放交易对企业环保投
资的影响效果就更加明显。
(摘编自阮豆豆《碳排放交易与企业环保投资探讨》)
材料三:
光明悦读:诺德豪斯在书中提出了以“碳价”来抑制气候变暖的主张,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梁小民:“碳价”是一种用价格手段来达成减排目标的方式。由于人们都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当
减排被设定为一个国家目标时,往往会让人们觉得事不关己。但当每个人都要为碳排放付出代价时,人们
就会考虑以低碳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安排生活。碳的价格怎样确定呢?诺德豪斯指出,商品的价格往往
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确定,但是目前各国并没有形成关于碳排放的市场,所以碳价无法由市场来决定,
只能由政府来定价。政府怎样给碳排放制定合理的价格呢?一种是考虑碳排放会成本,即增加一吨二氧化
碳排放引起的经济损失。二是依据各类评估模型,估算达到某个减排目标时,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所需要缴
纳的费用。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手段对碳排放进行收费。第一种方法被称为碳税,比如当一个企业燃烧化石
燃料时,对其收税;第二种方法是总量管制与交易,比如规定某个企业一年的碳排总量,并允许其交易转
让碳排量。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提高碳排放成本,促使人们努力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
(摘编自韩寒《人类该如何走出“气候赌场”》)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排放配额、碳价、环保投资的减排边际效用等因素分别与企业环保投资成正比关系。
B.当碳排放配额低于企业实际碳排放量时,企业会设法增加环保投资或购买碳排放配额。
C.当企业减排所需的环保投资成本大于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价格时,企业会购买碳排放配额。
D.当企业环保投资的减排效用变低时,碳排放交易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效果就会变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各国没有形成关于碳排放的市场,无法由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碳价,只能由政府确定。
B.企业或国家要想通过出售碳排放量指标来赢得经济利益,就要想方设法降低自身的碳排放量。
C.根据碳排放的社会成本收缴碳税以及对碳排放进行总量管制与交易是目前政府最好的减排策略。
D.当把减排的国家目标分解为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时,人们往会从自身代价的角度落实减排行动。
3.请谈谈你对碳排放交易的认识,并从能源的角度给出解决环保问题的建议。
【答案】
1.A
2.C
3.(1)①碳排放交易是利用经济学原理,借助经济杠杆,让企业或国家权衡利弊,符合科学规律的重要机
制;②碳排放交易的实质是提高碳排放成本,这种做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能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2)从长远考虑,人类必须加大对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研究、开
发与利用,减少碳的排放。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成正比关系”错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企业环保投资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受“碳
排放配额、碳价、环保投资的减排边际效用”某一因素的影响。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相关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辨析能力。
C.“是目前政府最好的减排策略”说法有误,材料三说的是“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手段对碳排放进行收费。
第一种方法被称为碳税……第二种方法是总量管制与交易……”这里说的两种方法是“对碳排放进行收
费”的方法,并没有说是“目前政府最好的减排策略”。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本题有两问,一是对“碳排放交易”的认识,需要考生综合理解三则材料,尤其是材料一与材料三中对碳
排放交易的分析,在具体评价的时候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要用辩证思维分析其利弊。从材料三
“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手段对碳排放进行收费。第一种方法被称为碳税。。。。第二种方法是总量管制与交
易”“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提高碳排放成本,促使人们努力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可以看出,碳排放
交易是利用经济学原理,借助经济杠杆让企业或国家权衡利弊,符合科学规律的重要机制。
从材料一“目前,在推动碳排放交易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制定了在欧盟地区适用的温室气体排
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万套装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不
突破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的前提下,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
源”可以看出,碳排放交易的实质是提高碳排放成本,这种做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
二是从能源角度为解决环保问题提建议,考生可抓住材料三最后的“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提高碳排放
成本,促使人们努力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来思考。结合题目中“从能源的角度”可获得启发,可以加大
对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减少碳的排放。
二、【2021♦江西九江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
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晓纪刚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意味着,国家战略科技
力量要在事关国家战略全局的领域发挥作用,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实现关键核
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进而为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摘编自刘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先发优势》,《科技日报》2020年11月12
日》)
材料二:
在核电站中,核燃料在反应堆内发生反应放出核能,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与汽轮机同轴的发电
机发电,实现核能到热能再到电能的热量转换。其中的核燃料就好像一大把插在筷子笼里的筷子,这些“筷
子”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是一个核电机型最核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国外的“121堆芯”“157堆芯”等技术的基础上,1997年的那次讨论创新性地提出了“177堆芯”
的概念。虽然此后基于这一概念的核电机型经历了参斫单位调整、技术要求变化、技术方案优化等历程,
但直到“华龙一号”,“177堆芯”这一核心特征仍然未变,这一设计不仅可使核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得到
5%至10%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研制蒸汽发生器,需要合适的蒸汽来测试设备性能,据从事蒸汽发生器设计研究近30年的专家、攻关
组组长张富源回忆,当时在河南南阳油田找到符合条件的蒸汽后,为了利用好宝贵的用汽“窗口”时间,
实验连续进行,科研人员常常需要24小时守在野外冰天雪地的试脸现场,啃馒头、泡方便面更是常事。结
构设计、知识产权、性能验证、软件设计、关键材料国产化、制造技采国产化等技术难关被连续攻克,仅
仅27个月后,用于“华龙一号”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问世。
(摘编自李华梁、薛服《完全中国芯!解密“华龙一号”“成龙之路”》,《经济参考报》2019年4月
16日)
材料三:
中核工程“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国内外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参与
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自主”,打破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被李克强总
理誉为“国之重器”。研发设计者将今后60年,甚至100年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都考虑到、解决掉,这
就有了“华龙一号”特有的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防御体系,抗九级以上强震、抗大飞机撞击,我们以
智慧、适度、巧妙的方式,为华龙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
为打造“华龙一号”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与58家国企深度合作,扶持140余家民营
企业进入核电行业,实现了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卡拉奇2、
3号机组国产化率达100%,由此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飞跃,充分证明了“华龙一号”自主技术成熟
性。
(摘编自曾师斯《华龙研发设计团队:怀揣自主初心,为“华龙腾飞”赋动能》,《中核集团》2020年
9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员睦纪刚认为,《建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可以着力解决关键核心
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
B.”177堆芯”设计有两大重要意义,一是核电机组报升了超过5%的发电功率,二是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
密度,提高了核电安全性能。
C.找到测试设备性能的蒸汽后,蒸汽发生器的科研人员为了利用宝贵的“用汽”窗口时间,常常24小时
守在冰天雪地的试验现场。
D.“华龙一号”设计团队协同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参与研发,并与多家国企、民企开展合作,实现了国内
外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国家科技战略将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B.“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的间世,得益于其结构设计、性能验证、关键材料国产化
等技术难关被连续攻克。
C.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华龙研发团队保持自主初心,为“华龙腾飞”赋
予新动能的成就。
D.我国自主创新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核电装备
的完全国产化。
3.“华龙一号”作为国之重器,它建设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D
2.D
3.(1)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的精神。
(2)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多方联合研发。
(3)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实现技术创新。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实现了国内外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说法错误,扩大了范围,相关信息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原
文为“‘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与58家国企深度合作,扶持140余家民营企业进入核电行业,实现了整
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并不是“实现了国内外整个核电装备制
造业的联合”。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对材料中信息进行辨析能力。
D.“实现了我国核电装备的完全国产化”曲解文意,原文是“实现了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共同突
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卡拉奇2、3号机组国产化率达100%”,是“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卡
拉奇2、3号机组国产化率达100%”,并不是“实现了我国核电装备的完全国产化”。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归纳概括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
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哇纪刚
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意味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在事关国家战略全局
的领域发挥作用,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自
主可控,进而为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科研人员常常需要24小时守在野外
冰天雪地的试验现场,啃馒头、泡方便面更是常事”得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科研人员攻坚克难
的精神”:
根据“中核工程‘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队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国内外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参
与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自主”,打破发达国家对先进核电技术的垄断,被李克强
总理誉为‘国之重器’”得出“融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协同多方联合研发”;
根据“1997年的那次讨论创新性地提出了177堆芯'的概念。虽然此后基于这一概念的核电机型经历了参
研单位调整、技术要求变化、技术方案优化等历程,但直到‘华龙一号‘,'177堆芯’这一核心特征仍然
未变,这一设计不仅可使核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得到5%至10%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
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结构设计、知识产权、性能验证、软件设计、关键材料国产化”“实现了整个核
电装备制造业的联合,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卡拉奇2、3号机组国产化率达100%,由此
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飞跃,充分证明了‘华龙一号’自主技术成熟性”得出“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实现技术创新”。
三、【2021•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当代世界,一方面文化多元性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强势文化往往可以对
弱势文化发生主导作用。中国文化要想在世界文化中保持住特色,就需要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营养。
因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特性与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正如
费孝通先生所说,文化自觉的目的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
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在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如
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这一深刻问题。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是有子有孙的。它靠一个个人在他们生活中表现、改变和发展着。我们作为一个
中国人,就应当深入到生活中去认识自己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所以,要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
价值,应该关注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
当一个人对某种文化了解、掌握并认同以后,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
会发生改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他的文化范式,同时一个人的文化范
式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所以,当下我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与意义:第一,从精神层
面来说,这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美好,从而引起国人重视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找到中
国人的信仰与精神归宿。
第二,从实践层面来说,通过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进而构建一种具
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化不是空洞的,它也需要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语境,而这最好的土壤和语境
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些经常在《红楼梦》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诸如对诗、焚杳、品茗、弹琴
等生活场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当下的生活中,这可谓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这种中国范儿
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在日趋同化的全球社会的背景下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中华民族的标记或符
号。
总之,我们应借着文化自觉的东风,让中国文化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既能与异文化和谐交流,又能保
持住自己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让中国文化从自觉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
(摘编自张新科《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主体承包合同(含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食堂服务员派遣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搅拌设备二手交易碳排放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屋抵押贷款合同样本编制指南6篇
- 石场生产线承包合同2025年度规范文本6篇
- 标题14:2025年度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技术转让合同具体条款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吧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专业解析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地环境监测与节能管理系统合同3篇
- EPC总承包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 沪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4)年级教材
- 外科医生年终述职总结报告
- 横格纸A4打印模板
- CT设备维保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 儿科课件: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 柜类家具结构设计课件
- 陶瓷瓷砖企业(陶瓷厂)全套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煤炭运输安全保障措施提升运输安全保障措施
- JTGT-3833-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