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1页
中图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2页
中图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3页
中图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4页
中图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以下不属于第一阶梯地形区的是:A.青藏高原B.喀喇昆仑山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2、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普遍高温C.东部地区雨季长D.西部地区干旱少雨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东经0°和180°之间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C.我国位于亚洲的西部D.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4、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B.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表现为温度差异C.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D.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5、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叫做一个恒星日B.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C.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D.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关于热力环流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B.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C.大气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D.大气垂直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B.地球自转方向是从东向西。C.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完美的圆形。D.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而自转对气候没有影响。8、下列哪一个不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A.太阳活动的变化。B.火山活动释放的气体。C.森林砍伐导致的二氧化碳增加。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9、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下列哪个地形区位于最东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10、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高原山地气候复杂多样B.东部季风气候显著C.西部非季风区气候干旱D.气候总体上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11、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和纬线都是圆B.经线和纬线的长度都相等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D.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12、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A.经度0°,纬度0°B.经度20°W,纬度0°C.经度160°E,纬度0°D.经度180°,纬度90°1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地壳是地球最内层的圈层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圈位于地核内部D.生物圈仅存在于水圈中14、关于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分布,以下描述准确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B.温带海洋性气候常见于大陆东岸C.地中海气候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D.寒带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15、题干: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下哪个功能模块主要负责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A.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块B.空间数据采集模块C.空间数据编辑模块D.空间数据可视化模块16、题干:以下哪个地理概念描述了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环境的一致性?A.地域性B.地带性C.地形性D.地貌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市规划示意图材料二:该市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市的主要功能区分布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市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该市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经济。第二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假设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分析某一地区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时,得到了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图和平均气温分布图。以下是简化后的数据:等高线地图数据:A点海拔:500米B点海拔:1000米C点海拔:750米D点海拔:600米平均气温分布数据:A点平均气温:15°CB点平均气温:8°CC点平均气温:11°CD点平均气温:13°C问题:描述该地区地形特征。(4分)分析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并解释原因。(6分)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材料二: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问题:1.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根据材料,说明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及原因。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以下不属于第一阶梯地形区的是:A.青藏高原B.喀喇昆仑山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答案:C解析:第一阶梯地形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分别属于第二阶梯地形区。因此,选项C黄土高原不属于第一阶梯地形区。2、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普遍高温C.东部地区雨季长D.西部地区干旱少雨答案:D解析:我国气候特点之一是西部地区干旱少雨,但并非所有西部地区都干旱少雨。例如,新疆地区虽然整体干旱,但也有一些绿洲地区水源充足。因此,选项D的描述不完全正确。其他选项A、B、C都是我国气候的典型特点。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东经0°和180°之间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C.我国位于亚洲的西部D.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答案:B解析: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中,我国位于东经73°33′至135°05′之间;选项C中,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选项D中,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但选项B描述更具体,故选择B。4、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B.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表现为温度差异C.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D.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答案:D解析: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中,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但不是唯一的分界线;选项B中,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表现为温度和湿度差异;选项C中,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但并非主要气候类型。5、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叫做一个恒星日B.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C.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D.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选项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A正确。选项B,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360°59′所需的时间,即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而非23小时56分4秒,B错误。选项C,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360°59′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这是一个太阳日,而非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C错误。选项D,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而非北京所在经线(东经116°)的地方时,D错误。6、关于热力环流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B.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C.大气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D.大气垂直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选项A,热力环流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动,进而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热力环流。因此,大气水平运动并非在大气垂直运动之前,A错误。选项B,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正是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进而引发大气水平运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热力环流,B正确。选项C,热力环流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非大气的水平运动,C错误。选项D,热力环流的形成也是首先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非大气的垂直运动,D错误。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B.地球自转方向是从东向西。C.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完美的圆形。D.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而自转对气候没有影响。【答案】A【解析】选项A正确,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选项B错误,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选项C错误,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椭圆而非完美圆形;选项D错误,虽然四季变化主要由地球公转引起,但自转也影响了地方时的形成,间接影响气候。8、下列哪一个不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A.太阳活动的变化。B.火山活动释放的气体。C.森林砍伐导致的二氧化碳增加。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已知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太阳活动的变化会影响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火山活动释放的气体可以改变大气成分,森林砍伐则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选项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不是主要因素之一。9、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下列哪个地形区位于最东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位于地势的第一阶梯,内蒙古高原位于地势的第二阶梯的西部,黄土高原也位于地势的第二阶梯的西部。东北平原则位于地势的第二阶梯的最东端,所以正确答案是C。10、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高原山地气候复杂多样B.东部季风气候显著C.西部非季风区气候干旱D.气候总体上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答案:D解析:我国气候总体上南北差异小于东西差异,因为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南北温差较大,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和距离海洋的影响,气候差异相对较小。因此,D选项描述不正确。A、B、C选项均正确描述了我国气候的特点。11、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和纬线都是圆B.经线和纬线的长度都相等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D.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答案:D解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12、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A.经度0°,纬度0°B.经度20°W,纬度0°C.经度160°E,纬度0°D.经度180°,纬度90°答案:B解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判定,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的点位于20°W经线上;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的点位于0°纬线上;故该点的地理坐标是(20°W,0°)。1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地壳是地球最内层的圈层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圈位于地核内部D.生物圈仅存在于水圈中答案:B解析:地球可以大致分为几个主要圈层,从外向内分别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和地核。选项A错误,因为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选项C错误,软流圈实际上位于岩石圈之下,地幔的上部;选项D错误,生物圈不仅存在于水圈中,还分布在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正确答案为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构成。14、关于地球上的气候类型分布,以下描述准确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B.温带海洋性气候常见于大陆东岸C.地中海气候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D.寒带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答案:A解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选项A正确,热带雨林气候确实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等地区;选项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见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选项C错误,地中海气候不仅限于地中海沿岸,在南北纬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都有分布,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智利中部等地;选项D错误,寒带气候区的特点是全年寒冷干燥或湿润,而非温暖。因此,正确答案为A。15、题干: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下哪个功能模块主要负责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A.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块B.空间数据采集模块C.空间数据编辑模块D.空间数据可视化模块答案:A解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块负责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和分析。它是GIS的核心部分,用于存储、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16、题干:以下哪个地理概念描述了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环境的一致性?A.地域性B.地带性C.地形性D.地貌性答案:A解析:地域性是指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地理环境的一致性,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地带性是指地球表面由于纬度、高度等因素引起的地理环境差异,如热带、温带、寒带等。地形性和地貌性则是描述地表形态和地表特征的地理概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市规划示意图材料二:该市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市的主要功能区分布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市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该市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经济。答案:(1)该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特点:市中心区为商业区,工业区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居住区分布较为分散,城市绿地分布在市中心和居民区之间。(2)A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A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B地区地形崎岖,土地资源有限,适宜发展林业和旅游业。(3)该市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经济的措施:①市中心区:发展商业、服务业,吸引周边地区消费。②工业区: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产值。③居住区:完善住宅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④城市绿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⑤A地区:发展农业,提高农业产值。⑥B地区:发展林业和旅游业,增加地区收入。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市中心区为商业区,工业区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居住区分布较为分散,城市绿地分布在市中心和居民区之间。(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及其原因。通过分析材料二,可以看出A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B地区地形崎岖,土地资源有限,适宜发展林业和旅游业。(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市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促进了经济发展。第二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假设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分析某一地区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时,得到了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图和平均气温分布图。以下是简化后的数据:等高线地图数据:A点海拔:500米B点海拔:1000米C点海拔:750米D点海拔:600米平均气温分布数据:A点平均气温:15°CB点平均气温:8°CC点平均气温:11°CD点平均气温:13°C问题:描述该地区地形特征。(4分)分析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并解释原因。(6分)答案与解析:描述该地区地形特征(4分)答案:该地区地形呈现高低起伏的山地特征。A点海拔500米,B点为该区域内的最高点,海拔达到1000米;C点位于B点与D点之间,海拔750米,显示出山脊或高地的特点;而D点海拔为600米,表明该点可能处于山谷或相对较低的地形之中。整体来看,从A到B再到C,最后到D,地形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图的理解以及对地形特征的描述能力。学生应该能够通过给出的海拔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