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联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1页
华中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联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2页
华中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联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3页
华中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联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4页
华中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联合测试(一)语文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联合测试(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联对、匾额,在中国园林中,正如人之有须眉,为不能少的一件重要点缀品。苏州又为人文荟萃之区,当时园林建造复有文人画家的参与,用人工构成诗情画意,将平时所见真山水、古人名迹、诗文歌赋所表达的美妙意境,撷其精华而总合之,加以突出。因此山林岩壑、一亭一榭,莫不用文学上极典雅美丽而适当的辞句来形容它,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与留听阁,同样是一个赏荷的地方,前者出自于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后者出自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留得残荷听雨声”句。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又都是根据该处所种的树木来命名的。有些游者至此,能回忆起许多文学艺术的好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色了。我希望今后在许多旧园林中,联对、匾额里如果无封建意识的文字,仅是描写风景的,就应该将它们好好保存下来。苏州诸园皆有好的题辞,而怡园诸联集宋词佳句,与各处景观配合尤为相得益彰,可惜实物皆不存了。联对、匾额所用材料,因园林风大,故十之八九用银杏木阴刻,填以石绿;或用木阴刻后髹漆敷色,不过色彩都是冷色,亦有用砖刻的,雅洁可爱。字体以篆、隶、行书为多,罕用正楷,取其古朴与自然。中国书画同源,联对、匾额本身是个艺术品,也必定让园林生色。(摘编自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材料二:以自然风景著称的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摹写了自然山水之美。明代造园经典著作《园冶》就曾开宗明义地提出,园林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园林的写真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表达了造园家的主观情思和理想真实。园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皆要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这使得欣赏者“息心”“动色”的不仅是花草树木的外在形式,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风景所表现出来的造园家的审美情趣,以及由此情此景交融而形成的独特的抒情意境。为了更好地暗示出这种意境的本质,艺术家除了组织安排山水建筑,构成具体的风景形象之外,还吸取了诗词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辅助。前者使用的是构园物质的线条、体形、质感和色彩,是自然符号;后者表现为园林中各风景区或主题景致的题名、厅堂亭榭的匾额、柱上的楹联、山石上的镌刻,应用的是文字形式的诗句词章,是人为符号。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区和园林,历来都用简炼的诗一般的文字点明景题,如杭州的西湖十景、承德避暑山庄的七十二景等。犹如西方的“标题音乐”,这种诗与自然风景的结合是我国造园艺术家独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标题风景”。只要说出它的景名,亲临游历过的观赏者心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形象的图画,由此可见题名在自然风景欣赏中的强化作用。自然美所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主观随意性,由于出身、经历、文化水平、艺术修养之不同,各人对景色的欣赏和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园林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艺术家的审美观念,也必须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风景形象或景区所作的概括含蓄的命名题对就带有这种强制性,对观赏者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园林的创作构思,较重视意境的设计。造园家在构思时,往往先将园中主要风景区的意境,以简约的笔墨、诗的形式作一个概括,然后再推敲山水、亭榭、花树等每一个具体风景的布置,使之最合乎诗意。清代诗人汪春田有一首写造园的绝句:“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很透彻地道出了园林创作同诗歌创作相类似的特点。在园林大体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在一些主要风景点的建筑和山石上配刻以题名诗句,这实际上是以“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所组成的园林景色进行一次鉴定。《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有一段文字很恰当地点出了题对景名的重要。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宝玉、清客一行边赏景边为园中建筑、风景题对,贾政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为何不能生色?就是因为园林应用的自然符号在表情达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直抒胸臆”,而题对能够画龙点睛地集中表现出艺术的生气和意境。风景题对必须切题,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景色的特征。德国美学家莱辛说:“愈使它的人为符号接近自然符号,也就愈接近它所能达到的完美。”这种接近,不是粗浅的直接表露,而是要既含蓄又达意,要充分引起“比”“兴”的联想,由景生情,以辞表意,来抒发景物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和留听阁,均为赏荷之处,然而二者的题名都没有直接和视觉发生联系。远香堂主嗅觉,留听阁主听觉,题名都很有新意,既点出了二处的风景特色,又沟通了视觉、听觉、嗅觉之间的联系;并且能使游览者联想起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因而增加了审美的感受。这是我国园林利用古典文学遗产的一个佳例。(摘编自刘天华《〈拉奥孔〉与古典园林——浅论我国园林艺术的综合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联对和匾额是中国园林不可或缺的点缀品,如果其文字不含有封建意识,仅描写风景,应当妥善保存。B.古典园林中的自然风景是造园家创造出来的,是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真实摹写,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C.主要风景区的意境设计是园林创作构思的首要之事,山水、亭榭和花树等具体风景的布置须反复考虑。D.构园物质的线条、体形等自然符号很难完全地表情达意,题名和匾额等人工符号则可以弥补它的不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人画家有丰富的山水、名迹、诗词歌赋的审美经验,他们参与园林建造,可使园林更具诗情画意。B.联对、匾额用料敷色要考虑如园林风大等气候因素,这些也会对园林的艺术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C.好的园林景名能让人们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形象的风景图画,但前提一定是其亲自游览过该景点。D.园林创作中以诗概括意境,据此推敲具体风景的布置,这与诗歌创作中选择意象表现意境有相通之处。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风景园林命名题对“强制性”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为大观园入口处的山石进行题写时,认为“此处并非主山正景”,是探幽揽胜的过渡之景,不如题名“曲径通幽处”大方气派。B.《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元春游大观园,一路行来,见“奢华过费”,弃舟登岸后,又见其石牌坊上明显题有“天仙宝境”四字,忙命人换作“省亲别墅”。C.拙政园的远香堂,为四面厅,面水而筑,遍植荷花,园主王献臣以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命名,大力宣扬荷花,以此表现他的孤高不群。D.扬州个园假山上的“住秋阁”前题有郑板桥所题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巧妙道出四季景色变幻和光阴流转,可见园主的妙思和情趣。4.材料二画横线两处引文在论证上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5.某公园推出园名征集活动,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条拟出评选好园名的标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书中觅清凉沈念①一到炎夏,南方的溽热是不好经受的,尤其是生活在湖南长沙这座有名的“火炉”城市。今夏入伏,朋友夜间邀约去爬岳麓山消暑,从湖南大学西侧的登高路往山上走,热度就降了下来。山路上夜行者不少。朋友确凿地说,这是韩愈当年走过的上山消暑之路。我心里咯噔一下,抬头四望,月色稀疏,爱晚亭四周树密荫浓,小池中蛙鸣虫唱,身心之间也有了几缕凉风荡漾。②古代文人一般是怎么消夏的?脑中突然冒出这一问题,抛给朋友,他脱口诵出唐代诗人白居易那首著名的《消暑》诗:“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白大诗人在一千年前给出了这么一个“妙招”——心静自然凉,却让我想起了一件儿时旧事。③孩提时代,我是在洞庭湖畔的一个小镇度过的。有一年夏夜酷热,又遇上停电,弟弟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燥热不安,嘴里直唤“太热了”。我嫌弃他聒噪,很大人般地说了一句:“心静自然凉。”这话刚好被站在窗外的父亲听到,当即将我表扬了一番。十来岁的我说出这话,只是从父辈们交谈间偷学到的,那时不求甚解,后来读书多了,才知道出处原是在白居易这里。④古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常从典籍、诗文、逸事中读到。冬天围炉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而遇到夏日溽热绵长,则是以竹林坐读、品茗赏荷、吟诗听曲等文雅之事来散热驱暑。读书自遣,果真能消夏?虽有些“不得已而为之”,但在没有便捷降温电器的过去,从身体上的散热转而寻求心灵的安静,何尝不也蕴藏着古人的智慧?⑤那天从岳麓山回来,在书房无意中翻到一册叫《避暑录话》的旧书。书是从窑岭旧书店淘的,为宋代词人叶梦得退居湖州卞山时所作。作者在序中自称,酷暑难熬,每日早起后去往泉石深旷、竹林幽茂处,与二子及门生避暑,泛话古今杂事,二者兼得,以为欢笑。书中也的确记载了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文人的消暑方式。“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百分”,勤读的欧阳修喜欢守在书房读书消暑;苏东坡在密州时,自制清热解渴的饮料“密酒”,并邀友人谈天说地,甚至听怪诞故事来消暑;而王安石则骑着毛驴到山林间读书,因了就地而眠,日落方归,和大自然在一起,何“热”可言呢?⑥在难耐的暑热中要做到心静,静到什么程度才会自然凉?我想没有谁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⑦古人甚至为了拥有夏日静读的好环境,巧花心思想计策。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是一位讲究生活美学的人。他把书房窗户设计成扇面形,又发明了专门用于夏天读书的“凉杌”。后者其实就是小椅凳,只是形状奇特,中间是掏空的,有一个平面的洞,另造一个可以填充井水或冰块的方木匣置于其中。人坐上去后,由于凳内有凉水或冰块,因此感觉凉飕飕的,非常适合夏天读书人使用。看来李渔很会为自己好好读书创造条件。⑧当然,古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如此。有的人心神易扰,有的人心静但仍体热不止。喜欢呼朋引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到了三伏天耐不得酷热,赶紧闭门谢客,于是乎在《今日热甚帖》中说:“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慑力不具。”意思是告知朋友们,今天实在太热了,各位都别来了,我也没力气招待你们了。⑨细细琢磨,古人讲求内观于心。“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大概就是要懂得“忘掉”身体上的燥热,不扰心神,不乱心境,以内心的“清凉”来帮自己消夏吧。⑩那夜山行路上,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租在一栋老楼的顶层小屋居住。楼是上世纪80年代末盖的,隔热效果差,到了7月,像个烘烤房。我那时年轻,在学校里工作,暑假不愿回老家,就在出租房里读书写作。把凉席铺在地板上,一台轰轰作响的台扇,像架战斗机日夜逡巡。以书为枕,读书甩汗。就是在那年夏天,我在酷暑和热汗里啃完了博尔赫斯小说全集和如天书般的《尤利西斯》。⑪朋友听了,于诧异中连连称赞。其实他不知,直到今天,我虽搬过几次家,但书房从没装过空调。我当专业作家后不用每日打卡上班,又不喜外出避暑,只是窝在书房里,以坐忘般读书消夏,也是有意让身心感应四时变化。⑫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每每独坐桌前,环视书丛,拿起想读的书,那些文字似乎就变成了冰块和凉风。我回想这些年夏天读过的大部头书,都是平常难读完的,却在这夏日里成了我手中的一把摇扇,也替代了空调的飕飕冷风。⑬不知我这算不算是有些毅力,真正做到了“心静自然凉”,又算不算成本最低的避暑方式?想起陶渊明说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一定能做到“忘食”,沉浸书中世界而暂时忽略了暑热,倒是一件让我觉得愉悦和清爽的生活真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结尾“我”夜行山路感觉“凉风荡漾”,是因为听说这条路是韩愈曾走过的消暑之路。B.儿时的“我”说“心静自然凉”受到父亲表扬,让十来岁的“我”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C.“以坐忘般读书消夏”中,“坐忘”语出《庄子》,形象写出“我”忘掉燥热,专注读书的状态。D.作者回想夏天读的书“都是平常难读完的”,这实则是对当下不能静心读书的风气的批评。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心静自然凉”,撷取古人读书消暑的逸事及作者自身经历,由古至今,叙议穿插自如。B.文中多处引用白居易等古人诗文,形象地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方式,体现了文化散文的底蕴与魅力。C.第②段首句、第⑥段首句以提问形式引出后文,既能自然推进文章叙述层次,又能引发读者思考。D.“咯噔”“啃完了”等口语词汇与“围炉焙酒”“品茗赏荷”等雅词穿插使用,使语言活泼有文气。8.请简要分析标题中“清凉”的含义。(4分)9.有人认为删去⑦⑧两段,文章会更集中,你认同吗?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①,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材料二:杨颙之谏诸葛公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大哉言矣!公谢之,其没也哀之,而不能从,亦必有故矣。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先主之初微矣,虽有英雄之姿,而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于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之也寡。及其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轻,蜀之士躁,虽若费祎、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任李严而严乱其纪,任马谡而谖败其功;公不得已而察察于纤微以为訏谟大猷之累岂得已乎?夫大有为于天下者,必下有人而上有君。而公之托身先主也,非信先主之可为少康②、光武也,耻与荀彧、郭嘉见役于曹氏,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③,义所可从而依之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向令庞统、法正不即于溘亡,徐庶、崔州平未成乖散,先主推心置腹,使关羽之傲、李严之险,无得间焉,领袖群才,各效其用,公亦何用此营营为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注】①丙吉、陈平:西汉丞相,都不亲理细务。②少康:夏代中兴之主。③衣带之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不得已A而B察察C于纤微D以为訏谟E大猷F之累G岂得已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爨,煮饭、做饭,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爨”意思相同。B.劳,使……劳累,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侣”用法相同。C.微,卑微,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不同。D.“见役于曹氏”中的“见”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的“见”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颙认为,凡事亲力亲为的人,把自己弄得神形疲惫,不是因为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而是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B.诸葛亮认为,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可见他并不是喜欢以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来逞强,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C.刘备分得荆州、占据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再加上曹操知人善任。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投奔他。D.江湘和巴蜀的士人都有缺点,虽有像费祎、蒋琬等名人,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以致蜀国在政治、财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2)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义所可从而依之也。14.对于杨颙的谏言,诸葛亮为何“谢之”但又“不能从”?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答郑即翁林景熙①初阳蒙雾出林迟,贫病虽兼气不衰。老爱归田追靖节,狂思入海访安期②。春风门巷杨花后,旧国山河杜宇时。一种闲愁无着处,酒醒重读寄来诗。【注】①林景熙:南宋遗民诗人。②安期:又名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居东海蓬莱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迟”意为“晚”,写朝阳虽被雾霭遮蔽,终从林间照射出来,有比兴意味B.颈联主要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晚春杨花飘落、杜宇悲啼的图景,暗含情感。C.诗歌中化用“靖节”“安期”“杜宇”等典故,使情感表达郁勃真挚,厚重深沉D.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中朋友的赠诗激起了诗人的内心波澜,诗人因此反复读诗。16.诗歌首联和尾联呈现出两种看似不同实则统一的抒情形象,请对此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老师在课堂上引用《离骚》中的“,”二句,强调一个人既要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又要有优秀的才能。(2)一个人的后天努力尤为重要,哪怕是资质平庸,只要不停努力也能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的那样:“,。”(3)古代作家在描述情感时,常常运用比喻手法,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比如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题。“文化出海”,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如何“文化出海”?我们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看“罗盘”识方向。“扬帆远航”,意味着机遇,也预示着这些文化产品要接受更多受众、更多视角的检验。因此,既需要识别(甲),也需要识别哪些需求又是因国家而异的,从而创作出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去年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元素于一身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超越文化隔阂上演“一户一墩”火爆场面,世人可以“信口拈来”各种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使“冰墩墩”成为全球近几届奥运会热度最高的吉祥物之一。二是建“港湾”助远航。水手可以A地出海,是因为背后有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对于文化“走出去”来说亦是如此。①比如截至到2022年,②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已吸引260多家企业入驻,③将大量华语影视作品发行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④合作区还上线了“十诺云平台”,⑤为全国乃至浙江影视出口企业提供服务。三是(乙)。大海航行靠舵手,也靠水手“文化出海”,除了内容“出海”,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比如,为了提升翻译出版人才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启动了“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围绕多语种翻译出版、书刊海外传播、海外出版营销、数字出版技术等领域,开展研修培训、研讨交流等。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出海”是一场与未来角逐的远征,期待在“文化出海”的这条路上,我们的电影、文学、动漫等产品能扬起一道道风帆,形成B之势,驶进世界各地受众的心里。18.请根据材料内容,给“文化出海”下一个定义,不超过70字。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信口拈来”,有人认为用得好,有人认为有语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社会,网络成为我们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人人都能自由发表言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理性发声?针对以上文字,请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9分)1.(3分)C【解析】“首要之事”夸大其词。“首要之事”指摆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事情,此外也忽略了原文中“往往”一词。2.(3分)C【解析】“但前提一定是其亲自游览过该景点”理解错误。3.(3分)B【解析】贾元春换题名主要是因为原题名过于高调张扬,“省亲别墅”展现的并非其审美观念,而是谨小慎微的处世之道。4.(4分)①第一处引文印证了园林真实慕写自然山水之美的观点。②第二处引文阐释园林给观者心灵带来的影响;引出园林的“抒情意境”及营造意境的自然符号和人为符号。5.(6分)①语言典雅美丽,简练含蓄。②准确传达公园的审美理念,对观赏者具有指导作用。③符合最物特点,表现意境。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点给2分,从“表达”和“内容”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16分)6.(3分)C【解析】A项,“是因为听说这条路是韩愈曾走过的消暑之路”太绝对。B项,“让十来岁的‘我’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文无据。D项,“这实则是对当下不能静心读书的风气的批评”,于文无据。7.(3分)A【解析】“由古至今”错。8.(4分)①书中文字给心灵带来的安抚和愉悦。②读书人内观于心,专注读书,所获得的内心的宁静、愉悦。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从“古人”“今人”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观点一:不能删去。(1)内容上,⑦⑧两段讲的是古人通过外部环境的营造来达到“心静”,含蓄地回答了第⑥段心静的程度。(2)结构上,引出下文真正的“心静”是“内化于心”的观点,也与后文“我”心静的程度形成对照。(3)艺术效果上,⑦⑧两段所选人物事例生动有趣,丰富了文章内容,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观点二:可以删去。(1)内容上,第⑥段提问“静到什么程度才会自然凉”。而第⑨段中“内观于心”直接回答了该问题,所以去掉⑦⑧两段,一问一答,衔接更紧密。(2)结构上,⑦⑧两段承接前文自己的经历,线索更分明,叙事更集中紧凑。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22分)10.(3分)ADG【解析】原文断句:公不得已,而察察于纤微,以为訂谟大猷之累,岂得已乎?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3分)B【解析】“用法相同”错误。“劳其体力”的“劳”是使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麇鹿”的“侣”是意动用法。12.(3分)D【解析】“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错,原文是“亡有也”,即没有这类人。13.(8分)(1)(4分)如今您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簿册,终日汗流浃背,岂不是太劳累了吗!评分参考:“躬自”“不亦……乎”各1分,句子大意2分。躬自:亲自,自己。不亦……乎:不足……吗,不也……吗。(2)(4分)(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衣带诏,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于他。评分参考:“方”“义”各1分,句子大意2分。义:名词作状语。14.(5分)①‘‘谢之’’,感谢是因为杨颤劝谏诸葛亮不要陷入琐碎事务而过于劳累。②“不能从”,不能听从是因为虽然诸岳亮知道不应亲自处理琐碎事务,但是主上非中兴之主,属下无分忧之人,只好亲力亲为。评分参考:“谢之”的原因2分,“不能从”的原因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9分)15.(3分)D【解析】“赠诗激起了诗人的内心波澜”于诗无据,且“因此反复读诗”强加因果。16.(6分)①首联诗人虽贫病交加但志气不减,不屈服异族统治。②尾联诗人想到故国不复,悲从中来,借酒消愁,酒醒后只能从友人来诗中寻求慰落,无可奈何。③这两种看似不同的抒情形象体现了对故国和对异族统治者不同的情感态度,塑造了一个眷恋故国、守节不屈的遗民形象。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6分)17.(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示例一: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示侧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示例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共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三、语言文字18.(4分)“文化出海”是基于求同存异原则,凭借人才、技术、资金,将我国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传播的过程。(属概念也可使用“方法”“理念”“行为”等)评分参考:“求同存异原则”(围绕“情感共鸣与认同”慨括即可)1分。“凭借人才、技术、资金”1分,“将我国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1分,“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围绕“世界各地”概括即可)得到传播”1分。不是单句不给分。19.(2分)A.一往无前(放心大胆,无所畏惧)B.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0.(4分)①句修改为:比如截至2022年;⑤句修改为:为浙江乃至全国影视出口企业提供服务。评分参考:每一处序号选对给1分;每一处修改正确给1分。21.(4分)甲: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乙:育“水手”搏风浪22.(4分)观点一:用得好。这里“信口拈米”,是根据成语“信手拈来”仿造出的新词,(2分)让读者感受到世人在提起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时,如数家珍,轻松自如;仿造的新词也给人以新鲜感。(2分)观点二:有语病。这里“信口拈来”,仿用成语“信手拈来”,指世人在提起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时,如数家珍,但“信口拈来”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宾语。(如果分析“‘口’与‘拈’描配不当,不合逻辑”,亦可给分。解释“信口拈来”的语境义,不作要求。)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社会,网络成为我们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人人都能自由发表言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理性发声?针对以上文字,请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当今社会“如何在网络上理性发声”。网络是公共社交平台,人人都能在网络上自由表达,如何“理性发声”?应从辩证的角度思考,有网络言论自由就要有网络限制。依据材料“网络成为我们纾解情绪、体现价值、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一句,“理性发声”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要纾解情绪也要遵循社会公德,要体现个人价值也要有社会责任担当,要弘扬个性也要有言论边界。联系社会生活还有更多的思考角度,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如写议论文,围绕“网络表达”展开联想,针对“理性发声”展开议论,符合题意;如写记叙文,讲述自己“网络表达”的故事,叙述中凸显“理性发声”的责任担当、边界意识等等,符合题意。评分标准: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具体评分细则参考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评分标准。扣分标准:不足200字不超过5分:超过200字,不足400字不能超过10分;超过400字,不足600字不能超过20分。以上三种情况,只打内容和表达分,发展等级不打分。600字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只写标题给1分。写标题加一到两行字,给1-2分。每三个错别字扣一分,扣完3分为止,同一个字重复错误不扣分,没有标题扣2分。抄袭作文:通篇抄袭试卷中文本内容,1-2分。70%抄袭,少于10分。绝题作文:完全没提材料相关内容,不超过20分。理性之声,时代之责在这个信息爆炸、网络盛行的时代,我们仿佛被赋予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权利。言论自由如同潮水般涌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网络平台上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然而,正如潮水既能滋养万物,也可能带来灾难,自由发言的浪潮在带来多元声音的同时,也夹杂着不少非理性、不负责任的言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深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理性发声?理性发声,首先需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各种观点、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也并非所有的观点都是值得赞同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不轻易被他人左右。在接收信息时,要保持警惕,学会甄别真伪,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在表达观点时,要基于事实和理性分析,而非情绪化的宣泄或盲从他人的意见。理性发声,还需具备尊重与包容的心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经历、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表达观点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不同的声音。当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言论时,不要急于反驳或攻击,而是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通过理性的对话和交流,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理性发声,更需具备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的言论都可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发言之前,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言论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误导。如果我们的言论可能引发争议或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应该谨慎发言,甚至选择沉默。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还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责任。通过我们的言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社会的正能量。当然,理性发声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摒弃情感和个性。在表达观点时,我们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色彩,使言论更加生动、有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顾事实、不顾他人感受地肆意宣泄情感。相反,我们应该在尊重事实和他人感受的前提下,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