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材料题】解题指导+专练50题(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1页
期中复习【材料题】解题指导+专练50题(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2页
期中复习【材料题】解题指导+专练50题(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3页
期中复习【材料题】解题指导+专练50题(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4页
期中复习【材料题】解题指导+专练50题(原卷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材料题解题指导+专练50题(1-14课)一、答题顺序: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二、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审题(审设问):1.审答案来源:①根据材料,……(答案来自材料)②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答案来自课本)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来自材料+课本)2.审能力要求:①根据材料“指出”……(答案就在材料中,找到抄下来就可)②根据材料“概括”、“归纳”……(答案也在材料里面,先找到题干和材料的主语,再去材料里面找动词或者自己创造动词,用主语+谓语+宾语的方式去概括,不能照抄原文,有的时候照抄原文不给分。)③如果是“分析”类题目,答题的方向一般是某个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影响。3.审分值:先看清楚题目到底有几个问,问题到底是什么,先圈起来,不要漏答。一般情况下都是几分就要答几点,只能多答,不能少答。三、在读材料的时候需要关注:1.关注材料的标点符号。尤其是省略号、分号、句号。省略号有两种情况,一是省略号将材料分成了几层,每一层表达的意思不同,比如省略号之前是背景,省略号之后是影响;二是省略号前后的内容是一个事件的几个方面,比如某个历史事件的不同背景。基本上一个省略号前后都需要概括出一点来。分号比较明显,一般有几个分号就需要打几点。当材料比较短,只有3、4句话,但是给的分值比较高,有2、3分,那么大概率是每句话都需要概括。2.关注材料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材料题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在考察,常见的主题有战争、改革、革命、民生、科技、创新、法律、文明……注意要围绕主题作答。有的时候材料题的引言会直接告诉我们主题,所以有引言的要关注引言。3.关注材料出处。有的时候材料出处会给我们一些解题的关键信息,比如时间、事件……四、几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向1.特点类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①背景(如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持续的时间长短、是否分阶段、分步骤、逐步进行或者是同时进行;③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如: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④过程(政府/国家推动、过程曲折、依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⑤内容/措施(措施全面;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向……倾斜;设立机构;制定法律;学习西方;引进外国;健全制度;体系化、制度化;将……与……相结合;具体的措施内容);⑥程度(是不是彻底?是否带有局限性?)⑦范围(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从……地区到……地区;⑧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式多样)⑨主体(政府主导还是民间组织、自发进行)⑩变化(由……到……逐渐完善、不断发展)2.影响类常见答题模式:①促进(推动、提高、强化、阻碍、形成、创立、加速、维护、壮大、打破、保障)了……②有助于……;有利于……;不利于……③对……产生积极/消极影响;对……做出……贡献;为……提供经验/教训/借鉴④是……的重要保障/依据;为……奠定基础3.启示类此题一般为材料题或探究题的最后一问。要求:①所得答案必须与材料密切相关;②一般来说,多为几则材料得出一个启示或认识,要概括出几则材料的共同主题,常见主题有:战争、民生、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民主、法治、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与传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③答题方向:重要性+怎么做。如:“科技史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五、其他需要注意的细节:1.如果设问中有“分别”,答案至少两点,注意答题顺序,先问哪个先答哪个。2.如果要答有什么“变化”,一定要答由……变为……,答案要能够体现是怎么变的。但是提高、增长类本来就能体现变化,直接就大大幅增长之类的。3.如果提问A和B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要先答相互促进,再答A是怎么促进B,B又是如何促进A的。4.如果问“有何理解”,答题角度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角度来答,先要搞清楚主语是什么!【命题特点】中考是网上人工阅卷,在评卷时往往受到阅卷者的情绪、喜好、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层次清晰、卷面整洁,使阅卷者有认同感,力争得到更高的卷面分和感情分。【解题方法】对于非选择题建议做到五个规范化:(1)用笔规范化:非选择题部分要用符合要求的笔作答。(2)区域规范化:要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规定的区域之内答题,不可超出边框,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答题内容与规定的答题区域不对应,答案无效。(3)书写规范化:字迹要清楚,不写错别字。若要修改答案,一定要用修改符号将需要修改的内容划去,然后紧挨着在其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修改的答案也不得超出答题区的边框(注意:不得用橡皮、胶带纸、修改液及刀片等改错)。(4)语言规范化: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尽量使用学科语言,即术语化(运用历史专业术语作答,科学准确,清晰深刻),不滥用文学语言。(5)形式规范化:要做到答案要点化(整理出答案的关键内容;思路清晰,内容全面)、要点层次化、层次段落化(分段落用数字标识;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段落序号化。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1841年10月10日,英军攻占宁波,调四川建昌、松潘两镇精兵2000人,前往浙江征剿,等到该部风尘仆仆,历经2000余公里赶至前线,英军已在宁波休整近半年,以逸待劳。再加上当时统治者的问题,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你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源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鸦片战争”后的1843-1844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署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写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漫画均取材于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的事迹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6000〜7000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材料三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1)据材料一判断这三幅画中的主人公是谁?根据图中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迹。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2)据材料二透过现象看本质,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3)依据材料三中国被迫接受英国的“条件”写在什么文件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3.【图片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事年表(部分)年份事件1840年6月英国军舰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战争开始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1858年5月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俄、关、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清政府被迫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年10月、11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又增开天津为商埠。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英军“炮轰广州,战争开始”指的是什么战争?(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3)你能从上述史事得出什么启示。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随着第一组条约的产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可见的变化。第一,外国领事和中国官吏的平等权,对清政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造成很大的压力。第二,英国割去香港(岛),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第三,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战争以残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等著作。标志着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据材料一中图1信息指出,该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写出该战争中抗击侵略的一位民族英雄代表。(2)比较图2与图1,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有何变化?侵略者在京师的哪一暴行被视为人类文明的浩劫?(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口开放”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一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作者对“第一组条约”所持观点是否客观?并说明理由。6.观察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年份事件1858年5月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控制了北京城,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烧1860年10月、11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1)依据材料写出近代侵略东北地区的国家。(2)材料反映了哪次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谁?写出这场战争中列强犯下的滔天罪行。(3)任意写出两例《天津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4)写出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此条约中又增开了哪一通商口岸?(5)此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7.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结合相关素材完成下列探究。①虎门销烟②天京事变③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⑤鸦片战争⑥第二次鸦片战争(1)从上述素材中找出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写出序号即可。(2)写出“虎门销烟”的领导者。你如何评价他?谈谈你从他身上体会到的精神。(3)写出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4)“天京”是今天的哪座城市?“天京事变”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金田起义浮雕材料二:某纲领规定:凡分田,照入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以彼风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以此丰处,以赈彼荒处。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题《太平天国战史》(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材料二中的纲领是指什么?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两个文献的思想哪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4)材料三中“煮豆燃萁”指什么事件?此事件对这场运动造成什么影响?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三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资政新篇》材料四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1)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入永安州”后,进行了怎样的安排?(2)根据材料二,回答《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材料二、三这两个文献的思想哪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4)材料四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10.根据下面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时间史事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斗争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签订《南京条约》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请回答:(1)从大事年表中找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可耻行径?(2)从大事年表中找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事件。(3)某同学把大事年表的鸦片战争爆发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两个关联事件进行研究学习。这两个事件是怎么相关联的,请你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11.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中国人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③金田起义

④义和团战士(1)①是在哪场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2)②这场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哪两个条约?(3)③的领导人是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哪两部施政纲领?这两部纲领最终付诸实践了吗?(4)④的义和团战士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曾提出什么口号?请对该口号作出评价。(5)中国近代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进行归类。屈辱史:抗争史: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虎门销烟浮雕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

金田起义浮雕材料二

1853年马克思曾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进行了评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1)请为材料一的图片归纳一个主题,并指出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3)综上所述,谈谈从近代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中得到的感悟。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加紧侵略扩张。中国边疆普遍受到列强侵略的压力,面临国土沦陷的危险。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19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决定武力侵台。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据除反击。日本从中国勒索50万两白银后,从台湾撤兵。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英两国觊觎中国西部地区,竟无视中国主权,先后支持阿古伯侵略政权,19世纪70年代,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后来清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下,痛击侵略者。不久,阿古伯兵败身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府后来派兵入越抗法。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战局。但是,清政府却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摘编自《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侵略中国边疆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所指的著名人物。(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的共同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请从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奕䜣为代表的洋务派抛弃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希望在不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举措,达到中国超越西方、走向富强的目标。这虽然不切实际,但它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摘编自杨宏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转折的三个重大关节点》等材料二

材料三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的经验。但洋务运动保留了阻碍私人企业发展的封建垄断,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太薄弱,没有为持久的近代化创造条件,因此它无法完成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摘编自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1)根据材料一、简述洋务派态度发生的变化,并概括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取得成果的两个重要领域,并写出洋务运动主要成果分布上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15.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途”。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突变的宝贵时间。材料二

洋务运动因坚持“中体西用”(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加之其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的依附性,所以其变革始终无法突破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层面,难以步入更深层的政治层面。……因近代工业的兴起,生产力的提高,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政治、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生出了变革的种子。(1)材料一中这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运动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目的和口号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地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什么有益启示。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李鸿章材料二

如表编号时间重要史实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②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③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④1872年李鸿章筹办轮船招商局⑤1880年李鸿章创立天津水师学堂⑥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⑦1890年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请按“自强”“求富”“办学堂”分类,将材料二中的洋务活动进行整理归纳。(填写编号即可)(3)阅读材料三并归纳材料中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材料二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初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摘编自张海鸥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材料三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1)材料一中,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在地方的代表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这场运动”的主要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英法联军攻占首都,焚毁“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标志着清政府被彻底打败。清政府也终于认识到俄、英、法、美等国势力强于清朝,而后成立总理衙门,以同等国家身份对待这些国家。——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转变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马关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高达23000万两白银(其中包括赎辽费3000万两),割让中国台湾及附近岛屿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把中国进一步推入了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此后,欧美列强蜂拥而至,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简述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危害。(2)根据材料二、概述“标志着清政府被彻底打败”的战争和清政府在外交上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简述甲午战争前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形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1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杰出人物展“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兹局(福州船政局)之设,所重在学造西洋机器以成轮船。”“我立志杀敌(日军)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图中部分杰出人物反映了近代化早期探索的哪些事件?(2)选取材料中至少两个人物,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用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从以上杰出人物的言论中获得什么启示?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维新派代表人物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4919)》(第四版)材料三林则徐左宗棠左宝贵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1)材料一中的两位维新派代表人物分别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3)逆境中奋发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优良品质,在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彰显了中国人的担当。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给出的人物中,任选三个,以“责任·担当”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论证充分,80—120字)21.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是根据哪个条约的哪一条款?这一条约有什么样的地位?【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材料二

如下图(2)材料二遗址让你联想起哪次战争中惨痛的遭遇?这次战争的主凶是谁?【一个人物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材料三

致远号舰长,血战黄海,威震海疆。光绪帝叹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3)材料三中“有公足壮海军威”“公”是指谁?他在哪次战役中壮烈殉国?【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材料四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4)材料四说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在哪一年签订?性质是什么?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5)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6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1896年丘逢甲《春愁》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材料一中英国发动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的根原因的是什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2)材料二中“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大事?该事件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请你列举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两个典型事例。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00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改“剿”为“抚”,以“借御外辱”。义和团逐渐进入津京。联军借口北京使馆陷入危机,于6月17日攻陷大沽。清政府遂向英、俄、日、美等11个列强同时宣战,下令清军与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摘编自王美平《义和团的悲壮精神不容嘲弄》(1)材料一图A浮雕展示的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的(地点)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人物)写成图B,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改变的原因,并简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的历程中谈谈你的认识。24.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摘编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材料一中图一是《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该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签订了,该条约中开放的口岸中①处是(通商口岸);图二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填序号);图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是。(2)列举一例洋务派为实现“自强”创办的企业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李鸿章到康有为对“学习西方”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25.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材料二“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3)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26.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材料二

左宗棠(1812—1885),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70年代新疆危机,左宗棠建议立即出兵新疆收复失地。清廷命左宗棠督办新疆事务,他为自己准备一口棺材,走到哪里,抬到哪里,以示收复新疆的决心和勇气。左宗棠制订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等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进军中注重民心所向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仅一年多即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失地,以武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则徐是如何解决鸦片问题的。简述这一举措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条件。(3)根据材料三,从组织上、思想上、实践上列举孙中山先生早年的革命活动。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先生。27.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学者徐中约曾写道:“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的观点,反映了哪场运动的主张?“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的结果如何?(3)材料三中,徐中约评价的这一事件结束了中国的哪一制度?除了材料中的功绩,“它”还有哪些重要成果?(答出一点即可)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之不信任政府且怨毒政府也,其程度已日积而日深,其范围则日煽而日广,又熟视近世史奋斗决胜之成效,故革命思想不期而隐涌于多数人之脑际,固无一不自政治腐败来也。﹣﹣摘自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古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也不能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它将中国旧社会经营了千百年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完全打乱了。……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不可阻挡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革命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作者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是什么?从材料中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是什么?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摘编自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材料二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材料三

五一期间,小明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右图)。听导游讲,到国庆节期间,该处还会摆放此画像。(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为实现革命目标,孙中山做出了哪些努力?(举两例即可)(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对于小明的所见所闻,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三

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材料四材料五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首先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摘自北师大版八上教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2)结合所学分析回答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与“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此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4)材料三中“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指的是近代列强的哪一次侵略战争?依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的着重点是什么?(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一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首发地在哪?(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1)材料一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革命政党的纲领。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又被阐述为哪三大主义?(2)材料二中指出孙中山“连续发动武装起义”,那么使清政府土崩瓦解的起义是什么时间爆发的?(3)材料三辛亥百年组歌高度赞扬了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其中的“民族丰碑”指的就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那么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功绩?(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3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

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济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材料四

2021年11月12日上午,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仪式,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孙中山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2)孙中山在1894——1905年期间为了建设民国、实行共和做了哪些努力?(两项即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功绩?(答出两点)还有什么遗憾?(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有何现实意义?33.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以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材料二: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三:中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写出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辛亥革命的影响。(3)回顾伟人的一生,写出你能感受到的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品质。34.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人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摘自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

(上册)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制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要》图一图二

材料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摘自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全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革命组织”的性质。

(2)材料二图一的政治纲领中,体现三民主义中“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图二,概况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综上所述,你认为孙中山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35.小梦同学学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单元,想写一部以孙中山先生为主角的课本剧,下面是她的剧本大纲。(1)写出第一幕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第二幕中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的事件。第三幕中孙中山先生颁布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请你为这部剧本起一个剧名,并为该课本剧写简介。要求:标题要体现孙中山先生的地位或功绩剧本简介至少要围绕标题进行论述,体现大纲中两个内容。36.辛亥革命是中国步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内陆腹地,这里不仅经济发达,且革命力量基础雄厚。革命党人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仍决定按原计划于10日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完全占领武昌。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地18个行省中,就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光复,革命烈火迅速烧遍全国。——据张宪文《中华民国史》材料二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材料四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五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1)据材料一概括,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该文献体现了哪些原则?(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青年说“中国革命成功了”的依据有哪些?(4)材料五中孙中山为什么称袁世凯为“民贼”?他是如何“戮此民贼”的?37.综合探究题:近代化历程中民主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结合材料,完成探究。【理论探究】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1)结合材料一、概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含义。【实践摸索】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填写①③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析①②③三个历史事件的联系。【革命探索】材料三这场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但是革命并不彻底,而且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和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用史实进行说明。38.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事件人物主要贡献事件人物主要贡献①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戊戌变法B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②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C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百折不挠。③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D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治,他在上海创办《④》,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他领导。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依据材料写出图片人物名称。(2)将材料一中①—④的内容填写完整。(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思维导图中历史事件填充完整。39.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中国各个阶层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根据提示请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学习西方的什么?(3)有人认为③处事件使中国近代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④处探索中国近代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5)综上所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具有什么特点?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目标,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雷颐《取静集》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历史(选修4)》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什么?你认为材料三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什么?(5)综上所述,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41.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结合年代示意图,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2)根据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并写出这四件事所反映的时代主题。(3)历史事件之间都会存在联系性,请你从上述示意图的事件中,找出有直接联系的两个事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选对事件,准确叙述二者之间的联系)(例: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获得了侵华权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侵华权益,英法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42.【近代中国的再造】材料一: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冯契《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材料二:从1842年《南京条约》至1901年《辛丑条约》的一长串不平等条约;19世纪八九十年代朝贡国的丧失,以及清政府的内政欠缺生机,都证实它完全无能力在现代世界中保护中国的荣耀。在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中,各种由明朝遗民发动的运动、三藩之乱、天地会的活动、白莲教叛乱,以及太平天国运动,都表现了无休止的反抗趋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地植根于这一传统。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为中国变革提供了道路选择。此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了中国革命性变革的推动力。——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旧式社会结构的崩溃迫使学生阶层以领导者和救世主的形象站到社会生活的前列。他们继承了知识阶层以国家为己任的传统,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强国、救国。通过对外国的接触,他们不断产生各种新的想法和动力……此前,已经有蔡元培等人在法国发起了中国留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所有这些活动开始打破长期以来知识阶层和劳工之间的界限。——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十九世纪中后期“外力冲击”推动的中国近代社会变革。(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以五四运动为例说明其如何“打破长期以来知识阶层和劳工之间的界限”。43.近代历史在前进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日记材料二: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材料三: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烈文认为《资政新篇》“颇有见识”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宣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的?反映了学生的哪些诉求?(4)综上所述,从近代中国人艰难探索的历程中能得到哪些启示?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三: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这种挑衅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它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3)据材料三,你认为推动五四运动扩展到全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4)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这样惊人大风暴的袭来,又使大批爱国志士短时间内在思想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出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的新民学会,周恩来,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投身到实际的革命生活中去——摘编自金冲及《五四运动百年祭》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摘编自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1)根据图1指出引发该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1、2、2三幅图片的因果关系。(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批爱国志士短时间内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动。(3)根据材料三,阐述“中国人的国家情感”的主要内容。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可以为践行此情感做何具体努力。(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写明:一、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